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啊,在陆地铺设电磁弹射跑道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而且不论是蒸汽弹射器还是电磁弹射器在上舰之前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研发和测试的,只有通过在陆地上成功实施战机弹射才具备应用到航空母舰上的条件。使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的飞机不需要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跑道,我们以C-130“大力士”战术运输机为例,当载荷为10吨时需要在跑道上滑跑1200米才能达到起飞速度,而在航母上弹射起飞时只需要滑跑200米就能升空。很显然弹射器能明显降低飞机起飞时的滑跑距离,优势如此明显但是陆地上却很少见到为战斗机在跑道上铺设弹射器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以下两点来展开分析和对比。
▼下图为正在从航母上用弹射器弹射起飞的C-130“大力士”运输机。
第一、航母不会因为安装了弹射器而提高飞机出勤效率
决定航母舰载机出勤效率的因素并不是能放飞多少战机,而是能回收多少战机。很多读者一直身陷在一个误区当中不能自拔,即航母弹射器弹射舰载机升空的数量是无限的。事实并非如此,决定舰载机升空数量的因素是航母对已升空的飞机的回收能力,而决定舰载机升空波次的因素则是航母上的停机坪数量。也就是说航母能在同一时间段让多少舰载机着舰降落,弹射器就能弹射起飞多少舰载机;航母甲板上有多少个待飞停机坪,弹射器就能在同一波次中弹射多少架舰载机升空。
▼下图为美国“福特”级超级航母,它的甲板上一共拥有24个待飞停机位,这就意味着该型航母一个波次放飞舰载机的能力为24架,相当于我国一个空军团的战斗力。
假设某型航母舰载机搭载能力为96架,甲板上有24个待飞停机坪,那么该型航母弹射器一个波次的弹射能力就为24架,两个波次则为48架,而这48架就是该型航母放飞舰载机的最大能力!它并不能一次就全部放飞90架。
这是因为航母甲板上三个起飞点的弹射器每放飞三架舰载机平均耗时5分钟,当弹射器分8次把第一波24架舰载机全部弹射升空以后就已经过去了整整40分钟,对于最先升空的头三架舰载机而言,它们在空中盘旋等待其它飞机起飞的时间就已经占据了其滞空能力的1/4,假设飞行到攻击目标的距离也需要1/4的滞空时间,那么当舰载机完成攻击并返航至航母编队所在海域时油耗已经接近警告红线,如果此时甲板上还没有清空,舰载机将在燃油耗尽后坠海。
▼下图为正在使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的舰载机战斗机。
待第一波舰载机全部回收完毕后,第二波舰载机也已经返航到航母所在海域,这时候航母上的甲板也不能进行放飞作业,所有工作都以回收返航舰载机为核心开展。假设每回收一架舰载机平均需要3分钟,那么光回收舰载机的时间将不低于72分钟,这就意味着从回收第一波舰载机中的第一架开始到回收第二波最后一架舰载机一共耗时144分钟,在此期间航母是不具备放飞舰载机条件的,就连直升机就放飞不了,只有等48架作战归来的舰载机全部入库以后才能再从机库内放出其余的舰载机。可见只有一条着舰降落跑道的航母并不会因安装有弹射器而提高飞机出勤率。
▼下图为正在着舰降落的舰载战斗机,舰载机降落时甲板上是不能进行任何与回收飞机无关的工作的。
第二、滑跑起飞的路基战斗机基本不受场站的起降环境制约,战机出勤效率远远高于弹射起飞的舰载机
我们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霸王行动”来例举吧,在登陆部队开展诺曼底抢滩登陆战之前,盟军就已经派遣空降兵空降到德军后方实施袭扰,参加空降作战行动的部队分别是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和英军第6空降师,总兵力35000余人,分别乘坐美军第9运输机联队和英军的2个运输机大队的1800架C-47运输机和1200架由C-47运输机牵引的滑翔机实施敌后空降。
▼下图为盟军实施空降作战的庞大待飞运输机群。
运输机分别在英国南部的15个机场出发,每个机场平均起飞100余架,每个波次起飞50架,每个波次的每架飞机平均起飞用时为1分钟,当第一波次的750架飞机全部升空时仅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当第三波牵引滑翔机的350架运输机全部升空时第一波运输机已经开始着陆降落(空降距离200—250公里),并加载燃油、装载火炮、弹药、车辆、坦克等物资和装备,准备实施空降补给行动,三个波次的兵力投送以及后续的多波次物资投送都实现了无缝连接,这种效率是航母望尘莫及的。
▼下图为飞行员视角下同时进入滑跑状态的C-47运输机群。
路基飞机的高效率同样取决于机场对飞机的回收能力,一般空军场站都设有2~3条跑道,大型场站甚至会设立4条以上的跑道,战机的起飞和降落可以在不同的跑道错开,因此起飞和降落并不产生相互制约,这是其一;其二,场站里的所有停机坪都可以作为飞机发动机试车和预热场地,不像航母那样只有对着海面的停机位才能启动发动机进行机试车和预热,因此大大节省了起飞准备时间;其三,路基场站的起飞跑道可以同时起飞多架飞机,不需要航母弹射器弹射起飞那样每3架为一批逐架放飞。
▼下图为正在排队起飞的C-47运输机群,它们的引擎已经全部启动,只要前面的飞机进入滑跑状态,后面的飞机即可松开刹车跟上开始滑跑起飞。
就像上述提到的诺曼底空降行动,所有C-47运输机都是整齐排列在跑道上,起飞命令一旦下达,所有战机将在间隔1分钟之内排队升空直扑目标空域,不需要在空中盘旋等待其它战机组成编队而浪费时间;而降落也是同样的道理,它飞它的,我降我的,双方互不干涉,因此可以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仅仅是为了降低滑跑距离而在跑道上铺设弹射器,那么等弹射完1800架飞机时恐怕第一波升空的750架飞机燃油已经耗尽,而第三波的那350架还在等待弹射。
▼下图为牵引滑翔机的英军C-47运输机开始升空,如果采用弹射去弹射起飞,这些飞机时做不到牵引滑翔机起飞的,因为滑翔机也需要才滑跑中获得升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陆地不能铺设弹射器弹射起飞战机,这里所说的“不能”并不是技术上的不能,而是战术上没有需求的不能。对于路基战机而言,在跑道上铺设弹射器实施弹射起飞是一件画蛇添足和事倍功半的蠢事,对于空军作战部队而言没有一丝价值可言。如果要达到降低滑跑距离、缩短跑道长度的效果,那么机场不但需要在跑道上铺设弹射器,而且还需要加装阻拦降落系统,原本能同时放飞一个团24架战机的机场就变成一个波次只能放飞8架舰载机的航母了。最关键的是铺设弹射器以后的缩短版跑道可以弹射升空诸如C-130“大力士”这样的中型运输机,却不具备将其回收的功能,那么是不是说驾驶运输机的飞行员在完成任务以后需要弃机跳伞呢?很显然,不论跑道上铺设的弹射器类型是传统的蒸汽弹射器还是先进的电磁弹射器都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还会制约战机战斗力的发挥,成为累赘了,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路基空军会在跑道上铺设弹射器;换言之,如果航母能造得足够大的话,连海军都不会在航母上在使用弹射方式放飞舰载机和使用阻拦系统拉停着舰降落的飞机,弹射器和阻拦系统将会被淘汰,没有人喜欢这些玩意。
▼下图为网友YY出来的未来100万吨级巨无霸航母,它的跑道长度甚至能满足大型运输机起降,因此不再需要弹射器和阻拦系统,只有这样的航母才能拥有与陆地机场那样的战机出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