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钱还是要命?在华为,这是一个选择题。
夸张么?不夸张。
疟疾、登革热、战乱,高补助、高奖金、高职位,你选边;
离乡背井、作别家小、远离朋友,高补助、高奖金、高职位,你选边;
陌生国度、陌生环境、陌生文化,高补助、高奖金、高职位,你选边;
可能有人会说,那就是这样的啊,没有付出,哪来收获。BUT,BUT,BUT,付出没有问题,不应该以牺牲家庭、健康、生活为代价。
可能有人会说,没有员工的奉献,哪来的公司成就,世界500强。BUT,BUT,BUT,关怀个人的组织,才具备长久发展的基础,才是人心所向。
道、天、地、将、法,道放第一位,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
可惜做不到,绑定个人与组织的,只有权、名、利。充分的利用和调动了人的无限欲望,这种价值观是有失偏颇的,少了人的气息,激发了动物的本能。
全球的外派常驻机制,导致各样个人问题,家庭失和,虽然不是大多数,但个案并不少,有一定代表性。
长年在外,没有合适的文化适应,没有合适的心理疏导,有些人已变得不那么健康,至少在心理上如此。
文化是机械而僵硬的,等级是森严的,官僚气息是浓厚的。
效率,效率当然是低下、不高的,错误和弯路也不少,但是所谓的强执行力,很多时候弥补了。
ERICSSON的战略,看5年,准备5年。
华为,1年搞定5年的事情,加班。
跟随策略很保险,但很累,很辛苦,因为不具备太长远的战略眼光。如原来球场上流行一时的盯人战法,负责盯人的球员最累,被动跟着跑,当然累,不累才怪,因为不知道对方下一步要干嘛,传球还是突破。
华为厉害在哪里?
当然厉害,年销售收入4000亿。超越ERICSSON,成为通信设备商的老大。北电、朗讯、MOTO、NOKIA,已成消失的品牌(在系统设备领域)。熬不下去的阿郎、诺西也没能扛太久。
全球的运营平台,卖系统设备可以,卖手机依然可以。
虽有资本介入,但就不上市,现金哗啦啦,不差钱。
原来普通消费者并不了解华为,因为它不做消费类电子产品,虽然做手机多年,那也是功能机时代的OEM角色,贴的都是运营商的牌,消费者不知道。
现在,为了2C,所有营销手段都上,不管好不好,有效无效,混个脸熟先。
终端产品不能说好,也不差(国产机间比较)。优势是资金,技术(非基础性技术),平台,运营商关系。
至于专利的数量,专利更大的作用是一种防御震慑和营销宣传的手段。你什么时候看苹果、google宣传专利数量多?宣传这个点,同时就说明其他方面可宣传的东西不多。数字的宣传,往往是以偏概全的,GDP能全面衡量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率么?
管理不用说,在国内超大型公司里面,算比较好的,有“文化”,有规章,有制度,有流程,不管规矩好不好,但至少是有的。
人治与法治参杂,人治为主,法治为辅,高层人治,基层法治。
但其实华为最厉害的地方,是老板对人、商业、社会,特别是对自身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华为的基因里面深刻的体现出一种“拙而坚持”的精神,这也是华为对自身坚定的看法,它不相信自身有多少智慧与能耐,它习惯跟随,非常辛苦,但跑偏和南辕北辙的情况是不太会出现的。从初创到如今,华为所进入的领域,不是红海,就是半红海,从没有在什么蓝海领域出现过。
守拙、坚持、死磕,这才是华为最根本的精神特质。但这种内化的执念,也意味着华为与创新、眼界这些基本无缘。
简而言之,就是
“我笨,我相信勤能补拙。
不知该走哪条路?找人多的那条路走就对了,一路上马不停蹄,把它们都挤开,我就领先了。
什么?还有望远镜可以站高处看看,哪条路弯路更少,人更少,距离稍微短点?别忽悠我,我可不相信这世界有什么望远镜”大约如此。这样的华为怎能不让外国人害怕
以上属于个人观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