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2020-08-25 08:34阅读(80)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朱元璋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棣,而是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主要有两个原因:1.立嫡不立庶;2.难得朱元璋喜欢这位大长孙。朱允炆:-传位

1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棣,而是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主要有两个原因:

1.立嫡不立庶;

2.难得朱元璋喜欢这位大长孙。



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12月5日,是太子朱标的二儿子。朱标的长子早亡,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以朱允炆为嫡长孙。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性格温文尔雅。处事皆以宽大为怀。十四岁时,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着父亲,昼夜不离开一步。竟然这样持续了两年。朱允炆19岁时,曾向爷爷朱元璋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了《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条过于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我国自周朝开始奉行嫡长子继承制,:

第一,有嫡立嫡,嫡长子是第一序位继承人

第二,无嫡立长,没有嫡子,庶子即位,年长者优先。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长子朱标即被立为太子。朱标性情温和且有教养。其实,朱元璋对他的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也大加赞许,但为了王朝的利益,朱元璋认为朱标仍是最适合的继承人选。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但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不已,接下来,又要重新选择王位的继承人了。



按继承章法,嫡长子不在应立嫡长子嫡长孙。朱元璋在孙子朱允炆和儿子朱棣之间反复思量,也听取了朝中大臣的意见,最后,终于做出一致决定:立表现良好的朱允炆为皇太孙,既符合章法,自己和朝臣也都满意,名正言顺。唯一让朱元璋担心的就是这位长孙太过文弱,难以支撑大局。除了安排朝中要员辅助长孙治国外,继续坚持分封24个儿子驻守各地及边关,而并没有削弱儿子们手中的兵权。攘外安内,各地的叔叔们干得好,当皇上的侄子麻烦自然也少。

这个决定让功绩卓著的朱棣大失所望。此时也就埋下祸根。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6天后,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最是无情帝王家。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目中无人的四子朱棣会攻入南京,取而代之。自己喜爱的长孙朱允炆自此没了下落。

2

【寒柏陇卧子/答文】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病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立下遗诏在自己死后传位于朱允炆。那么,朱元璋就没考虑过传位于其他儿子吗?当然考虑过。而且当时的确有传位于第四子朱棣的想法,朱元璋一度对朱棣很是宠爱,曾有更换皇储的念头。

但是,最终朱元璋为什么还是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而没有传位给儿子朱棣呢?以下就是寒柏对这个事情的一点看法:

没有传位给朱棣,并不是立嫡不立庶的原因,而是其他两个重要因素

一. 立嫡不立庶的原因所致?

很多人可能以为明太祖朱元璋没有传位给燕王朱棣,是立嫡不立庶的原因所致。

其实我觉得此理由不是主要原因,虽然中国古代皇室有立嫡不立庶及立长不立幼、兄终弟及几种继承皇位的传统,但在关系到皇位永续、江山永存上,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不可能完全拘于此制而不去考虑到其它方面的。


二.朝中大臣的意见是一方面原因

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死,这时年已六十五岁的朱元璋悲恸异常。除了对太子的喜爱而不舍,皇位传与何人?也让朱元璋反复考虑,头痛不己。

实际上早在1376年(明洪武九年),当时的平遥训导叶伯臣就曾上书反对朱元璋赋予诸子过大的权力,尤其对手握重兵、分封于北京的燕王朱棣更是担忧忌惮,一再提醒朱元璋小心注意。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经过反复的考虑,最后采纳了翰林学士刘三吾等大臣的建议,于同年九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立下遗诏。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5月,朱元璋死,依遗诏传位于朱允炆。第二年,改元为建文元年,朱允炆即位为建文帝。


三.未传皇位给朱棣,最重要的原因是燕王朱棣拥兵自重、权力和名声太大

1. 朱元璋确实十分宠爱太子朱标,又常年在南京与自己生活在一起,自然是更加亲近一些。当朱标病亡后,朱元璋在悲痛之余将其感情转移延续到朱标儿子朱允炆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就不喜欢四子朱棣吗?当然不是。

有一次,朱元璋令已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赋首诗,朱允炆作的诗最后两句是:“虽然隐落江湖里,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元璋看了后认为诗意衰飒,很不高兴。于是又令他应答对联,朱元璋出上联为“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以“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听了这个情调低沉、毫无抱负的答对,脸色当时就变得非常难看。

这时恰巧朱棣也在旁边,见此情状即上前奏对说:“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一听,反怒为笑,不禁连声叫绝:“好对语!有气度”。此自后,对四子朱棣大加宠爱,起了更换皇储的念头,后为朝中大臣所阻止。

2. 《明史》记载,朱元璋于1369年(洪武二年)定下了“封建诸王之制”。1378年(洪武十一年)以后,朱元璋陆续把他的十几个儿子分封到全国重要的各个地方,北方重镇和全国著名的城市几乎都在诸王的控制之下。

按照明朝的规定,所封诸王都在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实际上是把各地驻军的指挥权控制在诸王手里。

朱元璋把军事大权交付于诸王之手,主要原因是他对异姓功臣怀着十分疑忌的心理。所以他在杀戮功臣的同时,尽可能的依重于自己的诸子。朱元璋以为这样一来,这个国家最高统治权就可以完全掌握在朱姓皇帝手里,传之万世了。

如此一来,诸王的权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分封于北京的燕王朱棣,屡次受命出塞巡边、筑城屯田,所节制的军队卫所和率领的将领越来越多,成为拥有精兵、管辖要地的真正统帅。

1370年(洪武三年),朱棣被封为燕王;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棣到达封地北平。朱棣的封地与蒙古接壤,他经常领兵出塞巡防,奉命筑城屯田。后来又屡次率诸将出征、多有建树,从此威名大振、麾下效命者众多。

但也因此给自己种下了欲念和野心,更是埋下了朝臣与父皇猜忌和疑虑的后果。


-- 后记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虽然非皇后所生,但也聪明过人、胆识有加;若不是久居封地北平,与父皇朱元璋不常亲近,又加之手握重兵、权力过大,所统将领太多、名声太大,引起朝中大臣反对、父皇忌惮,最终在各方朝臣的建议及父皇的考虑下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寒柏陇卧子认为,要是没有这些因素牵扯,说不定朱元璋就真的传位于朱棣了,省得后面再发生“靖难之变”,逼得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经过血腥的镇压屠杀,朱棣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

——END——

注: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则删。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3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朱元璋不喜欢他呗!如果老朱喜欢他,还把他扔在北京干嘛?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首先老朱很喜欢自己大儿子朱标,从他当太子开始就一直注意培养这个接班人,可惜朱标没等到老朱传位就英年早逝了,所幸朱标有儿子,老朱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孙子身上,这既合情也合理,而且名正言顺。

其次朱棣的出身很隐晦,朱棣登基后修史书,特地把自己出身那块儿说得很隐晦,既没说他是马皇后的儿子,也没说他不是,这是想干嘛?这是为了保证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啊,可是这么一来就让人怀疑,他的生母是谁?他不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朱元璋肯定知道啊,对于自己这个稀里糊涂的种,他打心眼里不喜欢,怎么可能会立他为帝呢?

第三个原因很有可能朱棣是庶出,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如果朱棣是嫡出那还真有可能会考虑他,但是很有可能他不是,这就成了死穴,不传位是肯定的!

其实说来说去就一句话,都怪朱标有个儿子朱允炆啊,不然说不定皇位真是他的了!

4

1、朱标死的时候,皇二子朱樉和皇三子朱棡都还健在。朱元璋没有理由跳过老二、老三去直接立老四。虽然后来秦王晋王也都死了,但老朱不至于再把朱允炆废了去立朱棣吧?

2、朱棣很可能是妃子所生,而非朱元璋的嫡皇后马氏所生。

3、老朱很爱操心后世子孙的事情,登基没几年就带头编制了一套《皇明祖训》,给子孙后代设计了一堆条条框框的制度。他这么爱操心,就是为了朱明王朝可以传至万世,江山永固。自己是开国之君,当然要带好头。毕竟立贤这么主观的操作,当然比不得立嫡立长这么客观。谁是第一个出生的皇子,这种事情没法造假。

虽然皇长子或者嫡子未必贤明,甚至可能昏庸,但是可以避免很多争储带来的血雨腥风。康熙晚年的诸子夺储就是典型。

后来,万历正是被这条祖宗之法给约束了,跟文官集团斗了几十年。

不过话说回来,立嫡其实也是有漏洞的,毕竟换皇后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当然,总体来说,由于老朱起了表率作用,明朝基本上都是立嫡或立长。哪怕是万历这么犟的脾气,最终还是妥协了,立了他不喜欢的皇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一般都是中原王朝普遍认可的继承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立储时的政治争端,增加皇帝的权威。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没想到朱允炆上台後会瞎指挥,如果朱允炆选择“挂机”,单凭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朱棣根本不可能造反成功。

5

导语: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和尚起家,参加红巾军,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强劲对手,挣得大明朝这份大家业。然而最后选择了皇太孙朱允炆来继承却不是能力性格更像自己的儿子朱棣,这终究是引起世人的猜疑的,原因究竟如何呢?

朱棣能力虽强,可是一出生便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皇位继承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先后顺序问题,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血亲正统的强化性问题。说白了,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帝和正宫皇后生的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那么朱棣有吗?答案不用说都知道,没有!

朱元璋的原配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了五儿两女。所以要选继承人便是先从这五个儿子里先挑老大朱标,也就是朱允炆的老爸了。如果说朱标病死或许犯事丧失了继承权利,才顺位选下一个。那么朱棣在这五个备选项里面,现在来看还真不确定,因为现在的历史学界关于朱棣的生母还存在疑问,认为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出,只是他篡位后篡改了。

所以从嫡长子继承制角度来讲,朱棣并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朱元璋也不会因为朱棣有能力而传给他皇位,坏了规矩。

可是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第一选择的太子朱标死在了朱元璋之前,那么朱元璋完全可以选择朱棣呀,为什么硬是选择了孙子朱允炆呢?

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朱允炆或许不是最佳皇位继承人,却是最合适保全自己儿子的选择。

自己选好的接班人朱标死在了自己面前,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次很重的打击,加上这是他与马皇后的长子,倾注的心血更加多,现下这个最佳选择没了,他顺而将观注点放到了皇孙朱允炆身上,为啥?因为这个孙子和他老爸朱标太像了!宽厚仁慈,简直一样。甚至,朱允炆身上的孝义和书生气比他老爸朱标更加浓厚,而朱允炆在朱标丧期的表现让朱元璋更加欣慰。

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讲,朱允炆上位是最不可能找朱元璋一众儿子麻烦的人,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最想看到的。作为一个从农民乞丐出来的皇帝,朱元璋自然知道皇位对于这些儿子的吸引力,也知道为了保住皇位以前那些皇帝都干了什么,所以他必须要考虑周到。一方面选朱允炆做皇帝,一边时刻告诫儿子们要用心镇守藩地,他以为这样,大明就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了。

可惜,朱元璋没有给朱棣的东西,朱棣在他死后用一场靖难之役成功的夺了过来。

结语

作为一代君王,朱元璋或许做了一个无奈的选择,让朱允炆做皇帝或许可以避免出现手足相残,骨肉拼杀的局面,但是他忽视了成年皇子对权位的贪慕。而且他给了朱允炆江山,却没有给他面对朱棣的有力武器,大面积杀害功臣,导致朱允炆在对朱棣时,显得软弱无力。

6

朱元璋是一个强人君主,所以他不大可能会有什么顾忌的制度。加上他本身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也没有什么祖训需要遵守。这样看来就是因为在他的眼中朱允炆比朱棣更为合适继承皇位,也许是因为对于朱标太过于喜爱,爱屋及乌影响到了孙子,作为一种补偿。也许是因为厌恶朱棣的某些人格特点,为了避免朱棣继位后的不确定性,所以不传位给他。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势也最为自负的皇帝,他的训示被编辑为《皇明祖训》,这本书中的规定在明朝是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的最高命令,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以违反。这说明他对于自己的看法有着非常高的自信,自以为千秋万代后依旧是至理名言。这就使得他更希望由一位比较庸弱的皇帝即位,以便于更好地延续自己的政策。历史上的明君圣主基本上都是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朱元璋担心朱棣的才华会使得他在自己身后就开始大幅改动自己的政策,人亡政息是晚年的朱元璋最担心的。所以,他宁可让朱允炆登基,也不选择传位于朱棣。事实上,历史上所有的明君圣主,他们的继承人基本上没有强人君主,大部分都是守成之君。也许这就是霸主之间最大的共识。


此外,朱棣本身的真实出身也可能是他的问题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很可能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有蒙古族血统的碽妃所生。这样的出身对于朱元璋而言是很难把他作为继承人对待的。所以,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

7

朱元璋立自己的大儿子朱标为太子,这是本着立嫡不立长的原则。朱元璋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朱标性仁厚,能力出众,虽然与自己政见也有不同,但朱元璋仍然很欣赏自己的大儿子。朱元璋深知儿子心肠仁慈,怕他管不住功臣,就开始努力屠杀功臣,为朱标当政铺平道路。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却因病先他而去。于是,朱元璋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明惠帝。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朱元璋驾崩后,他的四儿子发动了“靖难之疫”,通过四年的战争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得了皇帝之位。有人就提出一个设想,当时朱棣无论是能力和威望都明显跟朱允炆不是一个等级,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于朱棣呢,如此天下百姓就不用遭受四年的战争之苦。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这是因为封建社会传位标准是“立嫡不立长”,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并不是“立贤”。朱标是老大,朱棣是老四,朱棣上面还有马皇后生的老二朱樉和老三朱棡,怎么也抡不到朱棣。

为什么不传给其他儿子,因为朱元璋深知,如果那样,就是一个示范效应,每个儿子都有这样的机会,那样为了争夺皇位,儿子们会兵戎相见,杀得你死我活。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朱棣?

所以朱棣不可能有机会,就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规定,明朝没有出现为了皇位兄弟相残的局面。除了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因为战争原因外,皇权过度都非常平稳!

8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朱棣心中永远的痛。他百思不得其解,我要能力有能力,文武兼备,为了能引起父亲的注意,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学习父亲,模仿父亲,就是为了能得到你的重视,为什么你都看不到我为此付出的努力呢?

其实,恰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跟朱元璋太像了,从处事手段到为人性格都太像了。朱元璋是一个清醒的,卓越的政治家,他对自己在位期间所作所为也是有着客观的认识。由于早些年的用力过猛,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手段,在洪武后期已经有了倒退的迹象。官员人心浮动,百姓也出现了逃荒的事情。这个时候,国家急需一个仁德的继承者,来稳定国家局面,安抚百姓,休养生息,实行文明德化的统治。而不是跟跟朱元璋那样进行军事化的高压统治。

另外,朱棣的出身也是朱元璋不传位于他的原因之一。毕竟是老四,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古代讲究论资排辈,老大死了,老二老三还在,怎么轮也排不到你。如果立老四,前面的两个肯定不服气。这又是会造成朝局动荡,这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其实,朱元璋不是不想立朱棣。他在东阁门对群臣说过,朱标病逝,长孙过于年幼,恐怕力不从心,我打算立朱棣为太子,爱卿们你们怎么看呢?谁知道大臣们一致反对,坚决拥护朱允炆。理由就是朱允炆仁爱厚重,忠孝两全,一定是一位宽仁之主,天下已经四海归心。另立朱棣只怕会再生事端。

所以,综合这几点来看,当时的朱元璋做的是对的。

他理想蓝本就是:朱允炆在家里坐镇,朱棣在外面看好家门,大明天下百姓安定,千秋万代。可惜,事与愿违。这也就是历史的迷人之处。

9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按理来说,即使改朝换代,皇帝的继承制度也是一样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可是到朱元璋这里,他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而是立自己的皇孙朱允炆为太子,这不仅越过了儿子辈立孙子辈为储君,同时也造成了皇室家族内矛盾,可是朱元璋执意如此,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祖制在上,不可逾越

首先,有嫡长子继承制的硬性规定在先 ,就算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可毕竟不是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朱元璋对这个嫡长子也是十分的喜爱,在为太子时也未犯过什么大错。所以说,朱标一辈子为太子,只因英年早逝未当上皇帝属实有点可惜。

朱标这一辈子虽然没有当皇帝的命,但他的儿子朱允炆却有天子之气。当然,朱元璋也很得意这个皇孙,不仅仅有他父亲是太子的缘故,和其他的皇孙相比,还是嫡皇孙更招朱元璋的喜爱。

总的来说,朱元璋除了喜欢朱允炆这个嫡皇孙外的个人感情以外,因为朱允炆是嫡出,既然有嫡出的皇孙存在,就没有传为给庶出儿子的道理。

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假如说没有朱允炆这个嫡皇孙,太子朱标这一辈人里,朱棣排行老四,他和太子朱标之间还有两位年长于他的哥哥,即使朱标英年早逝,没有继位的可能,但按照顺位来讲,要想轮到朱棣当皇帝,先要考虑朱元璋的二子朱樉、三子朱棡后再考虑朱棣。

所以,朱棣要想当皇帝,顺其自然当皇帝的机会很小,只能采取点手段才可以。事实证明,朱棣确实用强硬的手段夺位,并取得了成功,用自己的行动争取来权力与荣华。

太祖所爱,属意嫡孙

其实朱元璋很喜欢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爱屋及乌,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孙朱允炆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与自己的正妻马皇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在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嫡长子朱标就被立为太子,直到他去世。

在朱标为太子时,兄友弟恭,弟弟们犯错,朱标维护他的弟弟们,并向父亲朱元璋求情,仁慈宽厚,受到弟弟们的尊敬,如果朱标他并没有英年早逝,他当皇帝,想必其他皇子也是心服口服的,绝无异议。朱允炆作为朱元璋唯一的嫡孙,朱元璋要将皇位顺利的交给他,就要准备好万全之策。

朱元璋晚年时期,诛杀开国大臣,为的就是皇位能牢牢地握在朱家人手里。除此之外,为了自己嫡孙未来可以坐稳皇位,朱元璋为朱允炆招兵买马,充实军队,毕竟有军队在才会多一重保护。凡此种种,都是朱元璋对朱允炆这个皇位继承人认可的表现,可惜朱元璋想的很好,现实却与计划反其道而行之。

总的来说,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是有原因的,不仅仅要遵循祖宗留下来的硬核规定,还有个人感情等等。

10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元璋虽然说是贫民出身,但是他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马虎。朱元璋认为,要想保证大明王朝的政治稳定,必须遵循严密的法则,只有家族内部不出现争端,朱家才能世世代代统治天下。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这在历代皇帝中,都属于一个高产皇帝。长子朱标为马皇帝所生。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无论是在他创业期还是当上皇帝,马皇后对他的帮助都非常大。朱元璋刚投靠郭子兴的时候,虽然也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但是,在别人的离间之下,郭子兴也曾多次猜忌朱元璋,对他多加监视。马皇后为了缓解朱元璋和郭子兴的矛盾,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找机会献给自己的义母,求她能在义父郭子兴面前替朱元璋说些好话。

所以,就在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把朱标立为了世子;朱元璋称帝后,便把朱标立为了皇太子。可以这么说,朱标身为嫡长子,不管是出身还是年龄,成为皇太子都太适合不过了。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啊。因为,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朱樉、第三个儿子朱棡都是马皇后所生,而朱棣,一直有种说法,不是马皇后所生。

然而,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没有在儿子中间再选择一位立为皇太子,而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最终导致朱棣在朱元璋死后,爆发了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