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只有《道德经》还

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只有《道德经》还

2020-08-07 02:40阅读(151)

王朔曾说连《诗经》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写得好,只有《道德经》还有的一比,真是那样吗?他在遣词造句的造诣真有那么好吗?:王朔可以说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他

1

王朔可以说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他的文学之路,开始于文革结束不久的文学真空期;这个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经商、彰显个性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

王朔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种社会思潮,因此能够迅速窜红。王朔小说中的人物与其说是生动的艺术形象,不如说是街头采访的新闻特写。在他的所有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风格,几乎都是雷同的,拿调侃冒充幽默,用开涮彰显所谓个性,油腔滑调的玩世不恭,所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骨子里的自卑。这种风格来自王朔对老舍的拙劣模仿,也来自北京八大胡同的京油子秉性。

为了掩饰创作力的日趋枯萎,王朔开始对文学名人大举挞伐,从鲁迅到金庸都是抨击的对象。王朔的抨击缺少严肃的文学论争,更多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小说的关注。但攻击他人未必就能抬高自己,相反,许多时候只会弄巧成拙。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过把瘾》有印象?而王朔似乎还停留在《过把瘾》之中。为了给自己打气,他声称或许会一不留神写出部《红楼梦》来,这似乎有点走夜路吹口哨的味道;别说是《红楼梦》了,王朔如果能写出本《射雕英雄传》就会是奇迹了,老实说,王朔的艺术功底远逊于金庸,根本写不出拿得出手的武侠小说。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王朔就是个时兴了一段时间的写手,远非一个真正的作家。

2

苏轼还说过自己的修行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呢,结果佛印两个字——“放屁”,苏轼还不是“一屁过江来”?文人墨客,偶尔小小狂妄一下,经常的事,没什么大惊小怪。无非是暴露一下自己的浅薄,让人愈发了解他罢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必当真。心理学里有个规则:“越是自大的人,越是没什么底蕴,因为怕人说他不行。”你瞧那些炫富的,有几个是真正的亿万富翁?炫才华的,也一样。你明白就行了。娱乐而已,真的不必当真。




3

提问者应该是指的2007年王朔因吸毒嫖娼被抓出狱后的一段话。当时王朔的确说过诗经里的有些章句都不如自己的语言优美。

《诗经》成书与距今大约四千年左右,孔子整理传承为五经之一,句词优美,寓意深刻,实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在华夏文明中占有重要一席。

王朔说这个话是他自己的个人认为!他一直以敢说著名,刚刚从吸毒嫖娼的阴影中出来可能也有点后遗症,他某些章句可能也有人认为比诗经高。但这些事需要盖棺才能论定的,两千六百年后才能证实他说的话是否确切,所以现在姑且听之,同时我们也要原谅一个人在病中的胡言乱语,这也是一种慈悲吧。

4

应该说,王朔先生的文字功夫在当代文坛很了得!但与《诗经》和《道德经》语言没有可比性。

《诗经》开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风格,而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时代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与抒发,记录着那一个时代的人生产生活,才使我们对先民有具体的了解。《诗经》语言的地位和承载,后世是没法与之相比的。

《道德经》的语言不同于一般诗、文的特点,《道德经》五千言是老子修炼经验的总结,文字所包含的信息能量,古今中外没有一部“经”能比,因为《道德经》是老子亲自留下的,当然,一般的文学作品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道德经》语言里的奥秘,只有“以身证道”才能体验得到,王朔先生如果真想了解其中语言的真谛,恐怕得下一番苦功了。

5

王朔贬低鲁迅,攻击金庸,又数落《诗经》……他真是成了‘’搅屎棍‘’,不知天高地厚,厚颜无耻,胆大妄为,利令智昏,狂犬吠日了!

6

我认为王朔此言对他来讲是真诚的,以他个人的欣赏力以及文采写点美妙的句子理应不是问题,他是有一定高度的!就像李敖批金庸,站在李敖角度看金庸就是不过如此,不说俯视了,在平视的状态里一个看一个人就是容易发现不足,而一般读者看金庸基本都是仰视的,限于自身的水平到不了平视的阶段。诗经里有些诗句很质朴,甚至大概一看觉得有些凌乱,看上去东一句西一句的感觉,但有些看起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水里一句,远方一句,似乎都不挨着的句子勾勒出的画面却非常真实而美好,有点高山流水的意味,很自然,这是很难刻意达到的效果!要王朔写这样的,他应该也写不了,这就不仅仅是文采了,是一份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感情到不了的地方,想笔下生辉难啊!




7

“《诗经》中的一些话也不如我一些好的段落精粹,我就敢吹这样的牛。”记忆中,王朔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那我认为他所说的没有任何问题,甚至他要说在文学范畴,写得比《道德经》好,我也没有任何意见。也不单是王朔,即使是在看这一篇文字的朋友中,有人这样说,我也不能作丝毫的反驳。

只是觉得作这样的比较有点不厚道,就象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说:“我可以打赢一个三岁的小孩”一样,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一、诗经

《诗经》原来叫《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尹吉甫采集和编纂,后由孔子修订为《诗三百》。《诗经》的创作时期,主要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期间,汉语言还是处于很初级的阶段。

读过《诗经》的朋友都知道,当中的诗句基本上都是四言句式。主要原因便是当时的语词、语法,都还不足以支持更长的句子。 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诗经》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单音节词。这种单音节词,即使是在四言句式中,也需要借助叠音字,或者置于实词前没有明确意义的虚字,才能达成2/2的基本句式节奏。《诗经》中,从开篇的“关关”开始,单叠音词就一共出现了359 个。

此外,语法的不成熟,也使诗句中,一个完整的意思,通常需要两个四言句才能清楚表达。尽管在《诗经》中,产生了一些对后人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的手法,如赋、比、兴,但其与唐诗宋词相比,在运用手法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总觉得,《诗经》的历史价值,大于其文学价值。假若是一定要讨论其文学性,也只能依当时的汉语言条件进行,即使与古代汉语成熟期的唐宋作品也没有任何可比性,更不用说现代汉语了。

当然,《诗经》还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当时创作者的思想远没有今人复杂,也没有太多的道德礼教约束。打开《诗经》,很容易便可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纯真,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了。

二、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耳(老子)所写的一部作品。成书时,诸子百家还未形成,当时的汉语言也还是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

《道德经》以“道法自然”为主题,探索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个人修行之道。尽管全书仅五千余字,但对日后的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将《道德经》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而没有多少人会将其作为文学著作去进行阅读。 就象用一篇散文去和一篇医学论文去比较其文学性一样,去讨论、比较一部哲学巨著的文学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两者也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三、王朔

王朔,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我读得并不多,不敢说些什么。记忆中其所写的《致女儿书》和《王朔文集》,还是有着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的。而通过一些由他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如《顽主》、《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也可发现其思想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但在大众领域对他的认知,则更多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例如他和徐静蕾的恋爱,又或者怼天怼地的“文坛钉子户”精神。给他怼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对此,我们大可不必在意,也没有必要作过多的解构。

只想说的是,如一定要和古代文学进行比较,那就只能限于具体的作品,例如,你可以拿出一首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作比,又或者拿出一篇散文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作比。否则,一切虚泛的比较都是“耍流氓”。

当然如王朔所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又或者如他所写的《无知者无畏》,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8

闪着舌头了,谁都有这样的时侯,估计过后想起这话,自己也赶紧捂上嘴,脸转向窗,看有没有被人听了去。其才尚可,其人呵呵了。

通常,拿自己去比古文经典,连涉嫌狂妄自大都不是,直接等于蠢货。

你今天懂了勾股定理,元素周期表就和那些发现者一样伟大了?!

这等屁事不必当真,他自己也难说是当真的。叫我说就是嘴张的太大,闪了舌头了。

还是前面一条友说的观点对,学习不全是拿来,知识是要更新创造的。凡追求知识热爱文化的人都应把自己视为创造者,并为之努力。

其实,知识文化从来都是大众的,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多么伟大的个人都是一分子而已,哪有神话自己的道理?!

搞笑而已!

9

圣经也好诗经也罢它们的真实价值是历史积累,在在文化传播中历史洪流中他们胜在足够的时间积累一个符合豢养人一个符合文化历史,如果真正要说什么最伟大一部道家周易一部兵家孙子兵法。你不如说现代人比古代人差距,越活越回去,越活越落后,中国最喜欢讲上下五千年!愚昧得连美国几百年历史发展都不如,喜欢造神,喜欢鼓吹!其实都是黄袍加身,欲冠堂皇。

站在现在的角度,所有的古人都不如你聪明。比如他们肯定不会刷卡,肯定不会开车。 验证这个问题很简单,诗经流传几千年,而且一直会流传下去。王朔……呵呵,不用等千年,也不用等百年,即便是现在,王朔是谁? 有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描写的甚是生动。金庸和李敖是同时代的人,王朔是现代人,和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语,说大话我也会,我可以说我是现代诗现代文学写的最牛B的人。就算王朔觉得自己很牛B,但是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他所有的文学养分都是从哪里来的??他自己最清楚。

诗经是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那时候的人类文明刚起步没多久,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比较的,就跟一个发明汽车的人去说我发明的汽车比古代的马车厉害多了,这有什么可自豪的呢?人格的魅力直接打零分。诗经创作年代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发端阶段,幼稚质朴很正常。饶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朔的文章和金庸李敖比也懒得去分析谁高谁低,王朔要说他比金庸会写,虽然我不爱看王朔,我也懒得反驳,但是王朔认为他的文章比诗经楚辞优美我就只能说他的格局和局限性真的理解不了啥是经典,千年以后没几个会看王朔的东西,但两千年前的诗经再过两千年还是经典。如果王朔说的是诗经中的一部分的话,那么确实如此。比如硕鼠硕鼠,比如岂曰无衣,与之同袍,其实都是大白话。但是要说全部的话他就太自大了。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蛮经典的。另外《诗经》能流传几千年是因为人家确实经典,王朔的作品能流传多久,还得等时间去检验。自古都是文人相轻,其实不稀罕。总之把一句诗送王朔吧: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文学的发展也是有迹可循的,文学的早期是没有现代文学这样丰厚的理论支持的,我们可以说古人的聪明而智慧,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学能力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繁荣交互的愈加频繁而越来越灵活强大的,我们奉为圭皋,但它的流传纪念意义是远大于它的文学价值的。古人不是神,这个世界的复杂不是先人预见和制定的。现代文学对于文字的凝练早已经不那么严谨。比如作诗,推敲的典故。严谨细致。在白话文中已经不再被重视。时代的产物留给能经历千锤百炼的历史吧。当代人评论当代人。除了功利和显摆。还剩啥了?

王朔的小说和文章是那种嬉笑怒骂型的,看了直接爽,路遥的是那种歌颂加苦难型的,边看边流眼泪。我还是更喜欢白鹿原那种把人物放在时代里,努力让他们活得真实,可以看完就忘,也可以给人更多的思考。可以骂不过王朔,李敖,因为他们是天生的语言王者,如果你骂他,他只是笑笑不语。有容乃大,王朔终究不是文学圈里顶级的存在。

当你博览群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跟千年前的古人叫板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也都“不过如此”,但是你别忘了,你博览的群书正是他们写的。要单论句子是没有意义的,我高中的时候,也觉得四大名著除红楼梦之外,都不过如此,徐志摩的诗歌余秋雨的散文,有些句子我也想改改。一楼的兄弟说的对,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种“不过如此”的感觉。但是能这么狂妄的吹出来的,也就王朔。王朔看不起的人很多,看不起王朔的人恐怕也不少。不管做哪行哪业,不能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只要你够优秀,群众会把你的名字记在历史上。但是像王朔这种时代氛围的产物,想像《诗经》一样流传千年,恐怕是痴人说梦。

总觉着王朔的行文风格是站在老舍先生的肩膀上挥舞着北京市井文化的大旗。老舍先生是收敛的,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气势恢弘;王朔是撒开了的,里里外外就透着那股子野劲儿,能掖着的也绝不藏着,跺地指天扯着嗓子破口大骂,且不遗余力。

10

一个自以为最有文化的人,至少说明他看懂了这些普及性的古文。王朔写小说是当代的,说的话是往后1000年的。因为,口味太重了!谁知道说的是人话还是神话。

我的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是个文革时期的学校农场场长,自喻为古文功底特别好,他老说\"同学们,以前的古文,就像现在的白话文,过了三五百年恐怕没几个人能看懂。那怕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得拿着字典边看边解\"。

他当了农场场长以后,每当我们学农,除了其它课程,语文教材必须用他自编油墨课本。他最不喜欢的是沈从文,有人说他们有过一段交集。他最不屑的是钱钟书,说他是书虫子,小时候是邻居,说他是拿屁当琴声,拿磕牙当爆米花。他不喜欢阿炳,因为二泉映月玷污了民乐…。

一次,那回到我们市区的学校述职,临了给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还上了一堂课,中午可能喝了点酒,只见他大声疾呼:\"自孔老夫子开始,假扮贵族,饥肠辘辘。魏晋风度,吃饱撑的,不知死的。民国士人,喝点洋墨,娶个洋媳。都没有五百年的一个我!\"

此时,我们学校的工宣队长,也就是校长拉着他:\"行了,别胡咧咧了\"。据说,场长后来疯了,整天拿着那个自编的册子在市中心,见个人就发!还连连说着,中国文学没有一个人在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