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过了30岁,还未结婚的女生有恐惧心理吗?

过了30岁,还未结婚的女生有恐惧心理吗?

2020-10-30 06:13阅读(63)

过了30岁,还未结婚的女生有恐惧心理吗?其实结婚是在对的时候遇到一个对的人,两个人心心相惜,决定携手共同走下去,若是还未遇到对的人,就高傲地做一个单身贵

1

女人自强自立,心中充满爱的火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的爱情才属于你,恐惧心理只会在无主见的女性身上发生。

2

我今年33岁,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

我出生于1987年,今年33岁,目前没有结婚,也没有谈恋爱。

当兵出生的我,退伍后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在一家行政单位上班。

我生活在小县城,每月工资将近一万。

我有2套房子,一套去年刚装修好入住,还有一套小户型的清水房,出于投资目的购买。

目前每月要还5000+的房贷,但对于单身的我来说,没有压力,生活还可以过得很有品质。

我我轰轰烈烈的恋爱过。

我在退伍以前没有恋爱过,退伍后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

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对我很迷恋,他叫A,也是一名军人。

那时候我对他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把他放在心上。他经常送我东西,给我发信息嘘寒问暖,我心情好的时候理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理都不理。

2009年,我们一起退伍了,巧的是我们还一起考上了同一地方不同单位的公务员。

这时的他对我更好了,工作稳定的我也开始考虑他接受他的追求。没过多久,我们就陷入了恋爱。

他干净、勤快,道德品性良好,最重要的是他对我真的特别好。

随着对他的深入了解,我情不自禁的爱上了他。

我们每天下班后一起做饭,节假日一起出游。

结婚前一周,我的男朋友因公牺牲。

2012年,我们在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后,准备结婚了。

可是天意弄人,就在我们婚礼前一周,A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被歹徒用刀砍伤,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和歹徒搏斗,最终在同伴赶到之前将歹徒控制住,随后被送进医院。但是因为失血过多, 他最终没有被抢救回来,从此离开了我,从我的生活消失不见。

我经历了催婚、逼婚。

A去世后,我非常消沉,经过了几年才从悲伤中走出来,但无心恋爱。

这一年我已经30岁,父母都很关心我的婚事。

家人朋友轮流做我的思想工作,并到处张罗给我相亲。

在父母的逼迫下,我也去见了几个相亲对象,和他们有过几次短暂的相处。

但最后都因为觉得彼此不合适而不了了之。

我也曾在心里紧张过,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不结婚,这辈子是不是都嫁不出去了。

紧张、恐惧并没有更我带来新的好的恋情,我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

时间长了,紧张和恐惧的感觉也渐渐消失了,我也慢慢治愈了自己的感情创伤。

一切随缘。

现在的我生活稳定,心态也好,每天坚持跳绳,瑜伽,运动让我有了一副好身体,能体会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每个周末和三五几个闺蜜约着小聚,一起饮两杯小酒,畅聊人生;节假日的时候也会一个人出去走走,转转。

至于结婚的事,我也不强求自己,一切随缘。如果找到合适的,相互喜欢的,我不排斥结婚;但如果找不到自己满意的,我也不将就。

3

不一定。

每个人对结婚的看法不一样,自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会不一样。

有很多的不婚主义者,她们享受单身生活。

不管是那种选择,结婚有结婚的幸福,不结婚也有不结婚的自由,最重要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去做出选择,选择了就去承担自己选择承担自己的后果。




4

还小,没有

5

恳定有的。主要担心我会不会成为大龄剩女,会不会没人要了,是不是组建不了家庭了等等心理,尚属正常。

6

过了30岁,还未结婚的女生有恐惧心理吗?

一般来说,30岁的女生如果没有结婚,不会有恐惧心理,充其量有一些女生可能有迫切想要结婚的心理,不过相对于女生是否那个年龄阶段结婚,这不是一个具体概念性的意义,就像题主所说的那样,“在对的时候遇到一个对的人,两个人惺惺相惜,决定携手共同走下去”,更为确切的说是一个人遇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人,相互之间在理解、包容、接纳等相互作用下结合走得更加长远一些。

每个女人对于自己结婚的对象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与这个女性的自身条件以及身份背景、知识程度、家庭教养、个人素质等等,方方面面都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个人的需求和某种欲望关系更大,也正因为每个女性的对自己想要结婚的人的要求的不同,也之所以造成不可能在一个时间点或一个年龄段而形成因缘性关系,条件性的理论是女人选择自己配偶首当其冲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物质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的前提下,条件性的要求似乎已经成为首要性的问题了。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女人想不想要结婚,是他自己说的算,想要符合自己的条件的人去结婚,就不是他自己说的算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相配”理论,可以这么理解不相配之结合,就算的是“补配”结合,这个补配结合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不论是哪一方给予对方的补充,都成为一种自身需求的动机,而动机也恰恰是一种急切需求的倾向,如果在今后的补配当中,无法达到某种形式上或现实所需要的补充性的需求不论什么样的人都很难走到最后,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婚姻情感上的道路。

正常情况下,30岁以后的女生如果没有结婚产生恐惧心理的状态,一般不会形成,着急甚至是迫切的想结婚的人是有的,但是相对应的同样是条件性的需求依然存在,虽然条件性的需求同样附带着对比性的思维会出现,也就是相对周围的同性人群的选择是否自己相对处在一个什么层次上,这也是女性在结婚问题上的一个重点考虑因素,这是在相配理论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才会有的一个现实性问题的出现,似乎是在保存女性自我的自尊心而存在的一种不违背现实的思维。

所以30岁以后的女生对待婚姻的心理状态可能会更加的稳定,更会有一些女性要求配偶的条件也更加充实和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坚固性,有许多人认为年龄大的女性,尤其那些被称为剩女的女性,对待婚姻上都是很着急的,或者有恐惧的心理,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越是年龄大的女性,她的阅历也越加成熟,在社会上的庞大以及环境上的适应和个人的需求都会在不断的提高,所以要求性的东西,尤其是你自己相配的事情可能会要求的更加严格,这样的女性对自身今后不论是经济上还是个人条件需求上,都需要有更加殷实、可靠、稳定性更高的需求。

7

没有,没有适合结婚的年龄,只有适合结婚的爱情

8

30岁后还没结婚,不是恐惧是焦虑。会在大脑里留下烙印,就是以后结了婚长长会做梦,梦里谈朋友没成,结婚没成。几年做一次,要好几年好几次。


9

过了30岁的时候还好,主要是当跨30岁这道坎之前,当你环视着周围的人结婚、生子时,心里就会在反复摩擦摩擦,擦出更多的是焦虑,而不是恐惧。

30岁和35岁更像一个坎,在这年龄的前后,我们往往是浑然不觉、按部就班地生活着。

但当你到30岁和35岁那一年的时候,身边人的提醒,再加上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自己开始从往常麻木的生活里醒过来。

一旦醒过来,就会常琢磨和反省:“都说三十而立,可自己连家都没成”、“是不是自己的坚持是错的?”、“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找到属于我的那一半?”

那怎么才能摆脱这样的处境呢?

30岁前,没有爱情的话,努力工作赚钱,让自己拥有一份选择的底气;

30岁前,多看书,多接触异性,剖析自己,了解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30岁后,气定神闲,活得通透,知道什么是自己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妥协的;

30岁后,让自己成为人生中的主场:我会结婚,但具体时间看机缘、看自己的打算。

Cheers[玫瑰][玫瑰][玫瑰][撒花]


10

肯定会有,怕结婚后带来的一切不自由,不方便。不想去承担家庭主妇应该有个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