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豫剧的豫东调和豫西调有什么区别?

豫剧的豫东调和豫西调有什么区别?

2020-10-31 23:21阅读(63)

豫剧的豫东调和豫西调有什么区别?:豫剧的唱腔在长期演出实践中,根据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的不同,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风格的区域唱腔艺术,极大的丰富了豫剧艺术

1

豫剧的唱腔在长期演出实践中,根据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的不同,渐渐形成了几个不同风格的区域唱腔艺术,极大的丰富了豫剧艺术的表现力。

其中以开封为中心形成了委婉俏丽的祥符调,陈素真,闫立品,桑振君就是杰出的代表。在沙河流域一代产生了沙河调,刘法印,安金凤是沙河调的艺术家。

商丘一带流行的唱腔为豫东调,洛阳一代为豫西调。

题主主要问题是豫东调和豫西调的艺术特色,今天就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豫东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剧目多,艺术家更是层出不穷,灿若繁星。

一代代红脸王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豫东调的影响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忠河继承了唐玉成的唱腔异军突起,被称之为“一个演员救活了一个流派”,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领略了豫东红脸王的唱腔魅力所在。

刘忠河被称为“平民皇帝”,一出《打金枝》可以说是豫剧红脸戏的绝唱。在这出戏里刘忠河用他的潇洒飘逸,平易近人的艺术充分展现了豫东调唱里有说,说中带唱的演出风格。

豫东调近些年来涌现出了大量的红脸王,朱坤芳,张芝茂,谢庆军,范军,洪先礼,索文化……等等,他们都以自己出色的表演为豫东调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豫东调不仅有大量的须生艺术家,以马金凤为代表的旦角也有突出的表现。马金凤开创了“帅旦”艺术,被誉为“洛阳牡丹”,是五大名旦硕果仅存的一位艺术大师。当然还有黄爱菊,董芙蓉等优秀的旦角艺术家。

和豫东调的慷慨激昂不同,豫西调的风格就有些哀婉凄凉,缠绵悱恻。代表人物当然是开创了崔派艺术的崔兰田大师,她是闻名遐迩的豫剧十八兰之一。她的《桃花庵》,《秦香莲》,《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崔派的四大悲剧,每一部都是豫剧的经典。更为可贵的是崔兰田老师特别注重传承,培养了张宝英,郭慧兰,边秀芹,崔小田等优秀的继承者。张宝英更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扬了崔派艺术,形成了“崔腔张韵”(我个人的总结)的独特风格。豫西调还有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这就是李树建!李树建在老艺术家王二顺唱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演出了“忠孝节”三部曲,《程婴救孤》《苏武牧羊》……豫剧在新时期有了一个全新的流派——李派。在他的带领下,豫剧走出了国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

豫东调,指的是以商丘为中心的一个豫剧支派,又称“下路调”或“东路调”!因其流行区区域接近鲁西南,受山东梆子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以俗称“上五音”为旋律线!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与山东梆子(高调梆子)极其相似,可见它们的关系极为密切。传统剧目基本同!

豫西调,也是豫剧的一个流派,又称西府调。早年多在豫西山区以及洛阳一带演出,百姓称之为“靠山吼”,艺人们相传,豫西调是由清乾隆年间朱仙镇蒋门的一支流传下来的。在清光绪年间之前,豫西调和祥符调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直到光绪末年才改唱“下五音”,和豫东的“上五音”唱法有了明显区别。自此,艺人们为了区别,把开封等地的上五音唱法称之为“豫东调”,洛阳一带的下五音唱法称之为“豫西调”、“西府调”。



以上内容因本人非专业人士,如有不妥,请私信删除!个人观点,勿喷!


3

豫剧,有“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祥符调”等等。豫西调又叫“靠山吼”,有陕西、山西地方民歌的痕迹。“豫东调”有使用“假嗓”的习惯,有山东梆子的痕迹。在一句唱腔里,音程跨度有八度以上,上下韵之间使用两个八度的交换,高亢激昂。

4

豫东调和豫西调都是豫剧中的经典调式,豫东调和豫西调,除了覆盖地不一样之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主调式唱腔风格不同。

豫东调,又称下路调或东路调,是豫剧流布地域最广的一个流派。以商丘为中心,流行于虞城、夏邑及民权、宁陵一带,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

豫东调曲调的基本特点为徵调式,调式主音为5,并且以5为终止音。一般用假嗓演唱,常用区域为中音区的5到高音区的5。

豫东调的腔调,女声明快俏丽,男声高昂明朗。

豫西调又称上路调或西府调,早期还被称为豫西梆子。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流行于河洛一带的“十字调梆子腔”与传播在伏牛山的“靠山黄”相结合的产物。

豫西调形成之后,很快就代替了长期统治这一区域的弋阳腔,乱弹和罗戏,并且吸收了它们的有益成分。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豫西调的范围已经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覆盖了郑州、禹州、以及伊川、嵩县等十八个州县。

豫西调的曲调是宫调式,调式主音为1,一般以1为终止音。常用区域为中音区的1到高音区的1,一般用真嗓演唱。

豫西调的腔调,女声哀怨柔婉,男声苍凉悲壮。

5

在豫剧中“豫西调”和“豫东调”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豫东调比较奔放、高亢、活泼,豫西调比较婉转悲壮,感情细腻,“豫东调”和“豫西调”的完美组合让豫剧变化更加的丰富和具有表现力。

豫剧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豫剧唱腔韵一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与\"豫西调\"各自具有显著特色流派。

豫剧的特点: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热情奔放,豫剧的行腔酣畅、吐字清晰、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再加上豫剧的节奏鲜明强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调诙谐趣味高。

豫西调和豫东调不同之处在于豫西调委婉动听,唱腔悲凉适合演悲剧,豫西调在剧情上安排和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晰容易被观众听清,在品味豫剧《穆桂英》这部戏时,豫东调男腔高亢醇厚;女腔庄重委婉,豫东调唱词让人通俗易懂, 唱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豫剧作为民间戏曲的一种,属于民间音乐的一种,区别于其它形式的音乐,比如交响乐、歌剧等,豫剧还有不同于其它音乐形式的创作方式,豫剧相传至今不断发展丰富,豫剧的有着极强的传统性和稳定性。
因此豫剧它凝聚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智慧,这种创作不在相同时间、和同一个地点进行,很多人劳动的积累完成,俗称为群众性,这种群众性来自于人名群众,因此有广泛的民间性。?

6

豫东调和豫西调的区别就在于豫东调用上五音豫西调用下五音。豫东调比较善于表现高亢激昂的人物情绪,而豫西调最适合表现的是悲壮凄凉的人物情绪。豫东调多演清官连本戏如刘公案,豫西调多表现悲情人物如清风亭,申包胥站城楼等等。其他的专业知识不用讲,从这些方面最能提现出豫东调和豫西调的风格迴异。


7

感谢小秘的邀请,我对豫剧了解的不多,只能说说我的感觉。

豫东调在以前又叫祥符调,后来才细分为豫东调、祥符调和沙河调三大流派的,在豫剧中豫东调是流传最广的唱法,经典剧目也多,特点是俏丽且高亢,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女演员唱腔听起来是甜脆流畅的,男演员唱腔是粗狂激昂的,节奏是明快的,最大特点是花腔和高音多,代表人物有旦角马金凤大师、红脸唐玉成大师、黑脸李斯忠大师等,豫剧《穆桂英挂帅》里的著名唱段“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就是【豫东调二八板】,这段的高音全在最高潮的地方,很流畅不杂乱,听起来特别舒服。

马金凤大师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豫西调在以前又叫西府调,通常用在悲剧的剧目中,在豫剧中特点是深沉且委婉,用真嗓演唱,女演员唱腔起来是圆润悠扬的,男演员唱腔是悲壮刚劲的,节奏是平稳的,最大特点是花腔和高音少,代表人物有旦角崔兰田大师、老生王遂朝大师、生角周银聚周银聚等,豫剧《桃花庵》里的著名唱段“九尽春回杏花开”,就是【豫西调二八板】,这段是没有花腔的,很饱满不花哨,听起来特别上瘾。


崔兰田大师剧照(图片源于网络)

到了上世纪50年代,豫剧的豫东调和豫西调互相融合,丰富了豫剧的唱腔音乐,豫剧崔兰田大师演的《对花枪》里就有豫东调的特点,而马金凤大师留下的《同根异果》的全剧录音里也有豫西调的元素,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也是【豫东调二八板】。

8

豫剧始出豫北,称祥符调。因开封、洛阳为河南名城,剧团多聚于此二地,故分出豫东调和豫西调。豫东调向山东一带发展,而豫西调向陕西一带传播。民国时期,开封为河南省会;而日本入侵,常香玉等人迁入西安。

9

一个黄河味,一个淮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