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

2020-08-31 15:04阅读(78)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目前来说国内糖:-消

1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目前来说国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这样算来国内的糖尿病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而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病人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所以它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能在大家的潜意识里,糖尿病仅仅是血糖升高,殊不知,糖尿病可以损伤全身的血管,所以它是可以侵犯人体所有的脏器和组织的。

虽然很多人得了糖尿病,但是大家对于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并不够,很多人都是等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停止吃药,血糖高就继续吃,长期下来就造成了潜在的风险。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1.血糖控制正常了,为何不能停药?

可能很多人听到医生的建议是一旦确定糖尿病就需要终生服药,这种说法忽然正确,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因为在基层有不少医生因为一次查出血糖高,就给病人诊断为糖尿病了,很多人因此也长期服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诊断糖尿病是需要多测量几次血糖来判定的,仅凭一次不能确诊。

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血糖正常了也是不能停用药物的。因为我们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就是胰岛素,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说明胰岛细胞出问题了,人体自己不能够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无法发挥降糖的作用,这时候人只有借助一些药物来维持正常的血糖。当停用药物的时候,血糖还是会高于正常,血糖升高对于人体的损害是慢性的一个过程,这种损害只有数年后才会有明显的体现。

2.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

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糖尿病病人不是血糖高吗?这么多的能量怎么会让人变得消瘦呢?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要想很好地利用这些葡萄糖,它们必须进入细胞内,而进入细胞内需要胰岛素的作用。大多数糖尿病病人要不缺乏胰岛素,要不就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的降糖功能,所以才会出现消瘦的情况。

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要想改善下肢消瘦的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尽量控制空腹血糖<7mmol,餐后或者随机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比值<7%。要想控制好血糖就需要监测血糖,然后根据血糖调整用药,以后就坚持服用降糖药物。

另外,糖尿病病人控制体重指数<24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肥胖会引起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这样人体为了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得不努力分泌胰岛素,这样胰岛细胞的负担就会加重,久而久之,胰岛细胞衰竭,会加重病情。

除此之外糖尿病病人应该做到不喝稀饭、坚持运动、戒烟酒、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吃饭8分饱,这里面运动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另外一方面运动也可以增加腿部的肌肉,有利于改善腿部的消瘦。

最后小结:要想改善糖尿病病人的下肢消瘦问题,首先应该控制好血糖,然后坚持运动。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2

消瘦型糖尿病在饮食上需要做到的

1、饮食上增加热量摄入,同时增加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适当增加瘦肉、奶蛋豆制品类食物,但不要吃肥肉,避免脂肪过量。

2、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铁的摄入量。荤素搭配,促进铁的吸收。

3、少食多餐,尽可能的保证每一餐的热量及营养能够被身体充分摄入。

主食推荐食用藜麦,藜麦是全谷全营养食物,是植物性主食食物里少见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是传统主食粮食远不可及的。藜麦中的铁含量是普通谷物的四倍,维生素含量也远高于普通谷物。藜麦还是低升糖(35)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是粗粮里的细粮。藜麦不含麸质,可减少或避免消化不良。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并正式推荐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全营养食品。

运动上要做到的

加强锻炼身体,尤其是下肢运动,多走步,走完之后一定记得压压腿,撑撑筋,用手拍打下肢,揉搓下肢各部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卫生习惯上要做到的

每天晚上热水泡脚,最好是深一点的泡脚盆,可以没过足踝及小腿大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注意消耗型疾病的影响

患者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明确认知,消瘦型糖尿病患者要了解自己是否有消耗型疾病,如肺结核或是乳糜泻造成的长期营养消化不良等。

若有消耗型疾病,则需补充更多营养。

体重检测

每天检测体重,一旦体重恢复到正常范围,就应及时调整饮食,以免超重,发展为另一个极端,成为肥胖型患者。

3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比较典型的症状,也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体重减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以上三个症状。古人讲糖尿病为“消渴病”,根据其症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可是要知道,这个下消可不是下肢消瘦哦,它是指多尿的症状。

如果患者血糖控制较差,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全身的脂肪减少,表现为消瘦的症状。但糖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局部消瘦的情况,如下肢消瘦。

如果血糖控制平稳,一般来说体重会逐渐恢复到正常体重。如果体重不能恢复,或者体重仍然在逐渐下降,那么就要排除是否有感染性疾病、肿瘤、结核、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等。

如果排除以上原因,患者血糖也相对平稳,只是呈现为下肢消瘦的情况。而且下肢消瘦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出现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不适,这时因为下肢的脂肪量太少,也不能有效的包裹末梢神经,神经相对较钱,损伤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单纯的下肢消瘦考虑与下肢的肌肉不够强健有关。如果肌肉比较发达,那么下肢就不容易表现为瘦削的样子。

因此为改善下肢消瘦的情况,应该有意识的加强下肢的锻炼,增加肌肉的体积,那么下肢消瘦的情况也会改善。

运动形式选择骑自行车,跑步、跳绳、负重深蹲、马步训练等,都可以有效的使下肢的力量增强。很多在健身房锻炼的人,只关注撸铁,160斤、180斤、200斤,乐此不疲,但是,单纯上肢肌肉发达,胸肌明显,腿部力量孱弱的人,也是不协调的。

4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其中的“一少”指的就是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一般是全身性的消瘦,其中,就包括下肢消瘦。

得了糖尿病为何会出现体重下降?

糖尿病消瘦的病因如下:

1、血糖控制较差,体内的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被利用,体内蛋白质脂肪消耗,出现体重的下降;

2、饮食摄入不足,过度控制饮食,导致摄入不足,引起消瘦;

3、运动过度,为降低血糖而过度运动,导致消耗过多,引起体重下降;

4、其他,如肿瘤、胃肠功能紊乱、合并胃肠功能紊乱或肿瘤、甲亢等。

如何改善下肢消瘦的情况?

通过控制血糖、正常进食、适当运动、调节胃肠功能等,可有效改善消瘦的症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控制血糖。只要糖尿病病人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日常正常饮食,糖尿病病人的体重就会逐渐上升。

另外,还要特别提醒糖尿病的病人,在平时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以粗粮为主淀粉要少吃,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蔬菜以木耳,苦瓜,西红柿,黄瓜为主,另外可以做适量的锻炼。

如果消瘦的严重,推荐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胰岛素是促进合成的激素,应用胰岛素有增加体重的作用。

以上这些方法对于下肢消瘦的糖尿病友同样也是适用的。

纯手打,码字不易。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留言或邀请“三诺讲糖”回答!

5

糖尿病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消渴症,随人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糖尿病患者逐年的流行增加,发病患者出现年轻的趋势。



从消渴症的字面上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的表现是身体消瘦,口渴总是喝水,糖尿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的血浆葡萄糖升高,葡萄糖属于最重要的糖类,主要给人们活动提供能量,葡萄糖升高会打破正常的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长此以往会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受到血糖升高代谢失衡的伤害,从脚底到头顶的全身每一个器官组织无一幸免,如血糖升高引起糖尿病病足、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情况可以导致患者猝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出现肌肉萎缩,在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消瘦,而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消瘦更加明显。那如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消瘦?

1、控制好血糖在目标水平是改善症状的重中之重,常见的措施包括

①长期规律的坚持适合自身餐后有氧运动(如散步、打打太极拳、慢跑、登山等)。

②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包括控制总热量,主食多选择粗制大米、玉米、面、黄豆等豆类、红薯山药等块根类、燕麦、麦麸、高粱、荞麦、芝麻等,多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和含糖成分低的瓜果和水果。限制高高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饮食。



③通过饮食和体育锻炼无法控制血糖的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口服药物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

④定期自测血糖和到医院进行眼底、肾脏、心脑血管以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随访检查,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得好不好和了解有无肾脏、心脑血管以及四肢周围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⑤选择透气良好的衣物,加强下肢消瘦皮肤的护理,避免破溃感染。

结束语:糖尿病重在预防,因为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提倡合理营养,避免超重和肥胖,加强锻炼身体,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6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换句话说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虽然大家对于糖尿病并不觉得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糖尿病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现实中依然有不少人觉得血糖正常后就不需要吃药了,血糖高的时候再吃药,殊不知,这样会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糖尿病对于人体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血糖升高本身,而是它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我体内的血糖都如此高了,为何我还是越来越瘦呢?其实这个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受体对于胰岛素不敏感而使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胰岛素就不能促使糖类进入细胞内,自然也就无法利用这些糖类,人体只能消耗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如何改善糖尿病下肢消瘦的问题。

1.控制好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越高,体内的糖类的利用度就越低,人就会增加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因此为了改善糖尿病下肢消瘦,应该控制好血糖,让这些糖类进入细胞内。所以平时应该注意按时服用降糖药,不可私自增减或者停用药物。同时注意不能熬夜、清淡饮食、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合理体重。

2.坚持运动:

在高中我们学过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它就是指人的某些功能越用就越好,不用会出现退化的情况。人的下肢也是这样,长时间运动减少本身也会使肌肉减少,而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快走、慢跑等。运动之前应该在口袋里常备糖果,以预防低血糖反应。另外运动需要长期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7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目前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0.9%。血糖长期升高,可能出现排尿增多、饮水增多、进食增多以及体重下降,即我们所说的“三多一少”。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改善下肢消瘦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静坐少动已成为青中年人群的主要工作方式。由于运动减少,肥胖人群逐渐增多,同时腹围也逐渐增加,男性腹围达到90cm或女性腹围达到85cm,为腹型肥胖。无论是肥胖,还是腹型肥胖均属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即肝脏、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葡萄糖利用障碍后,人体处于相对饥饿状态,为了满足能量需求,开始分解肌肉、脂肪等组织供能,从而导致体重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消瘦与肌肉分解增加有关;其次,还与运动减少有关。肌肉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用进废退,经常锻炼的人群,下肢肌肉会代偿性肥大;锻炼较少或不运动的人群,肌肉则会出现生理性萎缩。

在下肢消瘦改善方面,一是给予合理的降糖方案控制血糖达标,二是坚持运动改善下肢消瘦。在血糖控制方面,若血糖升高幅度不大,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应启动口服药降血糖,经口服降糖药治疗三月后,若糖化血红蛋白依然不能控制在7.0%以下,应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若血糖升高幅度较大,如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0%,应尽早启动胰岛素降血糖,目的不仅在于改善体重,更重要的是减轻高糖毒性,减轻胰岛细胞损害。经过合理的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消瘦会逐渐得到改善,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消瘦进行性加重,在排除肿瘤、甲亢、焦虑等因素后,以生活方式干预或口服药降糖的患者,也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控制血糖。

综上,糖尿病患者下肢消瘦与血糖利用障碍、肌肉分解增加以及运动减少有关。通过合理的降糖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同时增加运动,下肢消瘦会得到改善。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8

糖尿病病人在临床上的表现有很多事不一样,有的人甚至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会得糖尿病,实际上糖尿病除了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还有一部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所以不是说你没症状,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

当时同样道理,我们经常强调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这其中“一少”就是体重减轻,消瘦,比如像涉及到的下肢消瘦就是其中糖尿病对我们身体影响的其中一部分表现。

什么是糖尿病?

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不要简单以为它就是简单的血糖升高。实际上,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糖尿病患者,除了发现有糖尿病,有些有伴高血压,而有些是高血脂,当然还有肥胖等等。

而糖尿病病人最主要的病理改变就是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作用效果不明显,降血糖的作用下降。

糖尿病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一种全身性的!

我们医生常跟糖尿病病人说得了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这种长期的慢性血糖高,会导致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因为主要造成我们糖尿病患者死亡及残疾的原因是它引起的大血管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消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自主神经病变,使支配肌肉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等,这种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是引起患者坏疽,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当然,糖尿病除了会引起患者糖尿病足,还会引起以下并发症:

  1. 引起脑血管病变,导致脑溢血、脑血栓等几率比我们正常人高出2-4倍;
  2. 对眼睛视网膜的影响,造成失明、致盲;
  3. 对心脏影响,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高危人群;
  4. 导致糖尿病肾病,以前尿毒症可能还有慢性肾炎其他疾病引起的,现在我们这几年尿毒症患者来看,90%以上都是来源于糖尿病患者。

所以要改善糖尿病病人下肢消瘦等并发症,最重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血糖的控制,这是关键,任何长期不稳定的血糖都是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第二,下肢消瘦预防糖尿病足是重中之重!糖尿病足的出现肯定与我们糖尿病的预防有关的,换句话说,每个糖尿病患者得糖尿病足的几率是相同的,不分贫穷贵贱。很多病人之所以得糖尿病足,是平时生活中引起足部创面的出现。比如有的病人洗个脚,剪个脚趾甲,擦脚太用力等等。

像平时一旦不小心出现伤口创面,切勿紧张,一定要找专业的内分泌医生,当然还有一些医院还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立了创面门诊,可以花他们的号,尽早干预是关键。像比如有水泡不能自己去弄破,要由专业医生对它进行渗液吸收,皮肤还要贴回去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自己换药,这皮肤破损不是简单的弄破了,是多因素引起的。是要根据深浅,选择凝胶敷料,还是选择其他的,还有一些是要加强特殊保护,换药以后不能再受力的。就连穿鞋袜,洗脚方式都要进行专业培训的!

第三,健康的饮食控制。少量多餐,控制总的饮食,该吃的不能少吃,而大鱼大肉是要相对少吃,但是不是说不能吃肉,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以及水等,都是特别重要需要补充的,因此,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多种多样时关键。

9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消瘦是糖尿病很常见的一个表现,为什么糖尿病会出现消瘦呢?接下来吴医生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消瘦的标准是什么?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即称为消瘦。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比如一个身高175cm的男性,其标准体重为175-105=70kg,如果体重低于70×10%=63kg即为消瘦。

糖尿病消瘦原因有哪些?

1.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身体利用血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一方面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胰岛素抵抗,人体的胰岛素相对减少,身体利用血糖的能力下降,人体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就会消耗蛋白质以及脂肪来获得能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消瘦。血糖越高,胰岛素相对就更少,出现消瘦的可能性越大。

2.饮食控制太过: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糖尿病控制饮食这是正确的,但也别矫枉过正,饮食控制太过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3.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疾病,比如肿瘤、甲亢、结核等疾病,这些疾病都是消耗性疾病,人体消化能力很大,故而病人常常出现消瘦等症状。

4.降糖药的副作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等降糖药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非常合适,但是对于体质本身偏瘦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体重下降,从而导致消瘦。

5.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累及胃肠道植物神经,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患者食欲、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患者消瘦。

总的来说,引起糖尿病消瘦的原因有很多,糖尿病本身的因素、饮食的因素、治疗药物的影响以及合并其他疾病都会导致消瘦的发生。

如何改善消瘦?

1.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本身会导致消瘦,通过综合的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有助于保护残存的胰腺功能,有利于机体更好的利用血糖、避免机体消化蛋白质以及脂肪,进而能有效避免消瘦的发生。

2.排查有无肿瘤、结核、甲亢等其它消耗性疾病。

3.调整治疗药物: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等降糖药物具有增肥的作用,对于消瘦严重者该用具有增肥作用的降糖药。

4.平衡饮食:糖尿病也需要营养饮食,患者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调整食谱,增加营养摄入。

总结一下:

引起糖尿病消瘦的原因有很多,糖尿病本身的因素、饮食的因素、治疗药物的影响以及合并其他疾病都会导致消瘦的发生,通过调整降糖药物、加强营养、加强控制血糖、排查和治疗合并症可有效改善消瘦症状。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10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病程时间较长,血糖控制也不怎么好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的下肢越来越呈现消瘦状态,这样的一种状态,实际上是在提醒你,如果再不积极的加强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可能都会进一步发生发展了,因此,如果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的情况,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更要注意做好血糖的调理和控制了。

糖尿病人为何会出现下肢消瘦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就是腿部的消瘦,与很多新发糖尿病患者出现身体的整体消瘦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对于血糖的代谢利用出现了问题,无法有效的利用血糖为身体功能,为了保证身体的能量供应,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会进一步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这样的情况下,身体就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消瘦症状。

而糖尿病人的下肢消瘦问题,除了与前面谈到的血糖代谢问题,体内功能不足导致的脂肪消耗以外,往往还与多年病程的糖尿病,造成的下肢周围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等问题有关,高血糖最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血管的危害了,不但会导致心血管等大血管的粥样硬化加速发展,还对身体的微血管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血糖如果长期不控制,导致下肢微血管发生硬化病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下肢微血管的病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循环的受阻和不畅,营养的输送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下肢肌肉组织长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供应,出现萎缩,消瘦的症状,也就不奇怪了。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应该警惕哪些风险?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更要引起警惕。

首先是要注意血糖控制情况,要好好的进行检查,到底血糖控制到了多少,生活上有没有注意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用药方面是严格遵医嘱用药,还是吃吃停停,没怎么在意,血糖到底控制的如何?平常在家自测空腹血糖能到多少?定期去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到底在什么水平?如果血糖一直居高不下,根本没有达到需要控制的达标值,在长期的高血糖影响下,各种糖尿病引发的健康危害就会逐渐发生,影响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甚至是影响我们的预期寿命。

其次是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前面我们谈到,之所以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与血糖代谢不良导致脂肪的消耗有关,但也与下肢的微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人下肢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表现,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足的问题,糖尿病足可能会出现足部冰凉,麻木,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反复溃破,感染,甚至导致坏疽,组织坏死,甚至需要截肢等。如果已经开始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而不注意控制,等出现了糖尿病足问题时,再去控制下肢消瘦的问题,就难上加难了。

除了糖尿病足的风险以外,其他的微血管并发症也应该要重点关注,既然下肢的微血管受到了影响,肾脏的功能有没有出现下降呢?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情况如何呢?视网膜有没有出现一定的病变问题呢?这些方面,都建议要定期的积极排查,发现问题也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控制。

糖尿病人下肢消瘦能改善吗?如何进行改善?

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消瘦的问题,想要完全恢复,可能并不容易,但如果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调理改善,还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糖尿病人如果开始出现下肢消瘦,首先还是要强调血糖的控制问题。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尽量的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达标。除了一些糖尿病病程长,预期寿命较短,低血糖风险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度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以外,一般情况下,都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到7.0%以下,越早控制到这个水平以下,越平稳的控制到这个水平以下,糖尿病对身体造成的健康危害就越小,由于糖尿病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就更容易得到改善。这个水平对应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是多少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保持空腹血糖在7以下,餐后血糖水平在1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就能够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血糖的控制,应该在加强生活调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用药来加强,现在降糖药物种类多,品种也比较齐全了,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来控制血糖达标,关键就看能不能坚持做好生活干预和用药了。

除了加强血糖的控制以外,对于糖尿病人下肢消瘦的问题,还有两点需要值得强调:

  1. 加强运动锻炼,只要没有相关的运动禁忌的情况,想要改善下肢消瘦的问题,加强运动锻炼就应该持续坚持。运动锻炼能够改善肌肉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肌肉的血糖代谢,同时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是改善糖尿病人下肢消瘦的重要生活干预方式,同时还有助于加强血糖的控制。
  2. 合理膳食营养,糖尿病要控制饮食,但也不能为了控制饮食就过度节食,导致营养的缺乏,在合理控制能量摄入的基础上,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为身体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不但有助于抗氧化减缓衰老,对于减缓下肢肌肉萎缩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