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侯派经典名剧《夜奔》及侯少奎有哪些故事?

侯派经典名剧《夜奔》及侯少奎有哪些故事?

2020-11-09 16:40阅读(60)

侯派经典名剧《夜奔》及侯少奎有哪些故事?:侯少奎先生,有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侯派创始人侯永奎之子、昆剧武生、昆曲名家。话说2011年,为纪念昆曲名家侯永奎百

1

侯少奎先生,有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侯派创始人侯永奎之子、昆剧武生、昆曲名家。

话说2011年,为纪念昆曲名家侯永奎百年诞辰,多位戏曲名家一起表演了《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等侯派昆典名剧,其中有名戏曲演员裴艳玲、王立军以及昆曲演员王锋在《夜奔》这出戏中共同扮演林冲,分别演出了戏中的精彩片段,尤其受到观众们的欢迎。

他们侯派《夜奔》是正宗的,保留到今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夜奔》到现在,不管其它昆剧团,其它的地方戏剧种也好,也都想学这出《夜奔》,可以说这出《夜奔》桃李满天下了。2012年1月17日的下午,侯少奎正为晚上演出的《夜奔》进行排练,当时老人已经年过七旬,然而演起这出《夜奔》来,却依然显得游刃有余。练《夜奔》,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多忙,他也每天要拉戏,就是每天要拉一遍到两遍,就是台上怎么演,你私下最终怎么练,台上你才能适应,要不你不练功,不拉戏,到了台上以后,你上气不接下气,观众跟着你累,你自己也累,观众也累,你就不能声情并茂了。昆曲《夜奔》诞生于四百多年前,是明代戏曲家李开先创作的剧本《宝剑记》中的一折,《宝剑记》讲述了宋代徽宗年间禁年教头林冲受到太尉高俅陷害,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夜奔》就表现了林冲在投奔梁山的路上,为躲避官兵,连夜赶路的情景,这是一场长达几十分钟的独角戏,在梨园界被很多人认为是昆曲中最具难度的剧目之一。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小生怕《拾画叫画》,它是一个人的戏,一个人的戏是不好演的,昆曲这个《夜奔》,它难度大在什么地方,昆曲的《夜奔》是“一场干″,一个人演完一出戏,他父亲演到四十分钟,他演到三十五分钟,他速度比他快五分钟,所以这出戏要声情并茂,载歌载舞,所以里头有很多的高难动作,也有很高的唱腔,在唱的同时,你的动作要配合上,所以说你的基本功要扎实,所以说在科班也好,你出科也好,《夜奔》一般演员是不愿意演,因为很吃功。如今,侯派表演的《夜奔》,被业内认为,是对这出昆曲剧目最为权威的演绎,侯少奎说,侯派的《夜奔》,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认可,是因为从他的父亲侯永奎开始,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这出戏的表演不停地进行着雕琢和完善,1911年,侯永奎出生在河北的一个梨园世家,因为耳濡目染,侯永奎从小就对昆曲情有独钟。他父亲从小也上学,他爷爷不让学戏,因为爷爷说,学戏很苦,过去不是有一句话,打戏,不打不成戏,所以说爷爷不让学,但是父亲也好,他也好,他们血液里流淌的都是昆曲的血啊,喜欢,爱啊,这样他父亲非要学,当时陶显庭陶先生,王益友王先生说,这个小孩很有造就,嗓子也好,扮相也漂亮,说让他学吧,后来他爷爷同意了,两位先生说我们教他,《夜奔》就是他们传授给他父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最早诞生于元末明初的苏州昆山,距今己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很多剧种在发展中都受到过昆曲的滋养,因此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你像京剧它现在保留的剧目,很多都是昆曲的,包括梅兰芳大师,他也讲,我们学戏要先学昆曲,用昆曲打底子,我们旦角要学《思凡》、要学《游园惊梦》等等戏。京剧的武生也得用《夜奔》、《探庄》丶《蜈蚣岭》打底子,长期以来,昆曲一直被王公贵族所钟爱,清代晚期,河北的村镇间,昆曲流传很广,当时风靡京城的昆曲班社也大多来自河北,就是在这样一个昆曲之风盛行的年代和环境中,侯永奎开始了自己的学艺生涯,1926年,十五岁的侯永奎因为一出《夜奔》首先在河北唱出了名气。

绰号叫小武生,他父亲的外号叫小马,一说小马都知道,唱昆曲的,唱小武生的,当时很有名。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内忧外困之中,昆曲急剧衰落了下去,而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京剧发展的兴盛期,优秀的演员和剧目层出不穷。此时,侯永奎为了维持生计,正式拜在京剧武生名家尚和玉的门下,开始学习京剧武生行当。尚和玉跟武生大师杨小楼是齐名的,同(师)宗一个老师,都是俞毛包(俞菊笙)的学生,分了两个派,一个是杨派,一个尚派。杨小楼杨派,嗓子好、个头好,扮相好,擅长。他的师爷尚和玉功夫好、腿功好,刻画的人物,尤其是锤震四平山的李元霸,跟真的一样。一个老师他要收徒,他一定要有标准的,他收徒弟要看他徒弟的条件,嗓子、个头、扮相、基本功,能不能继承我的艺术,他尚和玉一看,侯永奎能继承我的艺术,他父亲唱昆曲他有嗓子,满宫满调,因为好多京剧的戏它是需要唱的,也是载歌载舞的,你比如《挑滑车》,所以说过去观众有说,要看《挑滑车》满宫满调唱的两个人,一个是高盛麟老师,一个是侯永奎老师,他们能满宫满调地唱这出戏。因为有昆曲的基本功,很快,侯永奎就继承了尚派武生的京剧艺术,他的表演在北京、天津深受欢迎。尽管如此,侯永奎却始终没有忘记昆曲,他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昆曲保存一方舞台。

他父亲唱京剧的时候,他那个昆班的人,也不是完全都走散了,就是唱京剧同时加着昆曲,你比方说,他父亲有时候唱两出,大轴的戏《挑滑车》,他头里就唱一出昆曲的戏,或者是《蜈蚣岭》,或者是《探庄》,这样唱,就是以京养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京剧名家都从昆曲剧目中获得灵感,创新编戏,如京剧《红娘》改编自昆曲《西厢记》,京剧《六月雪》改编自昆曲《窦娥冤》等,此时京剧界也将昆曲《夜奔》进行了改编,在京剧版的《夜奔》中原本的独角戏,被分割成了三段进行表演,中间还穿插了其他角色的上场,它不是“一场干\"了,它是一场边,一场边,它是有休息的,有下场,或者再穿插着上杜迁、宋万,最后跟徐宁有套剑枪。同时,京剧《夜奔》还把昆曲中林冲佩戴的罗帽改成了倒缨盔,倒缨盔,因为帽子后面倒垂着一束红缨而得此名。比起昆曲中的罗帽造型,京剧中林冲的这个扮相,无疑更加英俊、潇洒,此时,侯永奎为了让昆曲能够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一直在寻找着改进的方法。当他看到京剧《夜奔》的扮相时,也想把这些元素借鉴到昆曲《夜奔》中,但是老师尚和玉制止了他。这是当时他的师爷对他父亲的嘱咐,尚和玉说,永奎啊,你记住我一句话别忘了,他父亲说您讲,说你的《夜奔》,千万可不要改扮相,为什么,他说你也做得起倒缨盔,你不要戴倒(捯)缨盔,你还要戴罗帽,戴倒缨盔他是把它移植为京剧,你的戏很有特色,很有北方昆曲的特色。昆剧《夜奔》自诞生起,一直是这身行头,几百年来,在这场林冲的独角戏中,表演者们逐步加入了很多高难动作,表演时间长达几十分钟,而这套简单轻便的服装,也为这些高难度的表演提供了便利,如果这身服装改变了,无疑将会束缚昆曲演员在动作上的发挥。

尚和玉说《夜奔》这个扮相非常的合理,不是不漂亮,漂亮是通过你的服饰,通过你的表演,通过你的唱腔,通过你的舞蹈动作来塑造这个人物,让他活灵活现,抓住观众,这是最终目的,戴个倒缨盔,如果戴倒缨盔,也许跟你的动作不符合,戴罗帽他就符合,因为他们昆剧的身段,有特定的身段,这个扮相你千万不要改,你要改了这个扮相,那我可就生你气了,他父亲说,我一定遵照您的话,我一定不改。虽然这次尝试没有成功,但是侯永奎并没有放弃在昆曲《夜奔》中融入京剧的动作元素,你比方说《挑滑车》有掏腿儿,所以他把这个动作糅进了《夜奔》的叹英雄气怎消,又符合人物他又有动作,这个动作也很高难的,飞脚、翻身、亮相,再加上他的表演,跟观众呼应起来了,观众,哗,鼓掌,这样他逐渐的在《夜奔》吸收了京剧的他老师的东西糅进了昆曲里的东西,过去演到“顾不得风吹雨打度良宵”,他父亲改成是单腿转,就跟舞蹈动作似的,转,转完了以后亮相,老的表演不是,老的表演就是搬腿一个翻身亮相,后来尚师爷说,好,你就用这个,这个显得你也很火爆,就是说单腿转,转完了以后亮相,肯定很受欢迎。

侯永奎有“活林冲”之誉,因为侯少奎在台底下老看戏,他在后台伺候完了他(侯永奎)以后,他就跑到前台看戏,学戏他就要看戏,听观众的反应,他说我父亲怎么一个动作一个好,就包括着“适才星明月朗,一霎时雾暗云迷”,那好热烈,他说这么一个动作就至于叫好吗,这个动作虽然你看着没觉得怎么着,他是在人物里,他是进了人物,所以观众看着真好,所以说他一个动作一个好。当侯永奎在舞台上的表演征服了观众的时候,他也在儿子侯少奎的心里,埋下了昆曲的种子,他是经常跟着他,就跟小跟包似的,老跟着上后台,虽然年龄那么小,他记得住,回来以后他就自个儿瞎画瞎闹,上学那时候,他父亲也给他做了好多的刀枪靶子,就是仿照他们台上的刀枪靶子,也给他做的小刀枪靶子,他就耍着玩,这个熏陶很厉害,再加上自己祖传,再加上血夜里的东西,都糅在一块儿了,所以说就想学昆曲。不过,侯少奎说,就像当年爷爷因为学戏太苦,不让父亲学昆曲一样,父亲侯永奎同样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习昆曲。1956年,正是国家大力发展昆曲的时候,此时十六岁的侯少奎即将中学毕业,就在这时,北方昆曲代表团为了培养昆曲的后辈人才正在招考学生,团领导金紫光特地拜访了侯家,希望侯少奎能够入团学习昆曲,为了考察侯少奎的嗓音条件,金紫光特地请他清唱了两句《夜奔》中的唱腔,他说你给我定个最高调门小宫调,他们昆曲小官调很高啊,侯少奎他说我唱小宫调,他就扯开他的大嗓子,那时候也没有上过笛子,他就哇啦哇啦唱,唱得他们直乐,说嗓子真好,倒是搭调,没冒调,北方昆曲代表团的团领导金紫光等人,再给他父亲做工作,说孩子有条好嗓子,让他试试吧,让他练一练,不行咱们以后再让他求学,这么着侯少奎他就搞了昆曲。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