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现在有些画家或者书法家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且奖项众多,他们一年到头能卖出多少幅作品?

为什么现在有些画家或者书法家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且奖项众多,他们一年到头能卖出多少幅作品?

2020-10-15 17:01阅读(64)

为什么现在有些画家或者书法家有各种各样的头衔且奖项众多,他们一年到头能卖出多少幅作品?:书画作品被当做商品来买卖,古来有之。在我国历史上,大约经历了四

1

书画作品被当做商品来买卖,古来有之。在我国历史上,大约经历了四次书画作品收藏热,一是北宋文人画兴起之时,许多具有官员身份,并且非常有名的文人雅士,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他们之间相互赏玩字画,掀起了一股书画收藏热。

二是明朝末年,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经济繁荣,许多商人开始收藏唐宋元等朝代的名人字画,以及当朝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让收藏热又一次兴盛起来。

陈治 武欣《儿女情长》

三是清朝康乾时期,这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富民强,再加上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喜爱字画,在他们的带领下,收藏热非常火热。

第四次收藏热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到当代,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同样进入了一个快车道,人们手中有闲钱,就想着以投资的方式赚取更多的钱,而字画恰恰具有保值增值的好处,于是,有钱有闲阶层自然而然把投资眼光聚焦在了书画上。

潘玉良人体

可以看出,这四次收藏热发生时,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的外部条件,那就是经济繁荣,许多老百姓口袋不缺钱,也顺应了那句俗语:盛世玩收藏。

书画市场上评定一位书画家作品好不好时,最直接方法就是看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受不受欢迎,有没有被很多人买卖。因此,为了证明自己,书画作品的创作者,或者说是生产者,在这些收藏热里,尤其在当今的收藏大潮中,初心早已被白花花的银子诱惑得不再纯净,于是乎,为了多卖出几幅字画,多赚取更多的钱,书画家们会想方设法来提升自己的名气和影响力。

吴冠中《女娲补天》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头上戴上耀眼的头衔,弄些高大上的职位,像什么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理事等等,甚至会动用各种关系给自己“跑奖”,让自己获得国内重要书画展的奖项。有了这些光环来衬托,书画家很容易把初步进入书画圈的收藏家唬住。

初入收藏圈的藏家看到一个书画家的头衔和资历那么光鲜时,无不对这样的书画家产生崇拜之情,再加上书画家本人或经纪人忽悠几句,初级藏家很容易信以为真,从而大量收藏此类作品。实际上,初级藏家到头来仅仅收藏了一堆废纸,花了不少冤枉钱。

林风眠风景

在书画市场相当火爆的2010年——2012年那两、三年时间,凡是我认识的,稍微有点头衔和实力的书画家,每天卖出1——3幅作品没一点问题。就拿一幅作品均价在1000元——2000元之间来算,他一年收入就能达到36万——210万。实际上,我认识的有协会主席、副主席,或艺术院校教授、副教授头衔的书画家,在那时每年收入都在几百万至上千万。

齐白石寿桃

由于订购作品的商人太多,许多书画家无法按时完成作品,只好先收钱后给商人打欠条,把作品交易往后推迟。那两年,书画家挣钱太容易了,绝大多数书画家坐上了收藏热的顺风车,跻身到有钱阶层。

但这样的好事并没有一直持续。随着2013年后半年开始,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大众的艺术审美水平逐步提高后,那些只靠头衔提升自己作品价码的书画家,立刻被打回原形,他们的作品,从此很少有人问津。以前收藏他们作品的藏家,无一例外吃了哑巴亏,被套住了。

苏轼《寒食帖》

如今,年轻实力派书画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只因为这些书画家作品价位合理,也有较强的个人特点,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被许多买家用来装饰和美化环境之用。这些书画家也给自己明确定了位,那就是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应对艺术品市场。

2

头衔多没用的,奖项多要看什么地方举办赛事获得奖,就怕是自封的。文化艺术圈的商业性及一些乱象,有时候让人看的啼笑皆非,为了利己经抛弃一切颜面去做事,画家有人可以代画,书法可以让徒儿执笔,一盖印章,就可以滥竽充数,还有的跨界来敛财,也通过互联网蹭热度,加之有些人的吹捧炒作,原本没有艺术内涵的作品偏偏卖了高价,真正好的书画却无人问津。文化作品的传承一定是经典之作,卖的多将来累坏环卫工人实在不好,只希望那些浮躁的人尽快平复一下自己的心,关键不要用作品带坏下一代。

3

有些画家、书法家热衷于给自己头顶上冠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名号,什么什么长什么什么理事等等,说白了就是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好让自己并不一定多值的作品能够走俏热销,多卖快卖,卖出虚高的好价钱,就是一个“利”字在做怪。



盛世兴收藏。收藏什么呢?各种花样。但收藏字画的还是占了多数。古人和大家名家的字画毕竟有数,一般收不着,收着了也未必买的起,所以重点还是收藏今人的字画。字画这玩艺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气,名气越大,字画越值钱。比如有些企业界大佬或娱乐圈明星文化界名人什么的,字画很一般般,但就是有人肯出高价索要,买主不是冲着字画来的,而是冲着字画作者的名气来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甚至不入流的所谓的画家书法家看出了这里面的名堂,就花费心机连跑带送地给自己“争来”一些冠冕堂皇的头衔,把自己包装一番,再借助媒体吹嘘一番,然后书画就跟着一路看好一路看涨了。



但是,书画毕竟是艺术品,说到底还是要靠其艺术含金量也就是其艺术价值来说话的。整再多的头衔,给自己挂再多的荣誉,你字画功夫不行,不见真章,只能得逞一时,终究还是要“露馅”“出丑”衰败下来的。

4

头衔多多,奖项成堆的所谓的画家,未必就是有真才实学的书画者。真正的有功底之人是不会刻意地去炫耀的,有句话说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友之父是我省画院的较有名的画家,从小从师于老家的一位名师,以画鸡而著称,其父为了写好画作,经常到深山老林中去观赏野鸡及各种花鸟写生。现老先生已近9旬,依旧精神抖擞,每日坚持画作和写书法,乐在其中。

老先生自入画界以来,并没有刻意地去追寻什么各种各样的头衔与奖项,甚至在画院院长退休时,推荐他当画院院长,老先生因一心埋在画作之中,无心仕途,所以婉言拒绝。

老先生一生中自费在新加坡以及各省进行了很多画展,全靠自己的实力把收藏爱好者和书画爱好者折服。现今,他的画作一平方尺基本掌握在28000元左右,这只是一个标价,对确实懂画、爱画之人,老先生所要的价格是由喜好者自己看着喜爱承度适当收钱的,并不是一味的非要按定价走。有时一时高兴也赠予爱好者一两幅画作为乐。他的画作基本上一年能有二三十幅作品让青睐者购买或收藏,对他而言,无所谓售卖多少,只在情趣之中,乐在其中也。

与一些所谓的书画界的头衔多多,奖章成堆的人来比,也许老先生不如他们的名头大,但他老人家踏踏实实写画,认认真真作人,不为名利所趋的人生态度着实让人敬佩。



一位拿着一堆的奖项,并摆出各种各样头衔者,和街头上叫卖的小贩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靠自己的真正功底来说话吧!

5

现在的头衔与奖项已经不是荣耀的标签了!相反,给人以虚假,上当的感觉。

以前的头衔与奖项比较实,所以大家都认头衔与奖项,可是现在的头衔与奖项基本就实力不相干了!只要你付钱,似乎什么样的头衔与奖项都可以购置!

买书画作品买的的是艺术,是书画的艺术价值,不是买头衔吧?如果你买头衔与奖项,不如自己去买,何必买别人买过的呢?

有点头脑的人是不会再去买那些挂着头衔与奖项人的作品了!因为,这个头衔与奖项就说明了这人虚,不能自信自己的作品是优秀的,不然,为什么总头衔与奖项开道呢?

6

被朋友邀到饭局上吃饭。说是给我介绍一个大画家同行。大画家扎着头发辫,留着山羊胡,上身穿着唐装,下身穿着似实而非的裤子和皮鞋。手腕上挂着串,不知道会不会吸烟手里一直捏着一个烟斗在把玩。在饭局上一直不吭声。过了一会儿,一个领导模样的人进来了。朋友介绍后。大画家从随身提的兜里边拿出一沓简易的画册和名片给大家排送。先不说画册上的画水平如何,光名片上的头衔就当场把人给震住了;从最低市级,到省级,國家级,联合国级,全球级的书画院长、秘书长,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荣誉顾问等等一肩挑……!

以前的艺术市场。大部分的买家看头衔。职务越高,头衔越大。画就越好卖,只要是美协会员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院长的画都好卖。

现在的艺术市场是大萧条时期。艺术市场重新洗牌。现在买家也都精明了,不看头衔要看作品了。




7

这题有点奇!连朱之文的狗屎字,也值几万几十万,那没有真材实学的假文品,假砖架,假叫兽们的神书,鬼画,在利益者,媒体们的神吹神夸下,夺金索奖,又有何方呢?

8

谢邀请。在这个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各行各业,每个自然人都脱离不了意识形态的荡滌。??书画行业亦是如此,知名度、功利等就成了操作的有利条件,所以真真假假,魚龙混杂,形成了一片叫卖市场。一二百年前的″达芬奇″、布歇、国画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没有为头衔去作艺术。??而今出现了这个误区一一″头衔多了有利″,岂不知欣赏者的水平越来越高,识货者越来越多!适得其反,市场冷静势成必然!这是好现象一一用欣赏给出答案一一高质量才有买家和收藏家!????????????????




9

在众多的艺术收藏者还无法分辨作品质量的前提下,只能买名头。一些商业画家为了作品好销售,只能千方百计的给自己安装各种名头,增加光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10

这个问题我还是可以回答一下的。

自从一不小心走上书画这条“不归路”后,“有幸”结识到太多的这种人了,有时候真的很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头衔众多的“艺术家”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这个群体(没有年龄黑的意思,请不要对号入座),有的人是退休后才拿起笔写写画画,然后花钱买些头衔,就开始以艺术家的身份到处招摇。以前做成年人的书画活动时,就经常碰到这类人,一个比一个吹得厉害,名片发出来正反两面全是印的国际、世界、中国字样的职务,但这些机构后来多出现于民政部公布的山寨机构名录中。

这些的人字画,一般没有销售渠道,完全是自我吹鼓(因为其所谓的润格证书也是花钱买的),曾经有一个画家(权且称之为画家吧),头衔上印的“宇宙帅主”等地球上都容不下的职务(不可思议吧?其画册上印的作品,还没有老年大学初级班学员的水平高,布局用墨一踏糊涂),自吹其作品在美国多次拍卖出数亿的价格,结果住个破招待所还货比三家,找最便宜的住。我问他在国内作品能卖出什么价格,他说没有委托给国内任何机构,问其美国拍卖的钱是否能到账,他说全捐了。

更为可气的是,一些人执高昂的润格证书的家伙(一般执高昂润格的人都是一大堆的头衔),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后,就要求我们按那个润格价格给他们出售作品,对于这类人,我通常只有一句话怼回去,那就是“谁给你润的格,谁就应该按这个价格给你出售一幅作品”,难道润格不是结合市场的销售情况综合的价格吗?

后来,我们做青少年的书画活动时,才发现,青少年这个群体是多么的纯洁,真心的希望这些个幼苗,日后不会被这污浊的风气给带坏了。

最后,回到题主的正题上,这些众多头衔的,大部分都卖不出去作品,小部分职业画家,可能会在简介中提及众多头衔(不印在名片上),但因为其专业性与务实性,因此不影响其出售。

北京文人书画院副院长李梧祥作品,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