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民工是个庞大群体,全国有1.7亿农民工,仅靠当地县城是无法安置的,再说,建筑领域的农民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农民工都在加工制业、服务贸易业、物流快递业、个体工商业工作,县城太小了,无法安置农民工就业。一个县最低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农民工,仅靠县城建筑工地,能安置他们吗?在当地打工当然好,谁愿意背井离乡,抛家舍亲地到外面闯荡呢?

我们当地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70%劳动力都转移到非农行业了。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同乡带同乡,战友带战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当地人全部外出打工了。打工的目的就是赚钱,家门口没有赚钱机会才外出打工的,农村企业比较少,工商业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因此没有打工机会,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农村建筑领域以前工资比较低,可能比城市建筑领域工资少一倍,去年我们当地泥瓦工在城市每天挣300元,可在家里建筑工地每天只挣200元,你说农民工能留在家里打工吗?我们这儿50岁以下的人全部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们,村子平时静悄悄的,空落落的。农民工习惯了外出打工,在家里待不住,也不愿意干农业了,觉得在家门口打工丢人,让人觉得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在家门口打工的,没本事,不敢外出打工,所以,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不愿意留在县城建筑工地上,只有50岁以上的农民工才去家门口工地上打工,挣一点烟酒钱。

年轻一代农民工有的在外面自己当小老板创业,有的在外面粗门面房经商搞餐饮服务业,有的在外面加工制业就业,有的干快递、送外卖,现在城市各行各业都是农民工在干,城市离不开农民工了。这次肺炎疫情农民工无法返工,很多企业无法开工、复工,到现在开工率仍然不足。企业已经招不到农民工了,每年春季都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因此,去外面打工机会多,工价高,而留在县城,找不到活干,无法找到合适岗位,总不能几十万人都在县城工地上干吧?!农民工外出打工也是事出无奈,家门口要是企业下乡,资本下乡,也就不用外出打工了。一个县城也只5万人口,陡增十几万人口,给县城带来多大压力?恐怕社会治安都有压力山大!当然留在县城最主要还是挣不到钱,农民工去外地打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外面吃苦受罪没人知道,也不被人议论,挣钱挣多挣少也没人知道,在城市又自由自在,生活条件好一点,文化娱乐多一点,所以选择外出打工。

在农村,农业生产采取机械化种植和规模化种植了,象我们生产队1000亩耕地,只有8户人家16个人在承包经营了,农家子弟都进城打工了。以前,网上议论农村白发苍苍的人在地里干活,其实并不是子女不孝,也不是缺钱花,而是找不到人工种植了,只能找老人帮忙,如果老人不下地干活,土地会撂荒。现在,人工费用大高,农民只得选择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农民工群体回农村干农业的恐怕不多,我们这儿农民都在城市购买房子了,让子女在城市落户定居,以后,农村农业可能是农场有限公司了,农民是广义的农民,只要涉农工作者,都算农民。而农民工可以是产业工人。

最佳贡献者
2

大家好,我是重新来过,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农民工,我有亲身体会,我老家县城属于贫困县,工厂企业不多,就业难度大,工资一个月才二千多块,但消费比肩省会,建筑工地工资会高些,但有些工地开发商老板实力不雄厚,建着建着就烂尾了,工钱相当不好讨,县城开发楼盘有限,活就不会很多,基本属于二天打鱼,三天晒网,我估计大部分欠发达县城都有这种现象,这也是大部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之一,经济发达地区,工厂企业多,房价偏高,楼盘开发也很多,就业岗位也多,工资也还可以,钱基本上不会拖欠,虽然辛苦劳累,但为了生活得更好,不得不离开妻儿老小远走他乡,如果在本地方能挣到钱养活一家老小,谁会远走他乡去打工。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大,活儿比较多,只要能吃苦受累,挣的钱比老家县城多得多,这就是好多人离近背井外出打工的原因吧。

个人关点,不喜勿喷。

3

每年打工的农民一过完春节都急着外出打工,他们很多都是没办法,也舍不得家里的老小而背井离乡,到远方陌生的城市去谋求发展,很多人问家里面正在建小区,留家里不好吗?

其实农民工也不想外出,只是因为家里的工资太低了,在我们贵州一千多到两千多真的不够自己用,更别提养家糊口了,如果能够家里花销谁愿离开亲人和孩子去远方漂泊。

更多的是家里虽然有部分人工资能达四五千,但工资不稳定有的是刚刚入驻的新企业,没有稳定的业务和更广的销路,所以淡季只能做一天睡二天,在这样的企业上班心里不踏实。

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没有稳定的工作很难养活一家人,农民工每年都要出去外面打工赚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为这每一座城市添砖加瓦,为每一个企业创造财富,为每一个产品创新。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农民工,他们的纯朴和勤劳,智慧勇敢为我们的国家默默贡献自已的青春热血,农民工是这个时代的领跑者,也是最可爱的人,为了明天的美好,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离开了家,告别了亲人,有家的地方没有稳定的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所以更有了乡愁,有了离别、有了思念。

请善待农民工,我向你们致敬!








4

你好,我是胜利,对于你所提问题我有一定的见解,或许我讲的不对不好,但我是地道的农村人,我对农村外出打工人的所想有着深刻的体会。

打工难,谁不知道?对家的眷恋和不舍是每个农民工藏在内心深处不会轻易流露出来的情感。

虽然当地发展很快,但农民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技能掌握又少,当地就业面窄、就业需求量少、门槛高、工资低比起那些大城市来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也有很多城里人羡慕农村人,说什么现在政策好了农民兄弟一年光是补贴就得了不少钱,但是他们是真不知道不了解农村。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中国有着8亿多的农民,摊到每个农民手里的可耕田并不多,再除去种植成本落到手里的钱更不多,我说勉强支撑日常消费都不过份,更不要说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老人得到晚年的保障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起难!虽然这样也阻挡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伴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着很多农民工为了更好更优质的生活选择了去外地打工,外出务工成了可以提高农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农村还有种说法:生不起病。虽说现在国家出台新农合医疗,这个确实是对农民医疗起到了最大的保障,但是一旦出现生病住院那还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无法承受的,好的家庭是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这也是农民外出打工拼命挣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说到孩子的教育,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在良好的教育氛围里得到优质的教育,农民工也是一样,哪怕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也不想孩子走上自己背井离乡打笨工的老路。我的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个长途货车司机,糖尿病、高血压、腰间盘突出可以说每天吃药比吃饭还多,认识他的人都劝他回家别干了,但是他说再干几年,孩子马上考大学,多挣点钱给孩子找个好的补习班或许能让孩子考个好大学。听到这,不劝了,没有理由劝了,他说这话是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同样的心情,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不就是想为孩子创造个未来吗。
也许我说的不对不够全面,也许有人深有感触切身体会,但是我知道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们其实也在时时刻刻的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他们希望农村建设越来越好,乡村发展越来越快,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工资福利越来越高,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他们就能返乡就近就业,更想为家乡建设出力,也更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啊。。

5

为什么有些农民工要出去打工?当地县城大量建小区,在当地不好吗?

导读:

目前,我国各地有许多城镇在建设规划中,大量需求农民工,40岁木工、瓦工、电焊工、油漆装璜等工种供不应求,60多岁身体好的农民工,在城市建筑工地也颇受欢迎。为什么有些农民工要出去打工?当地县城大量建小区,为什么不再当地干?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工业省经济强于农业省。农业省的农民工,在本地建小区工资没有工业省工资高,因此本地农民工不在本地县城建小区,到经济发达的工业省县城建小区,工资比本地高得多。

去年5月中旬我村有10名中壮年农民工,在本地县城建小区,平整路基,挖沟建涵道,在工地上小车拉砂石,运水泥,每天12小时,日工资120元,每天中午吃盒饭,自理两餐,不包住宿,这10名名工干了两个月一算账,挣不了钱,他们卷起铺盖,到了江苏常州市一个县城建小区,10多名农民工在常州建小区,每天8小时,一天三餐包吃包住,日工资220元,超过当地工资的一倍,鸟往亮处飞,人往高处走,当地工资没有经济发达地区工资高,人们不愿意在本地小区干活,远走高飞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

目前,我省有260万人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市务工,223万人在浙江务工,258万人在江苏务工,因为这些省市农民工工资高,条件优越,农民工舍近求远外出务工。请看下图:

用事实说话,回答问题。望你关注留言转发。

6

在农村,我们发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农民外出务工,大部分都远走他乡,去外地务工;而其他外地人却来到了本地务工,这种交叉互动互流现象,成为农民工务工的显著特点。那么,有人就问,为什么农民工不留在本地务工,却要花费路费车费和工夫,背井离乡去外地,在本地务工不是更好吗?作为农民工,当然最清楚其中的原因了。乡村关中作为农民工的一员,自有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农民务工已形成自己的圈子。

作为务工的农民,到哪里去务工,怎么去,都有自己的目标,他们经过多年的务工,许多农民工在所在的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务工圈子。他们在那个地方人熟悉,老板熟悉,工地熟悉,工作安排熟悉,还有其他的各方面都熟悉,最重要的是跟着这样的老板,自己的工钱能准时拿到手;同时,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民,自己的老板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这就是农民工为什么远走他乡务工,而不留在本地务工的原因之一。

第二,工地老板都有自己的团队工人。

我们看到本地的县城、市区等许许多多的工地,这些建筑工人都是外地人,很少有本地人。这是因为,经常承包工程的包工头,都有自己的工人团队。当揽下工程时,就通知自己的团队,他们工人的来源都是自己的老乡或熟人,再通过这些人找需要的人,找来找去,都是自己的熟人,其他外人无法进入这个团队。我们看到,虽然是在本地施工的工地,可施工方、包工头,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资源都是外地人,本地人无法进入到这个范围内,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总之,我们说,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不是不愿意在本地务工,其实,谁都愿意在本地务工,这样方便省事,还能照顾到家庭,但是现实情况与之截然相反。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以为本地有工地,农民工不愿意去。其实是,这些工地的老板带领的团队和工人,配合的都很密切,方便施工和工作安排,也信任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7

这个我问题我特别有发言权

因为我们村里有许多的建筑工人,有一小部分在县城工地打工,还有一大部分外出打工。

为什么出去的多呢,在家县城或镇上工地干不行呢?在外地干活呢要比在家里工资稍微高一点点,在外边打工主要是一门心思上班干活,没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不像在家里面今天谁家有事要帮忙,明天他家有事找也要去帮忙。在家里干活一般几天发一次工资,钱拿到手攒不住钱,随手就花了。到最后一算帐钱也挣了,钱没剩下。在外边就不一样了,干几个月回家工钱一结,钱拿到家能看得到钱,主要能剩个成总的钱。

在家里干活的主要是家里有事缠身,没办法出远门。有的是家里父母年纪大了,身边要用人。还有的是家里的田多,种了一些经济作物,浇水呀,收获的时候要帮忙收。还有就是,家里小孩结婚早,早早的生了小孩。然后把小孩扔给他们自己小夫妻去上班了,这样呢老婆一个人带孙子孙女,家里地里忙不过来。这种情况就不能住外跑了,只能不忙就打打工,忙了就照顾家里。

8

如今农民和过去不一样了,他们不再专职在家摆弄那一亩三分地,除了六七十岁以上的人留在家里,其它人一般都在外打工,打工人各种各样,有的干脆把土地流转出去,两口家一块出去打工,也有的到种地时来家耕种,平时家里老人帮照看,收获时再来家收获,也有人在家门口方圆十公里左右上班,误不了种地,但是也有相当大部分人,家乡县城有的是工地需要打工者他们不去,非要去撇家舍业的跑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打工,一年下来钱都花在走路上了,但人家愿意。

第一类,一般刚走出枚门的学生,家乡有再好工作也不去,非要到外面创一创,本意是好的,想创出优秀自己。刚走出高中或大学校门的孩子,你让他们在农村种地想都别想,在他们世界里处面很精彩的,记得我的孩子那年大学毕业才二十岁,本想让他回当地考个工作,死活不同意,非要留在外面,在外要租房子,吃喝拉撒样样都要钱,听听一个月挣四五千,去掉这些费用也剩不了几个,如今几年过去,虽然在外面很吃苦,但还是坚决不回来,听上去是不错,在大城市工作,你要问他在外面生活怎么样,人家一直说过的挺好的,我想,可能有许多孩子跟我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想法,为了不让同龄人看不起,在外面吃多大的苦他也不会来,总想在外面打拼自己的一片蓝天。

第二类,在自己家乡工地上打工可能不好意思,在离家远的地方打工,吃再多的苦别人也看不见,还可以多挣几个钱。我曾经认识一对四川夫妻,说的好听在这边搞装修的,其实他们就是刮大白的,早晨五点钟天不亮就到房东家里去开始干活,早晨在租住的房子里做好菜带到工地,中午在房东家用电饭锅做一锅大米饭,就着凉菜吃米饭,不休息接着又干活,到晚上七点看不见了以后就停下手里的活回到出租房,晚上饭就是中午剩下的米饭熬成粥再喝一点就可以了,一般同时垮五家活,一个月左右结束,两人一个月收入三万左右,在每一家活结束后,洗洗衣服洗洗澡,刮大白这个活一年也就干十个月,天冷了就不能干了,我看了觉得他们真是很不容易,一直劝他们别光挣钱,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夫妻二人都是实在人,一直说他们在这又没有别人认识,穿的好不好不要紧,吃的不好也没人看见,能多挣个钱回家才是最高兴的。

的确,可能我们只看到在外打工的人过年回来风风光光的,而他们在外创业吃多少苦我们是无法体会的,有多少人为了多挣几个钱养老养小在外省吃俭用,他们远离家乡,放下脸面,为的就是让家人别担心,让家里都能过上更幸福生活。

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句话:“钱在外头,钱在路上”。在很久以前我就发现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很多人不喜欢在自家门口挣钱,往往会去远离家乡的地方挣钱”。这种奇怪的现象以前我不得而解,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用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活到老学到老,人这辈子再不济也能悟出很多道理来。

不过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自己家门口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视而不见,比如自己认为不挣钱的东西,从外地来的人总能发现商机。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儿,不是不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而是自己脸面上过不去,过不去一道门坎儿,还是自己设立的门坎儿,那就是害怕丢人现眼,害怕自己不成功搞砸了,让街坊邻居看笑话。

从小在家读书的时候,我发现就有很多外地人来我们这里做小生意,比如补锅的,修雨伞的,焊补碗盆的等,都是外地人,而当地人很少去做,不是干不了,而是看不起,不想做,总想挣大钱,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记得以前有句话叫“南方机器响,北方麻将响”,南方人精明能干肯吃苦,所以很多人家都是开厂子的,前店后厂的模式很多,北方人也勤劳吃苦,但喜欢区给人家打工下力。

对于就业创业,我总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因为经历过才会明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以来,为什么那么多的北方劳动力去南方打工?因为那里就业机会多,挣钱快过于种地,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气候,一种惯性,农民一想到要挣钱,第一个选择就是去南方打工,看透支自己的体力劳动来换取工资,也舍不得花销,南方挣钱拿回家里花销。北方省份有很多地方,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而且地方还欢迎农民外出,可以搞活当地经济。

老家搞建设,也需要很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像题主说的那样,老家县城也在大量的搞工程搞建设,为什么不在老家打工,何必舍近求远?农民工有很多就业的产业部门,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县城建小区属于建筑行业,需要的就是那种搞建筑的农村劳动力,但是更多的农村人外出打工,他的首选不是建筑业,而是进工厂和服务行业,这也就是现在老家县城建设小区的工人中,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的原因,年轻农村人不想太辛苦,毕竟有条件进工厂和进服务行业,何必在外面工地晒太阳。

终归揭底,外出打工的农村人不想在家门口就业,还是处于一种两全其美的考量。首先在外面打工,工作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工资待遇要高一些,再一个就是,出门打工是去受苦的,不想距离老家太近,让人或者让亲人看到自己辛苦的样子。正所谓是“人前显贵,背后遭罪”,农村人爱脸面,宁可让人看到自己衣锦还乡,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灰头土脸的模样。

10

人缘关系,你认识他,他认识你,人和人象一个特别大的网,才能支起这个生存链,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活这么多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