娱乐资讯 >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什么选择先扳倒太子再誉王?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什么选择先扳倒太子再誉王?

2020-11-12 05:20阅读(60)

电视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为什么选择先扳倒太子再誉王?: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要从难易程度和合理性因素来去讨论; 首先,誉王是祥嫔的儿子,是皇后养子,并不

1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得要从难易程度和合理性因素来去讨论; 首先,誉王是祥嫔的儿子,是皇后养子,并不是嫡子,身份并不高贵。而且梁帝对皇后的态度也是冷冷淡淡的,言侯爷更是不问世事,一心求仙问道,而且与皇后失和。在这种情况下,誉王都能一步一步爬到七珠亲王的地位上,说明誉王比太子聪明,更说明誉王身后有更好的谋士在出谋划策,要扳倒誉王,比扳倒太子难。


其次,太子属于守成果的一方,誉王属于进攻的一方。太子拥有梁帝的宠爱,太子的母亲越贵妃更是圣宠不衰,而太子背后,又有谢玉这个一品军侯在。假设反过来,梅长苏先扳倒誉王,那么太子顺理成章继位,到时候,梅长苏想借力打力去扳倒太子,都不知道找谁了。


按照原来的设定找的靖王,那么也就会变成靖王与太子的争夺,而靖王要替换掉誉王和太子相争,就得培植自己的势力,梅长苏等不起,也不会想等,梅长苏压根不打算培植亲信,只想让靖王得到更多纯臣的支持,而不是形成与誉王太子当时一样的局面。一旦这样的局面形成,那么梅长苏的身份可能更快会暴露,他对靖王的扶持也会露出水面,到时候靖王成功上位,重提旧案,大家的目光集中点就会放到梅长苏身份,也都会明白,梅长苏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靖王而来,靖王一开始就参与夺嫡了,进而对梅长苏的身份更加怀疑了。

而先扳倒太子再誉王,朝臣们只会觉得梅长苏是后面不得已才加入的夺嫡阵营的,他对靖王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深,靖王的上位形象也就会更加正面一些,得到朝臣的支持也就更纯粹一些。

2

感谢邀请。

《琅琊榜》是我不想快进的电视剧之一,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之前还真是没注意,又仔细回忆了一下,说一下我的看法。

就谋略上来看,太子是不及誉王的,可能是觉得太子之位不可动摇或其他原因,我没看过小说,但是在电视剧里,觉得太子城府不够,那柿子挑软的捏,借誉王扳倒太子,也除去一个大患。

从局势上来说,除去太子,才会有争议,重立太子时,靖王可能会得到意外的势力,而誉王以为扳倒太子就会宝位稳坐,大意才会出错,而且帮助誉王扳倒太子后誉王对其更加信任,对于扳倒誉王而言更有筹码。

3

《琅琊榜》梅长苏(胡歌饰演)先干掉太子的缘由很简单,看下文

祁王是谁,是太子,祁王死了,谁成了新的太子,最大的利益既得方就是太子,祁王,他爹以及7万赤焰军都很直接被太子的人马给害的,太子能独善其身?

害死祁王,他爹以及7万赤焰军的顺序为:


谢玉/夏江----太子(越贵妃)----梁帝,补刀方誉王


下层负责出谋划策,中间层负责吹吹耳边风,梁帝负责下达命令,7万人就这样在波诡云谲的权利斗争中陨落,谢玉+夏江+越贵妃3个人可谓是把梁帝的心思摸得透透的,不然为什么要隐秘的帮助太子,他们知道梁帝的喜好,成功的揣摩了圣意,总觉得当年莅阳公主一事,越贵妃参与了不少,不然对付霓凰郡主那么游刃有余.

太子战略图

誉王就是所谓敌人的敌人暂时是朋友,做消耗使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党争中太子和誉王已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太子党清醒的知道梁帝最忌讳的是:不容许他人的名声盖过自己,而太子也就扮演这样一种唯唯诺诺的样;

誉王能力有,够无情,梁帝清楚的知道这个儿子是最像他的,最好的方法是你跟太子去斗,而梁帝则做出一副太子怎样我都无所谓的样子,反正就不给你当太子.誉王就这样傻乎乎的为他人做嫁衣裳.

誉王战略图


等誉王干掉太子,收拾誉王则简单的多了,他的左膀右臂已经被太子党消耗殆尽,而他自己智囊团又是一群坑爹的货,私炮房一事就可见一斑,最终也是得到该有的下场.

最终对付boss的方法是:梁帝,一个对权利极度疯狂的人,他最怕的事情是什么,失去权利,亲信背叛,这比死都难受,而翻案之举则是让他以后夜不能寐,后半生在悔恨,颓废中度过

梅长苏战略图

4

整部剧本质上前半部分是在对付谢玉 后半部分是在对付夏江

谢玉一倒 夏江马上出场

这两个人才是当年赤焰旧案的两大BOSS

梅长苏不是要先打倒太子 而是要先打倒谢玉

以至于谢玉是太子阵营的核心力量 这个倒放在其次

这部剧有两条脉络 一条是扶持靖王 方法是先扳倒太子再扳倒誉王

另一条是昭雪旧案 方法是先弄谢玉再弄夏江

这俩人作为两大主谋是绝不会允许赤焰昭雪的

剧情设计得很有心 祁王冤死有誉王的份没有旧太子的份

因此最后太子被废黜为献王保住了一条命 而誉王死了

5

麒麟才子梅长苏原名林殊是赤焰军少帅,赤焰军被污陷谋反全军覆没,他浴血重生归来只为报仇。他选择了少年时的玩伴耿直的靖王为主君,要用他的智谋为靖王扫平登上至尊之位的障碍,太子和誉王都是他前行之路的绊脚石,必须扳倒这两人。梅长苏为什么选择先扳倒太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者。

梁帝长于制衡之术,为人又多疑,虽然立了太子,却担心太子权势过重,又整出了一个七珠亲王来削减太子的权重。天家本来是非就多,梁帝如此处理,不是摆明了让手足相残嘛,你说一个做父亲的对自己的孩子也如此防备,做人有何意趣。可人梁帝不这样想,儿子争得凶,他才好从中平衡,把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再怎么从表面上看两人权势相当,但名份上还是分别很大的,只要皇帝不废太子,万一哪一天老皇帝嘎嘣完了,太子就是理所当然的下一任皇帝。誉王虽然贵为七珠亲王手里掌握两部势力,可那也只是个亲王,他要是想登上帝位那就是谋逆,是乱臣臣子。

如果扳倒了太子,靖王和誉王就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也不比谁高贵,谁能得到皇位那就各凭本事吧。

2、太子与靖王早已势成水火。

太子一方想要拉拢手握兵权的霓凰郡主,但郡主一直不为所动,越贵妃设计将郡主骗至她的宫中,欲用情丝绕逼迫郡主就范。梅长苏将此事告诉了靖王,靖王前往营救总被越贵妃号令灭口,靖王不得已只能刀胁太子以求脱身。因皇后赶到双方达成一致暂时收手,后越贵妃和太子因此受罚,靖王和太子之间关系恶化,没有转圜的可能。

当时朝堂之上太子和誉王势力均衡,但誉王手中没有兵权,靖王是他着意拉拢的对象,暂时不会出手对付靖王。先稳住誉王把太子扳倒,,梅长苏才有时间让靖王一点一点把势力做大,等到誉王醒悟过来之后,再集中精力对付誉王也不迟。

3、太子自己不争气。

誉王是最像梁帝的一个儿子,不仅心思缜密、心狠手辣、还很会做面子工程,在外人眼里是一个贤德的亲王,他身边还有秦般若这样的间谍加谋士,对付起来并不容易。

而太子自己头脑简单并没有太多计谋,遇事不能决断,每每是她的母亲越贵妃为他出谋划策。越贵妃心狠手辣,为了儿子能够登上皇位不折手段,奈何自己的儿子不争气没有学到她狠辣的本事。私炮坊一案本就引起民愤,誉王还趁机黑了太子一把,梁帝虽然没有废太子但也对太子多有不满。

这时候的太子本该韬光养晦,可他不思已过,国丧期间竟然还敢在府里歌舞饮宴。这倒霉孩子运气也不好,竟然被梁帝亲眼所见,不用别人害他,他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后路给断了。

梅长苏对大梁朝堂的局势了如指掌,他选择先扳倒太子的决断非常正确,太子倒了靖王的势力也渐渐稳固,当誉王醒悟到这一切都是梅长苏的设计时,局势已经由不得他了。

6

首先是太子和誉王对梅长苏的态度。梅长苏进京,太子和誉王都想拉拢为己用。太子方有谢玉,当他们觉得拉拢梅长苏希望不大时,他们采取了行动,杀掉梅长苏。此时的梅长苏是不可能选择太子的。而誉王一直在示好梅长苏,这对梅长苏来说是个帮誉王的极好借口。投之以桃,报之以理嘛。因为你对我好,我才帮你,借口不生硬。
霓凰被越贵妃用酒迷倒事件。这件事不是梅长苏设的计,但在这件事中却帮到了誉王,让誉王再次对他的能力有了肯定,对他开始依赖。越贵妃是皇帝的宠妃,而且颇有心计,宫里宫外都有人。而因为这件事打压了越贵妃,这也算是无意之间的收获。谢玉和越贵妃就是太子的两条臂膀,越贵妃被打压无疑是对太子最大的打击,扳倒他又是一步进展。



谢玉老谋深算,是最强劲的敌人。谢玉从不相信任何人,这从开始对梅长苏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太子的谋士在宫里,就是谢玉。谢玉在朝廷所表现的是不亲近任何一方,不结党,所以在皇上和朝臣当中说话是有力度的。而誉王的谋士是秦般若,可以说是半个江湖人,而江湖是江左盟的天下。秦般若虽然机巧,也只是个幕后的人,没有朝廷势力,只是各方消息获得的比较早比较多而已。

夏江不在京城。毫无疑义,夏江是这部剧最大的boss,而他是谢玉同谋。如果在京,无疑他帮的肯定是谢玉和太子,这就给扳倒太子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夏江不在,是除掉太子的最好时机。

要除掉一方,当然要除掉最强的,如果先除弱者,只能强者更强。所以,我认为这些应是梅长苏会先选择除掉太子的原因。

7

没了太子,皇帝就得重新选择皇位继承人。再说,太子此人无论才智或城府都不及誉王。

8

其实,我觉得梅长苏进京之前并没有去刻意选择是先扳倒哪一个,我倒觉得是从太子安排司马雷准备对霓凰下手的时候,他才下的决定,先搞掉太子。进而引发的谢玉安排天泉山庄的刺杀,更加坚定了他先扳倒太子的决心。

纵观全局,太子的生母是宠冠六宫的贵妃,而誉王的生母则是一个不得势的嫔妃,虽然养在皇后那里,但是毕竟是养子,从朝局来看,朝廷六部两人实力相当,但是军方太子有一品军候谢玉,而誉王只有一个朝不保夕的庆国公,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其实当时梅长苏最好的选择就是先挑软柿子捏,联合太子把誉王先踩死,再专心对付太子,会容易的多,但是显然太子对霓凰的出手,触到了梅长苏的逆鳞。随即又安排天泉山庄行刺,梅长苏别无选择,只能先联合誉王对付他。

9

谢谢邀请。谋划一件事,第一重要的是目的,一切的计划安排运筹行动都要围绕目的来进行。在琅琊榜这部作品中,梅长苏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这个目的就是昭雪,洗清父亲的不白之怨,还父亲一个清白,还梅家一个清白。而这一切只有靠无权无势的靖王,而这个靖王只有掌了权,才有可能帮他达到这个目的。但挡在靖王之前的,是太子和誉王两座大山。搬不倒这两座大山,就无法使靖王上位,一切都是白说。但搬倒任何一座山,靠靖王的力量都是不行的。所以才只能使用驱狼吞虎之法。驱狼吞虎是很危险的,因为虎狼都是会吃人的,一个不慎就可能被伤。所以用此法必须要有精密筹划,必须要使双方势均力敌。并让双方拼命地撕咬,且不能让一方迅速取胜,让两方都咬得精疲力尽。一方被咬死,另一方也必须要大伤元气。才算达到目的,才能为后续的行动铺平道路。毫无疑问,太子是虎,誉王是狼。太子有储君这个明显的优勢,这是不可比拟的,更是靖王不可抗拒的,这种优勢在与人的争斗之时除非败死,其他不会消弱。而誉王相对来说没有这种绝对优勢。他的一切优勢在争斗中都会消弱,便于在以后的争斗中多几分胜算。所以帮助誉王先除掉太子就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至于报仇,是要给主要目的让路的,也是为目的服务的,又是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稍带着做了的。根本不用单另考虑。

10

补扳倒太子,谁都没机会!扳倒太子,要重立储君,靖王才有机会!如果先扳倒誉王,万一还没扳倒太皇帝就嗝屁了,再斗太子就是谋反,在斗倒太子的时候,梅长苏就跟誉王说过!另外誉王的党羽没有直接参与陷害赤焰军,(当时夏江没有表明要支持誉王)而太子的谢玉直接参与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