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弱冠之年是几岁?,舞象之年与弱冠之年的区别

2020-10-18 22:26影视综艺

简介区别: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之年: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 弱冠之年是几岁?...

区别:

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是成童的代名词。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之年: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舞象之年语出《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百度百科-舞象之年

-

下面是更多关于舞象之年的问答

1、舞象之年十五岁-二十岁冠之年:古年至二十。

2、舞象之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3、弱冠之年礼节:男行冠礼,由父亲主持成人礼,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并赐以字。舞象之年只是男十五的一个说法,按礼记上的记载的话,男十五应该会舞象,象是舞的名称,象是武舞,是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运动量较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舞象之年   

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理解他们的区别,必须先他们的意思。

之年:

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舞象之年: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舞象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 2至3岁称提。 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摽(音: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舞象是指男十五岁~二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舞名。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舞勺者熊氏云:'勺钥也。'言十三之时学此舞勺之文舞也。"后以指幼年。 弱冠之男子20年龄。

  弱冠之年,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第一个是垂髫之年,垂髫,读chuí 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垂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扩展资料:

相关名称: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参考资料:垂髫-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弱冠

:古人

二十岁

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Tags:舞象之年,舞象之年与弱冠之年的区别,弱冠之年是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