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成群的食草动物不一起攻击狮子、老虎,反而逃跑?

为什么成群的食草动物不一起攻击狮子、老虎,反而逃跑?

2020-09-01 12:02阅读(120)

为什么成群的食草动物不一起攻击狮子、老虎,反而逃跑?:你和驴友二十人在森林中,突然草丛里冲出一只老虎,想想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实际上,你的大脑当时是短路

1

你和驴友二十人在森林中,突然草丛里冲出一只老虎,想想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实际上,你的大脑当时是短路的,来不及思考,直接肾上腺素激增,本能促使你扭头就跑。非洲草原上的羚羊、野牛、斑马和你是一样的。面对狮子老虎会逃跑,而不是攻击,只是因为不想被吃掉。

不过,也有例外,狮子总被群殴

图:哎~踢到铁板了,今天注定要被掀翻天了

接着刚才那个情况,当你们跑出两步,可能会反应过来,我们手里有猎枪和棍棒呀,怕什么,然后上面那只狮子看你们组团来了就会哭爹喊娘的说:妈呀,谁来救救我呀!谁说食草动物只会跑。

很多情况下成群的有蹄类动物会攻击它们的捕食者。在好望角,野牛多产,种群的规模数量一般都很大。在万牛奔腾的那种气势与冲击力,即使牛群中都会发生踩踏事件。狮子此刻只能远远望着,瑟瑟发抖,别提上前捕食了。

即使牛群静了下来,狮子也只会挑老弱病残,而且会注意观察是否惊走了牛群。如果发现苗头不对,他宁可饿肚子,也会马上放弃撤离。

捕牛时,如果牛只是轻微躲避,而不是逃跑,狮子就要小心了。因为即使是单挑,狮子也要小心翼翼的,当母亲发现小牛犊被狮子盯上,狮子或许会:难度系数10.0,原地腾空两周半。

当然,以上都是意外情况,大多数时候狮子即使吃不到牛,也不会这么惨,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还有两种食草动物即使数量不大,狮子也是轻易不敢惹的,那就是大象和河马,吨位决定一切。

狮子、老虎好下手的有什么?

当然,狮子王和丛林之王都是骄傲的,正常情况下没这么窝囊。可以食用羚羊、瞪羚、花斑鹿等等,与其他物种相比,它们相对较小,但对于饥肠辘辘的掠食者来说已经算是大型猎物了。

这些物种腿又长又细,很容易折断,也缺乏像角水牛这样攻击性更强的动物所拥有的肌肉与角。这是自然选择的方向,这样轻巧得身体结构就是为了让它们跑得更快,而不是让它们战胜大型掠食者。

这些动物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也会激增,激发逃跑的本能。出于这个原因,这些动物在面对是坚守阵地对抗捕食者,还是逃窜的决定时,最有可能表现出“飞行能力”。不过,有些体型稍大的“老油子”会“波澜不惊”的站着,处于一个群体中,有时原地站着是最好的选择。狮子、老虎出手时就已经选定了目标,慌乱的逃跑可能会变成第一目标失败后的第二目标。

老虎和狮子还有点不太一样,环境使它在演化上,更偏向于走伪装大师的路线。在丛林之中,掩体较多,即使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鹿群,老虎也能慢慢靠得很近而不被发现。

老虎的冲刺速度可达每小时80公里,虽然耐力有限,冲刺距离短,但能靠得足够近弥补了这个缺点。

大部分动物的颜色感受器和人类不一样,在森林中大部分动物眼里,老虎的条纹与颜色,在它们看来更容易像是环境。

老虎还是夜行动物,大部分食草动物在夜间往往不怎么活动,视线也不好。当老虎从远处潜行到足够近,近到让兽群根本来不及反应,只剩惊吓,造成恐慌和混乱。你感受一下,晚上睡觉时,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发现旁边站个人是什么感觉,鹿受到同等的惊吓只会拔腿就跑。

从进化论的角度考虑,适者生存,对于大多数食草动物来说,它们大脑的思考方式是“倒霉的最好是你,而不是我”,并非团结一致。如果两只公鹿间存在竞争关系,它会很高兴看到情敌被吃掉,而不是跑过去救它,或许它恨不得也踹上一脚,再喊上一句:让你抢我的梦中情人,以后归我了。

从伤亡数量的角度来讲,如果兽群逃跑,最多只会被抓到一只。联合起来的话,一旦老虎被逼得走投无路,很容易杀死更多的鹿。当然老虎是“刺客”,猎杀失败,直接放弃,并不会等鹿群反应过来进行群殴。

最后

反攻需要看情况,如果是银背大猩猩、野牛、河马、大象这样的食草动物,他们有可能会反杀狮子和老虎,而细胳膊细腿、跑得又快,大自然教会它们、赋予它们的就是逃跑的能力,没有吨位和杀伤性武器,来再多也只是“幼儿园”选手,徒增伤亡,得不偿失。

2

成群的食草动动物遇到狮子,老虎,一般会选择逃跑,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食草动物本性胆小懦弱,遇到危险就会选择逃跑,这就是其自我保护的本能。二是多数食草动物没有能力进行自卫,它们既无尖齿又无利爪尖角,如斑马,野驴等,无法对食肉动物进行攻击。但也有少数食草动物不惧狮子、老虎的威胁,如野牛群就敢于与狮群对峙,甚至个别野牛敢于主动出击,因为其有所凭借,不仅体格硕大,而且头长尖角。

更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大象。在非洲草原上,狮群遇到象群就会退而远之,不敢主动招惹。因为在成年大象眼里,狮子就像猫一般大,对于大象几乎就没有什么威胁,而且大象有长牙作为武器,能够攻击狮子。

当然,对于体形较小,或没有长着自卫武器的食草动物来说,逃跑就是其求生的唯一选项,而且这些动物也都擅长奔跑,这也就是动物界中物竞天择的结果。

3

谢邀。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从一些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头雄狮冲入上百头水牛组成的水牛群中,一般都会吓得水牛们四散奔逃,留下跑的较慢的老弱病残,就被雄狮一口咬死,沦为食物。

除了狮子外,老虎中的孟加拉虎也经常捕猎白肢野牛,而白肢野牛也是体型庞大的群居动物。与狮子捕猎水牛一样,一群白肢野牛在面对孟加拉虎是也是大都是各自逃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成群的食草动物不团结起来攻击狮子或者老虎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每一种大型的食肉动物都有相对固定的食谱,也就是相对固定的猎物,比如非洲狮的主要猎物以斑马、角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为主,而老虎的猎物主要以鹿科动物以及野猪为主。

决定这些食肉动物猎物的因素有以下三点:生存空间内其他动物的密度、群居或者独居的习性(群居的食肉动物往往需要捕猎更大的猎物,而独居的食肉动物往往捕猎体型小于自己的猎物)、捕猎的难易度(比如非洲狮是群居动物,它们需要捕猎更大体型的猎物来满足狮群的需求,但是,它们很少去招惹成年的大象)。

由于在自然界的食草动物属于食物链底端的动物,所以它们大都需要群居来提高自己的生存几率。当体型较小的群居食草动物面对大型食肉动物时,它们毫无战意,原因是即使成群的它们也无法对大型食肉动物造成伤害,反而会增加群体被捕猎的风险。因此,体型较小的群居食草动物面对食肉动物只要一个念头那就是跑。

下面我们着重的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大型群居食草动物面对老虎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很少反抗?

按理说,任何一种成年野牛的体型都是老虎狮子的至少两倍以上,而且野牛还有尖利且粗壮的牛角,它们如果拼死一搏的话,是有可能击退老虎、狮子的,毕竟老虎、狮子为的是食物,如果放弃,它还可以捕猎其他的猎物,而野牛就不一样了,它们的反抗是为了保命,所以,如果这些大型食草动物拼死反抗的话,即便是狮子老虎这样的大型食肉动物也要避其锋芒。

但是,事实上,即使一群野牛也很少抱团反抗狮子或者是老虎的攻击,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01 条件反射

食草动物害怕其生存空间内的食肉动物是一种条件反射,而造成这种条件发射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先天因素是一种本能,任何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的惧怕是刻在骨子里的。后天因素就是食草动物从小到大见到过太多的同类死于这些猛兽的利爪和尖牙下,所以,综合两个因素,让食草动物在面对食肉动物时,本能的反应就是逃走,而不是反抗。

02 食草动物群居的本质

虽然群居的食草动物都有“首领”的存在,但是在食草动物的族群中,首领只不过是最强壮的存在,它们对于族群最大的贡献就是优良基因的延续和指导族群的行进方向。简单的说,就是野牛王是野牛群的风向标,而野牛王毕竟也是野牛,它对这些大型食肉动物也有恐惧,所以一旦遇到危险,野牛王逃走,其他的成员自然也会跟着逃走。

也就是说食草动物群居的本质就是更方便繁殖,而且群居后,也能减少个体被捕猎的几率。

03 优胜劣汰

在自然界中的动物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这样能够让一个种群向更能适应环境、更强大的方向发展。所以,在遇到大型食肉动物捕猎时,群居动物四散奔逃就会筛选出奔跑较慢的同类来,而奔跑较慢的同类都是老弱病残和年幼的。这样这些占用资源,且不利于族群发展的因素就会被食肉动物清理掉。

这也是群居食草动物很少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原因之一。

因此,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本能的恐惧,加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再加上人人为己的社会关系,让群居的食肉动物很少会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捕杀。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群居食草动物偶尔也是会抱团反抗食肉动物的

食草动物集体抱团反抗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较少见而已,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我们还是以非洲水牛为例):

第一种是非洲水牛群的首领是个“硬汉”。在水牛群中,有一些首领是硬汉,它们在遇到单独的狮子捕猎时,会冲到水牛群的前面,与雄狮对峙。此时,水牛群中比较强壮的雄性水牛就会紧跟其后,如此多的水牛正面自己,就算是“草原之王”雄狮也得畏惧三分。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雄狮就会放弃捕猎。放弃捕猎后,有的雄狮会离开寻找新的猎物,这样双方就相安无事,如果雄狮没有离开,反而在周围游荡,它甚至会遭到水牛群的“追杀”,最后形成这种场面:

第二种情况是狮子捕猎了水牛的幼崽。上面我们说过,在狮子捕猎水牛时,水牛群大都会四散奔逃,而留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年幼的水牛,如果狮子单纯的猎杀老弱病残,其他的水牛是不会帮忙的。但是,如果狮子捕猎的是幼年的水牛,那么水牛首领和水牛的母亲大概率会掉过头来营救。最后就造成水牛抱团营救的场面。

水牛群之所以有这个习性是因为水牛幼崽是水牛群的未来,如果放任幼崽被捕杀,显然是不利于水牛种群的发展的。因此,水牛群最大的禁忌就是狮子捕猎幼崽。

总结

群居的食草动物面对大型食肉动物的捕杀时,由于本能的反应,它们是不会团结起来共同御敌的。但是如果食肉动物捕杀它们的幼崽,它们还是会团结起来营救的。

4

因为性质不同(食草的不想吃肉〉,力量扱不对称,所处食物链地位差异,弱小的食草者只能选择逃亡。但也有强大的食草者,如野牛大象河马等,能凭一己之力与猛兽集群博斗。在狮子等猛兽意外死亡中,死于野牛牛角的不在少数。

5

很简单,为了生存。食肉动物主动攻击是为了生存,否则只有饿死,食肉动物必须面对攻击的风险。食草动物,没有这种动能,有吃有喝,承担攻击的风险不是首选,逃跑生存的机率更大。

6

草食动物生性懦弱,这是由它们的本性决定的,因为他们的食物是草,而草是没有攻击性的,所以,它们在采食过程中相对安全;而肉食性动物则不同,它们的食物是以动物为主,而动物是活动的,捕食过程中需要技巧和勇力,长而久之,故而养成了生性凶猛。所以,草食动物在遭遇肉食动物时,性格决定了它们不会抵抗,只会本能地逃跑。

7

谢谢!一般食草动物不具反抗或攻击食肉类动物捕猎自己的能力,更不具与人类相同的团结抵抗意识思维,它们的逃跑行为也是多属本能意识,天性使然吧。谢谢!

8

没脑子,动物的群体组织能力差,人就可以,原始人可以去组织人猎杀几十顿的猛犸象!猛犸象基本上就没有天敌!

9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碰到恐惧的三个态度。

1:僵住,就是突然怔住,不敢动了。

2:拼命逃,感觉到了危险,就逃,一直到安全为止。

3:迎战,对着危险吐口水,危险也不是那么害怕。

先不说动物,说我们人类,在最古老的原始时期,战胜自然的条件很差,动物都很强大凶猛。当我们祖先的部落被兽群攻击时,第一思维就是逃跑,越远越好。那些好奇心强大,留下来对抗猛兽的基本死翘翘,剩下的就是吓得不敢动的,基本塞牙缝了,唯有逃跑的都活了下来。

长久下来,遇到危险就逃跑的基因留在了我们的身体里。即使在现代社会,假如我们走在街上,突然后面一群人惊慌失措的跑过去,我们下意识的也是跟着跑,这是基因决定的行为模式。

同理,动物的历史生命进化比人类长的多,那么逃跑的基因也是长期遗留在身体里。

为什么不会反抗,其实就是基因进化决定的。




10

感谢相邀,成群的食草动物看到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后赶紧逃跑,是它们的一种本能,是生物的应激性的一种体现。所谓生物的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内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这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救本领。

您所说的成群的食草动物遇到狮子、老虎就赶紧逃跑的说法也不绝对,一些体型较小、性格比较温顺的食草动物比如山羊、鹿等食草动物见到狮子、老虎会立即奔逃,一是它们跑得比较快,这种自救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躲避食肉动物的捕食,二是它们由于体型较小、体质较弱,无法和狮子、老虎抗衡,不能抵抗住他们的捕食;三它们只是群居动物,只是为了生存、躲避食肉动物捕食才聚在一起的,很多没有领导抵抗捕食的首领,成员之间也没有明确的抵御捕食的分工,而一些大型的社会性的食草动物比如牦牛、遇到狮子老虎等时,它们会由首领组织牦牛抵御捕食,成年的健壮的公牦牛会围成一圈,把母牦牛和老弱体残的牦牛围在圈

内,来抵御狮子老虎的捕食。四群居的食草动物它们群居这种躲避食肉动物捕食的方法还是十分有效的,这种躲避食肉动物捕食的方式可以使食肉动物失去追捕目标,再一个大数量的同种食草动物聚在一起遭到食肉动物的猎杀比单独的食草动物要少的多,所以对个体的小型食草动物来说,群居是最好的生存下来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