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影视综艺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

2020-10-17 13:29影视综艺

简介不孝有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中无后为大。解释1: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 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不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中无后为大。

解释1: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了。

解释2: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

或者无功名,不能考秀才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十三经注疏《孟子·离娄上》,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汉代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直被认为封建思想的桎梏,进而有人说儒家灭人性,孟子没人情。云云。

因为他们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所谓过继,是指在一家人家的长久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把宗族中其他家的孩子过继到他家作为他家的子嗣;如果本族没有,就到外族过继。目的就是保证他家不断后。所以,中国的家族沿绵几十世,这个血脉链上,有多少次的过继,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而且,越是体面的家族,越是在乎有后,所以过继产生的几率也越大。

与过继并存的还有其他一些维持血脉流传的方法,比如借腹生子,比如借种。这两种情况,读者从字面上应该可以看出其含义。而尤其要一提的是,关于借种,在中国古代的不少地区,曾经有一种集体的借种行为,是每年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有大量的长久无子的妇人聚集到一起,而那里还会聚集一群准备与那些妇人交合为她们提供“种”的男人。这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就有相关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愚昧的行为,催使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在取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孟子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夫子,并非不知变通的老道学。相似的例子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一句。其实在《孟子》里有人问孟子,如果嫂子溺水了,小叔子该不该给予援手,孟子说当然要给予援手。这里就不引原文了,建议求知的读者自己翻看原文。

那么孟子的话为什么会被断章取义到这种程度!我个人以为这是道学家的故意。很明显,《孟子》的文字不是随便一个人可以看得明白的,能看《孟子》的人文字的理解里应该不会差到把这么简单的文字都误解的地步。所以这种误解是一种故意,或者说是曲解。曲解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阐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学要旨。

呜呼!难怪有人说:“和尚是佛门的罪人,道士是道教的罪人,书生是儒家的罪人。”若问“何罪之有?”答曰:“明知故犯!”

-

下面是更多关于不孝有三的问答

在《说文解字》当中的是这样说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所以呢,古人们也总结了一个说法,“不孝有三”,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在《说文解字》当中的是这样说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所以呢,古人们也总结了一个说法,“不孝有三”,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不孝”所指如下。

一不孝: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

二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

三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扩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通常被解释为: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

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没告诉父母而娶尧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在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后人对孟子这些话的原意存在不同解读,争议点主要集中于“三”和“无后”。事实上,孟老夫子仅仅说了“无后为大”之不孝,对“三不孝”中的那两种不孝没有直接点明。到了东汉时代一位叫赵岐的经学家才又为他做了补充。

赵岐在《孟子注》中说:“于理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其意即: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后来,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又提出了另外两件不孝:一件是“贫不仕”,家里贫穷,不出去做官发财来养父母,另一件是“陷父母于不义”。再加上孟子说的“无后”,凑成“不孝有三”的三件事。“不过,基本以赵岐的三孝为准。”谢教授还指出,除了“无后”外,对于孟子口中的“三”,有人理解为“多”的意思,并非具体数字“三”。

参考资料:不孝有三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在《说文解字》当中的是这样说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所以呢,古人们也总结了一个说法,“不孝有三”,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不孝有的是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本来娶妻是应当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却没有告知父母。事实上汉代著名经学家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早已有完备的权威性解释。“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翻译过来是使得亲朋不义,是一不孝,家里贫穷靠老人,不去挣钱当官,是二不孝,不娶无子,绝后先祖,是三不孝。

扩展资料:

据《尚书》、《史记》 等记载,在尧年老时,想寻求一位继任者,众人推荐了舜,但是在当时,舜是一个鳏夫(夫人去世的人),而尧却决定用六戚观人法考察他,于是把二女嫁给了舜。所以,在此处孟子以舜不告而娶来论证孝不孝的问题绝对与传子孙以继香火无关。

在传统观念人看来,人的生命是在子孙身上得到延续的,通过后代对祖先的祭祀,祖先的灵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脉代代相连,永远传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于宗祠之中,香火不灭,这就是古代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孝有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不孝有三,为大”句为:“不孝者三,一曰曲丛,陷害;二曰家贫亲不为禄三曰不娶无后,绝其袒祀。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这是列入中国古代法律的。如果有上列三种不孝的行为要被打板子甚至判刑。父母想干不仁不义的事,子女不加劝阻是一不孝。父母失去劳动能力,家里又穷,子女不想办法挣钱,是二不孝。如果没有了父母,但儿子不愿娶妻生子担负起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不能为家庭延续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没有后继人是三个不孝中的最不孝!

在《说文解字》当中的是这样说的:“孝,善事父母者”。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所以呢,古人们也总结了一个说法,“不孝有三”,那么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不孝有三,为大自《孟子·离》。原文是:“不孝,无后为大,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孟子 离娄篇“不孝有三,无后为” 赵岐注:“于礼有不孝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根据古代当时社会背景谈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传子嗣为最严重的事。

赵岐补充: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或者无功名,不能考秀才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其中第三点,又延续到现代,父母亲看到孩子长大,到适婚年纪,或者儿女结婚多年,却没有子嗣,就开始着急,常常会念叨:“孩子不孝。”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人一向重男轻女的原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Tags:不孝有三,“不孝有三”都是指哪三不孝?,不孝有三是指哪三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