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文学的特征,叶汉出身简介

2020-10-20 12:34影视综艺

简介叶(1904年-1997年5月7日),中国广新会县江门镇紫坭乡(现江门市新会),港澳地区著名企业家,有"叶"、"赌圣"之称。1961年与何鸿燊、霍英东、叶德利等人成功投得澳门博彩业专营权,其后成立澳门 文学的特征...

叶(1904年-1997年5月7日),中国广新会县江门镇紫坭乡(现江门市新会),港澳地区著名企业家,有"叶"、"赌圣"之称。

1961年与何鸿燊、霍英东、叶德利等人成功投得澳门博彩业专营权,其后成立澳门赛马车会、经营东方公主号赌船等,堪称为澳门的一代赌王。

-

下面是更多关于叶汉的问答

他的一生与赌结缘,他的个人史,就是活生生的澳门赌博史,一生可用四句话:“少年嗜赌,青年管赌,壮年开赌,暮年豪赌。 叶汉1906年出生于广东江门市的一个小商家庭。叶汉从小精赌,几乎逢赌必赢。父

亲不喜欢嗜赌如命的儿子,认为儿子不务正业,这辈子算是废了。殊不知,儿子精赌嗜

赌,成为他在赌界出人头地的超人“素质”。

叶汉10多岁时,经世叔叶作鹏介绍,进澳门“诚成赌场”做荷官。叶汉很快在赌场

窜红,成为最出色的荷官。

1930年,澳门政府对赌场实行专营管理。卢九、范洁朋、何士等澳门商人,在广东

赌王霍芝庭、香港康年银行创始人李声炬的支持下,投得澳门赌牌,持牌公司叫豪兴娱

乐公司。

叶汉过档豪兴,豪兴集中了许多赌场来的荷官,都不是等闲之辈。叶汉很快从众荷

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公认的头牌荷官。那时,骰宝是最受欢迎的赌种,叶汉最擅长骰宝。

叶汉的本事是,他能营造气氛,他的骰宝台总能吸引最多的赌徒;他动作迅速利索,

有板有眼,不参赌的人看他“表演”也能饱尝眼福;他从不出差错,报骰、赔多少、赢

多少,似乎不用心算就能又快又准地信口报出。

荷官要做到又快又准非常不易,因为他要在极短时间内算出所有下注赌客的输赢,

而赌客只需算自己输赢多少。荷官报慢了;会挨赌客的骂;报错了,吃亏的总是庄家。

因为赌客对自己的输赢一清二楚,如果少报了赌客该赢的钱或多报赌客输钱,赌客马上

就骂咧咧要求纠正;如果少报赌客输钱或多报了赌客该赢的钱,赌客就不会出声,让赌

场冤枉赔钱。

叶汉在关键时刻还能摇全骰,全骰统杀四方。当然世上不会有每每摇全骰的高手,

否则就不会有人来赌,把钱直接送给赌场老板算了。

然而这些,身为赌场老板的卢九不懂也不知。卢九名叫卢华绍,原籍广东省新会县,

在家排行老九,故人称之为卢九。卢九是清末民初的大烟商,贩卖鸦片成为巨富。卢九

的私家花园叫“娱园”,娱园属典型的苏州园林,规模庞大,今日的“卢廉老(卢九长

子)公园”只是原先娱园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娱园居住过一段

日子,曾与卢九父子等中葡名士合影留念。当时卢九在澳门的地位,如同香港的何东。

因此,卢九虽为澳门赌王及豪兴主人,并不管理赌场的日常事务。卢九高高在上,

叶汉想见他一面都很困难。

1935年,在豪兴未得意的叶汉,跳槽去了深圳赌场,老板是傅老榕。

傅老榕祖籍广东南海县西樵乡,生于1894年,原名傅德用,出身贫寒,父亲是五金

匠。傅老榕胆大强悍,嗜好冒险,在澳门历代大赌商中最具江湖色彩。他两度系狱,均

在中国大陆坐牢,犯的是何案不详。

傅老榕过40岁才“改邪归正”,做“正经”生意开赌。

成赌业巨富后,却被标参,也即绑票。“大天二”(土匪)将傅老榕绑架到一个秘

密地点囚禁,传话傅家要拿出巨额参金赎人,“大天二”得逞后还割去傅老榕的右耳才

放人。其孙博厚泽回忆:“祖父的性格视死如归,永不向势力低头,他给‘大天二’标

参后,坚持不叫家人赎参。‘大天二’恐吓他,假如不合作,便喂以毒药,并手持似毒

药之物威胁他。祖父却不为所动,并乘对方不留神,抢下歹徒手中毒药吞下,但却不死,

原来那只是凉药茶,歹徒只是唬吓他。”

1935年,广东大赌王霍芝庭搞定深圳赌牌,请傅老榕到深圳坐镇开赌。因缺乏骰宝

台荷官,傅老榕便派人到澳门赌场挖角。叶汉带领一班弟兄过档,把深圳赌场的骰宝打

理得风生水起,赌场赢钱如猪笼入水。叶汉深得傅老榕器重,傅老榕不仅常来赌台看叶

汉摇骰,还常常同叶汉一道小酌。

叶汉深感傅老板不弃之恩,发誓这生这世要为恩公效犬马之劳。

1937年,傅老榕联合港澳押业大王高可宁参与赌牌竞标。傅、高两人都是民间商人,

与官府联系甚少,而卢九家族是澳门第一世家,财大势大,还占有持牌人的优势。

结果,傅老榕以180 万元的巨额年饷一举中标,这一年饷是旧公司豪兴60万旧年饷

的三倍。傅老榕和高可宁合组的赌博公司名叫“泰兴”。

叶汉做上泰兴公司骰宝部主任,月薪700 元。那时赌场的普通荷宫每月才几十元人

工(工资),杂役的人工还不到10元,可见叶汉的待遇有多高,多么受老板的器重。

叶汉值这个价吗?值!不是叶汉,泰兴遭遇“听骰党”

袭击,就会彻底完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区别

1、其在创间,小说只要是打字特别好有一文学素养都能在小时之内完千一章,短时间目的是为了赚点击率,而文学作家则不可能做到,他们要思考,要咬文嚼字,可能一个星期或很长时间完成一章。

小说的目的是创作文学。

区别

2、作品质量上,那不用说,文学作家莫言,村上春树能争诺贝尔,为什么土豆,番茄只能当大神。

区别

3、内涵,文学作家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显现社会的问题。

这比网络小说具有令人深思的反馈。

区别

4、读者人群,不用说网络小说的读者人群大都是些生活苦闷或者烦躁无聊的青少年或者工作无聊的中年人,而文学作品的读者人群则包括一切要想获得文学素养,追求文学价值的人。

区别

5、小说价值,可以坦白的说网络小说像游戏一样满足一时之快,其实读者并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有价值的事情,用来消遣生活再好不过了。

区别

6、严谨问题,网络小说内容看似宏伟壮观,其实内容并不紧凑,而且有漏洞,而成功的文学作品则不一样,福尔摩斯的成功就在于这一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类专括:中言文学类、外国文学新闻传播学大类。

一.中国语言文学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三.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

扩展资料:

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中学和宣传出版部门从事文秘、宣传和编辑等工作。

外国语言文学类:到外事、各大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对外贸易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和经营等工作。

艺术类:到各种文化、电视、电影、广播、宣传、团体和部门等从事专业工作。

新闻传播学类:到新闻、宣传出版单位(报社、杂志社、广电等)从事新闻报道、编辑、教学和科研等。

参考资料:文学类专业-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方式。文学的特征是和文学的属性紧密联系的,也即是说文学的特征是由文学的属性所决定的。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扩展资料

体裁分类:

1、诗赋

第一,诗赋呈现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规律;

第二,诗、赋、文史中国古代正统文学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诗歌之所以历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不断变化;

第四,诗歌的发展是情性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2、词曲

其中戏剧的特色在于:

第一,虚拟性,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程式化的特色。

第二,自始至终是歌剧,以音乐为中心。   

3、小说

第一,传记性。往往围绕一个主要人物的遭遇来组织故事、安排情节,写法接近一个或几个人物的传记。

第二,故事性。富有故事情节,便于讲述,比之于西方小说较少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

第三,结构上往往是按时间顺序纵向安排故事情节,有头有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三大基本社会作用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笔者以为,当我们谈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时候,不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涵盖进来。即使是文学的娱乐作用,虽然它与审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但也应该区别出其中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的,用的是一种科学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固然有这方面的认识作用,但这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统治阶级无不利用文学的这一功能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统治。但是,由于教化这种作用方式的明显的政治目的性,决定了它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微言大义”式的文学功能阐释,一直把文学作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来作贱。“不学诗无以言”,不是告诫人们要以诗意栖居的方式来构建生活形态,说出话来都要带有诗情画意,而是说,“诗”作为一种政治和道德经典,其中许多诗句都已成为政治和道德格言,可以很有效地应用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虽然人们也很看重这诗中“文”的色彩,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方式还是格格不入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这几句话主要是谈《诗经》的认识和教化作用,显然,当时的孔子并不是把《诗经》当作文学样式来阐述的。但是,儒家这种“微言大义”式的文学功能阐释传统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我们有些人对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跳出这一樊笼。把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包含在审美教育作用之中,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把认识、教化与审美作用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的文学功能阐释方式,极大地弱化了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其明显的遗患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不是关注其美学形式,而是其思想内容;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吸收方式不是感受性的体验,而是理解性的认知;人们不是在接受文学形式美的同时,潜移墨化地受到作品内容的熏陶感染,而是在主题思想先入为主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做精确的“科学”式的分析,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人们忽视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漠视了它的多义性、模糊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是多给予一元的解读,客观的定论。总之,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的前提下,模糊了人们对文学和其他文章样式的区别,理解越位于感受,认知代替了感知,使文学阅读和教育的效益大为降低。于是,人们不习惯于审美鉴赏,而热衷于分析归纳;于是,“小说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剧本揭露了……的制度”,“诗歌表现了……精神”, “散文传播了……思想”这些霸权式的话语方式,一直如黑色的云雾笼罩在文学解读领域的上空,挥之不去。特别是对下一代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语文教师阐释文学作品的视角,走不出受制于主流意识的陈旧文学理论的范畴,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形象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上,观念老化,现代意识匮乏,多数教师对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等全新的文学阐释理论知之甚少,更不能以新的视野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笔者以为,当我们谈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时候,不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涵盖进来。即使是文学的娱乐作用,虽然它与审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但也应该区别出其中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的,用的是一种科学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固然有这方面的认识作用,但这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统治阶级无不利用文学的这一功能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统治。但是,由于教化这种作用方式的明显的政治目的性,决定了它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微言大义”式的文学功能阐释,一直把文学作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庸来作贱。“不学诗无以言”,不是告诫人们要以诗意栖居的方式来构建生活形态,说出话来都要带有诗情画意,而是说,“诗”作为一种政治和道德经典,其中许多诗句都已成为政治和道德格言,可以很有效地应用于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虽然人们也很看重这诗中“文”的色彩,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方式还是格格不入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夫鸟兽草木之名。”这几句话主要是谈《诗经》的认识和教化作用,显然,当时的孔子并不是把《诗经》当作文学样式来阐述的。但是,儒家这种“微言大义”式的文学功能阐释传统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我们有些人对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跳出这一樊笼。把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包含在审美教育作用之中,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把认识、教化与审美作用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的文学功能阐释方式,极大地弱化了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其明显的遗患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不是关注其美学形式,而是其思想内容;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吸收方式不是感受性的体验,而是理解性的认知;人们不是在接受文学形式美的同时,潜移墨化地受到作品内容的熏陶感染,而是在主题思想先入为主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做精确的“科学”式的分析,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人们忽视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漠视了它的多义性、模糊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而是多给予一元的解读,客观的定论。总之,在强调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的前提下,模糊了人们对文学和其他文章样式的区别,理解越位于感受,认知代替了感知,使文学阅读和教育的效益大为降低。于是,人们不习惯于审美鉴赏,而热衷于分析归纳;于是,“小说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剧本揭露了……的制度”,“诗歌表现了……精神”, “散文传播了……思想”这些霸权式的话语方式,一直如黑色的云雾笼罩在文学解读领域的上空,挥之不去。特别是对下一代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语文教师阐释文学作品的视角,走不出受制于主流意识的陈旧文学理论的范畴,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形象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上,观念老化,现代意识匮乏,多数教师对本体论阐释学、接受美学等全新的文学阐释理论知之甚少,更不能以新的视野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所谓文学的审美作用,就是娱乐功能,也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效用。鲁迅在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曾经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也正是文学等"美术"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正宗样式的领域里。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则长时期强调文艺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排斥乃至绝对否定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的娱乐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昔日文学死板的面孔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误区。片面强调文学娱乐功能在生理层面上的实现快乐是一种心理现象,导致快乐产生的原因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多样的。由视觉、味觉、听觉等引起的生理快感,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只是这种快感本身并无社会内容。而美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则伴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精神愉悦。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将娱乐仅仅归结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乐,认为娱乐活动所满足的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欲望,而不可能是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过于狭隘的认识。我们不排除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也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都只能或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不能因此认同庸俗、丑陋甚至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而放弃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但毕竟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和存在的,是人类多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它贯穿着人自由自觉的特性,应该与人的基本生存要求相符合,对社会人生的生存发展完善有益,达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在文学活动中,娱乐性与理性、娱乐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都不应是对立的,娱乐并不等于排斥理性的思考,也不等于排斥社会性的内容。文学等艺术形式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的满足。但这种感官的满足既可以引起人们思想的疲乏,也可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和思考,关键在于作品有无深刻的思想性,在于作家写什么,怎样写。在我们当前的文艺生产中,不少人热衷表现男欢女爱,突出乱伦、通奸、凶杀,津津乐道高级宾馆、海滨浴场、豪华别野墅,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其目的当然和由此引起的商业效应相联系,但也和对娱乐功能的宣传误导不无关系,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将文学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孤立开来,对立起来有人认为过去文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教化功能,现在应该主要是娱乐功能了。这种看法有片面性。文学的娱乐功能不是偶然的、外围的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功能。它是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必然带来的普遍性效果之一,是文学多种功能的一种。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第一个层次是审美观照功能,这是由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功能。只有具备了这种基本性质和特点,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功能的因素才成其为文学的社会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由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而必须产生的其它一些社会功能,这主要包括认识、教育、娱乐和交际功能。至于第三个层次,则是由第一、二两个层次派生出来的受到一定时空限制的文学功能。例如: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的功能,文学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的功能等等。在这个系统中,娱乐和教育都是由审美观照功能派生出来的功能。如果将它们当作文学基本的功能,就可能导致忽视以至抹煞文学的自身特点,从而削弱文学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欧洲文艺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问题。快感,教益,还是快感兼教益?三种答案都各有很多的拥护者。应该说,还是后者较为符合一般情况。正因为文学作品不可能不体现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不对读者和观众产生思想的影响即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样板戏有娱乐功能,《戏说乾隆》一类所谓纯娱乐片也有思想教育功能。虽然有个别的艺术样式或艺术作品基本不涉及思想性,例如杂技带给人们的基本上是纯技艺的欣赏。但文学却是各种艺术中最具思想性的样式,试想如果抽掉文学作品中鲜活深厚的思想内容,完全消解它的思想性、社会性而只剩下娱乐性,其所能实现的娱乐功能的品位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将文学的娱乐功能等同于一般娱乐活动打球是娱乐,打牌是娱乐,看戏是娱乐,看小说也是娱乐,各种娱乐形式所起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即引起快乐,而且这种活动和人的具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活动有所区别,如在极度疲劳时睡觉、在饥火烧肠时饱餐,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快乐,但一般并不将这些活动视为娱乐活动。同时,在参与或观赏这些似乎摆脱现实、忘记一切的纯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也获得一定的自由享受的乐趣,并且也有可能获得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性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在这些纯娱乐性的活动中,也完全可能包含审美的因素,娱乐和审美显然不是绝然对立的。但是,各种娱乐活动在获得快感的性质、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又有不同。麻将、台球、扑克等纯娱乐活动带给人们生理上的刺激,但也很难说仅仅是生理上的快感。整天坐着不动打麻将、甩扑克,生理上未必舒服,人们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主要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愉悦和振奋。和上述纯娱乐活动不同的是,文学的乐趣主要在于通过审美得到自由享受与审美快感。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从这一点来讲,文学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娱乐功能并不能等同;文学的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不能因为由审美而产生快乐,便认为审美即等于娱乐,文艺的本质特点就是娱乐性。文学的这些娱乐功能并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它娱乐方式的作用。因此也不应该要求文学和其他娱乐形式例如麻将、扑克发挥一样的娱乐功能。这种要求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助长文学生产中的媚俗倾向。片面强调文学创作活动的自娱功能忽视文学娱人的社会效果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学界有人强调文学的自娱功能,视文学为作家的"游戏",所谓"玩文学",所谓"写作便是我的娱乐方式"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文学确实不但有娱人的功能,也有自娱的功能。白居易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和诗友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可见即使是在相当强调文学功利性的古人那里,写诗读诗也可以是一种娱乐;但是,作者写作自娱是个人的事情,写作与朋友互娱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外人往往不知道也难以置评;而多数作家的作品却不是只给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看的,通常总发表或出版,要公众阅读、购买,要达到娱人的功效。而自娱和娱人并不互相脱离,有什么样的自娱追求,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娱人效果。这样一来,自娱趣味的高低文野之分便不能不和娱人的社会效果连在一起。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文艺作品是否能够发挥娱乐功能,能够发挥何种娱乐功能,发挥多大的娱乐功能,不但取决于作品本身,而且取决于接受者的态度,即接受者如何看待作品、对待作品。就社会群体而言,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响乐的欣赏者和通俗音乐的追星族,都从各自的欣赏活动中得到乐趣。街头巷尾的对弈者和高尔夫球的搏杀者,都从各自的参与中得到乐趣。西方现代派文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都一样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的奇光异彩。但是,这些乐趣又都有明显的差异。作者不应忽视读者趣味和要求的多样性而俯就低俗者,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并不高尚健康的艺术趣味强加于读者。毋需讳言,在克服多年来禁欲主义偏向的同时,生活中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倾向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滋长。享乐主义将追求感官快乐作为人生的惟一价值目标,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则将满足感官快乐视为文化的惟一功能和最高目标,将高级的、复杂的审美过程解释成为简单的、粗鄙的感官刺激和反应。文学上对娱乐功能的种种片面认识,正适应了这种文化享乐主义发展的需要,妨碍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1、《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4、《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5、《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林语堂凭借《京华烟云》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为例:

《文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对象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一、考试的学科范围: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

二、评价目标:

(一)了解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二)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分期、创作思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重要文学思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三)熟悉、了解重要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比较、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50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50分

外国文学史部分:50分

(四)题型与所占分值比例

1.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填空5分;名词解释5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2.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填空5分;名词解释5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3. 外国文学史部分:填空5分;名词解释5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四、参考书目

见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

先秦部分

1.《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六义”“四始”

2. 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特色

3.「楚辞」 「离骚」 「九歌」

4.「神话」 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 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两汉文学

1. 「赋」的文学特征 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 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2. 两汉散文的成就 《史记》 《汉书》

4.「乐府」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 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5. 五言诗的起源 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6. 叙事诗的起源 汉代两大叙事诗的文学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建安风骨」 正始与建安文风。

2.陶渊明诗的风格与特色

3.两晋阶段,太康、永嘉、义熙前后诗歌的风格与流变

4.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之比较

5.「 元嘉体」的文学特色

6.「永明体」 代表作家 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7.「宫体诗」

8. 庚信诗赋之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9. 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之原因 重要作品 。

10.《世说新语》的内容与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1. 南北朝民歌中「吴歌西曲」与「梁鼓角横吹曲」之文学特色

12.「文笔说」与「声律论」

唐代文学

1. 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各期代表作家之诗风

2. 有唐一代诗体的演进与发展

3. 初唐四杰的诗风及其对唐诗的发展的贡献

4. 唐代自然诗派兴起之因及其代表诗人之作品特色

5. 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兴起的原因 其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

6.「元和体」「大历体」「西昆体」「诗家天子」「诗圣」「诗史」「诗仙」「诗佛」「秦妇吟秀才」「郊寒岛瘦」

7. 李白、杜甫的才性思想、作品体制、风格及诗歌史地位

8. 中唐奇险诗派产生的背景原因 作品之形式与风格

9. 中唐元白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特色

10. 韩柳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特色

11. 古文运动在唐宋之间的演进与发展

12.「传奇」 唐传奇的成因

13.「变文」 变文之形式、来源、主要题材及其影响

14. 词的起源 重要词家 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

宋代文学

1. 宋诗的特色及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宋诗的流变与各期各派之特色

2. 宋代诗话兴盛的原因

3. 西昆派的代表人物,特色与影响

4. 欧阳修、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5. 杨万里的诗歌成就与特色 陆游的文学成就

6. 「永嘉四灵」的诗歌成就 「江湖派」的代表人物与成就

7. 遗民诗的代表作家与成就

8.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见解

9. 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 欧阳修及其作品 苏轼及其作品

10. 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之比较

11. 宋词兴盛的原因 北宋词的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的特色与成就 欧阳修词、柳永词、苏轼词、周邦彦词、秦观词、李清照词

12. 北宋慢词的发展

13. 南宋词的发展与重要词派 代表词人 辛弃疾词、姜夔词 重要词集的作者及其词风

14. 《词源》 《沧浪诗话》

15. 话本 结构特色 兴起的原因 家数 艺术成就 作品 影响

元曲

1.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体制与结构、文学史地位、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2. 关、马、郑、白、王五大作家的艺术成就与贡献

3. 元代散曲兴盛原因、分期、形式与特点、代表作家及其特色

4. 词曲异同 中国戏曲的分类与特色

明代文学

1. 茶陵诗派的文学成就

2. 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

3. 前后七子、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

4. 公安派、竟陵派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5. 晚明小品文的特色与成就

6. 明传奇的发展与代表作品

7. 明代的戏曲理论 南戏的起源与发展

8.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作者与内容

9. 徐渭杂剧的特点与发展

10. 《琵琶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11. 昆曲的兴起与影响

12. 《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13.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作品特色与理论比较

14. 元明杂剧的异同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 传奇与南戏、唐传奇的关系传奇与杂剧之区别

15. 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发展 重要作品与影响

16. 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各自的成就与地位

17. 「三言」、「二拍」

清代文学

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 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成就 同光体的代表作家与其特色

2.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阳湖派的文学理论

3. 清代戏曲的发展

4. 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李渔的戏曲理论

5.《长生殿》、《桃花扇》的主题内容与价值

6. 《聊斋》的艺术成就

7. 《儒林外史》结构的特点与艺术

8. 《红楼梦》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与文学价值

9. 晚清谴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特色及代表作家

10.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重要作品

1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1.五四文学革命 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 《新青年》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理论主张 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

2.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

3.鲁迅 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以及杂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狂人日记》的先锋性 《阿Q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4.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和历史剧的独创性 郭沫若的美学主张 《女神》

5.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叶绍钧的创作实践 冰心的创作实践

朱自清的创作实践

6.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 郁达夫的创作实践

7.新月社 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8.语丝社 “语丝文体” 周作人的创作 “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9.革命文学的兴起与30年代的文学思潮流派 “左联”

10.茅盾小说创作概况、对小说艺术的追求 《蚀》三部曲 “农村三部曲” 《子夜》 社会剖析派

11.巴金的创作概况、风格演变 《灭亡》 《家》 《寒夜》

12.老舍的创作概况、风格、文学史地位 市民世界 《离婚》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13.沈从文的创作概况、总体特点、审美追求和的艺术个性 沈从文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边城》 《萧萧》 “京派”文学 废名、萧乾的创作

14.萧军、萧红及东北作家群的创作 《生死场》、《呼兰河传》

15.新感觉派 代表作家及艺术追求

16.曹禺戏剧创作概况、艺术成就 “四大名剧”

17.夏衍、田汉等人剧作的艺术风格 《上海屋檐下》

18.30年代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贡献 《雨巷》及戴望舒诗歌的基本特点、艺术风格

19.《老马》及臧克家诗作的基本风格 田间街头诗歌的风格特色 《给战斗者》

20.艾青的生平和创作概况、美学追求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代表性作品

21.《小二黑结婚》及赵树理小说的基本风格

22.丁玲小说 《沙菲女士的日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及周立波小说的风格特色

23.现代叙事长诗与《王贵与李香香》 现代新歌剧与《白毛女》

24.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 《流言》

25. “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 《财主底儿女们》

26. “九叶”诗派 穆旦的诗歌

27.《马凡陀的山歌》等国统区的讽刺文学

28.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红日》 《红旗谱》 《红岩》 《保卫延安》 《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

29.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三里湾》 《山乡巨变》 《创业史》 《艳阳天》

30.《上海的早晨》等其他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

31.新中国十七年的诗歌创作 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政治抒情诗 邵燕祥、张志民的诗歌创作

32.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 杨朔、秦牧、刘白羽等人的散文创作 魏巍等人的报告文学  杂文在当代的新发展

33.新中国十七年的戏剧创作 《茶馆》、《龙须沟》 郭沫若、田汉、曹禺等人的历史题材剧作

34.“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 《金光大道》 “手抄本”小说 地下诗歌 “白洋淀诗群”、“贵州诗人群” 食指、黄翔、哑默等的创作概况及影响。

35.八个样板戏 价值与局限

36.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开放性发展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 改革小说 文化寻根小说 军事小说 历史小说 先锋小说 各类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特色与成就

37.新时期诗歌创作 艾青的诗 “七月派”诗人的诗 邵燕祥、公刘、流沙河的诗

朦胧诗 北岛的诗 顾城的诗 舒婷的诗 后朦胧诗 “莽汉主义”、“他们”诗群、“非非主义”、“新古典主义” 韩东《有关大雁塔》的艺术特色 海子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38. 新时期散文创作 巴金的《随想录》 冰心、孙犁、杨绛的新时期散文创作 贾平凹、史铁生、周涛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唐弢、季羡林、余秋雨等人的学者式文化散文创作

39. 新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学

40.新时期戏剧 《狗儿爷涅槃》 《桑树坪记事》 《棋人》

41.90年代以来文学的发展动向 陈忠实、余华、张炜等作家的创作 王安忆、池莉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王朔、王小波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韩少功、莫言等作家的文学创作

42.90年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总体特点 女性小说和晚生代小说的特点 网络文学的特点

三、外国文学史部分

欧美文学部分

古希腊 罗马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地位、分期、各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特征和价值

2.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形成、基本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历史文献价值、艺术价值、思想意义和艺术技巧

3.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喜剧的起源与特点 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家的的主要创作和贡献

中世纪文学

1.欧洲中古文学的分类 各类文学的主要成就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城市文学

2.但丁与《神曲》 《神曲》的艺术特点、地位和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人文主义文学的性质、在欧洲各国的发展 作家作品 弗兰齐斯得•彼特拉克及其《歌集》乔万尼•薄伽丘与《十日谈》 拉伯雷《巨人传》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及《小癞子》 西班牙民族戏剧及维加的《羊泉村》

2.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七星诗社 大学才子派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 《堂•吉诃德》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征

4.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特点、主要剧种和主要作品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十七世纪文学

1.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2.约翰·弥尔顿及其作品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戏剧方面的成就 高乃依与《熙德》 拉辛与《安德洛玛刻》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拉封丹的《寓言诗》

4.莫里哀的地位、创作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品 《悭吝人》的题材与主题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点

十八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的产生、性质和任务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成就 “百科全书派” “狂飙突进”运动

2.启蒙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3. 启蒙时期的法国哲理小说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的创作 卢梭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斯》与教育小说《爱弥尔》 喜剧家博马舍的“三部曲”

4. 启蒙时期德国文学的三个时期 莱辛的文艺理论著作和美学思想

5.歌德的生平与创作道路、思想矛盾 悲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利欣根》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的情节与艺术结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十九世纪文学

1.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的主要潮流是浪漫主义思潮。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源地。英 国的两代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诗人的创作,拜伦和雪莱及其创作。法国浪漫主义成就, 雨果的创作。俄国浪漫主义成就,普希金的创作。美国浪漫主义成就,惠特曼的创作。

2.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及两种倾向

3.浪漫主义 “湖畔派”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拜伦的生平和创作 “东方故事诗”(“东方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发表及其意义 游记的两个主人公、中心主题及浪漫主义特色 《唐 璜》的主要内容、主人公形象、艺术特色

5.雨果及其作品 《克伦威尔·序言》 《欧那尼》 美丑对照原则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6.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特征 法、英、俄三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比较多余人 自然派 小人物 巴黎公社文学

7.主要作家作品 梅里美与《嘉尔曼》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萨克雷的《名利场》 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爱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 哈代的《德伯家

的苔丝》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 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

8.司汤达的生平和创作 《巴马修道院》 《红与黑》 关于“红”与“黑”的象征意义和副标题“一八三O年纪事” 《红与黑》的主题思想及深刻的政治历史意义 于 连形象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作品的艺术成就

9.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 《人间喜剧》的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形成过程、社会历史内容、总的主题及现实主义成就 长篇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

10.狄更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各时期的主要作品 《双城记》

11.果戈里的地位、小说的艺术成就、风格 中短篇小说和喜剧创作 《钦差大臣》 《死灵魂》

1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创作成就 小说的复调结构 《罪与罚》

13.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各个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 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主义

《战争与和平》 《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

14.易卜生的生平、主要创作与地位 社会问题剧 《玩偶之家》

15.马克•吐温的生平与各个时期的主要创作成就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6.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作品、理论主张、思想艺术特点和发展状况

17.左拉的生平、思想、创作与地位 《卢贡-马卡尔家族》 《小酒店》、《萌芽》)、《娜娜》、《萌芽》

18.波德莱尔的生平、艺术观、创作及文学史地位 《恶之花》

20世纪文学

1.苏联、法国、英国、德语国家和美国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罗斯塔之窗 解冻文学 战壕真实派 全景文学 长河小说 陌生化效果

2.高尔基 高尔基小说、戏剧和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萨姆金精神 《母亲》

3.肖洛霍夫的生平与主要创作成就 《一个人的遭遇》 《静静的顿河》

4.罗兰的生平与创作 音乐小说 《约翰• 克利斯朵夫》

5.海明威的主要创作成就 迷惘的一代 冰山原则 硬汉子性格 《永别了,武器》

《老人与海》

6.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未来主义的产生、特征及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7.艾略特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 《荒原》的象征意义、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

8.卡夫卡的生平与主要创作成就 《城堡》 《变形记》

9.乔伊斯的主要作品 《尤利西斯》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10.存在主义文学 荒诞派戏剧 新小说 黑色幽默 “垮掉的一代” 魔幻现实主义

11.萨特的小说、戏剧和哲学方面的代表作品 “他人就是地狱” 境遇剧 《禁闭》

12.贝克特的代表作品 《等待戈多》

13.海勒的主要作品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涵义 反英雄尤索林的形象

14.马尔克斯的主要创作成就 《百年孤独》

东方文学部分

古代文学

1.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作品 《亡灵书》 吠陀文学 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2.旧约文学的分类及代表作 《创世纪》 《雅歌》 新约文学的分类 圣经文学的价值和影响。

3.迦梨陀娑的诗歌和戏剧创作 沙恭达罗和豆扇陀的形象。

中古文学

1.中古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 中古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万叶集》“物语文学” 《古兰经》;

2.紫式部 《源氏物语》艺术特色、地位 光源氏形象 贵族妇女群像;

3.《一千零一夜》的框架式结构、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近现代文学

1.日本、印度、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自然主义” “唯美主义” “旅美派” “新感觉派” 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2.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 《我是猫》 苦沙弥和猫的典型意义 ;

3.川端康成的主要代表作品、美学特征 岛村形象 驹子形象 《雪国》的艺术特色。

4.泰戈尔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创作 《吉檀迦利》;

5.普列姆昌德各个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 《戈丹》;

6.马哈福兹在埃及文学史上的地位“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Tags:叶汉,叶汉出身简介,文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