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首先,美国已经有地方出现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了,相关新闻也已经“很及时”的跟进报道过了。只可惜,这只是一些地方,在大部分地方,对绝大部分美国人而言,美国并没有出现什么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医疗服务与资源短缺,所以,那些着急等着看美国笑话的,恐怕还得再等一等了。
其实我们以前反复说过这个问题。这就是所谓“有序就诊”的强大所在,也是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试图模仿和学习的事情了。
在中国,其实要是实话实说的话,绝大多数中国人看病极为方便,方便到看病既不难也不贵的地步,甚至是非常不难,非常不贵的地步。
于是,然后,大家知道,一个东西要是极为易得,一个东西要是多到烂大街的程度,那就不值钱,也不值得珍惜了。
在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就是多到了不值得珍惜的地步去了。
在中国,医疗服务多到了一条街上能有八家诊所,再加八家(捎带着看病的)药店的地步,很多地方,你要是能找到一家小卖部,周围就能有三家药店诊所。可以说,在中国,医疗资源已经多的烂大街了。
多了么,不值钱了,于是,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医疗资源的浪费——多了么,自然就要浪费着用了。很多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少人问津,门可罗雀,全靠糊弄两个公共卫生经费苟活着。不过篇幅有限,这个我们不多说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挤兑了。中国人看病,习惯性的一窝蜂全挤到知名大医院里去,挤得知名大医院人山人海,所有人都心浮气躁,或者说挤兑的医生医院和患者患方都一肚子火气冲天怨声载道,医患关系差到了让人苦笑不得的地步。
这个问题在中国存在很久了,这也是很多人支持医改的原因。或者说,这也是很多人想要搞医改的动机和动力。
很多人可能知道,美国人看病,不管是什么病,新冠肺炎也好,晚期癌症也好,艾滋病也好,等等,都是先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由家庭/全科医生做初步处理,然后,家庭/全科医生处理不了的——这样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不到百分之二十,甚至只有百分之五以下,才会被家庭/全科医生转到专科医生——就是专业医院——去做进一步的诊疗的。
美国(包括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全科/家庭医生,就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守门人”,有序引导着社会大众使用医疗资源,这样以来,既不存在浪费,也不存在挤兑,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弹性和效率非常高,于是,虽然有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短期内出现,但医疗系统靠着其有序高效的“分级诊疗制度”,也可以应对的过来了。
中国也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制度。这些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培养全科医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是,但是呢,这个,嗯,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许多事情,可能还得再过一段时间了。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