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为何港片再无经典,是观众欣赏水平有限,还是大家已没有欣赏经典

为何港片再无经典,是观众欣赏水平有限,还是大家已没有欣赏经典

2020-08-18 17:24阅读(111)

为何港片再无经典,是观众欣赏水平有限,还是大家已没有欣赏经典的眼光?:经典无处不在,只是时代在变,理念也在变,但是好的电影会让人记住一辈子的,谢谢电影

1

经典无处不在,只是时代在变,理念也在变,但是好的电影会让人记住一辈子的,谢谢电影人。

2

新港片已经不是记忆里的港片,曾经如日中天的港星如今也不能再演年轻时的角色,新生代有他们的时代语境,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新港片也不像老港片那样具有经济、文化和市场的优势,发展举步维艰。

今日再谈“香港电影”,传统印象早已需要推翻。半个多世纪的香港电影一直在变,如今,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多数都褪去了“香港电影”标签,成为意义更广泛的华语电影;而在香港生产的本土电影则更为强调“本土”属性,变成一种地方电影,本质上已不是大家理解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的延续。

至于时下仍有人气的老港星出演的一些旧形式的港片,如黑帮片、警匪片、动作片,完全没有了老港片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充满了不合时宜的老谋深算、陈词滥调,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

回顾一下从老港片到新港片的历史,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老港片为何更受褒奖,新港片为何不受待见。

老港片的温床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本是《纽约时报》影评人对香港电影的批评,但经过时间洗涤之后,却成了影迷对香港电影风格的称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借助录像厅、影碟的传播,港片的过火和癫狂在内地被疯狂追捧,塑造了一代人的港片记忆。

如今最受追捧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回过头来再看,也是烂片最高产的时期。那些曾给内地观众带来疯狂娱乐的香港电影,以最直接、最大胆的方式迎合市场,既是香港电影成功的秘诀,也是它走向衰落的原因。

对电影产业来说,香港人口实在太少,使得香港电影长期依赖海外华人市场。1990年代中期以前,东南亚及中国台湾是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市场。电懋、邵氏、嘉禾等电影公司,从中华文化(戏曲、民间故事、历史等)汲取素材、凝练主题,炮制出具有香港本地特色、情节或轻松活泼或紧张刺激的类型片,行销华人世界。

香港的港口商业文化,充满市井与务实的气息。1945年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香港电影的故事渐渐离严肃的家国情仇和写实、现实的主题越来越远,戏班的杂耍风格占据上风,同时向日本的剑戟片和黑帮片、好莱坞动作片等汲取经验,与本地情境结合,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武侠片、功夫片、喜剧片等符合市民喜好的电影。

诚如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中的评价,香港电影的成功得益于其旗帜鲜明的大众属性。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始终在生产最符合普罗大众需求的故事。

1970年代初由嘉禾引进的独立制片人制度,把香港电影带入了卫星电影公司时代,这些卫星电影公司大多以创作者为中心,例如李小龙、成龙、洪金宝、许冠文都是在这一时期,慢慢发展壮大,成立卫星电影公司,影响延续至香港电影黄金期。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短暂兴起的香港新浪潮,承接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经验,打破固有创作模式,形成不同风格的创作群体,为香港电影注入一股作者风格电影。

但从199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逐渐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支撑——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市场。那些粗制滥造、跟风拍摄的电影,面对的不再是毫无竞争力的市场。

东南亚的华人移民的后代渐渐融入当地生活,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需要香港电影,而中国台湾从1994年开始渐渐放开对好莱坞电影的限制,直至2002年全面取消,手工作业的香港电影,面对工业化的好莱坞电影,束手无策。

善于融合和创造的香港电影需要重新开拓市场。

对外寻求新生

现在的内地观众再看20年前的香港电影,制作手法的粗糙、特效技术的落后、故事情节的重复已经成为难以忍受的缺陷。香港电影人再以旧的方式生产那些低成本低质量的电影,产业将难以为继。所以借助内地资源,升级电影工业规模是必然的选择。

香港的导演、演员很早便尝试走出去,突破资金和空间的限制。胡金铨在台湾获得资金得以远赴各地拍摄那些场景恢弘、美术精良的古装题材电影([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李翰祥在内地得到诸多便利(资金和场地等)拍摄了清史传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吴宇森、徐克、林岭东等则远赴好莱坞,企图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复制香港电影成功的秘诀,但多以失败告终。

由于原来的市场体量有限,香港电影的制作成本一向很低,即使是一线明星参与的大制作,与好莱坞相比,也只能算是B级制作。而在内地,制作成本随着市场回报的提高而一路飙升,直接影响了许多香港电影的故事格局和美学方式。

在香港,许鞍华拍的是 [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这类聚焦小人物命运的电影;到了内地,她则有机会尝试像[黄金时代]这样试图描摹出一个时代精神的恢弘作品。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陈可辛的[投名状]、杜琪峰的[毒战]等,与他们早期在香港拍摄的电影相比,故事空间和格局明显扩大。他们把各自在香港电影中磨练出的技巧和风格应用于内地化的故事中。

回归20年,许多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建立工作室。这些北上的电影人拍片时,首要考虑的是内地观众的喜好,故事、场景与演员都加重了内地元素,甚至完全内地化(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亲爱的]、[七月与安生]等)。

港片的新形式

脱离了传统港片的喧嚣,现时在香港生产的低成本港片反到回到了“香港”本身,注重表现本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这与过去为了迎合海外华人市场的夸大和疯狂不同,而是更加朴实地反映香港的平民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香港电影”才刚刚形成。

此类影片正在成为香港电影的一股潮流,成本低,但更接近本地人当下的生活状态,着墨于人们的日常关系和情感,与传统港片的“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风格截然相反,以温婉、自然、清新的影像反应当下生活。

由于本地电影人才和产业的迁移,香港新生代导演很难一开始就进入商业电影圈,也很难像从前那样经历片场或电视台的锻炼。他们往往是从学校接受教育后,再通过各种办法(拍短片、参加创投等)融资拍片。因此这批新导演的作品多数是关注本地文化与生活的低成本影片,老港片的类型特色难觅踪影。

201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踏血寻梅],虽然被看作传统港片的一次回光返照,奇案、侦探、血腥、古惑仔等经典港片元素皆在其中,但节奏与情感则带有非常当下的沉稳,有别于过往的喧嚣。香港城市大学毕业的黄进通过短片竞赛获得关注,之后根据社会新闻创作了[一念无明]的剧本,获得政府200万港币的资助完成影片。这是一部非常贴近本地居民生活的电影,父子在劏房(香港特有的一种非常窄小的房间)内的相处,分外具有张力。

曾做过[甜蜜蜜]、[我是谁]的副导演的关信辉在2015年推出了电影[可爱的你],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获得当年香港华语电影的票房冠军。影片不乏浓重的煽情色彩,但非常击中时下香港人的乐观与奋进的精神。

这些具有很强”本土“属性的新港片,由于两地文化之间的鸿沟,很难在内地流行起来。年轻的导演们也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






3

港片的落寞,终归到底是因为后继无人所致。

我们先来细说下港片巅峰时期的作品。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影片,影星。小心暴露年龄,哈哈!

1.《醉拳》系列1978年上映

主要演员:成龙、刘德华、任达华等

2.《最佳拍档》系列1982年开始上映

新艺城影业出品,主要演员:许冠杰、麦嘉、张艾嘉等

3.《五福星》系列1983年开始上映

嘉禾电影出品,主要演员:成龙、洪金宝、狄威、陈欣健、曾志伟、吴耀汉、秦祥林等

3.《开心鬼》系列1984年上映

主要演员:黄百鸣、李丽珍、BEYOND等

4.《僵尸先生》系列1985年上映

主要演员:林正英、许冠英、钱小豪等

5.《警察故事》系列1985年上映

主要演员:成龙、元彪、张曼玉、杨紫琼等

6.《倩女幽魂》系列1987年上映

主要演员:张国荣、王祖贤、午马、刘兆明等

7.《霸王花》系列1988开始上映

主要演员:胡慧中、惠英红、柏安妮等

8.《赌神》《赌圣》系列1989年上映

主要演员: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吴孟达等

9.《黄飞鸿》系列1991年上映

主要演员:李连杰、关之琳、甄子丹、莫少聪等

10.《逃学威龙》系列1991年上映

主要演员:周星驰、吴孟达、朱茵、张敏等

11.《古惑仔》系列1996年开始上映

主要演员:郑尹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吴镇宇等

12.《无间道》系列2003年上映

主要演员: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等

以上都是耳熟能详的系列。其间穿插无数的精品佳作,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始终认为自《无间道》以后,港片辉煌已过,虽然后面的依然偶尔有精品出现,但比80、90年代经典来说,差的太多太多。进入21世纪,又因为港片的题材、套路老旧,丧失竞争力。

时至今日,活跃在荧屏上的演员,依然是成龙、周润发、刘德华、甄子丹、古天乐、刘青云这些从80年代就开始摸爬滚打的演员,而他们因为后继无人,又不得不继续为港片生存而打拼。

4

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看了太多的港片的中年人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吧,我是怎么想就怎么写有点乱大家担待啊!

一个原因是因为台湾市场的萎缩,当初港片的主要市场是台湾,大家可以看那个时期港片的国语配音绝对好,我总认为就是片里的演员自己的声音,比现在的配音生动太多了。

二是因为香港法制的进步。大家可以看高晓松采访成龙时,成龙说的黑社会一分不花,先恐吓住明星再去找老板投资,成龙这么大的明星都被黑社会用刀恐吓过。像刘嘉玲被绑架,刘德华被用枪恐吓拍戏大家都听说过吧。法治进步明星们就可以自己说了算了,拍摄成本上升这是必然的,当票房不理想赔钱时,愿意投资的老板就少了。

三因为外国大片的挤压,好莱坞的诱惑走了很多电影人才和资金。

四因为大陆市场的兴起,香港明星们过来唱唱歌剪个彩,代代言,参加个综艺节目就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内地这么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很多导演,编剧,摄像等人才。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当然还有其他原因,随想随写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有想的不周的地方请大家担待,一起讨论。

5

是欣赏水平提高了。刚改革开放,港片传内地,很新奇。那时大陆电影政治色彩太浓。现在大陆电影发展超过了香港,所以显得香港没有好电影了。

6

大家好,这里是絮絮叨叨的仲卿。

其实现在也是偶有港产佳片,如《追龙》《无双》《使徒行者》等,只是大家不再像之前那样每次都饱含期待

之所以现在喜欢说“港片再无经典”,主要是因为以前有这样的条件:

一、经济繁荣。在港片的黄金期,香港地区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作为世界金融交易窗口,香港电影也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同时赶上美国好莱坞短期阵痛期,港片的黄金期不仅影视剧风靡全球,粤语金曲传唱至今,伴随着音像制品还能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展现了强大的艺术影响力;

二、文化包容。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香港的成长也是无数人的追梦故事,无数像徐克这样越南出生长大的人,可以在这个城市追名逐利挥洒人生;

三、开拓创新。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期,无论是动作戏、喜剧亦或是情感戏,种类繁多可以全方位的满足观众们的口味,影视的繁荣也助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现在,香港经济的结构单一、影视人员北上或者出走好莱坞、创意上的套路化,让香港电影的发展势头按下了暂停键,加上同一时期欧美、日韩、中国内地以及印度等影视产业基地的兴起,观众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胃口也越发刁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于是创作热情不高吃老底炒冷饭成了家常便饭,又进一步打击了整个行业的积极性。

诚然现在港片需要慧眼识片,但是努力坚守的影视人还在继续努力,为影视人点赞,也期待还能有满意的作品问世。

毕竟,它也曾经辉煌过。

7

为何港片再无经典,是因为香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前香港电影电视剧蓬勃发展,无论是故事的情节、演员的演技、服化道对于那个刚刚开启大门,迎接四海宾客,对各种文化都有勃勃兴趣的内地来说,香港电影电视剧都如一股清泉,啥都新鲜、啥都好看,内地就是土,香港那就是美而不俗、媚而不妖、是潮流,慢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电影电视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制作人是跟随国内经济一起发展,对于情感、审美等方面也是在向上努力,并迸发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特色,而香港故步自封,退步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捉襟见肘之下勉力强撑的影视制作,优秀人才纷纷北上,没有钱寸步难行,何谈经典影视作品?

国内地广物博、人才多多,加上影视制作费用舍得投入重金,国内影视作品热度越来越高,精彩剧本不少,而香港不论是拍摄手法、剧本设置等都固化了,还是旧香港那一套,很难吸引新生代观众,无法创造收益自然无法良性循环,经典自难出现。

8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是非常发达的,不仅经济上遥遥领先,同时在文化娱乐方面上也有着自己同样的风采,当时的港片可谓是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可想而知,当时港片的受欢迎程度。而且当时的港片不仅仅在内地里广为流传,甚至还影响到了东南亚和整个亚洲,当时那一辈的偶像,张国荣,周润发,王祖贤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的男神和女神。

像当时炙手可热的电影有很多,很多都成为了荧幕上的经典,《倩女幽魂》和《大话西游》等等,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银幕经典。当时的港片还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小马哥、紫霞仙子、东方不败等等,这些经典的角色在我们心里永不磨灭。同时那些经典的台词甚至影响着我们好几代人。

但是近来随着文化力的发展,内地的偶像剧和电视剧成为人们的主流,港片再也不是我们的第一选择。似乎港片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英雄走向日暮,为什么有这么庞大观众基础的港片最后却变得没落了呢?

题材过于单一。提起港片,我们的印象大多是警匪片动作片,这是我们的第一印象。在最开始这些港片让我们领略了与香港的独特暴力美学,了解了当时香港的社会治安等等,把我们心底那个深深的英雄梦激发出来,但是人都会有审美疲劳,翻来覆去的都是警匪片,动作片,我们实在是欣赏不来同一个题材,不管怎样翻拍,想出怎样的思路,但都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是没有变的,只是卖情怀罢了,很难再让观众买单。

演员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几十年前港星可谓是风雨成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港星,例如小虎队刘德华张学友之类的偶像,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去支撑,同时好的作品又成就了演员,可谓是互惠互利双赢。但现在纵观香港的娱乐圈,上一代人的成就无疑是非常巨大的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往往对下一代抱有更高的评价标准,但现在的香港却很难有新面孔挑起大梁,现在还是靠着老一辈的感情苦苦支撑,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怎么能够让香港的娱乐圈再度扬帆起航,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

现在演艺圈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各国文化不断的交流碰撞,潮流文化不断的兴起特效加持的美国大片等等,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眼球,韩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现实社会的抨击,日本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诸如此类的影片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大陆现在的演艺圈也非常的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自然而然就不在那么对港片专一。这个时候感觉应该做的是打开大门走出去,容纳贯通,不断的吸取别人之所长,不要一直停滞不前,这样才能够一直走下去。

9

只要国家不再惯着它,和我们大陆城市公平竞争,再过几年,香港还有啥?

10

以前香港邵氏开始 很多编剧 导演思想天马行空 演员们都是凭演技的 后来周星驰九零年拍了很多我们记忆犹新的佳作 看看现在的港片 基本都是抄袭 特技糅合进去的片子 不是不经典了 是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