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如何评价《星际穿越》?

如何评价《星际穿越》?

2020-07-30 17:25阅读(108)

如何评价《星际穿越》?男女主如果在一个时间流速很快的星球,那么地球上的人能给他们发送信息吗?或者开视频?: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遍的电影,但每次观看都不缺

1

已经看过不知道多少遍的电影,但每次观看都不缺少震撼的体验,不负众望,本片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当然了,个人感觉没有获得最佳原创配乐是挺大的遗憾,音乐家汉斯·季默给这部影片的配乐才是神作。

本人第一次接触到关于时间较深层次的概念:时间可以伸缩和折叠,唯独不能倒退。时间洪流里再次看到个人渺小如蜉蝣,朝生暮死,浩瀚宇宙绚烂无垠,鸡皮疙瘩满身的内心震撼,来自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沧海桑田变幻,人类为了爱和活下去小强一般百折不挠的探索勇气,值得再去刷几次,仔细琢磨没懂的部分。

通常来说观众看不懂一部作品,会认为这是作者的问题,但诺兰的成就在于他让观众相信:你看不懂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一会冒出来一个名词,奇点是什么你还没弄明白,又给你来一个虫洞,看完这部电影,我泡在知乎好几个小时,才把电影中涉及到的那些专业名词给弄清楚,当然了,仍是比较粗浅的那种明白,然后再代入电影中的情节,噢,原来是这个意思。。

汉斯·季默的音乐真的很有魔力,像是把时间的流逝具体化到声音中,让你有机会在更近的距离内感受时间,喜欢原声的不可错过。

喜欢看电影或聊电影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来领略电影的无穷魅力~

2

星际穿越 是抱着研究的态度去一遍遍欣赏的。

理论上在时间流逝快的星球依然可以接收地球的信息,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这就是男主在那个思维模仿中通过改变“空间”来查找和选取了不同的时间场景。

还有那句,库珀说“they're not beings,they're us”。Not they, it is us who helps us。意即未来的“我们”帮助了现在的我们。 理解了时间空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就能够理解男主的这句点睛之句了~


3

《星际穿越》首先是部科幻片,按照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塑造,科幻爱好者大多是宅男,于是看科幻的时候跟基友去还是跟妹子去就成了永恒的问题。不过当你有一个同样看点科幻的妹子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于是提前一天去的准基友@熊猫毛 打来电话,说看完刷新了三观,搞的开始质疑自己要不要继续混影视行了云云。他说诺神用了最简单的东西,一个烂俗故事,最伟光正的主题,但真正震撼他的是里面纯电影的东西,那些是都是自己想过但是没想到能够被实现的部分。于是次日我去了爆满的华星IMAX厅,坐在第4排,看得不很舒服,主要是不喜欢那个字体,难道不应该是微软雅黑一统天下的节奏吗?这次选了个类似报宋的字体,而且字号过大……另一个原因是离得太近,最佳位置果然还得是前1/3。

然后看着看着慢慢进入了状态,某些地方确实是科幻狗如我或@熊猫毛 会热血沸腾的地方。我不觉得出来吐槽的科学家们和自称科学家们的点不对,身为一个前理工男,对这部电影确实不能细想,但是我不满意的地方却不在这里。出来了跟他打电话,研讨了一下这部电影的诸多要点,同时评估了一下手上在做的几个科幻项目,顿时觉得气馁,但起码不至于绝望。对诺神而言,他的营销做得太好,无论是不用绿幕还是坚持拍胶片,甚至找来一个物理学家做模型(但是他显然低估了科学界的口水能力,一点不比娱乐圈省油好吗!)。但是跟他其他的作品比起来,想必也做得比较憋屈,即便是跟A咖满地的《盗梦空间》比起来也是如此。下面细细道来。

先说叙事。诺兰的特异之处在于他能略略颠覆好莱坞的剧本规范——即所谓的三幕或者四幕结构,以及人物弧线。这部片的set up部分(所谓“设定”部分,或者说建立初始情境,通常需要10分钟)竟然长达近50分钟(在开头的序章之后,以马修?麦康纳开车和开飞船的那个并行剪辑点为界,顺便说这个剪辑真的很棒),这还不是诺兰电影中最长的,《盗梦空间》用了整个第一幕的大概是70分钟时间来做set up。而他的特点是在set up之后就进入了几乎一气呵成的故事部分。当然要是硬按三幕结构分,诺兰剧作结构的第一幕大概一直是讲设定,第二幕一定是行动出了岔子,第三幕来进行补救。蝙蝠侠系列倒不在此列。

诺兰流叙事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喜欢从两个视角来展现同一段情节,在情节复现的时候赋予其另一重涵义。这个在他的影片中见的比较多了,其实某种程度上在这部影片里应该算是“预叙”(不能说是“闪前”吧,因为“前”和整个时间线在这部片子里被解构掉了……)。这同时也就是他的第三个特点,也是他可以称其为电影作者的地方:对时间的创造性运用。无论是《追随》、《记忆碎片》里的非线性叙事,还是《失眠症》(《白夜追凶》)里的主观性时间,以及他在《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里创造的极为奇妙的时间上的平行蒙太奇。当然,在他的后两部主流商业片里,这种创造被用来讲那个最烂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故事,这也是这个叙事滥套近年来少有的推陈出新之处。《星际穿越》在《盗梦空间》的时间切分造成叙事的多次延宕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创造,这次是某种程度上的环形叙事,但已然完全不在“非线性”的层次上了,而是走到了更高的维度,这个便是一会儿要说的科幻问题了。

在人物塑造方面,诺兰的人物通常缺乏变化(行话叫“成长”),他喜欢写一些比较“轴性”的人,从一开始到最后为了同样的目标不断追求:《记忆碎片》里是真相,《致命魔术》里是胜利,《蝙蝠侠》里是社会正义,到了《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则是“回家”。但是这是可以被允许的,因为要高概念电影嘛,故事情节要简单,视觉形象要突出,言而总之一句话要说清楚,人物的话,没有时间给他成长,所以诺兰的人物经常一上来就是英雄人物,带点黑暗面用来闪回就足够了。

再说科幻。月初才去围观了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颁奖礼,可惜,要是颁奖礼赶上这部电影那该多开心……其实这篇影评的题目也可以叫做“从王晋康到刘慈欣:诺兰的科幻故事”之类。熟悉大陆科幻小说的朋友大概会有同感。@电子骑士 那篇影评讲了不少,比如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里同样有相对论基础下时间不同这个梗,不过其实《盗梦空间》蛮像王晋康的《七重外壳》(当然我故意没说今敏的《红辣椒》),而《星际穿越》妥妥儿的是刘慈欣“高概念”小说的节奏,无论是《山》一般的那个海浪,还是有点《流浪地球》味儿的基础设定,以及刘慈欣最爱写的“文明的尺度”,当然还有本片里最核心的点:在五维空间里观察四维的世界。总结起来可以叫做“升维”,恰好是《三体》里“降维”概念的另一面。

其实在电影上,“升维”正是“表达不可表达之物”的勇敢尝试,片中对五维空间的展现概念很好,虽然用法很土,连接点在一个小女孩的书房里,看来看去不过也就是一间房子里父亲女儿那点事儿……其他的科幻概念,比如虫洞啊外星地貌啊倒没什么惊艳之处,即便是马特?达蒙那个no zuo no die的反角儿,科幻小说里也有不少。按科幻狗如我的观点,这部影片的燃点在于一切跟虫洞、黑洞和五维空间有关的视觉呈现,有这个已经不错了,比起同样令人燃到爆的《环太平洋》,提供的完全是更为高级的愉悦:是科幻中已经很久不曾出现的智性愉悦,而不是科幻作为类型被矮化的“宅”属性。《环太平洋》的“要能打要有爱”和对日本特摄片、动漫(尤其是《新世纪福音战士》赤果果的致敬才是“宅”向的科幻,《阿凡达》就一点都不宅,虽然它的故事怎么看都像在玩游戏。

这部影片的一个风格化特征是高度限定的两个主要机位:一个是舱外的固定摄像头,另一个是舱内的中近景。依我看这其实是跟影片极度简化的人物关系并行的。某篇评论称本片很女性主义,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另一个解释是在这个叙事框架里容不下两位母亲(马修?麦康纳饰演的库珀的夫人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艾米利亚的母亲)的位置,这个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破碎家庭,而恰好是父权结构放逐女性的结果:为什么最后留下的不是母亲而是外祖父?因为留下母亲会干扰叙事,更别说虽然女儿墨菲“以父之名”拯救了世界,可说到底,算法来自艾米利亚的父亲,数据来自自己的父亲穿越时空的传送,根本是两个老男人拯救了世界好吗!而且,最终活下来的是父亲而不是女儿啊!论起女性主义的“政治正确”,诺神可是比卡神差远了。

此外,这部影片叙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借用小镇和家庭作为所谓 “核心美国”的套路(即便《暮光之城》也是如此嘛),然后是恶俗的主题“爱”/“亲情”能战胜一切。当然这是个充分保守且安全的必须选择。我不觉得能想出五维空间视觉呈现方式的诺兰兄弟写不出更好的故事,但是鉴于有了五维空间,他们必须在另一方面把智商降下来。《盗梦空间》已经够“烧脑”了,恶名在外,《星际穿越》的烧脑潜质必须在宣传上予以淡化(你怎么要求观众去理解五维空间……),否则会影响票房。大概影片最终的扭结状态正来源于此,无论是相对熟悉的其他科幻设定(末世、外星、飞船……),还是一个没看明白时间线都可以理解的剧情。毕竟这是上亿美元的A级制作,不是管你看懂还是看不懂的独立电影。

所以其实这部电影真的不是诺兰的最佳状态,受到的束缚太多。不过,影片里无处不在的关键词是“gravity”,不能不说是在借《地心引力》的力,其实很多时候诺兰也是站在阿方索?卡隆的肩膀上,借助《地心引力》打下的基础,他的核心概念得以充分展现。剩下的事便不是他能决定的了。诺兰都拼到“升维”这份儿上了,会有一个最佳导演提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