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的越紧,里面的炸药越难受,
然后炸药就越生气,爆炸的威力就越大
捆的越紧,里面的炸药越难受,
然后炸药就越生气,爆炸的威力就越大
炸药包是一种集团装药形式,把一定重量的炸药集中在一起,目的是针对某一个需要爆破的目标进行爆炸摧毁。炸药包的核心是炸药,炸药有散装形式的,例如,黑火药、矿山炸药等等,有制式装药,例如,TNT药块(药柱)等等。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被子似的,主要是使用需要,不论是打“井字”、还是打“田字”或者是做成长条形的都是根据作战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爆炸条件的需要。
早期炸药包使用粉末状炸药,此类炸药需要根据作战需要集团式的捆扎结实。炸药爆炸是有条件的,火药爆炸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爆炸,否则它只能是爆燃,怎么才能爆炸呢?需要同时具备放热、生成大量气体以及高速反应,因此,炸药需要集中在一起,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密度压力,如果很松散就无法保证同时进行上述三个反应条件,这就是炸药包需要进行捆扎结实的原因。
并不是炸药都能产生所需要的爆炸效应,我们知道,火药化学反应的形式有很多,比如:燃烧、爆燃、爆炸;要获得爆炸就需要对炸药进行干预,例如,把炸药分散开来,不施加一定的压力,缺少密度它就会爆燃,如果把它集中在一起并用东包裹结实,它就会爆炸,当然这是简单的说明炸药包为什么要进行捆扎的原理。从理论上来说,炸药的化学反应通常是: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其中能够起到摧毁效应的是爆炸与爆轰,爆轰是爆炸的一存在形式,爆轰的冲击波能量是恒定的,而爆炸的冲击能量是可变的。爆炸和燃烧最大的不同就是爆炸是与冲击波的形式扩散,因此,有破坏作用,而炸药包就是用来搞破坏的,所以,必须使炸药包具有爆炸效应,而捆扎起来就可以达到这个条件了。
黑火药不需要起爆炸药就能爆炸,例如,爆竹,我小时候把没有炸响的鞭炮火药取出来,做成一个小炸药包,点燃后就会爆炸,如果把火药平铺在一起它就会爆燃,甚至是“放呲花”,炸药包也是这个道理。制式炸药需要用到起爆药,例如,TNT药块,需要用雷管起爆,而TNT药块个头都不大,需要把多块集团式捆扎起来,可以做成长条的,也可以做成方形的,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组合。但是,你不可能每一个小药块都装一个雷管,于是就把它们集团式捆扎在一起,形成殉爆原理,就像是集束手榴弹,你把几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只需要拉一颗手榴弹的线就都同时爆炸了。
炸药包的捆扎是有技术要求的,太松了不行,过紧也不行,这个就不说了,明白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总之,炸药包的捆扎是有一个道理的,满足爆炸条件的同时,也方便携带,还能有利于防潮,并且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组合和配置装药量。炸药包即便是现在,也是一个进行爆破作业的有效手段,依然被保留下来。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开开玩笑,可能怕冷当被子吧?[呲牙]行军打仗怕冷?头枕炸药包?逗友友们好心情?
炸药包为什么要捆的像被子一样?看了一个条友给出的答案很形象。他说,炸药包捆的越紧,里面的炸药越难受,然后炸药就越生气,爆炸时威力就越大。呵呵!虽然有些调侃的意思,但是确实有点道理。
很多因素影响,现在年轻人接触炸药和雷管的几率很低。所以对炸药包的特性有些懵逼。像我们这些五六十年代的人,很多人是有过使用炸药开山采矿,甚至大材小用用炸药包去炸鱼的。虽然我们讲不出物理和化学原理。但是却有自己的理解。
开山炸石的时候,一般有三种爆炸方法。一是打炮眼,二是利用山体岩石的天然空洞装药。三是对于一些孤立的巨石直接把炸药和雷管放置在石头表面用土覆盖引燃。我们叫拍炮。
这三种方法目的一样,需要的炸药量和效果差距很大。第一种威力最大,用炸药量最小。第二种次之,第三种如果就同一块石头采用打炮眼爆破相比,药量起码要差十倍以上才能有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把炸药包进行捆扎,主要是为了提高炸药的燃烧速度和爆炸威力,让更多的炸药物尽其用。当然,也有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的意思。
现在这个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炸药也进步升级啦。炸药包不用绑扎可以做成任何形状。以前的炸药包基本上都是TNT钝化炸药和硝铵类民用炸药。不绑它,它不生气。呵呵!
平时放在家的被子肯定没人捆起来
如果说孩子开学需要带被子到学校,你不把被子叠叠包起来?
一样的道理,把炸药包起来带着方便啊!
要不怎么叫炸药包呢!
炸药包为啥要捆扎成被子那样,就是想包裹更多的炸药和要让里面的炸药紧密的聚集在一起,在爆炸时释放出来更大的能量,图片上就是将散装的炸药用麻袋片紧密的包裹住,不使其松散甚至是外露,原则上还要使用一层塑料布要防潮,但因为是临时制做没有就没有吧。
每一名战士发两块TNT炸药和一颗导火索,在药块儿上有插孔。
步兵营连分队的弹药当中有一部分需要现场制做的,因为分队在战斗过程中有大量的破障任务已完成,比如说:反坦克混凝土三角锥、铁丝网、拒马、火箭筒或者无后坐力炮消灭不了的坚固暗堡…等等,这些阻碍前进的障碍物或者暗堡有得在修建时非常的隐蔽(射击的死角)或者坚固,一般的攻坚装备很难将它们摧毁,这个时候就需要战士利用200米越障的技战术把他们摧毁,这个时候就会用到炸药包。
根据要炸毁目标的大小和坚固程度,去制做临时性的爆破器材,有些简易土木工事使用两块TNT药块儿(250~1000克不等),而且胸墙厚达2米以上则必须要使用10公斤以上的炸药包才能炸开,所以必须要将多块儿的TNT炸药紧实的包裹和捆住才行,另外炸药的能量释放必须要集中,因为导火索引爆炸药块儿的时候肯定会有“延时”,如果包裹的不紧实有可能出现其中的一块或者几块儿还没有等被引爆,就被其它已经被引爆的药块儿炸飞了的现象,这样一来炸药包的威力就会大大的降低。
所以怎样将炸药包捆扎结实是一个技术活,有教材和连里爆破组讲解的。
临时制做炸药包在所以有军队当中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二战期间美军营连分队的装备已经很完善了,但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欧洲战场上仍然使用大量的炸药包去摧毁敌方的坚固工事和暗堡。
到了现代,炸药包由于捆住费事和药块儿爆炸时间不一,影响到了目标摧毁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制式的专用爆破药块儿,它的外面使用铁皮包装,每一块装有454克TNT或者C4炸药。
它采用手雷引信引爆方式,采用电击发或者拉线式击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块捆扎后集束式使用,电击发时间极短可以做到几块装药同时起爆,达到最大的能量释放。
总之,怎样捆扎炸药块是步兵分队的五大战术技能之一,而新科技的出现让临时爆破任务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炸药爆炸是需要条件的,因为,在整个爆炸过程当中,炸药是需要进行化学反应的,炸药包捆扎的越紧实,里面的炸药就会越难受,等到炸药非常生气的时候,爆炸的威力就会越大。
言归正传,实际上,炸药包是由一管一管的炸药管组成。并不是一整个包全都是炸药。这就好比将许多的手榴弹捆扎在一起,当要炸毁一个目标时,就需要针对某一个爆破的目标 计算出需要捆扎多少个手榴弹?
如果爆破的目标是一栋非常大的建筑物,或者某一个大型军事目标的话,手榴弹的威力显然就不够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炸药包也就应运而生,值得注意的是,炸药包通常是需要扎的非常结实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里面的雷管松散互相撞击。
将炸药包捆扎结实还有一个作用,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增加炸药管之间的压力和密度,只有炸药管积蓄到了足够大的压力,整个爆炸过程的威力才会显示出来,如果炸药包捆扎得很松散,自然就无法保证在爆炸的瞬间急需到足够的压力,整个爆炸的威力将会大打折扣。
炸药包的捆扎方式主要有井字形捆扎方式,田字形捆扎方式,长条形捆扎方式,最后一点,因为有绳索捆住,便于携带,便于放置。可用绳子拴住需要爆炸的物体上,也可用木棍固定在恰当位置上对目标展开爆破。
炸药包为什么要捆得像个被子一样呢?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说出你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
关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捆得像被子的炸药包叫做集团装药,指的是用散装的粉末状炸药摊在布、纸中间,像包包裹一样包起来,再用绳子横横竖竖捆扎起来。
由于在作战过程中没有约束和传爆药,把炸药包捆成被子形状压紧压实了,可以避免由爆速过低或者起爆时间不一致冲击波吹散装药情况发生。相同重量的同款爆炸物在封闭空间的威力也会大于开放空间。
一句话总结:把炸药包捆成被子状容易携带存放,方便固定在爆破地点,建筑物上!
过去的炸药包由于生产工艺落后,都是一硝二硫三木炭土制而成,成分不纯,相比正规的TNT威力差很多,只有靠增大体积发挥作用。所以部队为了方便使用和携带,才不得已打成行李状。
迷惑敌人,让他们搞不清是被子还是炸药包,这样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被发现。当敌人发觉是炸药包时,就已经炸了![耶][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