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2020-11-18 00:31阅读(59)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非常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问题。在论证之前,可以先说结论,《易经》不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

1

非常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问题。

在论证之前,可以先说结论,《易经》不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连续的,没有断代的,如果一定要划分,那也只能按照文化时期进行划分,与所谓“上一个文明”没有关系。

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与其他民族的历史文明不同,由于他们出现了文化断代,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和想象空间,由于无法考证,所以人们就推断:埃及金字塔用今天的现代文明都很难办到,一定是外星人修建的;玛雅人连铁器都没有,玛雅金字塔是外星人的飞船起落台(有雕刻画像为证)。印度的历史,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历史,因为他们拿不出《史记》。巴比伦文明,只是“天方夜谭”,讲不完的故事,却都是“传说”。今天的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文明所在地的国家,认为他们的先祖不可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历史文明来,由此,就提出了“上一个文明”的推断。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的英国,人们不也在推断“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吗?只是它在英国,是发达国家,人们认为英国人的先祖是文明人,他们能办到,所以,没有人说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仅是子孙万代绵延不绝,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录。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

“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休养生息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没有断代的文化,《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图”“洛书”“河图”这样的“图形”就是文化符号。再往前走,永不磨灭的岩画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这就是: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经验,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八卦”之后又诞生了“夏易”、“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否决《易经》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观点,最典型的论据就是,《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2

我认为易经是上个文明遗留的。或者是外星文化。。。南怀瑾先生也觉得是上个冰河世纪的产物。

《易经》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其精髓光芒四射,意义深远!说\"易经\"始于夏周,始于\"河图洛书\",但我更赞成一说,即《易经》可能是上个冰河期文明时代的遗留产物,或者是外星智慧。。。就像金字塔、就像巨石阵之谜一样。你看河图上的星星点点,其实好像是一副宇宙的天象图,出现在龟背、马身是有可能的,就跟发现化石一样!当然中国古人阴阳五行的智慧依然笑傲江湖 独步天下的。。

  易经,之所以可以用来预测。是人利用自然规律并形成理论的计算和推演。阴阳辩证理论和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便是他的核心,天干地支是符号,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按照一个人的出生八字就可以知道其命运的根源所在。

八字算命完全靠的是真学问,十分的学问,八卦预测,四分靠学问,六分靠灵气。

  我学易经,涉及六爻占卜、四柱命理、风水、相学和姓名等科目。究其根本,诸科基础理论依然不出八卦、五行和阴阳,其相通之处,相圆之说,甚是微妙!

  时到今日,我始得悟出易经之指导意义在于:一、极乐时要防不测,失意时要表乐观,所谓世事无常、阴阳互换之理是也。二、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所谓祸福相对是也。三、处世之时,不要固执一理,也不要广听众从,所谓中庸之道是也!

  

  。。。。。。。。。作者 吴海萍

3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现在有一个高等文明要毁灭我们,然后允许留几件我们现在的所有

知识载体的“东西”给“后来人”,我们会选择留什么呢?手机?电脑?数据库?书本?

所以我想或许是,周易八卦,是上一次文明被毁时,我们的那些“先人”在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他们那个时代,所理解验证的最高真理和最高知识,最高科技,尽可能的压缩,融在一个符号和一本书里面,留给了我们……然后其他的文明全部毁灭,所以易经或许是一个压缩文件夹,而八卦图也许是解压这个文件夹的密钥,当有一天我们破解了这一切后,或许对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以及科技,认知,对宇宙万物,规律,真理的探索和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4

易经不神秘,至少周易是不神秘的。但易经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的根本性的那些特点,都在易经。

易经在夏代称“连山”,商代称“归藏”,这两部易已经失传,它们可能是上一个文明的东西,但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常说的易经,只有周易。周易不是上一个文明的东西,它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现代进行时的智慧结晶。


周易的形式看起来跟商代的甲骨文的卜辞是很像的,比如这段甲骨文的卜辞:

辛酉卜,殻:今王者比望乘伐下危。

祝之疾齿,鼎龙。

犬于父庚,卯羊。

这是在卜问商王武丁是否联合望乘部落去讨伐下危部落,是否应该向伯父盘庚致祭,大王的牙痛能不能好?

在甲骨文的卜辞里,古人相信某些神秘力量(自然和祖先)决定着人间的秩序和吉凶祸福,商王以占卜问神的方式解决上至国家命运的战争,下至个人牙痛的小事。上天是一切的主宰,人类社会的事情跟人类自身无关。


我们再来看周易:

师,贞,丈人,吉无咎。

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师,是打仗,贞即正,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是“正义”和不正义,次要条件是“丈人”,即拥有优秀的指挥官,只有战争性质是正义的,指挥战争的统帅是优秀的,才能打胜仗。

同人,是指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同人于野,就是说“同人”的对象要广大,要对天下人一视同仁,不能搞小圈子,做到这一点就事情就“亨通”。因此就利于“涉大川”,就是可以做大事,做难事,但做大事、做难事的人必须像“君子”一样贞正,搞关系的时候要用“仁”、“义”等君子的正能量来吸引人,不能用小人的邪道,媚俗啊,收买啊的方法来“同人”,如果用小人的邪道,就不利涉大川了。

看到了吧,周易虽然在形式上跟商代的甲骨文卜辞一样,但内核已经完全变了。

周易虽然也是占卜吉凶,但和商人对吉凶的判断以及认识是完全不一样了,商人的吉凶是由天定的,跟人的活动无关,而周人的吉凶是人定的,是人事决定天意,周易的内容,实际上告诉人们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这就叫顺天知命。

顺天知命的关键是对人事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到一种人生的智慧。成功不是上天给你的,而是你自己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的。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5

我个人认为是:

因为相传《易经》原本有图案,而且是术数命理之类的,这表面易经带有成熟文字阶段前的「图案记事」阶段的元素。同时,《易经》的理论体系,不外乎原始氏族信仰的阴阳论,与和天文历法有关的五行论。

这些理论逻辑有一个很重要的上古印记,那就是大多数都玄妙神秘,讲究偶、奇对立,并且相互反证,并没有后世的诸子百家的学问那样,有第三方的观点中和。

1950的年春天,在安阳殷墟遗址里,发掘出三块卜骨,有一块卜骨橫刻三行小字,文句不合卜辞的惯例,但是人们又看不懂,无法破译,好像天书一样,于是,这三行字就成了一段悬案。直到80年代,整整三十年的努力,专家们才终于破解了,这三行橫刻小字分别是,我念一下:“七八七六七六曰魁(钟魁的魁,粤语叫钟魁)、八六六五八七、七五七六六六曰隗(wei,和伟大的伟同音)。

这段文字,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是,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条卦辞,也就是和文王写的《易》是一回事。

八十年代末,又在安阳安阳苗圃发现一个东西,一块经科学鉴定为殷先王祖甲至廪(lin)辛、康丁时代,也就是殷商王朝的早期时的石头,上面也有六条易卦,和前面说到那三行字是一样的东西。

这就在考古发现上坐实了《易经》极其久远的可能性,因此,历代史家谓夏《连山易》、商《归藏易》、周《易》,是可信的。

6

愚认为,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明白何谓《易》,搞清《易》与《易经》的区别再说为好。

先有八卦后有《易》,这是毋容置疑的;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近取\"始创八卦,已有《易传.系辞》为证。《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说伏羲作卦时,曾以河图,洛书为参考。但河图、洛书的来历,却类似于神话传说。

说河图,洛书是上届文明的遗留,或曰它是外星人故意按排的,我也无法与之争辩。说《易经》是上届文明遗留,我不敢苟同!

文献讲\"易有三易″,不是说有三本《易经》。《易经》只有一本,乃文王父子所作。

今人所说的《周易》,是指《易经》与《易传》的合订本。和古人说的与\"连山,归藏″並列的\"周易″是有别的!

孔子五十才学《易》,当然不可能是《易传》的原创作者。《易》有很多奥秘,老子能知道的(他当过周朝典藏吏),孔子未必能知。故尔孔子崇拜老子!视老子为龙,是理所当然。

只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君主,孔子才被加封成\"至圣先师″。孔子虽然未能作《易》,但不能否定他弘《易》有功!孔子推崇《周易》,与其\"克己复礼\"有关。

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利用《易经》\"讲道德,说仁义\";也是有益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的。

7

关于巜易经》,我认为不是史前遗留下来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史前大洪水。史前大洪水,是指史前时地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海啸包围。强而有力的洪水,使高山在汹涌的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呤,说其为世界末日,也不算为过。我看过一篇长文,阐述月亮是史前发明创造的宇宙飞船,月亮原先离地球很近,从月海看,象是经历过惊天动地高科技之战,其战火温度极高,月海是由其高温化成的,而大洪水,可能是月亮急速突围高科技战火攻击带动了海水产生的海啸。这说得有点象神话,我也只是权作神话故事去阅读。

这场大洪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吞没了城市各地。《吉尔伽美史诗》说:“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山海经.海内篇》说:“洪水滔天,鲧窃息壤以湮洪水。”巜孟子.腾文公》说:“望古之际,四极废,九州烈,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泱泱而不息。”

大约一万两千年左在,上一期的人类文明曾遭受一次特大的洪水袭击。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明起源的传说则发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古老传说都普遍述及人类曾经历过多次毁灭性的大灾难。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叫《易经》,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意义揭示和相应凶吉的判断,而传部含《系辞传》上下,《说卦传》丶《序卦传》丶《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丶功用方面的论述。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

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道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丶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丶经济丶文化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传》成书问题

大多数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丶顾颉刚丶冯友兰丶李镜池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巜史记》中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不是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就是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所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丶龚自珍等。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说:“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

8

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我的回答:是,是一定的,一定是上一个文明遗留下来的!人是从小看到老,事是从今看到古,都是一样的。现代人是靠挖墓而知古之事,古代人也是如此。现代人在古墓中发现古代人的(玉),是几千年前的玉,他们就是猜不出来过去古人是怎么抛的光,哈哈认为是迷。那知那也是古人(盗墓)者的行为,古人视之为宝,古人也在佩服古昔之人。……易经,是洪水冲出来的,是冲出来的图,也不一定单独有图一种。他们也是不知那个年代的。总之是看明白了一些。看明白的人不能只伏羲一个人吧?。从此以后有得真学,有得假学,越传越乱。

总之易经的智慧是无法想象与理解的,包含的太多太多人所未知的,又与人寸步不离的,言语,行动,书写,出门等万象。一定是上个文明的遗留的智慧的遗传产物。

就是现在的最有学识的一个人,你让他去宇宙,下地里。什么观星星,查地理。如无人教化,或者天赐,再给你五百年你也观察不出来!

9

关于《易经》的解述很多答友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在伏羲的八卦图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系统学术。


我们都说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起源论,其实它是建立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不是现代人所说的玄学迷信,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玄乎奇神。它就是科学的雏形,一些学者将它称之为前科学。

它与科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宏观往下分析的理论,而科学是以常态为中心往两端分析的理论。

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也有魔法和玄术的。没有那个历史时段对宇宙和自然界的探索,科学不可能凭空而出。


至于《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任何肯定的答案都找不到实证。

只能从很多遗留古迹的文明发达程度去逻辑推理:地球文明是螺旋式发展的。人类文明只是其中最近的一环。

想象一下,在人类成为文明主体之前,若有其他文明生物。它们采用的文明手段会和人类一样吗?肯定会因为生物构造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了!

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符咒曾经是一种系统的闭合性学术。它与现代文字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达载体,而是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工具。

它被神圣化后又被淘汰,都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需要而转变的。

地球文明发展史是大螺旋环,而人类文明发展史是这个大螺旋环中的小螺旋环。在小螺旋环中,文明发展方向仍然是螺旋式发展的:一种文明载体发展、辉煌、没落、消失……然后发展起另一种文明载体……

因此,《易经》的前身肯定有它的文明理论基础。但是究竟是人类文明的上一个环呢?还是地球文明的上一个环遗留下来的?

参考人类生物化石时间,人类存在已经几百万年,而人类文明史有记载的才不到万年。可以得出结论:《易经》仍然是人类文明前螺旋环的遗留。在此之前的文明是重修心的,在此之后的文明是重造物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不是我随便下的论断,只是要举证这一观点,已超出此话题的范围。)

10

《易经》最基础的理论本人浅薄地认为就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启蒙理论,也是哲学的理论基础!说是哲学理论之基础可能没多少人不理解!说是自然科学启蒙有人会嗤之以鼻,其实不然,现代的计算机二进位制就源于《易径》!本人从最简单的八卦中的阴阳漁图说说《易经》的科学性,太极意无边际即对应现代数学里无穷大和无穷小的术语,此图既形象地表示昼夜运化之过程,又深寓黑白之间的变化律规,五彩斑斓的色彩为什么那图必须用黑白两色?其实我们祖先早在七千年前就发现,任何可见颜色无穷大即为黑色(玄),无穷小即为白色!玄之又玄即变化无穷,黑白之间不知哪色运化而致!

再者《易经》是先人们在文字没有出现前用特定符号表示已认知或发现某事某物的运化过程,文字出现后再根据符号译出卦辞!只是后来演译成占卜了,就变味了!

因此《易径》本身就是文明的表象,就是这个文明启蒙之作,非上个文明之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