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又快到了抓知了猴的季节了,几乎每年的夏天,我都会回老家住几天,不为别的,能在晚饭后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找到几个知了猴足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知了猴会在夜晚出土,而不是白天呢?它是如何知道白天黑夜的呢?有两个原因。

知了猴也就是蝉的幼崽,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对它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像我们山东许多地方就有不同的叫法:爬叉、节流龟、知了龟等等。不管什么叫法,它都是一种动物,都是蝉的若虫。

蝉的一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短暂是因为它出土变成成虫之后,仅能活10天左右,而“漫长”而是因为它的卵需要在地下待平均2-5年。关于蝉为什么选择这种生存方式,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说了,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请自行查阅。

蝉的一生需要蜕5次壳,有4次是在地下完成的,随着不断的蜕壳,蝉的若虫越来越大,体表也越来越坚硬。在2-5年的时间内,蝉的幼虫在地下以植物根部的汁液为食,冬天会转入更深的地下躲避严寒。

终于,经过了四次蜕壳后,知了龟就要准备破土而出了。

知了龟的“重生之路”

在冬天,知了龟躲到了更深的地下,直到春天温度上升后,它才会去上层的土壤中,继续进食(植物根部的汁液),而在整个冬天,知了龟几乎是不进食的。到达土壤上层后,随着温度不断的升高,地温也在不断的升高。当4次蜕壳之后,知了龟在较高的地温下就会来到地面的浅层,约10厘米的深度。

因此,温度的变化是知了龟破土而出的第一信号,也是它能够感知到的。当然,仅仅是靠温度还是不够的。由于知了龟想要蜕壳,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下,所以,知了龟出土,大都集中在雨后的几天内。

看到这里,许多小伙伴会问了:夏天多雨,而且温度都比较高,知了龟怎么晚上才出来啊?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许多抓过知了龟的小伙伴都知道,抓知了龟并不是只有等它爬到树上用手电筒照这一种方法,还有一种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知了龟从洞里弄出来。等到知了龟完成4次蜕皮后,它来到地面的浅层通常会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将地面上它所在的位置上开一个小孔。而将知了龟从洞里弄出来就是通过这个小孔发现的它。

那么,这个小孔是干什么用的呢?许多小伙伴说这是通气用的,其实,在若虫时期的蝉仅需要少量氧气就足够了,而土壤中本身就有少量的氧气,这也是它能在地下待数年的原因。所以,小孔并不是通气的,而是用来感受光线的。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强弱是它判断是否出土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温度的感知让它来到了地面的浅层,而对光线的感知是知了猴出土的关键。

知了猴为什么会选择在晚上出土?

知了猴选择在晚上出土显然是对它最有利的时间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湿度

由于知了猴蜕壳成为蝉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其中仅仅是攀爬就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蜕壳的整个过程也需要1个小时左右。所以,如何让身体保持湿润从而更好的蜕壳就很关键了。而晚上气温较低,而且没有阳光的直射,有利于知了猴保持身体的湿度。

第二,天敌

蝉有很多的天敌,比如鸟类、蜥蜴、肉食性的昆虫等等。这些天敌大都是昼出夜伏的。而蜕壳是蝉最薄弱的时候,此时遇到天敌,它们只能“任人宰割”。因此,选择天敌活动较少的晚上,蝉能更大几率的存活,这就是动物本能的趋利避害。

总结

蝉选择晚上出土无疑是对它最有利的,一方面能躲避烈日,一方面能够大概率的躲避天敌。而它判断白天和黑夜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地面上的小孔透过来的光线。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知了猴(金蝉)是如何分辨白天夜晚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比较感兴趣,小帮手也是,金蝉我们都知道,傍晚或晚上出来,一般情况下,我们吃完晚饭,拿着手电筒就可以去捉了,刚好能赶上他们出洞,那么他们在洞里,为什么能知道天什么时候变黑呢?关于此,小帮手说说自己的看法,从3个方面来说,是对是错,大家看完后发表意见即可。

1、感官

金蝉通过它的感官来感受温度的变化,或者是其他方面,比如白天地表温度高,金蝉在洞里能感受得到,等到了傍晚或晚上,温度有所降低,地表温度也随之降低,当金蝉感觉以后,就会钻洞而出,可能它也是怕温度过高,不容易变知了。

2、叫声

这个叫声主要指的是知了的叫声,我们都知道,金蝉蜕皮过后,就是知了,说白了还是同一种生物,只不过经过变化以后,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但是他们还是能通过叫声来互相交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察一下,早上、中午、晚上,知了的叫声不是同一批,而且声音也会有所不同(这个观点,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不确定真实性),所以,到了傍晚或晚上,地下的金蝉听到不一样的知了叫声时,它就明白可以出洞了(关于这点,也有人说金蝉是聋子,听不到声音,不过有人反驳说,金蝉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它只能听到某一个频率波动范围内的声音,而这个波动范围,只有金蝉、知了们互相能知道,所以能交流)。

3、天生的“技能”

金蝉能感受到白天和黑夜,是它生来就会的一种“技能”,就好比我们人类一样,我们能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或落下,来判断是否是白天和黑夜,而金蝉也有它的一个参照物,不过我们不太清楚(估计在金蝉的世界里,它们也不清楚人类是怎么判断白天和黑夜的),所以,在我们看来很神奇的一件事,或许它们都没有考虑过。

以上3点,是小帮手个人认为金蝉在土里判断白天和夜晚的办法,关于此,你怎么看?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可在下面评论中说说。

我是农民的小帮手,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关注查看。

3

马上就要立秋了,炎热的中伏也即将过去,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知了猴,出土的也逐渐稀少了起来,知了猴作为蝉的幼虫,在土地里面蛰伏好几年之后,才会在适合的夜晚,开始破土而出,知了猴在我们这里俗称:老咕隆,咕隆在我们这是缓慢移动的意思,知了猴行动确实相当迟缓,慢悠悠的从地下出来,寻找到合适的树木爬上去蜕壳成虫。

知了猴只有在夜晚才会出来,知了猴在深深的地下,是怎么感知到是夜晚的来临呢?动物界的奥秘天性是与生俱来的,都是为了繁衍生息,而选择在合适安全的时候进行活动,知了猴蜕壳的时候,是一动不动的,加上本身行动迟缓,是根本没有反抗能力的,白天知了猴的天敌诸多,很容易就会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而晚上出土、蜕壳,自然就会安全了许多,这也是动物的天生本能。

地下根茎的变化:知了猴深藏在地下的洞穴,有的能够深达一米多,能够躲避蚂蚁等昆虫的骚扰,而且还会吸附着树木地下的根茎,依靠吸收树根里面的汁液生长,树木的生长白天和夜晚是不一样的,白天和黑夜,根茎里面的汁液反映也是不相同的,知了猴能够从吸收养分的时候 ,感知到树木的变化, 从而能够辨别出昼夜的变化,从而能够在傍晚时分开始慢慢的将洞口打破。

知了猴打开洞口之后,并不会直接爬出洞,会将头露出来,观察停留确保安全之后,才会慢慢的爬出来,像距离最近的树干上面爬去,蜕壳成虫。

天生的感知能力:很多动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始终是谜一般的存在,知了猴也具有这样的天生能力,在没有蜕壳之前,我们一直认为知了猴是看不见的,但知了猴却具有一种超强的感应能力,通过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地面上传来的各种细微的变化,能够准确无误的在天黑之后开始破土而出,有时候在下雨天气,比较阴暗的天气里,半下午的时候,很多知了猴也会在夜晚来临之前爬出地面,知了猴感觉到的应该是天色的阴暗程度,而并非是百分百的一定要到夜晚来临之后。

知了猴在雨后,土壤湿润松软的时候,出土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天气阴暗的日子,这种几率更会增加好多,天气渐渐变凉,知了猴出土的季节也开始变得稀少,美味可口的知了猴,在伴随了我们一个炎热的夏季,下次出土,又到了一年之后,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大家。

4

我们河南叫金蝉幼虫为爬叉猴,我小的时候也常产生质疑,它为什么都是晚上爬出地面?

我的解释:它对光线是敏感的,在出地前它会先在地面打一个小天窗,一直等到天黑才爬出洞穴,然后上树蜕变。至于为什么?本能!

5

我们在抓知了猴的时候,一般都是晚上19:00~23:00去抓,因为这个时间段的知了猴,从土里爬出来最多也比较集中。关于知了猴如何分辨白天和晚上,我觉得是靠光感与温度。



  • 光感与温度也只是根据我多年抓知了猴的经验分析,不知道是不是准确的答案,毕竟没有科学家研究过。
  • 在20年前,我还很小的时候。就问过老一辈,知了猴为什么到晚上才出来,难道它们晚上有夜视能力。
  • 不过很多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一个人开玩笑的告诉我。不从晚上爬出来,难道大摇大摆的送来给你们炸了吃,晚上还有一丝存活的机会。

为什么知了猴晚上才爬出来



  • 知了猴与蝴蝶飞蛾的蛹一样,经过脱壳后,会长出一对翅膀,然后就有了飞行的能力。
  • 知了猴晚上才爬出地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 其一是躲避鸟儿之类的天敌,鸟儿90%以上晚上都不捕食,因为它们没有夜视的能力。知了猴本就是昆虫,行动又很缓慢,所以鸟儿很喜欢捕捉知了猴来吃。
  • 其二是因为知了猴脱壳变成金蝉的时候,整个身体是很软,需要1个小时左右才能硬化变黑。在这期间,阳光的暴晒对知了猴的翅膀成形有一定的影响。

知了猴如何分辨白天与晚上



  • 知了猴是如何分辨白天与晚上,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认证。
  • 我觉得应该是靠眼睛查看光线,因为有时我去树上绑封口胶的时候,由于时间都比较早,然后会经常发现树下的一些小洞,洞里很多都藏着知了猴没有爬出来。就凭这个原因,我感觉知了猴的眼睛能看见光线,白天有光的时候,就不爬出来。
  • 但是我以前做过一次实验,那就是晚上抓知了猴的时候,遇到还没爬出洞穴的知了猴,我用手电的强光一直对着洞穴照射,结果知了猴还是照样爬出来。
  • 不过这个不能推翻知了猴靠光爬出洞穴的原理,毕竟有可能是它们感觉到危险,必须马上爬出来逃离。
  • 知了猴分辨白天与晚上,还可能是因为温度,因为夏天的温度白天都普遍偏高,而晚上有时虽然也很热,但是夏天的白天与晚上的温度相差还是有几度。

总结:知了猴是如何分辨白天与晚上,我感觉是光感与温度有关,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只是我个人依靠常年抓知了猴的经验,分析而得出。而且知了猴并不全是晚上才爬出土壤,有的白天也会爬出来。

【图片来源网络】

6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猪往前拱,鸡向后刨。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给万物的本能天性,各种生物才能按自己的生存规律,代代生存和繁衍生息。不适应的则被逐渐淘汰至灭绝。

知了猴也是如此,整个生长过程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不题。单说知了猴怎么知道天黑了才出来,知了猴由卵到成虫,经过漫长时间的奋争,由地下几十厘米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挖土,直到挖到地表,凭借自然天性,如感光、感温等,它知道接近地面了,它先不把洞口完全挖开,只挖一极小的洞孔等待,可感知到暮色降临,然后出洞,寻找攀爬物而上,完成蜕变成知了,约半小时左右,翅膀变硬即有飞翔能力。

为什么晚上出呢!主要是躲避其它如人类、鸟兽类对它们的伤害。晚上,多数的动物鸟类、人等处于休息时期,相对威胁要少,所以,选择晚上出来,这就是自然特性。偶尔也有白天出来的,那是特殊情况,何况高等智慧的人类尚有个偶发“神经”的,不按常规出牌的呢!

事情就是这样即复杂又简单,如用科学来解释,那就太深奥了,深奥的令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何况宇宙、地球、外星尚有无数科学尚解释不清的东东。万物皆有因,都有它们的生存规律,存在即是道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有时也说不清到底为什么!

7

金蝉就是我们俗称的“知了猴”,以及“蝉”,它们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卵,若虫和成虫。其中若虫是生活在土壤之中,成虫是若虫从土壤中爬到树上,经历蜕皮之后成为会飞的“蝉”。

一般情况下,若虫只会在晚上爬出土壤,但是问题来了,若虫生活在土壤中,它们怎么知道外面是白天了呢?

金蝉

金蝉虽然看起来很常见,但这种昆虫可是有非常多的天敌。金蝉行动笨拙,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鸟儿们的最爱。为了躲避鸟儿的追击,它们一般会选择夜晚钻出土壤,此时鸟儿一般都在休息,所以这时蜕化比较安全。

之所以身在土壤之中的它们能够分清黑夜与白天,其实背后有一套很残酷的生存法则。金蝉在演化过程中,凡是在白天钻出土壤的,有非常大的几率被鸟儿捕食。

这是因为金蝉在蜕化时,几乎会一动不动地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半小时之久。如果此时有鸟儿们路过,那么鸟儿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捕获它们。也就是说,在白天钻出土壤的金蝉被捕食概率多,所以能够留下的后代也较少,而它们的这种基因能够被继续保存的概率就变得非常小。

和在白天钻出土壤的金蝉不同的是,有一小部分演化出了能够感知白天和黑夜的能力,并选择在黑夜钻出地面,此时大多数鸟儿都已经睡着,所以金蝉能够成功蜕化,并能够繁殖出后代。

除了天敌之外,温度也能影响金蝉。金蝉在蜕化的过程中时,身体比较虚弱,此时身体没有保护壳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如果金蝉在白天蜕化,那么夏天强烈的阳光会使得它们身体缩水严重,只有在晚上钻出土壤,才比较安全。在生存选择之下,能够感知黑夜能力的金蝉更具有生存优势。

金蝉感知黑夜的能力

金蝉会将卵产在树枝上,在风吹雨打之下,幼蝉会从树上掉落到地上,然后钻入土壤中。最开始金蝉的眼睛没有视觉,它们会在土壤之中为自己营造一个“小房子”。等到第二次蜕皮之后会离开原来的地方,当它们寻找到较为粗壮的根系时,会在这里定居,并再次修建一个小房子。

金蝉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之中,依靠土壤中的植物树根的汁液存活。而且土壤中含有一部分气体,能够支撑它们的生命活动。

它们在土壤之中一共会蜕皮4次,此时它们的眼睛也有了视觉,房子的位置也比较靠近地面。在它们即将要钻出土壤的时候,它们一般会用前足在自己的“房子”上面开一个“天窗”,让阳光照射到房子中,此时它们就可以感知黑夜与白天。

除了光线之外,雨水也能影响金蝉钻出的时间。如果当天下一场大雨,那么大雨之后金蝉也会争相爬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金蝉虽然生活在土壤中,但也需要空气,大雨会使得土壤含水量上升,空气变得较少,会让金蝉感到“窒息”,所以金蝉会抓紧时间钻出地面。

虽然白天也有雨水,但是下雨的日子里空气含水量较高,此时金蝉蜕皮也不会让自己身体损失太多水分,比较安全。不过如果土壤中含水量过高,那么金蝉也不会因此而死亡,它们会通过假死状态来躲避洪涝灾害的侵袭。

金蝉的生活习性

金蝉虽然是昆虫,但它们的生存方式却蕴含着大智慧。研究金蝉的人们发现,不同的金蝉品种蛰居在地下的时间也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以质数年份钻出,比如:1年,3年,5年,11年,13年或者17年等。

之所以选择质数年份出生,是为了要躲避天敌。金蝉行动笨拙,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许多天敌的食物。金蝉的举动有多笨拙呢,在一些地方,鸟类都不用捕食金蝉,只要站在树枝上,就有金蝉会飞到这里。还有一些鱼类会在水面以下等着金蝉失足落入水中,然后吞掉它们。

为了躲避天敌,也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延续种群,所以金蝉选择了以质数年份,这是因为质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总结

在很多地方,金蝉都是一道美味佳肴,这也使得很多地方会过度捕抓这些昆虫,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会专门养殖金蝉。虽然人类每年会消耗掉许多金蝉,但金蝉凭借着分布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多而没有像其他生物一样存在濒危风险,目前它们的数量比较稳定。

8

关于知了猴(金蝉)是如何分辨白天夜晚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比较感兴趣,金蝉我们都知道,傍晚或晚上出来,一般情况下,我们吃完晚饭,拿着手电筒就可以去捉了,刚好能赶上他们出洞,那么他们在洞里,为什么能知道天什么时候变黑呢?关于此,说说自己的看法,从3个方面来说,是对是错,大家看完后发表意见即可。

1、感官

金蝉通过它的感官来感受温度的变化,或者是其他方面,比如白天地表温度高,金蝉在洞里能感受得到,等到了傍晚或晚上,温度有所降低,地表温度也随之降低,当金蝉感觉以后,就会钻洞而出,可能它也是怕温度过高,不容易变知了。

2、叫声

这个叫声主要指的是知了的叫声,我们都知道,金蝉蜕皮过后,就是知了,说白了还是同一种生物,只不过经过变化以后,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但是他们还是能通过叫声来互相交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察一下,早上、中午、晚上,知了的叫声不是同一批,而且声音也会有所不同(这个观点,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不确定真实性),所以,到了傍晚或晚上,地下的金蝉听到不一样的知了叫声时,它就明白可以出洞了(关于这点,也有人说金蝉是聋子,听不到声音,不过有人反驳说,金蝉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它只能听到某一个频率波动范围内的声音,而这个波动范围,只有金蝉、知了们互相能知道,所以能交流)。

3、天生的“技能”

金蝉能感受到白天和黑夜,是它生来就会的一种“技能”,就好比我们人类一样,我们能通过观察太阳的升起或落下,来判断是否是白天和黑夜,而金蝉也有它的一个参照物,不过我们不太清楚(估计在金蝉的世界里,它们也不清楚人类是怎么判断白天和黑夜的),所以,在我们看来很神奇的一件事,或许他们都没有考虑过。





9

这世界上的生物都有一个生物钟,也称之为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这个“时钟”会回应外部的信号,特别是光信号,使身体内部的时间与环境时间达到同步

10

金蟾在地下是怎么知道白天和晚上,为什么只在晚上出土?

三伏天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也要到了蝉鸣的高峰期,记得小时候每次午睡醒来都能听到蝉鸣声,那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而在这蝉鸣之前,还有一种特殊的美食,在民间都把它称为“知了猴、节老龟等等,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甚至不用放任何的佐料,就可以得到特别的美食,并且营养价值还很高。

小的时候对于抓知了猴记忆特别深刻,除了自己吃,还能到市场上去卖,并且价格并不低。今年之后可能就不太好了,因为“禁野令”的出台,知了猴已经是不能随意吃的美味了。

“知了猴”实际上就是蝉的若虫,学名可以称之为金蝉,金蟾通过脱壳这一步骤,最后就会变成真正的蝉,我们每年夏天听到的蝉鸣声都是蝉的成虫阶段,这个时候它们已经成熟了到了繁殖季节。雄性蝉靠着自己腹部的鸣器发出清脆的声音,而雌蝉的产卵器较发达,就抢占了鸣器的位置,因此雌蝉都不会鸣叫。

每年的6-8月份都是蝉的产卵期,它们会通过产卵器,在树木的枝条上刺出很深的卵室,一般在一个卵室内有七八颗受精卵。有的受精卵当年会孵化,有的会越冬之后第二年的6-7月份孵化,孵化出的若虫会以树木的汁液为食物。当若虫发育几天之后,会从树上掉落至泥土上,之后钻进泥土进行3-5年的成长期,这也是这个物种的若虫阶段。

当发育到末龄幼虫的时候,就是它们要出土的时刻,因为马上就要变成成虫进行下一代的繁殖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金蝉或者知了猴了。

它们出土的时间都是在六七月份夏季到来,具体的时间都是雨后潮湿的傍晚,例如晚上九十点钟左右。那么它们是如何判断这个时间的哪?怎么能那么准确的就晚上出土上树?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树木根部附近的小洞,这些就是知了猴提前打出来的,它们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判断光照及潮湿度等,如果满足条件它们就要出土了。

一般在金蝉出土之后六七个小时之内就会完成脱壳的过程,之后再经历十几个小时翠绿的蝉翅膀就硬了,此时它们具备了飞行的能力,同时也到了发展下一代的时刻。因此捕捉知了猴之后都把它们泡在水瓶中,这样才可以避免它们的脱壳。

知了猴选择晚上出土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完全可以避开一些天敌的干扰,却没有预料到人类竟然也变成了自己的天敌,大半夜的打着手电去捕金蝉。其次是这个时机出土的金蝉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脱壳过程,因为温热潮湿,金蟾的壳就不会那么坚硬,容易脱壳。

而如果炎热的白天出土,经过阳光的暴晒,壳可能变得非常坚硬,根本完成不了脱壳的过程。

蝉这种生物真的是一生中大部分光阴都是生活在泥土了,经过脱壳涅槃才可以一飞冲天。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