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道光皇帝为何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强悍的鬼子六恭亲王?

道光皇帝为何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强悍的鬼子六恭亲王?

2020-10-01 09:01阅读(64)

道光皇帝为何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强悍的鬼子六恭亲王?:最重要的是子凭母贵和年龄居长,次要的是师傅杜受田的帮助。其实所有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最先考虑的

1

最重要的是子凭母贵和年龄居长,次要的是师傅杜受田的帮助。其实所有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最先考虑的必须是一点: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凌驾于其他任何东西之上的。咸丰帝奕詝,无论从嫡还是长的角度,都比恭亲王奕訢更适合继承皇位。

一、清朝也追求嫡长子继承制度


有人可能会说,清朝不是汉人政权,不讲嫡长子继承。其实从康熙开始,他们一直追求嫡长子继承,只不过一直有客观原因阻碍住了。康熙在二阿哥胤礽两岁时就立他为太子,就是因为他是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赫舍里皇后长子承祜早夭),甚至在他不断有荒唐举动被废后还给了个机会复立,最后实在不行了才二度被废。甚至最后即位的雍正我们都不能排除康熙有从嫡长子继承的角度考虑(雍正养母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


雍正只有一个皇后乌雅那拉氏,她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雍正长子弘晖,可惜早夭,最后即位的弘历也是当时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符合无嫡立长原则。


乾隆很早就将富察皇后之子二阿哥永琏写进传位诏书,后来永琏去世,乾隆又倾心富察皇后的次子七阿哥永琮,可惜也早夭。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失宠,不废而废,自然也不能让她的儿子即位。最后选择的永琰是仅次皇后的皇贵妃魏佳氏的长子,并且将其母追封了皇后。


而道光皇帝旻宁(本名绵宁),则是正宗的嫡长子。他是嘉庆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长子。而且嘉庆长子(庶出)早夭,所以等于也是长子。嘉庆驾崩后,继后钮祜禄氏也以嫡长子的原因,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而是支持绵宁。作为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受益者,道光自然也对嫡长子继承制度非常支持。

二、嫡长子继承上,奕詝明显优于奕訢

明白了清朝皇帝对嫡长子继承的执念,就能分析奕詝、奕訢二人的差别了。

道光皇帝生前共立了三个皇后,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为道光做皇子时的嫡福晋,不过在道光即位前就去世了,后被追封皇后,无子。第二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二年立为皇后,无子,道光十三年去世,无子。


第三位就是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她在道光二年选秀入宫,封全嫔,此后颇受宠幸,青云直上。道光三年封全妃,道光四年就晋升全贵妃。一年一升,超乎寻常。十一年,生皇四子奕詝,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去世后晋升皇贵妃,总领后宫,次年晋升皇后。道光二十年去世。道光皇帝对这位皇后真的十分钟爱,以致她去世后再也没有立皇后。故而,奕詝是道光唯一可以算作嫡子的儿子,并且有母亲的因素,自然会让道光爱屋及乌。


而奕訢呢,他的母亲倒也是非常得宠。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入宫,初为静贵人,次年升静嫔,并生下皇次子奕纲,七年升静妃,九年生皇三子奕继(奕纲、奕继都不满周岁早夭,并且在道光八年还流产过一个孩子),十年生皇六女,十二年生皇六子奕訢。真的是非常“高产”,十三年升静贵妃,仅次于皇贵妃钮祜禄氏。二十年皇后钮祜禄氏去世,静贵妃升皇贵妃统揽六宫,并负责养育皇后之子奕詝。

可以说博尔济吉特氏就差皇后一步,仅仅因为她进宫晚一些。而且本来有机会靠奕纲、奕继两个儿子翻盘(皇长子出身低微不受宠),但都早夭,最后奕訢年纪就比奕詝小了,而钮祜禄氏成为皇后,恐怕奕詝也有加分。这就是子凭母贵与母凭子贵的相互作用。

但无论怎么说,奕詝就是身份、年龄都比奕訢更为合适了。这是没办法的。

三、老师杜受田的加分

很多讲咸丰即位的书、影视剧都会把杜受田的作用拔高。当然,杜受田教奕詝是有帮助的,但恐怕还是要排在奕詝出身更好之后。因为奕詝的才能确实不如奕訢,奕訢诗文、骑射样样精通,况且奕詝曾经坠马,稍有些跛脚。但杜受田教他让道光感受到他是个仁孝之人,最终成功当上了继承人。这是加分项,不是决定项。

2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在圆明园召见了端华、僧格林沁等大臣,并在众大臣面前取出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立储诏书,确立了皇四子奕詝为太子。

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它。

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母亲为孝全皇后,道光二十年,生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去世,由奕訢生母博尔济吉特氏代为扶养,此后,奕詝与奕訢成为道光皇帝立储的主要考察对象。论人品贵重、谦逊厚道,奕詝比奕訢强。但论文韬武略、果敢坚毅,奕訢又比奕詝强,着实让道光皇帝难以抉择,这也是道光皇帝建储比较晚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何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奕詝为储君呢?

  • 首先,嫡长子的身份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嫡长子奕纬死于道光十一年,二子奕纲、三子奕继也先后夭折,奕詝成为嫡长子。按照周礼的传统,“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宗法制作为选择储君的标准。而奕詝又是嫡子,还是长子,立奕詝也是顺理成章的,虽然满清对宗法制的继承制度并没有严格执行,但不可否认这也奕詝比奕訢具有优势的地方。
  • 其次,出身身份高贵。奕詝生母为孝全皇后钮祜禄氏,而奕訢生母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出身也不差,但毕竟不是被明典册封的皇后,所以不管承不承认,出身问题上已然差了奕詝一些。

  • 再次,奕詝的性格稳重,可做守成之君。奕詝虽然在文韬武略上比不上奕訢,但贵在仁孝稳重。奕訢虽然文韬武略突出,但为人激进,从道光帝一生的执政理念来看,是偏于保守的,因而从这个方面来看,他更愿意选择执政理念与他相近的奕詝来做继承人。
  • 最后,帝师杜受田的良好教育使奕詝受益匪浅。杜受田乃标准的儒家文人,他以仁孝教育奕詝,又以中庸之道教奕詝为人处事,所以奕詝才会在道光帝面前表现的仁义孝顺、谦虚谨慎,锋芒藏而不露,不争而争。而奕訢则不同,事事争先,同时又对西洋之事关心甚多,引起道光帝的不满,选择谁为储君,恐怕道光帝早已成竹在胸了。

这些原因结合起来,就形成奕詝的巨大优势,经过多年的考察,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帝秘密立储。


《清史稿》记载的立储原因

《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记载了一个小事,奕詝与奕訢两位皇子的不同表现让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奕詝为储君。

满清皇帝有狩猎的习惯,道光皇帝也不例外。有一次南苑狩猎,道光帝吩咐众皇子要好好表现。众皇子听后,都想借此机会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现一下,于是都使出浑身解数,驱马狩猎。狩猎结束后,众皇子纷纷向道光帝出示自己的狩猎结果,奕訢自然是捕获最多的。而于众皇子格格不入的则是奕詝,只见他两手空空,一箭未发的站在一旁。道光帝十分奇怪的问他为何?奕詝不慌不忙的回答:“父皇,此乃万物复苏的春天,鸟兽开始繁衍的季节,我不忍心伤害这些生灵,违反万物的生长规律。”奕詝这一席话,让道光帝十分高兴,对众皇子臣下赞道:“这才是皇帝应该讲的话”。奕詝这番仁义道德的话,与道光帝的传统与标准十分接近,此事后,道光帝决定了立奕詝为储君。

结语

其实,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奕詝的储君之位似乎都是铁定的,也最符合传统帝王标准的人选。事实上,道光帝的眼光并不差,咸丰帝在世时慈禧大气都不敢出,咸丰死后奕訢虽然当了议政王,但被慈禧太后拿的死死地,可见,在治国理政方面,不见得奕訢真的比得上奕詝。

3

道光晚年,就继承人问题,一直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中犹豫不决。最后,奕詝成功继承皇位,是为咸丰帝。

咸丰即位后,一改父亲勤俭朴素的作风,骄奢淫逸,更是娶了“祸国殃民”的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慈禧)。而奕?却文韬武略,行事果敢,领导了晚晴中兴的洋务运动。

两相对比,许多人无法理解道光的选择,认为他走了一步昏招。

但是,我们不能从二人之后的表现去苛责道光当时的选择。从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原则来看,道光的选择并没有问题,奕詝确实比奕?更适合继承皇位。

我们来看看二人的基本情况。

奕詝,生于道光十一年,生母为全贵妃钮祜禄氏。道光此前有两个皇后,原配孝穆成皇后是其做皇子时的嫡福晋,死后追封皇后,奕詝出生时的皇后是第二任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当时全贵妃的地位在后宫仅次于皇后,奕詝的地位也就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道光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去世,皇帝正面临“无后”的尴尬境地,奕詝出生,皇帝松了一口气,也让他从小就有“天选之子”的感觉。

道光十三年,皇后佟佳氏去世,全贵妃晋升皇贵妃统摄六宫,次年更是册封皇后。自此,奕詝可以说是嫡长子了。

奕?的出身也不差,他生于道光十二年,生母是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静妃论地位不及全贵妃,但得宠程度却也不遑多让。此女子入宫后呈现了火箭式的上升趋势,道光五年入宫仅为静贵人,六年升静嫔,七年升静妃,一年一升,羡煞旁人。

静妃的肚子也很厉害,道光的次子奕纲、三子奕继都是她所生,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两个儿子早夭,恐怕还轮不到奕詝万众瞩目。在道光十三年全贵妃晋升皇贵妃后,静妃也迁升静贵妃,在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道光二十年,皇后钮祜禄氏撒手人寰,静贵妃成为后宫地位最高的人,不止于当年晋升皇贵妃统摄后宫,更是负责抚养皇后的遗孤奕詝。从此,奕詝、奕?在一起居住。

接下来,我们就能分析出二人在皇位继承上的优劣对比了。

这第一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很多人认为,清朝不讲嫡长子继承,其实不然。

在入关之前,清朝确实不注重皇子嫡庶,谁继承皇位都是宗室开会公推。但是入关后,深受汉文化影响,康熙早早将嫡子胤礽立为太子,他希望以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让清朝长治久安。只可惜胤礽太不争气,不得不二立二废。

雍正的唯一嫡子,也是他的长子弘晖早夭,在世的长子弘时又跟自己的政敌允禩私相勾结,不久也被废黜后死去,所以后来立的弘历其实也是长子了。

乾隆先后想将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立为太子,永琏甚至都已经写在传位诏书中藏于正大光明匾后了,可惜二子全都早夭。

而嘉庆更是真的传位给了自己的嫡长子绵宁。所以,道光是清朝第一个嫡长子继位的皇帝。自己是嫡长子,当然对嫡长子继承有情结。他也会希望自己的后代延续这一传统。

所以,奕詝是三任皇后的独苗,又是在世的长子,最符合嫡长子的要求,比奕?更有优势。

此外,道光对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的爱也给奕詝加了分。

按理说,钮祜禄氏死后,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应该沿着她的脚步,从皇贵妃做到皇后。可是,道光并没有给她这个名分。静贵妃晋升皇贵妃后再无提升,一直到道光驾崩,整整九年也没能得到皇后的金册。

这显然是道光对钮祜禄氏的一种珍爱,在爱妻死后深受打击,再也不愿意另立皇后了。

最后,要看二人的才能。

奕?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诗书经典、弓马骑射样样精通,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奕詝呢?在文才上不及奕?不说,还因为早年骑马摔伤了腿,有些跛脚。但是,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自古皇位继承人,都是重德不重才的。这一点,奕詝的老师杜受田看得很清楚。

于是,在杜受田的指点下,奕詝从不与奕?在文才骑射上正面对决,而是尽力表现自己的仁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的一个故事。

当时众皇子随道光到南苑狩猎,其他皇子个个争先,奕?更是收获颇丰,唯有奕詝一无所获。道光询问,奕詝言道,春天是万物孕育的季节,不忍伤害生灵。此举果然奏效,道光大为赞叹奕詝的仁爱之心,于是决定立他为继承人。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杜受田在教奕詝小聪明,而道光是被“蒙蔽”了。但换个角度,奕詝能够听从杜受田的安排执行,不也是一种“从善如流”的表现吗?对皇帝而言,更重要的不是个人文武双全,而是知人善任,听言纳谏。

奕詝在道光面前表现的仁孝,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他真的仁慈孝顺,那皇位给他再合适不过;第二种是装的,那也说明奕詝聪明伶俐,表现不露破绽。喜怒不形于色,恰恰也是皇帝需要的呀。所以我说,道光选奕詝,不能算错。

综上,奕詝在出身上有“嫡长子”身份和母亲影响的加持,身边有杜受田的辅佐,加上自身的仁孝符合古代“仁君”标准,这些都是优于奕?的,道光传位于他,也是情理之中。

4

在我们现在看来,咸丰皇帝是一个极为平庸的皇帝,而他本人也是如此,资质平庸。而与平庸的咸丰相反的是恭亲王奕?则是明敏能干,聪明伶俐。有的人甚至在想如果是奕?即位的话会不会改变晚清积贫极弱的局面呢,如果是奕?即位也就不会有慈禧这个祸害了?但是历史就是历史,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咸丰作为继承人。那么难道道光这些都看不到吗?其实非也,道光皇帝虽然也是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帝,但是孰优孰劣,想必他也是看的清楚的。
(道光皇帝画像)

那么为什么道光最后反而将皇位传给了资质平庸的咸丰了呢?其实在这背后,咸丰的老师杜受田功劳很大,他对当时还是皇子的咸丰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叫“藏拙示仁”,一个叫“藏拙示孝”。

藏拙示仁

最开始道光也是在这哥两中选继承人有点为难,那么究竟选谁呢?道光于是决定考验一下这两兄弟。

(恭亲王奕?照片)

于是有一天道光就通知他们到南苑骑射。奕?是张弓搭箭,疾驰于丛林之中。而咸丰则接受了他老师的建议,既不上马,也不射箭。这令道光很奇怪,就问咸丰怎么回事儿?他于是说父皇教导我们要仁爱,现在是春天了,母兽正是怀孕的时候,我如果把它射死了,那么就会将它没有出生的孩子一起射死,那岂不是太残忍了。

道光一听,感觉这个孩子挺仁慈,因此对咸丰很满意。

藏拙示孝

另一次,道光身体不太好,他想听听两个儿子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道光先见了奕?,说他身体不好,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国际到底应该怎么治理好呢?奕?听完当即夸夸其谈,高谈阔论是滔滔不绝。


(咸丰皇帝画像)

道光听完很高兴,说这个孩子有出息,然后就让他退下了。

接着咸丰进来了,结果还没等道光开口,咸丰直接就跪在地上磕头痛哭流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下让道光又懵了,我这让你过来谈谈对于国家大事的见解,你怎么又是磕头又是哭的呢?咸丰就说我一看到父亲病成这样,就太难受了,然后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现在就希望父亲能够健康长寿,其他的我什么都不想。道光一听这番话,也是被感动的不行,觉得还是这个孩子孝顺啊!

道光的选择

虽然这两者故事确实记载于《清史稿·杜受田传》中,但是是否确实存在这两件事还是存有一定的疑问,或者说即使有这两件事存在,也只是一个加分项,其实立储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道光的偏好!

(恭亲王奕?剧照)

这就要从道光皇帝本身来探讨了!道光皇帝可能也算是皇帝中的奇葩,他力行节俭,平时都是穿带补丁的衣服,还鼓励后宫和大臣穿补丁的衣服和朝服。同时也勤于政务,但是他却成了第一个丢失国土的清朝皇帝,一方面是运气不好,正巧是在他在位的时候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另一方面则是道光确实是属于资质平庸,虽然勤勉,却多是无用功!

道光虽不是昏君,却是一位平庸的君主,一位循规蹈矩的君主,因此在用人方面,他有两个特点,一是谨慎过度,二是缺乏定见。道光皇帝一生以稳定为主,喜欢安静听话的人。而他之所以最终在咸丰和奕?之间选择了咸丰,就是因为在他看来,相对于奕?的外向活泼,咸丰则是看起来比奕?更为稳重、也更为听话,更加符合传统观念里的“贤人”标准。让咸丰当皇帝,更利于守成,风险也更小!

(咸丰皇帝影视形象)

只是道光没有看到的是,此时的大清早已不是守成之世。此时清朝需要的正是像奕?这样的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之人,而不是像道光所认为的咸丰这样的守成之君!但是当时的清朝所面临的问题是自上而下、从内到外整个系统的问题,这已经不是选择一个优秀的皇帝就能解决的问题!

5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道光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鸦片战争失败后他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以说这是无数人对他诟病之一,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可以说他在位期间是焦头烂额,基本上没什么太平日子,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他传位给咸丰帝奕詝,并没有传位给奕朱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选择传位咸丰帝奕詝呢?

咸丰奕詝的母亲是皇后,地位高于奕訢

咸丰皇帝的母亲是道光皇帝的正妻钮钴禄氏,两人感情一直以来不错,在道光皇帝成为皇帝后,他就一直不断晋升到皇帝,并为道光帝生下奕詝,也是道光帝的嫡长子,道光皇帝本身就跟钮枯禄氏感情不错,必然奕詝作为他的儿子也会得到特殊照顾,可以说奕詝在皇宫地位是十分高的,我们知道清朝并不一定是嫡子继位,道光对奕詝的钮枯禄氏的感情,必然增加了奕詝继承皇位的几率。

相对于奕詝出身,奕訢出身就没这样好了,虽然他的母亲也是深受道光喜爱,毕竟超越不了皇帝地位,可以说出身上奕訢没有优势,毕竟道光的心里皇后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道光眼里,咸丰稳重并孝顺

综合实力对比,奕訢明显高于奕詝,可以说是个很不错的储君人选,这个也要道光帝十分犹豫不决,毕竟储君是关于未来帝国命运,不能小视,因此,他要慎重选择。

他想继续考察下两人,有一次皇家狩猎比赛中,两位皇子都参加了比赛,可以说他们要一决高下,这个时候受到奕詝老师杜受田叮嘱后的奕詝十分已经准备了一套完美说辞,狩猎结束后,奕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道光十分高兴,他看到奕詝并没有什么猎物后,就十分不高兴,这个时候奕詝就把杜受田给他准备的一套说辞告知了道光皇帝后,一下子扭转了局势,道光皇帝十分满意奕詝的回答,皇位之战在道光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倾斜。

道光帝皇帝最终的决定

这个时候大家也知道了结局,道光皇帝在临终之前,决定在一次考察下他的两个儿子,在确定储君的人选,很快就问道了两人治国看法上,奕訢的回答是头头是道,表面上道光十分满意,实际上道光皇帝心里不是滋味,毕竟他儿子没有关心到他。

奕詝十分聪明他知道道光皇帝要什么,边哭边磕头回答出了要道光十分满意的答案,就是自己父皇还在,他必然不会考虑皇位,奕詝实在聪明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孝顺,还有一方面给奕訢下了坑,从而彻底要他失去了皇帝的继承权,最终奕詝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咸丰帝,奕訢成为了恭亲王,咸丰登基后也开始对奕訢的各种打压。

综合所述

道光皇帝选储君之上,考虑不太周到,从咸丰帝登基的所作所为,我认为如果是恭亲王登基后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从这里可以看出立储之下,一定要选择可以担起大任的人,否则对国家都是十分有危害的。

6

道光将皇位传位给咸丰而不是后来的鬼子六奕?,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分别是咸丰的表现比较孝顺,和善、还有就是道光的眼光以及咸丰的出生三点。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一下这三点具体情况是什么。

一、咸丰也就是爱新觉罗·奕詝的表现。

虽然奕?弓马娴熟,文武全才,但是在道光的眼中,奕詝(zhǔ)表现的更深得道光的喜欢,奕詝的表现都有什么呢?我们举两个网上流传最多的故事为例子解释吧。

其一,在一次诸位皇子去南苑围猎的时候,奕訢在狩猎的时候,十分注意表现自己,猎杀的动物最多,但是奕詝却没有张弓搭箭射出去一支箭,因此并没有一点斩获,在围猎结束的时候,道光看着奕詝的范围内,一只动物都没有,就以为奕詝很笨,一只猎物都没有弄到。

于是他就为奕詝,为什么你一只猎物都没有猎杀到?道光没想到奕詝没有一只猎物的原因竟是“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是开春,鸟兽都是开始繁殖的时期,我不忍心杀了他们,不然有伤天和,并且不想用这区区的弓马和兄弟们争高下。

这让道光就对奕詝开始刮目相看,觉得他十分善良,爱护生命。

其二则是道光病重的时候,他找来奕詝和奕訢,问他二人如果自己死掉了,他们二人都有和治国之策,六皇子奕訢张口滔滔不绝,说了很多自己对于治国的理解,而奕詝却什么都没哟说,只是哭哭啼啼的表达自己对道光的孺慕之情,让道光十分受用。

因此,表现的更为孝顺、爱护生命的奕詝能成为道光的接班人,此为原因一。

二、道光的眼光

道光作为大清第八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做了很多措施,比如整治盐道,开通海运,平定叛乱,让林则徐销烟,但是道光作为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天分,再加上他之前大清就开始显示出了颓势,他并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大清在他的手中并没有出现重新繁荣的情况。

所以说道光并没有当皇帝的天分,对于治理国家并不是很在行,因此关于自己继承人的决定,也不是根据谁能够对大清更好,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温文尔雅,对人对事更加温和的奕詝则成了他更喜欢的继承人,尽管奕詝的文治武功都不如六皇子奕訢。

三、奕詝的出身

为什么这里要说道出身呢?难道说六皇子奕訢不是道光亲生的吗?

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奕詝的母亲是道光的孝成全皇后,是道光最喜欢的老婆,孝成全皇后刚入宫就被道光封为全嫔,仅仅三个月之后就升为全妃,一年之后,年仅十七岁的年龄超过了所有比她先进宫的嫔妃,成为了全贵妃。并且她生下的公主也因此深得道光的喜欢,就连驸马都是道光女婿里面最出色的。

孝成全皇后去世之后,道光也没有再立新的皇后,可见道光对于这位皇后的喜爱,哪怕是道光对于自己的陵墓的事情,也是让孝成全皇后和自己合葬,其他的妃子都葬入另外的妃嫔陵园。

因此,奕詝也是属于子凭母贵,相比较静妃生出来的奕訢,奕詝更得到道光的喜欢,也可以说,奕詝能够成为道光的继承人,他的母亲是孝成全皇后占了很大的因素。

结语

现在我们来看,道光的眼光并不是很好,因为咸丰继位之后,成为了著名的逃跑皇帝,躲在热河不承担责任,抽大烟,好女色,三十多岁就去世了,并且在位之后动乱四起,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覆灭。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7

清宣宗道光帝生前写下了秘密立储诏书,这也是清王朝秘密立储期间最为特殊的一份诏书。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份诏书不仅涉及到皇位传承问题,还包含了一项“人事任免”——“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立储诏书中居然包含了对另一位皇子的册封,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那么,道光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呢?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道光帝为什么会选择“平庸”的清文宗咸丰帝而不是“强悍”的恭忠亲王奕訢(鬼子六)?



嫡庶之别

虽然清王朝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嫡子优先的大原则还是事实存在的,道光帝本身就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嘉庆二十五年,清仁宗嘉庆帝驾崩于避暑山庄,情急之下,身边的人居然没有找到嘉庆帝随身携带的秘密立储诏书。但是,回北京乾清宫取回另一份备份又需要时间。国不可一日无君,最终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出面,宣布由道光帝即位,她给出的理由就是道光帝是嫡长子!至于背后那些原因,这里我们就不去深究了。可见,彼时“嫡长子”还是颇有些市场的。



咸丰帝与奕訢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嫡出!虽然咸丰帝出生时的身份也是庶出,但是随着其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成为道光帝的继后,潜邸时期的咸丰帝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彼时道光帝唯一的嫡子!这对于奕訢而言是致命的,因为嫡子优先是清王朝的祖制,除非非常必要或者万不得已,道光帝是不可能去破这个例、不惜违反祖制的!虽然孝全纯皇后去世之后,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成为了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俨然就是代理皇后了!但是,她就缺一个名分,可是道光帝到死也没有给她这个皇后名分!因为这个名分,奕訢也永远只能是庶出了……



传统思维

道光年间,虽然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清王朝的国门,但是清王朝统治阶层的思维依然停留在原地,并没有与时俱进。对于道光帝而言,面对江河日下的江山社稷,选一位稳重、中庸的守成之君比选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皇帝要更加保险。虽然未必可以将清王朝带回“康雍乾盛世”,起码短期内不会败光老底!



选择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继承人就完全不同了,虽然他有可能把清王朝带向另一个盛世。但是,同样有可能将清王朝这条破船带向彻底沉没!一统天下、强盛无比的秦王朝和开启盛唐气象的隋开皇盛世都能被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和隋炀帝折腾光,更别说是早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了……道光帝赌不起!他首先得保住江山、对得起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不巧,道光帝只有这两个选择,没有第三条路。咸丰帝虽然能力“平庸”,但是性格稳重,而且非常“孝顺”(当然,这里面有杜受田的功劳),在玩弄权术方面也还是比较厉害的,正是典型的传统“守成之君”。反观奕訢,他对于西方的东西过于热衷,而且在玩弄权术方面是相当欠缺的。这一点从奕訢被咸丰帝两口子玩成那样也能看得出,他在玩弄权术方面的确不是咸丰帝的对手!而这,恰恰就是中国古代传统帝王所必备的“技能”。一个不擅长玩弄权术的帝王,注定了他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绝非皇位继承人的上上之选!这恐怕也是道光帝最终放弃奕訢的原因之一,这个人太锋芒毕露却又不擅长权术,的确不符合传统帝王的标准,不是吗?



在权衡利弊之后,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咸丰帝,但他内心依然是纠结的!为了能让这种纠结心理得到缓解,道光帝在秘密立储诏书了加上了“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但是,这根本无法改变任何东西,仅仅是道光帝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而已。即便是一些人说的为了保全奕訢,恐怕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作为皇帝,咸丰帝如果真的想要杀掉奕訢,恐怕他也只有引颈待戮的份儿,不是吗?



事实证明,道光帝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奕訢不仅没能斗得过咸丰帝,连寡嫂慈禧都没玩得过,最终让慈禧利用“甲申易枢”给踢回家抱孩子去了……这样一个志大才疏之人,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奕訢说话!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所谓“洋务运动”,最后也以“甲午海战”的完败惨淡收场……可想而知,如果道光帝真的传位给了奕訢,搞不好清王朝亡得更快也未可知,不是吗?至少本人这么认为!



记得前些年陈宝国先生曾经主演过一部电视剧《恭亲王》,这部电视剧刚出来时的片名叫《一生为奴》,用来概括奕訢的一生太确切不过了!他只适合做具体的事情,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从中国传统帝王的角度而言,奕訢比咸丰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他唯一的优点就是思想上放得开,可是,难道这不是他的身份决定的吗?一个亲王,不用担历史责任,搞砸了皇帝背锅!如果他成了皇帝,他还能那么“开放”吗?恐怕就很难说了……咸丰帝只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如果是在道光朝之前,未见得他就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不是吗?

8

道光帝晚年在继位问题上曾在四子奕詝[zhǔ]和六子奕訢[xīn]之间举棋不定,难以抉择。奕詝比奕訢大两岁,兄弟俩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感情极深。奕詝10岁时,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奕訢生母静贵妃对他悉心照料,更使得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更为融洽,丝毫不逊于嫡亲手足。

令道光帝犹豫不决的原因是:四子奕詝性格沉稳,宅心仁厚,幼年因患天花,痊愈后留下一张麻子脸,稍长又因狩猎时坠马而落下腿脚不便的终身残疾。但他是道光帝最为宠爱的孝全成皇后留下的血脉,出于爱屋及乌的关系,道光帝对幼年丧母的奕詝颇为钟爱,打算立他为储君。

六子奕訢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无论是读书写字还是骑马射箭,处处都胜过奕詝。长大后的奕訢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从择贤而立的角度来说,他比奕詝更适合被成为储君人选,这就是道光帝在继位问题上难以做出抉择的根本原因。

那么道光帝为何最终选择了资质平庸的四子奕詝而放弃天资聪颖的六子奕訢呢?

立嫡以长不以贤

奕詝生母是孝全成皇后,皇后之子是为嫡子。古代的嫡长继承制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意思是说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优先选择正妻所生的嫡子,如果有多位嫡子则优先选择年纪最长的嫡子。

嘉庆帝驾崩后,道光帝就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帝位,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继位的皇帝。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道光在选择后继之君的问题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生有9个儿子,庶长子奕纬死于1831年,二子奕纲、三子奕继幼年夭折,四子奕詝由此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嫡长子。

奕訢生母是静贵妃,虽然后来晋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事务,但直到死后才被咸丰追封为孝静成皇后。在出身地位上,奕訢明显低于奕詝,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道光帝选择立同为嫡长子出身的奕詝为皇储也就顺理成章了。

品德贤良 无可指摘

奕詝虽然资质平庸,也存在相貌和身体上的缺陷,但他品德贤良,事上以敬,事下以亲,学习刻苦,以勤补拙,年岁又最长,由此成为其他皇子们的表率。据说,道光帝最初立的皇储是奕訢,但由于遭贴身太监泄密,再联想到奕詝无可指摘的贤良品德,道光后来就改立奕詝为皇储。

道光帝对聪明伶俐的六子奕訢颇为偏爱,在立奕詝为皇储后自觉对他有愧,于是在传位诏书上除了写有“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之外,还特别注明“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的字样。通常来说,皇帝的兄弟都是在皇帝登基继位后封王赏爵,一方面可借此彰显圣德,一方面也令受赏者对皇帝感恩戴德。

杜受田的悉心教导

道光晚年,帝位之争变得愈发激烈,有一年春天,道光命诸皇子随驾到南苑参加围猎,奕詝心知自己的骑射功夫远不如奕訢,连忙向老师杜受田求教。杜受田告诉奕詝,到了围场不要发一枪一箭,等皇上问起原因时就回答说:“现在正值春天,是鸟兽万物孕育的时候,不忍心伤害他们,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跟弟弟们竞争。”道光帝听后龙心大悦:“此真帝者之言!”这就是历史上“藏拙示仁”的故事。

另外还有一则“藏拙示孝”的故事,有一次,道光帝身体违和,召奕詝、奕訢兄弟俩入对问策。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告诫他,当皇上问到他时,只管低头趴在地上痛哭。奕訢发挥聪明才智,在道光面前侃侃而谈。轮到奕詝时,他谨遵师命,趴在地上痛哭,劝谏皇阿玛千万要保重身体,使道光帝觉得这个孩子十分仁孝。

综上所述,道光帝最终选择立四子奕詝为皇储,也就是清朝第九位皇帝,31岁时死于内忧外患中的咸丰帝。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

选继承人这个事很复杂,若只是聪明,却是不行的,允执厥中是要有的。

10

清代历史上,自雍正以后,都是通过秘密建储制登上帝位,然而道光帝不同的就是,他是唯一一个在密匣中留下两道密旨的皇帝。一道是“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道“封皇六子奕?为亲王”。这两份密旨,也反应了道光皇帝生前颇为无奈的选择。史书记载中,奕?的文采武功,自幼就要比奕詝更加优秀,这一点是道光帝偏向于六阿哥的根本原因。在清代历史上,道光帝的秘密建储实际上比较晚,尤其是在顺位排序前三个皇子相继去世以后,使得他在选择储位上更加谨慎。而且没有过早建储,道光也是想要在诸多皇子之中选择更好的,但可惜在岁月无情摧残之下,到了道光皇帝晚年,就只剩下了两个儿子可供选择。史书上记载的是,奕詝因为接受了老师杜受田的指点,采取任孝的态度来面对道光皇帝,因为如果比拼能力,奕詝万万不是自己弟弟的对手,因此无论道光帝如何问对,每次奕?都是侃侃而谈,而奕詝只是痛哭流涕,上演父子情深的大戏。因此在道光帝的心中,对于奕詝总是充满不舍:“长且贤”,年龄最大,又很仁孝但是对于奕?的偏爱,因而在国与家之间两难抉择。后世人们认为,道光帝在选择储位上的错误,直接导致了国家的衰亡,因为咸丰皇帝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执掌国家。但历史上自有公正的判断,在历史学家的也严重,咸丰帝虽然不是杰出的帝王,但也是中等偏上。尤其是自嘉庆以后,咸丰对清王朝制度的改革力度是最大的,但很不凑巧的就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偏巧世界形势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变革。在这洪流之下,不是咸丰所能解决的,即便是换任何一个历代杰出的帝王,都无法弥补这千疮百孔的漏洞。咸丰不可以,同样奕?也不可以。奕?虽然能力出众,尤其是在同治年间执政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但也仅仅局限于此,事实上作为一个亲王,他眼睁睁的看着慈禧一步步做大,却没能有良好的策略遏制。奕?一直活到了光绪二十年,在这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面,奕?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水平,其实很低,对于国家的改革,有很多也只是奕?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去世以后,奕?谥号为“忠”,这种忠也只是相对于大清王朝而已,至于为国为民,奕?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