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开地图就能很轻易的发现,欧洲大陆在北冰洋边有海岸线的,仅有挪俄两个,其中的挪威海岸线实在绵长,将斯堪的纳维亚在北极的海岸完全独占,瑞典和芬兰距离北冰洋其实直线距离非常近,但却被挪威的地盘死死堵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极沿岸国家。

不过北欧各国是一家,基本都是抱团取暖的状态,邻居之间也都是互帮互助的,虽说挪威独占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极海岸线,但这又不是挪威人抢来的,旁人也不能说什么,而且瑞典跟芬兰这两个只能对着北冰洋“望洋兴叹”的国家,虽没有北冰洋的海岸线,可通过与挪威的合作,多年来相关的好处也一点没少得。

如今的挪威依靠石油,早就成为了全球著名的超级富有的发达国家,然而以前,挪威在欧洲简直就是荒蛮的代名词。历史上北欧最先强大起来的是如今北欧面积最小的童话王国丹麦,11世纪时丹麦建立起庞大的“北海帝国”,疆域包括了如今的丹麦。斯堪的纳维亚南部以及大不列颠岛的东部沿海地区,几乎将整个北海沿岸都握在手中。而早期的丹麦、挪威、瑞典其实都同属一家,直到后期卡尔马联盟建立起来以后,三者依旧被绑在一起

13世纪中叶,挪威建立起了早期的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国家,然而依旧受制于南方以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丹麦国王就是挪威的君主。17世纪之后,挪威又被丹麦割让给了当时迅速崛起的瑞典,原本的丹麦-挪威联盟变成了瑞典-挪威联盟,挪威变成了瑞典帝国的一部分

可以说,直到近代1905年挪威正式新生之前,经历了数百近千年的“人在屋檐下”,而漫长的岁月之中,挪威与瑞典、芬兰等区域的界限划定,根本就不是挪威人能够做主的。如今北欧大陆的海岸线分布成这样的状态,也是瑞典等自己做的主,跟挪威没太大的关系。

今天的北欧非常富有,可这都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历史上,无论是卡尔马联盟时期还是瑞典帝国时期,北欧本土依旧相当贫穷,大多数地方都是终年苦寒土地贫瘠,适合农耕与人类居住的地方非常有限。从古至今,北欧有居住与经济活动价值的土地,也基本都狭长分布于挪威沿海,还有挪、瑞、芬三国的南部区域而已

几百年前,北欧无论是丹麦做主,还是瑞典当家的时期,对于北部地区都没什么兴趣,划分地盘的时候精力都集中在了南部,北方基本就随手划了。虽说挪威北部沿海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比较丰富气候也相对温暖,港口条件也不错,可这里与瑞典、芬兰本土都有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地高原阻拦,交通非常不便。当时的北冰洋沿岸如同鸡肋一般,弃之可惜却又食之无味,也就挪威通过海路与此联系比较方便,那就给挪威了

瑞典在北极海边没有海岸线怪不着挪威,那芬兰就更怪不到了。历史上芬兰其实在北冰洋沿海是有一段海岸线的,当年正式因为芬兰在北冰洋边有海岸线,挪俄中间被挡住了。然而近代俄人不断蚕食尤其苏芬战争之后,芬兰失去了大量的地盘,其中就包括了芬兰位于北冰洋边那小段的海岸线,将芬兰围成了一个只在内陆海有海岸的“半内陆国”。

北冰洋常年冰封,并不适合航行,其巨大的航行潜力与自然资源价值都是近几十年才不断凸显出来的,过去,北欧的人们根本觉得这里白茫茫一大片,既捕不到鱼也很难行船,基本没有价值。挪威得到了北冰洋沿岸的海岸,当年也并未出现什么争论的声音

而瘦田没人耕,耕了有人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的冰层不断消融,甚至出现了整个夏天都没有完全冰封的状况。原本很难开发的冰层之下的巨量自然资源也有了进行商业开采的可能,加上北极航道对于世界航运与经济的巨大意义,这些年北极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纷争

而北欧在北极开发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团结的,虽说挪瑞芬三国只有挪威在北冰洋边有海岸线,但挪威在北极的开发战略问题上,向来与瑞典、芬兰保持着积极合作沟通,所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毕竟挪威本身的体量不大,要是吃独食难免与邻为壑给自己找麻烦,倒不如有好大家分给自己免去后顾之忧,还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虽说当年也有恩恩怨怨,可如今的北欧五国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五国之间签署了众多的合作条约还有方便民众生活的各种协议。挪威位于北冰洋沿岸的港口,也供给瑞典与芬兰北部的城市使用,大哥比方来说,挪威家的鸡下了蛋还分邻居几个,有良心的邻居自然要念着人家的好啊。分红所以,就算挪威堵住了瑞典跟芬兰在北极的海岸,却并没有断绝它们的利益,反而主动邀入股给,这才是合作共赢的最好体现。

最佳贡献者
2

挪威和瑞典芬兰同属于北欧五国,他们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体系领先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极高。


在地图上看,挪威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全给占了,没有给瑞典和芬兰留一丝贴着北冰洋的土地。一个出海口对于国家战略发展是多么重要啊!要知道约旦曾经以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换取原属于沙特阿拉伯12公里的海岸线。

但是为什么挪威独霸北冰洋出海口,瑞典芬兰为何不打不闹呢?事实是真的如此吗?

他们有太多相同地方:

  • 政治立场:三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同属于北欧理事会。
  • 宗教信仰:绝大部分都是信仰基督教路德宗
  • 历史文化: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国家,挪威和瑞典都曾占过主导地位。而且他们不像其他的欧洲国家“法德”、“英法”那样打了多少年战,是世仇;他们是主动团结起来成立联盟,属于报团取暖,故此几个国家人民之间没有历史的仇恨感。

犯不着也打不起来:

  • 三个国家都拥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不必像内陆国费尽心思去追求一个出海口,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 其次三个国家都是有主体民族的国家,而这些人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居住他们国家的中部和南部,只有极少数居住在北部,凑巧的是三个国家居住在北部的人中绝大数又是同一个种族:萨米族
  • 出海口对于国家的意义无非体现在军事和经济两个大方面,军事上挪威属于北约,美国在挪威有军事基地,别的国家还敢打挪威主意吗?去南边和西边资源丰富的渔场打渔,细软温暖的沙滩度假休闲,不好吗?本来人口又不多,人均资源又充足,非要找死去美国搞?

鉴于以上种种,三个国家可能存在极少极少数的人对于“挪威独占北冰洋出海口”这一现状有异议,但是这些人完全不足以能挑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3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的相关规定:

1,一国海岸线向外延伸12海里,为其领海,该国享有主权管辖权。

2,在一国领海以外的200海里范围内,可以视为该国经济海域,可供该国搞开发,有排他性开发权。

3,经济开发海域,不具有领海主权。其他国家只要不非法开发别国经济海域内的资源,其船舰都有权在别国的经济海域内,自由合法的航行。任何国家不得阻碍航行自由。

4,即便是一国的领海之内,他国船舰只要符合国际法的相关规定,预先支会了主权国,也可以依法享有航行自由。

再看挪威的海洋情况;

1,挪威是依法拥有了领海和经济海域,并未非法霸占他国权益。

2,瑞典丶芬兰等国的舰船有权合法通过挪威的经济海域,挪威无权过问。

3,即便是在挪威的12海里领海范围内,瑞典丶芬兰等国的舰船,在事先支会了挪典相关部门的情况下,也有权依法通过。

4,挪威目前没有敌人,没与任何国家公开的处于敌对关系。所以挪典不会阻碍任何国家的船只,在挪威近海自由航行。

4

该问题确实很“有趣”:从地理上看,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三国挪威、瑞典和芬兰自西向东,面积分别为38.5万、45万和33.8万平方公里,唯有挪威占据整个北冰洋沿岸,瑞典和芬兰没有北方海岸线(北部被挪威“包裹”)......

这种地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如何?历史上瑞典等难道没有“抗争”和夺取?

笔者没有找到权威答案,只是寻着历史脉络,力求找到合理的解读。

挪威国土轮廓南北狭长、东西短促,南北最长距离1753公里(而从挪威最南到罗马只比它稍长一点),东西最窄竟然不到1英里(1.61公里),最宽432公里。真个国家海岸线全长25148公里!

从历史看,北欧五国中,挪威人是海盗出身,瑞典和丹麦人具有“贵族”特性,芬兰人是“乡巴佬”,冰岛人是挪威+丹麦+瑞典移民的混合体。

挪威人、瑞典人和丹麦人的祖先都在距今1万年左右生活在现今的区域,中世纪起,各家“谋生与征服方向不同

挪威:8世纪末维京时代开启,公元793年,来自该地的海盗成功洗劫英格兰东北海岸一修道院,揭开以挪威为中心、北大西洋诸岛为据点、活动区域包括西、北欧沿海、远至地中海和北美沿海的海盗及开拓行为之序幕,维京人集“海盗、冒险家、商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描述为“狂暴、野蛮、内心不敬上帝,也不把邻居放在眼里”。

公元890年左右,挪威西海岸形成统一王国。11世纪早期,国王奥拉夫把疆域延至内地和北方,他以基督教为唯一合法宗教,开辟了一个世纪和平与安宁的盛世。

瑞典:其清晰的历史同样始于维京时期,作为斯维亚人和哥特人,他们没有去北海搜掠财富,而是在东方建起诺夫哥罗德和基辅。公元9世纪,传教士开始在当地传教。公元1000年,首位国王在丹麦帮助下击败挪威人。

1101年,瑞、挪、丹三国划定边界,1157年瑞典正式兼并芬兰

三国划界是个重大事件,标志着北欧后起大国瑞典、丹麦承认挪威已经拥有的北冰洋沿岸主权,相对而言,两国对极寒的北部兴趣不大,而是更关注相对温暖的波罗的海及沿岸地区。

还有重要的一点,芬兰从1155年到1917年,一直在瑞典和沙俄治下,此前和该阶段根本没有形成独立的国家,对北冰洋沿岸没有领土主权诉求。

1397年,丹麦组成包括瑞典、挪威在内的卡尔马联盟,挪威处于从属地位。1814年,挪威又被划归瑞典,同年产生该国首部宪法,瑞、挪结成不平等联邦,瑞典掌管挪威外交。1905年挪威脱离联邦重获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

结论:1、挪威人、瑞典人和丹麦人在中世纪各有所求,又“严格遵守边界划分

2、近代以来,瑞典的主要对手是沙俄,争取地是波罗的海南岸地区;挪威本属瑞

典,瑞、挪共享北冰洋沿岸。

3、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北欧格局基本维持,除了丹麦一小部分划归德国,芬兰一

部归苏联,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版图固定;冷战与后冷战,域内更无打破历史惯

的“非分要求”。

5

首先,是地形原因造成的;

从地图上我们就能看到,挪威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山国,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挪威全境。因此,挪威的国土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由高原、山地和冰川地形组成的。而挪威与瑞典基本上就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分界线的。这实际上就和南美洲的智利一样,南北纵贯智利全境的安第斯山脉,自然而然成为其与阿根廷最理想的地理分界线。

正因如此,挪威和智利都是实际上国土最为狭长的国家之一。

其次,挪威虽然三面沿海,并且拥有不少优良港口。但地理位置实在太偏了,大部分海岸线其实还没波罗的海沿岸位置优越。

挪威著名的可不光是它那优美的森林,还有那曲折漫长的海岸线。挪威的国土面积虽然只有38.5万平方公里,但却拥有2.1万公里长的海岸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要知道我国的海岸线总长度也才1.8万千米。也就是说,挪威的海岸线长度比我国还要长整整3000公里。

曲折漫长的海岸线使得挪威境内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海湾,因此拥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像首都奥斯陆、卑尔根和奥勒松等,都是优良港口。而且,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挪威虽然地处高纬度寒带地区,但却拥有温和的气候,因此挪威沿岸的港口都拥有较好的适航能力,对开还有丰富的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发达。

但即便如此,挪威西海岸还是太过偏僻了,加上挪威人口稀少,山地众多,良港再多也没用,远不如繁忙的波罗的海沿岸繁荣。因此,其余几个北欧国家丹麦、瑞典和芬兰,都对挪威没多大兴趣。

最后,就是挪威还是蛮有自知之明的,周边谁强大就跟谁混,不争也不闹事。

挪威是北欧诸国中,实力最弱鸡的。因此,历史上不是跟瑞典混就是跟丹麦混。14世纪,瑞典、丹麦和挪威共同组成卡尔马联盟,而挪威在这里头其实没啥话语权,基本上都是丹麦强大就听丹麦的,轮到瑞典强大就听瑞典的。

最后三家闹翻了,分了家,挪威又在夹缝中左右逢源,始终是不争也不闹事。而丹麦和瑞典虽然比挪威强,但与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这些传统大国相比,又明显不是一个档次。因此,历史上也无法实现对挪威的吞并。

如此一来,挪威就这样默默的独占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海岸。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6

芬兰在北冰洋出海口的丧失,主要源于俄国或苏联。正是俄罗斯千方百计地堵住了芬兰的出海口。

因此,就算是芬兰人对这件事有仇恨,首先也肯定第一时间是冲着毛子去的。

出海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往下了说,渔业和科考这些问题,就直接与出海口有关。

但如果我们翻出欧洲地图,会惊奇地发现:

作为距离北冰洋最近的国家之一,芬兰居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出海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芬兰最早是被瑞典人所统治,长期都是一个渔村。

16世纪以来,瑞典王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就北欧主导权的问题,相继发生了多次战争。

直到1809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再次发动战争,终于占领了芬兰全境。自此,芬兰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然而,在19-20世纪,俄国的国力也在日趋衰弱。因此,芬兰人民展开了追求独立的运动。

终于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芬兰抓住机会,立刻宣布独立,并于1918年结束了所有因独立而引发的内战,自此成为独立国家。

但是,苏联人肯定不愿意啊。

就这样,20世纪初的苏-芬关系一直保持在紧张的局势下。其中,最恶劣的一次事件是在二战期间,斯大林趁机对芬兰发动侵略战争。

在这场1939年的战争中,苏联取得了胜利,迫使芬兰割让了包括北冰洋出海口在内的领土。

其中,芬兰的贝柴摩变成了苏联的佩琴加。自此以后,作为北冰洋最近的国家之一,芬兰再也没有北冰洋出海口了。

因此,如果瑞典、芬兰真有恨意,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毛子。

7

整个欧洲历史,就是一段从陆地文明转向海洋的文明变迁史。拥有一个面向广阔海洋的出海口,是海洋文明时代各个国家的梦想。普京吞并克里米亚,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都是想把出海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出海口在和平时期,就是对外贸易的窗口,吞吐国家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战争时期,又是外来援助的生命线,使军队不再孤军奋战。

(位于大洋之滨的芬兰)

芬兰的北部边境距离浩瀚的北冰洋仅30公里。但是,他们却只能望洋兴叹。货物出海,必须千里迢迢从波罗的海绕经多个国家后,从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德海峡进入大西洋。那么,距离北冰洋近在咫尺的芬兰,为何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出海口呢?

其实,芬兰的北方领土曾经和北冰洋直接相连,也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样拥有自己的出海口。而悲剧的是,它有个强大霸道的邻居——苏联。

在历史上,芬兰原本是瑞典的属地。1809年,沙皇亚力山大一世发动俄瑞战争,占领了芬兰全境,成为北欧和东欧最强大的霸权国家。

直到1918年,曼纳海姆将军从俄国回到芬兰,建立起自己的军队,同时宣布芬兰独立。1920年,忙于波苏战争的苏联疲于应付。为了减少周边敌对国,便和芬兰签订《塔尔图条约》,承认了芬兰的独立地位。并将和芬兰东北交界的贝柴摩地区,以及卡累利阿地峡划分给芬兰。这样,芬兰就拥有了北冰洋的出海口。

《塔尔图条约》不仅将原属于苏联的北冰洋贝柴摩港划于芬兰,而且把苏芬边界推进到距离列宁格勒仅25公里的炮击范围之内,这对芬兰十分有利。明显吃亏的苏联自然闷闷不乐,两国关系也并没有因此改善。

(曼纳海姆将军)

二战前夕,在和德国瓜分波兰后,苏联加紧对外扩张,以构筑未来对付德国的防线。波罗的海三个小国迫于威胁,只得同意并入苏联。

1939年10月,苏联以边界线影响列宁格勒安全,以及芬兰湾入口问题,向芬兰提出一系列要求。

一是为了使列宁格勒远离芬兰重炮的攻击范围,芬兰在卡累利队地峡的边境线后退12公里。等于割让地峡到芬兰第二大城卫普里以东30公里的土地,为苏联领地。这样,不仅卫普里面临苏军威胁,苏方还获得地峡的河道天然防线。

二是为了保护苏联摩尔曼斯克不冻港的安全,芬兰将雷巴奇半岛租给苏联驻军5000人,同时将芬兰唯一的北冰洋出海口贝柴摩地区,割让给苏联。

三是租借汉科半岛,割让苏尔塞里等五岛。拆除不利两国睦邻关系的曼纳海姆防线

作为交换条件,苏联把里波拉与波拉亚维两座自治市,划割给芬兰,总面积多达5529平方公里,是苏联要求芬兰划割领土的两倍之多。只是这两个市,都属于穷山恶水的未开发土地。

面对苏联的狮子大开口,芬兰当然一口回绝。在多次谈判无果后,苏联决定入侵芬兰。

(曼尼拉炮击事件)

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曼尼拉炮击事件,对芬兰边境线发动全面进攻。战争初期,训练精良的芬军一度使苏军损失惨重。但大国实力最终占了上风,芬兰防线被攻破,不得不主动求和。

1940年3月12日签订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让芬兰损失巨大,一共失去了战前领土和人口的11%,资产损失近30%。芬兰的大后方,直接暴露于苏联的攻击范围。贝柴摩出海口虽然得以保留,但苏军享有过境权。

合约签订后,芬兰不甘失败四处求援,拖延履行合约。它首先找上了英国,但英国并无兴趣。这时纳粹德国找上门来,提出借道芬兰占领挪威,然后以提供武器为回报。芬兰同意了。

此后,德苏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对苏联提出再次攻击芬兰的意图表示反对,明确重申和芬兰的军事合作关系。

芬兰投靠德国的举动,使国际上对它的同情荡然无存。芬兰开始在德国支持下侵略苏联。它不仅要收回失地,还兼并了信仰东正教的东卡累利亚。这一举动,使急于联合苏联打击德国的英国,马上向芬兰宣战。

眼看德军在苏联战场节节败退,芬兰再次向苏联求和。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芬兰按苏联要求,掉转枪口向德国宣战,将德军赶出了芬兰。

(苏芬战争)

1947年2月10日,苏联等同盟国和芬兰在巴黎签订《巴黎和约》。这次和约不仅确认了1940年《莫斯科和平协定》的全部内容,还增加了苏联在波卡拉建立海军基地50年使用权。又还有限制芬兰军备,赔偿苏联3亿美元;割认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给苏联等条款。

两次苏芬战争,芬兰共失去45840平方公里领土。苏芬边界线整整向芬兰方向推移了150公里。苏联的假想威胁不复存在,而芬兰却处于苏联巨大威慑之中。同时,芬兰还永远失去了北冰洋唯一的出海口贝柴摩地区。

(参考史料:《苏芬战争》)

8

在1944年之前芬兰在北冰洋还是有出海口的,芬兰位于北冰洋的领土叫佩察摩,这里直面北冰洋,而且还是一个不冻海岸。

(1939年时芬兰的版图,此时芬兰在北冰洋是有出海口的)

芬兰原本是瑞典领土,后来瑞典在北方战争中败于沙俄,芬兰便被沙俄兼并,成为沙俄旗下的一个大公国。

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苏联建立,芬兰趁机获得独立,并且由于当时苏联正与波兰激战,对芬兰作出了不少领土妥协,苏联政府对此非常记恨。

芬兰独立之后一直受到英法的支持,莫斯科则将芬兰视为英法侵略苏联的跳板,双方关系很是紧张,两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苏联也派兵战略波兰东部并一举兼并了实力弱小的波罗的海三国,还占领的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

此时苏联兵峰正盛,于是斯大林傲慢的要求和芬兰重启边界谈判,要求芬兰割让拉多加湖以北和芬兰湾部分领土。

虽然苏联也表示会对芬兰进行领土补偿,但苏联索要的地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因此遭到芬兰的拒绝,苏联便以此契机,制造事端发动了苏芬战争,也称冬季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时,苏联政府对战争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苏联甚至想一举兼并整个芬兰,彻底解除英法德等敌对国家对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威胁。

但是在战争爆发之后,苏军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面对芬兰这样的小国(当时的芬兰不仅人口稀少,而且还只是个农业国),苏军竟然死伤惨重,莫斯科只得进一步增兵前线。

(芬兰军队在冰天雪地之中阻击苏军)

整个苏芬战争期间,苏联总共投入兵力达120万,死伤37万,而芬兰投入兵力只有20万,伤亡约10万人。

对比之下可见苏军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是相当窝囊,若不是芬兰国力孱弱以及英法未能在第一时间支援芬兰,苏军很有可能付出更大的伤亡。

由于在德国的压力下,瑞典和挪威拒绝英法军队国过境支援芬兰,到1940年3月,芬兰实在难以将战争支撑下去,被迫与苏联求和,而苏联也不想再打了,放弃了吞并整个芬兰的想法,双方就此签订和约。

根据苏芬和约,芬兰割卡累利阿、萨拉和位于北冰洋的雷巴奇半岛,不过此时芬兰在北冰洋还有出海口。

但是到1941年6月,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芬兰在德国的怂恿下对苏宣战,试图夺回被占领土,苏芬第二轮战争爆发。

这一次芬兰显然是押错了宝,到1944年苏军开始全面反攻,芬兰眼瞅着局面逆转,赶紧和苏联议和,承认之前割让的领土并将整个北冰洋沿岸地区割让给苏联,自此芬兰彻底失去了北冰洋出海口。

(芬兰在苏芬战争中割让的三块领土)

时至今日,芬兰在北冰洋沿岸已经没有任何领土,但是在挪威的允许下,芬兰北部地区可以使用挪威沿海港口对外交流。

9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四个纬度去解释。

一、地理上的割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贯北欧半岛,将挪威和军事强国瑞典隔开,在古代瑞典想侵略挪威的难度很大,翻过一座大山脉,后勤补给跟不上。此外翻开地图,可以看到瑞典领土在波罗的海和北冰洋稍微凸起,瑞典也算是有北冰洋的出海口。芬兰在二战之前有自己的北冰洋出海口,由于一战后和协约国一起反苏,被苏联秋后算账,割走了出海口。所以在二战之前,芬兰不缺出海口,自然不会抢占挪威的出海口。

二、历史上挪威长期中立,不争霸。欧洲民族意识觉醒早,大多以民族聚集地划分国土,挪威由于人口少,国力弱,长期坚守中立,谁当老大,就跟从谁,瑞典是霸主是就紧随瑞典,丹麦是霸主时就跟随丹麦,让这些国家没有充分理由攻打挪威。

三、政治上,英国和俄国不允许北欧统一。瑞典进入近代以来就是北欧强国,但是更加强大的英国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太近,不允许半岛统一,英国大陆均衡政策不仅针对法国,德国,也针对欧洲的任何一个强权国家,统一后的北欧半岛实力增强,成为欧洲顶级势力,这是英国所不允许的。俄国就更加不允许北欧统一,瑞典和俄国有深刻的矛盾,两国打了三百年战争,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最终俄国取胜。如果瑞典统一半岛,将会在波罗的海和北冰洋两个方面压制俄国,俄国不允许出现这种战略被动,一定会出兵干预半岛统一战争。

四、经济上,北冰洋航线在现代以前经济价值不大,没必要抢占。古代的航海技术落后,北欧人口少,商贸交流少,产生不了多大价值。大西洋暖流形成的挪威渔场在现代社会是很有价值,但是古代捕鱼,冻鱼,运输技术落后,渔场价值没办法变现。

随着技术进步,北冰洋航线以后会发挥越来越大的经济和政治价值。所以,俄罗斯人说的对,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现在没用的领土,地下藏着什么资源!



10

芬兰的出海口不是挪威霸占的,俄罗斯霸占的!苏芬战争的割地的结果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