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是最基本的都一样,都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一个好学生不仅要成绩好,而且还要道德品质高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所以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不能单看成绩。培养学生也要让其全面发展,又红又专。
学习不是孩子的全部,家长绝对不能把精力全部压在学习上。
孩子学习好,这当然是好事,值得庆贺,祝福你,孩子让你省心不少。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学习不好未必将来事业就不好。关键是,不要因为学习不好,就责怪孩子,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结果造成孩子没信心,对生活没兴趣。
对待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乐于接受,不就是学习不好吗,有什么大问题呢。只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未来还愁生存么?
成绩当然不可能是高于其他一切的!
但是证明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找出很多比成绩更加重要的东西,比如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或者说是孩子们的品德、教养等等。
或者干脆我们这个上升到智商和情商,哪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去探讨。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讲,成绩肯定都不是高于一切的。
但是这不能说明成绩不重要啊。
因为本来成绩和其他的东西不是绝对的矛盾关系。
之所以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人过于重视成绩,忽略忽视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不是因为成绩而导致的,是这么做或者说是提这样要求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操作不当而导致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人他们本来是可以做到,既能兼顾成绩,又能照顾其他方面的。
比如在生活中我就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和孩子。
他们家教非常的成功,孩子非常的有教养,品德不能说绝对的高尚,但是待人诚恳,诚实,稳重,坚韧,善良。除此之外。,他们成绩非常优秀,而且兴趣爱好还非常的广泛。
很显然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成绩绝对不是高于一切的,但是并没有,因为有其他的东西比成绩更加重要,就使得他们弱化、无视成绩的重要性。
可能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因为他们其他方面做的也足够的好,使得他们的孩子在成绩上反而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就比如说孩子的性格。踏实稳重仔细认真,那么这些优秀的品格不仅仅只是在生活中他会得到,被别人认可,肯定他在学习,在特长在兴趣上的拓展,一样能够让他收获到更多。
反而那些品行不好的孩子,身体素质不好的孩子,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也没有办法投入足够的精力,甚至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不了自己的成绩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态度,自然也就没有了耐性、耐心。
其实这个问题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说工作,说挣钱这样的事情一样。挣钱和工作从来都不会成为生活中最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如果你真的坚持认为这些事情是最重要的,那么你的生活就极有可能会出现问题,无论是来自你的爱人的还是来自你的孩子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你不工作不挣钱,那么对你的生活同样有很大的影响,不是吗?
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把成绩放在最最重要的位置,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导致其他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不把他当成我们唯一重视的东西呢?
就像我们不会把工作和挣钱这样的事情看成我们人生的唯一价值一样……
还记得当年的马加爵么,读大学时因为同学无意说的一句话,竟一连杀死了四个同学,毁掉了四个家庭。当然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他的可怜的家也同样遭受了重创。
马加爵的学习成绩不好么?非也!犹记得他高考时考了697分——这个分数上清华北大都是妥妥的,他的学习之好可见一斑。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超级学霸却成了杀人魔王。
可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高于一切的,孩子的健全人格才是高于一切的。
所谓孩子的健全人格,就是孩子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健全的人格包含爱心、忍耐、宽容、乐观、平和、节制、谦逊、守信、责任感、自省等10个方面的内容。
在心理学看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康,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判断——性格(内外倾)、人格品质(善恶)、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而一个孩子若具有这10点优秀素养(或者哪怕只具备其中的一半素养),即便以后孩子的文化层次不高,他在社会上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极大的成功——因为这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家长们真的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做衡量孩子的唯一的标准,而应该要把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放在第一位。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并不是成绩高于一切,高于一切的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第一位的,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思想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质。
你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有许多的孩子出了问题,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比如孩子走了弯路、邪路,甚至犯了罪,他的成绩一定不好吗?
还有的孩子得了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有的孩子学成了书呆子,他们幸福吗?家长幸福吗?
在的应试教育条件下,许多家长都把孩子成绩看的很重要,这很正常,也可以理解,可是成绩重要,孩子的身体、孩子的品质,孩子的兴趣、爱好更重要。
学习好是孩子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幸福人生的全部。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热爱,尊重孩子兴趣。
无论孩子多么小,从他懂事,从她会讲话开始,她已经有了思想,他也是平等的主体,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有一颗平等心。
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的权利,家长关键是做好引导和表率。你要让孩子怎么做,家长就应该怎么做,你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就要做什么样的人。
你不能口口声声不注重成绩,然而每次考试之后却只问成绩,而不注重过程,这是不可以的。关注孩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在于孩子的每一天,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好不好,思想动态好不好,身体好不好。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从每一天做起,让孩子热爱读书,读好书,读名著,孩子喜欢上读书,这个时候家长就不必为孩子操心了,因为书中已经告诉了他应该怎么做了。这 就是我的观点,关注孩子不仅要关注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质、健康,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吗?当然不是。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应试教育为主的大背景环境下,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很重视学习成绩,因为学生的分数是考评学校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能不能上一个好中学、好大学,所以很多人追求分数,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片面追求分数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品德,身心健康等。
试想,一个人再有才,如果品德低下,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难道不是对社会更大的危害吗?一个人再成功,如果心理不健康,每天活得很痛苦,那又怎么能说他成功呢?
所以,品德和身心健康应该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或许换句话说,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感谢每一位看到我、关注我、为我点赞和评论的朋友,诚信互粉哈! )
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高于一切吗?答案是否定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旧中国灌输给孩子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对于督促孩子刻苦学习,培养孩子成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教化出一部分弱不禁风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没有达到圣贤的目的,扭曲的心理也许会轻生走进地狱。
今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依然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学习成绩只是衡量孩子学习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作为高于一切。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更应该读好书,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绝不能成为现代文盲。然而,如果单纯地教育孩子去拼命取得好成绩,忽视了道德教育,忽略了身体健康,缺乏一定的技能训练,成绩再好也是白费的。我们应当从个别大学生的犯罪当中吸取深刻教训!从个别初高中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偶尔下跌、没有考上高中或大学而自杀的惨痛事件当中吸取深刻教训。
学生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是第一位的。如果道德水平低下,甚至败坏,其结果只能是知识越多越反动!那些在网络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的不法分子就是例证。“百善孝为先”,只盼望孩子学习成绩进步,忽视了家庭道德教育,从而导致杀父杀母、大肆挥霍家庭财产的败家子时有发生。有时候我们会说,健康第一,生命至上。如果为了学习成绩,拼命地区拼搏,毁坏了大脑和生命,一切都都会变成一场黄粱美梦。
学习成绩高,不是检验将来孩子生存能力的绝对尺度。大学毕业有找不到工作、生活水平贫困的。没上过大学的,也有当富翁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遵纪守法,辛勤劳动,就能过好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只要尽到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格外给孩子增添学习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正常发展,就问心无愧了。
我是妞妈教育心得,我从事教育已经二十多年,通过多年的教育生活,我真正的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应该是家庭的全部。
现在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认为孩子的学习高于一切,如果这样最后你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是一个残缺的孩子。在这二十年的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形形色色的家长,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不过最后成才的大都是身体健康,性格健全,品质高尚,有责任心,早独立,能吃苦,快乐成长的孩子。而不是那些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对其他事漠不关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偏激,固执,养成自我为是的性格,在社会上很难有所建树,更有甚者做出过激的事情。
前段时间北大学子弑母案闹得沸沸扬扬,其实你上网络搜一下,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一般都是以孩子的学习为主,孩子的一切事情家长全包,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社会上很多人对孩子的评价都是以成绩分好坏,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缺陷就给掩盖了,从而造成很多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养成不健全的性格。
网络上高材生弑杀至亲,同学和朋友的事情经常报道,当事人基本上都是成绩极好,但都有些性格缺陷,受挫和抗压能力极差,有的还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的家庭一般是以成绩论好坏的家庭,他们的学习好轻易地掩盖了他们性格上的问题,作为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光环而忽略了孩子的缺陷,从而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最后走上极端。
所以说无论从哪方面看,作为家长都不能把孩子的学习看成生活的全部,认为孩子的学习高于一切,这是极错误的做法。我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和性格应该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首先在这个教育大环境下,学习成绩是个无法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对于大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好了,可以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可以说是鲤鱼跳龙门!!甚至是成功人生开启的唯一一条路!!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绩无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
但是,孩子成长路上,成绩只能是一部分,更重要是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品德,家庭教育,为人处世,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甚至还要懂基本的法律常识!这也是一个人将来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只是一味提倡学习成绩,这个肯定是教育理念的偏差了,我们见过很多报道,名校的学生犯错误,甚至十来岁的孩子犯罪等等,都是素质教育没有做好!!
为了孩子将来更好的成长家长和老师,还有教育从业者应该提倡整体的素质教育!!
无论在什么年代,孩子的成绩都不能高于一切,如果我们按照顺序来排的话,学习只能排在第四位
第一位:首先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和强大的心理。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两点
①能够承受挫折,承受磨难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②能够适应现实社会需求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心理
很多孩子心理特别脆弱,他们承受不了一点点打击,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当老师或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语气稍微重一些,有些孩子就受不了哭哭啼啼,怨声载道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更有甚者,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被家长或老师瞪了一眼,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孩子这种脆弱的心理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如何承受各种磨难呢?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具备一个健康而强大的心理,能够经受住各种挫折和磨难。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第二位: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孩子12年的求学历程中,学习负担还是很沉重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首先应该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孩子三天两头的生病,他又怎么可能把学习搞上去呢?他又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呢?但是家长不能溺爱孩子无条件心疼孩子,因为很多孩子身体特别健康但是却有一种特别根深蒂固的懒惰思想,自己心疼自己,自己娇惯自己在学习中吃不了一点苦,受不了一点累。正如下图中这位初中生每天早上偷懒不早起背单词背短语,结果英语不及格,每天晚上作业还没有写完他就瞌睡打盹坚持不住睡觉去了,结果成为班里最差的学生
第三位:一定要培养孩子具备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个人行为说孩子一定要做人诚实,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懂得感恩,热爱祖国。因为孩子不单是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孩子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位:家长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能够学业有成。
对于学习①我们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获得独自生存的能力,②孩子学业有成才能用学到的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因此家长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因为在孩子12年的求学历程中将要参加两次改变命运的考试,中考和高考。只有通过这两次考试才能完成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成功对接,否则初中不努力,中考就伤悲!高中不努力,高考更伤悲!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却迷失了方向,贪图玩耍每天的学习都需要父母在后边不断地督促着才去学习,父母不在身边了,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了约束,结果导致很多孩子在中考的时候,连一所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在高考的时候连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都没有考上,因此从小学开始家长一定要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点燃孩子学习的这台发动机,让孩子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努力学习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同时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才能让孩子学业有成,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才!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