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他亲身示范,你故意做错一件很严重事情,让他跟你分析,然后把结果摆出来,这时候把他的问题一起提出来,让他自己知道后果,并且你后果放大??,引申一下将来会怎样,让他知道严重性,他明白这个道理了,以后也就不会再继续犯错!
这个应该算是全体中国家长最想知道的问题了吧,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今后所在的高度,不是推崇你揍他,但也绝对不推崇放任不管。
对于一个三年级孩子来讲,其实他知道是错的,他就是不改,因为犯错所带来的回报和惩罚不成正比,比如他一定要去动某样东西,这样可以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也罢,还是捣蛋欲望也罢,这使得他心里很平衡也很快乐,惩罚对他来讲,无非就是父母一说再说,没有任何惩罚性,在这种交换对比之下,他一定会选择最有利的一种,人性如此,不可改变,当他发现某一天的某一件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做这件事情,惩罚远比所得到快乐更加承重,而且是不可逆的。其实这种情况很早以前就有人作出了实验,著名的斯金纳盒子实验,
在一个盒子中放入一只老鼠,放上食物,要想拿到食物就必须通过电击,如果想要安全通过电击拿到食物,就必须按下开关,在多次被电击之后,以及多次演示和奖励惩罚的激励之下,老鼠知道要先按下开关,关闭电击才可以拿到食物。这就是惩罚与奖励,当惩罚大于奖励的时候它就知道如何规划最大的利益,而不会触犯惩罚。
孩子不懂事,他们只知道所得到利益与惩罚哪一个重,当快乐占据了主导,惩罚所带来的的刺激也就无所谓,当惩罚带来的效果大于了快乐,那么他会知道如何避开这种惩罚换一个方式来获取快乐。
建议家长多想想,你是否在这一方面所带来的惩罚远远小于所需要的的效果呢?
如果可以,在不阻止孩子快乐的前提下,增强惩罚所带来的后果。
重点:绝对不可以无止境的揍他,吼他,这会伤害他。例如:他不吃饭了,怎么说都不吃,不要喂他,喊他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没关系,你可以不吃,但是当父母放下碗筷,收拾台面的时候,父母一定不可以再把饭给他,一切收走,他会哭会闹,这个时候就是利益和惩罚的关键时刻,如果父母一时的心软,他会知道:只要我哭我闹,父母就一定会满足我的愿望,所以,他们不满足我的时候,我就哭我就闹。当父母不在为吃饭这件事而将就他时,他会知道:如何父母叫吃饭,我不吃,我的饭会被收走,而我会饿,会难受,所以我必须在吃饭的时候吃饭,因为我知道我哭我闹是没有用处的,所以,为了我不饿肚子这个利益,我愿意选择按时吃饭这个最小的代价,换取不饿肚子这个最大的利益。
揍
打骂没用,说明孩子皮已经厚了,孩子已经摸透家长脾气了,也就是成了俗话说的"油子"了,家长应该换种方式,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条不通另走一条。尤其教育孩子,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家长累,孩子也累。
一、承认孩子优点
首先,三年级的小孩,犯错,能自己认识到错误,这点就非常不易,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及时夸赞孩子。毕竟,不管是谁都愿意听好话。其次,孩子认错态度好,也要让孩子继续发扬下去,态度很重要,孩子认错就说明他心里面是有是非对错观念的。再次,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强的,遇到挫折不会想不开,也不会有不理智的行为,这都是要值得表扬的。最后,你这小孩子肯定是属于比较聪明的那种,他才会想到这种办法对付家长。
二、分析问题原因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犯错了,但没有改正,且还会重犯。
孩子犯错了,认错态度极好,这里有个问题,孩子认错,他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吗?还是简单敷衍地说错了,但其实并没有认识到错误在哪里。比如做错了某道题,下次还是再错,你问他,他只是说我知道做错了,丢分了,但孩子并没有认真去发现这道题是因为自己粗心,还是概念不清,还是没听懂老师讲的内容?
同样的错误一直犯,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认为这是个错误,或者是好玩,他在故意为之,他知道家长也就是打几下,反正也打的不疼,已经习惯了,下次还是该怎样就怎么样。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家长及时监督
在孩子认识到错误原因的前提下,如何让孩子改正错误,这个就需要家长的监督,一定要及时监督,不能偷懒,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孩子也会这样想。孩子犯错了,可以对孩子实施一定的惩戒,比如罚不许吃零食3天,周末不带孩子出去玩,家长双方一定要及时和孩子制定规则,然后严格执行,反之孩子如果做到了,也要及时奖励。这样逐步扭转孩子的学习态度。切不可操之过急。
孩子到了三年级,正是第一个小叛逆期的时候,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因人而异,但不好的习惯定是长时间积累出来的。
知错不改可能并非孩子本意,就好比我们身为家长,知道对孩子发脾气不好,但还是管不住自己。
孩子本身自控力就不高,所以,知错不改也要对事不对人,就事分析,根据具体的事情,来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改。
切莫操之过急,发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有时候,多说几次,让孩子自己养成习惯,就不会再犯错了。
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孩子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经历,这是他不断认识新事物的途径。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孩子喜欢闹腾,不听话,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一般都是以大人的方式去处理,一般都是将孩子打一顿了事,在父母的拳脚之下,一般孩子当时是屈服了,认错了,当时他的服软是迫于父母的物力,而在孩子内心深处确实认识不到错误的,并且经常打骂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性格懦弱。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爻做好一个老师的角色,以身试教,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并且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烦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其实父母应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要去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想孩子,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一个让孩子闻风丧胆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