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打的是天庭炼丹房的太上老君,而不是三清之一的老君,应该是本体和分身的区别,三清四御五方五老,怎么也不可能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就是个给天庭炼丹炼器的,同为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还时不时开个修仙研讨会,还邀请镇元子等三界大佬们莅临!所以,不是吹老君,只是《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作者只是参考传统神话故事经过自己的加工,为了小说服务!其实还有一个说明李老君有多厉害,孙说过:

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你这个孽畜,敢称什么南山大王,数百年之放荡!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爷一棒!”

开天辟地之祖,这还要怎么牛?不是读者吹,而是老君真牛!孙打的“太上老君”,更多不跟猴子一般见识罢了!

最佳贡献者
2

太上老君的战斗力在天庭屈指可数,他之所以在孙逃出八卦炉的时候表现失常,只因为孙是他和王母娘娘的私生儿子。


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太上老君当时是假戏真唱,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再者就是给天庭中那些有实力的神仙们提个醒:“我都不是孙的对手,你们就知难而退吧”。打赢了孙能证明什么,证明你的本事比太上老君还厉害,做梦去吧。

只有傻子才会相信孙是石头缝里生出来的,要真是那样,他就不会在阴曹地府标名挂号了。

能在天庭混下去的都不是傻子,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那点儿龌龊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看破不说破,做神仙的最高境界。


孙刚出生时就闹得地动山摇,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表现很耐人寻味,不理他,随他自生自灭。

玉皇大帝神通广大,手段并不比如来佛差,用大山压人这手艺玉皇大帝也会,当年他就曾把自己的亲妹子瑶姬压在了桃山下。

玉皇大帝之所以能够坐镇天庭,凭借的并不是神通广大,而是他手中掌握了其他神仙必须的资源,能够让神仙们长生不老的蟠桃和仙丹。

为什么取经途中那些妖魔鬼怪对唐僧肉趋之若鹜,只是他们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唐僧刚出生时,就被他母亲满堂娇咬掉了一根脚趾,可唐僧成年后满堂娇还是死掉了,可见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的说法并不靠谱,但是妖魔鬼怪们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依旧为能够吃到唐僧肉而殚精竭虑,明知不可而为之,足见长生不老的诱惑对他们有多大。


当然人世间还有一种仙果可以让人延年益寿,那就是五庄观中的人参果,可这玩意儿产量太低,再加上镇元大仙可以秒杀如来佛的战斗力,也没有妖魔鬼怪敢去打人参果的主意。

玉皇大帝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他虽然可以为神仙们提供长生不老的资源,却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真正生产蟠桃,制造仙丹的技术却没有掌握在玉皇大帝手中,只有笼络住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才能保证玉皇大帝对神仙们的约束。

现在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有了儿子孙,玉皇大帝感觉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天庭中的神仙们都知道孙的真实身份,故意隐藏实力,生怕表现出色,从而得罪了他的亲生父母。

真正担心玉皇大帝地位不保的,是西天的如来佛。如果玉皇大帝下岗再就业,唯一的去处就是西天,取代如来佛的位置。


一定不能让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的阴谋得逞,关键时刻,如来佛最得意的弟子观音菩萨出场了,是她向玉皇大帝保荐二郎神来捉拿孙。

孙和二郎神激战之际,观音菩萨打算用手中的玉净瓶暗算孙。

太上老君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出了差错,拿出自己看家的宝贝金刚镯,一边讽刺观音菩萨的玉净瓶容易碰碎,并不失时机地提醒观音菩萨,当年是他用金刚镯度化释迦摩尼成佛的。

这一次孙虽然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却也把太上老君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想弄死孙的并不止玉皇大帝,西天的如来佛才是孙的真正对手。


太上老君假公济私,在八卦炉中把孙锻炼的钢筋铁骨,火眼金睛。结果一出手还是被如来佛暗算,压在五行山下。

玉皇大帝为如来佛举行庆功大会,太上老君孤注一掷,召集自己的师兄师弟来到庆功大会,计划在庆功大会上彻底和如来佛摊牌。

幸好赤脚大仙及时提醒,向如来佛敬献枣和梨,提醒他早早逃离这块是非之地。如来佛这才知道处境凶险,急匆匆的逃离天庭。


如来佛是太上老君度化的,太上老君的本事有多大,如来佛心知肚明,好在孙的小命儿捏在自己手中,太上老君心存忌惮,才让如来佛保全了面子。

3

个人觉得应该是下列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而且还是“三清”之首。

据说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然后,

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

第二,《西游记》小说当中,有许多厉害无比的法宝都是出自于太上老君之手。

譬如说,在孙大闹天宫的时候,曾经用来打过孙的头的金刚琢;在孙保护唐僧过平顶山的时候,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使用的阴阳二气瓶;牛魔王的夫人玉罗刹所使用的芭蕉扇等等。

第三,按《西游记》原作小说的描述,包括太上老君的坐骑等等,下界为妖之后都成为“大咖”了。

譬如说,在平顶山为妖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其实只是看守太上老君炼丹炉的两个童子而已;而金兜洞的妖王其实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青牛下界为妖之后,依仗太上老君的法宝金刚琢,搞得孙都想哭好几回。

此外,首先是因为红孩儿会使用三昧真火,而太上老君也会使用三昧真火(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用三昧真火煅烧过孙)。因此,就有不少人认为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其次是,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煅烧孙,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孙。第三,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太上老君就是孙的师傅菩提祖师。

4

如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太上老君吹?这实在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网友们开始抵制舶来品佛教,越来越同情道教,也因此道祖太上老君的实力开始重新得到关注。

再加上《西游记》阴谋论的盛行,洪荒文的推波助澜,很多人开始为《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弱实力找一些借口。比如隐藏实力啊,放水啊之类,而他们的依据或是拿其它小说来参考,或是完全臆想……

太上老君被吹捧与“西游记阴谋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制造“阴谋论”,就必须让天庭的人放水,就必须让太上老君对孙隐藏实力。所以,太上老君的实力被无限拔高,而这些人为什么要制造“西游阴谋论”?说白了就是要标新立异博眼球,赚流量,从而赚钱。

为什么“西游阴谋论”能标新立异,能博眼球?因为从古自今,包括鲁迅、胡适这样的名家都不曾认为《西游记》有什么阴谋,所以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西游记》只是一部有些讽刺意味的神魔小说,如果他们来一个“一语惊人”,那么肯定会吸引人们去看他们的文章、书,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实力:

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孙大闹天宫时给太上老君捽了个倒栽葱!

在孙护送唐僧取经时再次上兜率宫,看看太上老君的反应:

他见行者来时,即吩咐看丹的童儿:“各要仔细,偷丹的贼又来也。

太上老君担心孙再盗仙丹,立即吩咐童子仔细。

而其他神仙对此事评论更是滑稽,认为孙单打老年人。

土地道:“若去见他,他那棍子好不重,他管你好歹就打哩!”婆儿道:“他见你这等老了,那里就打你?”土地道:“他一生好吃没钱酒,偏打老年人。”

连沙僧都认为孙大闹天宫让太上老君害怕,让玉帝心惊。

沙僧道:“不瞒陛下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

所以《西游记》中设定的太上老君实力并不强!

有人拿《封神演义》中的老子来反驳,问题是你《封神演义》中老子实力强,关《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实力啥事。

又有人拿所谓的中国神话体系来说事,说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实力很强,问题是你神话体系的太上老君实力关吴承恩啥事,人家就要设定《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弱怎么了?

不仅吴版《西游记》,在众多版本《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实力都不强。

杨景贤版本的元杂记《西游记》中有这样描述:

偷灵丹老子怎近他?盗蟠桃玉皇难奈何

这个版本中的孙实力很差,但不妨碍太上老君难以接近他。

后西游记》中孙小圣大闹天宫,太上老君和天庭众神依然束手无策,最后请孙将孙小圣降伏。

小行者听见,气得暴躁如雷,狠的一声道:“就连天也要撞通了。”双手攥着铁棒,尽力往上一跳。他一跳,带着圈儿就似弩箭一般往空中直射。不期恰遇着李老君带了两个道童儿在空里过,却不提防这小行者,套着个圈子,持着铁棒,兜裤裆里往上一撞,直撞着李老君的卵包,一时疼痛难禁,呀的一声。

在《后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也够丢脸了吧,被孙小圣打到哪九了?自己揣摩。

清代戏曲《闹天宫》中有这样描写:

扒下来玉皇爷的靴子帽、赭玉带和黄袍 在龙书案上还撒了一泡尿 滴溜溜一溜跟头就冲出天曹 …… 行说着滴溜一个跟头往前撞 把老君撞了一个仰巴跤 一蹁腿骑上了 嗞喽嗞喽把胡子薅 疼得个老君嗷嗷叫……

太上老君依然被孙打得狼狈不堪。

清朝的《西游证道书》中太上老君依然奈何不了孙,更加讽刺的是这本书是道士所著,也就是说连道家自己人都认为太上老君不如孙。

老君无法,遂致猖狂决裂,不可收拾。至此无计可施,只得请老佛救驾。而老佛亦无他谬巧,惟有用五行山一法,彼知心猿之搅乱,原因五行偏枯而起,今既五行俱全,则不期定而自定。

由此可见,《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不如孙并非吴承恩一人设定,而是历年来认同。在元明清三朝的关于《西游记》的衍变小说中,太上老君都并非实力的代表?为什么一部《封神演义》,一些洪荒小说及一些网文就让许多人认为《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在放水?

难道与《西游记》作者年代更近的古人还不如现代人对当时老君形象的了解?

《西游记》中虽然设定太上老君化胡为佛,炼石补天又如何?化胡为佛靠的是金刚琢,他能炼石补天,人家沙僧和八戒还说换斗移星、担山赶月是小事呢?

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余事耳,何足道哉?

至于开天辟地,作者一开始就说是盘古的事,说开天辟地之祖那是说太上老君资历老,就和人参果树是天开地辟之灵根一样。

还有人拿太上老君的法宝说事,看过原著小说的都知道他的法宝除了金刚琢外其它的对孙并无半点用处,更何况发明家一定要实力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实力并不强,孙大闹天宫他还要献礼拜谢如来救了天庭。至于如今被吹捧,不过是别有用心者标新立异赚取流量罢了!

5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儿童读物,更和宗教没关系。作者是明朝人,思想还不自由,很多的意思不能明着说,就借题发挥。

搞明白的太上老君的战力,就要明白匹夫一怒。为啥孙能推的太上老君一踉跄,因为这个时候的孙是个草根,是个匹夫,天不怕地不怕,就像一个社会青年拿把刀跑到县委书记砍了一刀似的。

所以太上老君厉害的是他的地位,他的权利,他的圈子。他的青牛下了界,如来佛祖都不敢惹,他的童子仆人都一身宝贝。

6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对于孙来说:不厉害。在《封神榜》中,属于道教之祖,开创了阴阳说,上上仙,厉害!!!

7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读红楼梦超过一百遍,并且从小看西游记的电视剧对西游记几乎领悟到了大部分精华!

首先说西游记目前来说绝大部分被拍成电视剧,内容挖掘的价值殆尽,所以说光看西游记原著就像鸡肋一样把肉都吃了,根本没多少价值,也就是一些诗句还有对话俗语,但是唐诗三百首差很多,真正让西游记升华的是六老师的86版本西游记,满满的正能量符合社会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不是周星驰拍的侮辱美猴王拍的又丑又违背道德,孙都能谈恋爱,孙叫空空白骨精叫晶晶,人妖不分,可悲我是眼泪再肚子里打转,我是看了这个喜剧笑不出来!我就不往下说这个了。

单说太上老君为啥不厉害,主要是体现了孙的强大,孙作为齐天大圣,理论上看懂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西游记最厉害的人排行第一就是菩提祖师,如来佛,第二就是孙,剩下的也就是人参果树的果主,观音二郎神都是第二梯队,太上老君比观音都差一点。

就拿孙大闹天宫之前被抓,二郎神打不过,观音急得想用玉净瓶砸死孙,可是太上老君知道观音菩萨瓶子会碎就用精钢圈,结果也就是把孙整一根头,要不是二郎神狗有吃月亮的能力可以说是神兽之王,才把孙抓住!

然而太上老君出身低微,就是炼丹的老人,烧锅炉铁匠出身,据说打造过九齿钉耙,所以说不怎么样,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受到尊重,就像现在的老人,明明一推就趴下了我们为啥让座,这就是我们有教养,这说明西游记也是尊老爱幼,所以我们看西游记主要看取经精神不屈不挠,相当于长征精神,厉害当然孙了九九八十一难别的神玉皇大哥都不好使,所以说孙是我们的榜样!

8

一个满级法师肉搏输给一个战士很丢人吗?这怎么就说明老君不厉害了呢?

9

太上老君的一个牛跑下山,佛祖都不敢说破来历。因为害怕牛打上灵山。。

弄了些法宝降牛,但却不像降牛倒像是送礼。。

被猴子推个跟头是大意了,或者是故意的。

而佛祖似乎牛逼,也被一蝎子叮了手。。

10

《西游记》,褒佛贬道。孙大闹天宫,天宫里都是道教神仙。

道教二郎神与孙打,太上老君暗地里扔下一个什么乾坤圈,不是光彩的事儿,孙没防备,头被砸晕,才被抓住。在天宫里,刀砍不死,放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也没把孙整死。

孙跳出八卦炉,大闹天宫,道教降不了,无奈只得求佛祖。佛祖轻而易举,一伸手,化作五指山,将孙压在山下。五百年后才放出来,乖乖地保唐僧西天取经。取的不是道家道德经,而是佛家佛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