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说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

为什么说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

2020-08-30 08:04阅读(106)

为什么说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世界顶尖级的艺术家们,可以论资排辈,却很难在艺术造诣上决出个一二三四。我

1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世界顶尖级的艺术家们,可以论资排辈,却很难在艺术造诣上决出个一二三四。我想,“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也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至于原因,也主要是因为伦勃朗的艺术成就较高。

伦勃朗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近代绘画承前启后的大师”。

伦勃朗(1606-1669),17世纪荷兰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青年时就读于莱登大学,后来又先后向斯奥莱布尔夫和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625年,不到二十岁的伦勃朗就建立了自己的画坊。

在伦勃朗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画作,仅传世的就有500多幅油画、300多幅版画和1500多幅素描作品。这样高产的画家在艺术史上并非绝有,但也不是很多见。

(伦勃朗自画像·23岁时创作)

伦勃朗的代表作及其艺术成就:

就影响力而言,《杜尔普博士的解剖课》应该算是伦勃朗第一幅成名作。当然,这幅画之所以有名,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按照规定,公开进行的解剖课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伦勃朗所描绘的就是杜尔普博士的一次公开解剖课的场景。有了这个“噱头”,自然对于宣传自己的作品具有积极作用。

(《杜尔普博士的解剖课》)

伦勃朗的画风是写实的。而且,有时候还常常剑走偏锋,不时地“另辟蹊径”。比如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达娜厄,原本为一名美貌的少女,宙斯遇到她后还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伦勃朗却将美丽的达娜厄画成了一位世俗生活中的中年妇女。

(因严查图片,原图已删)

(《达娜厄》)

当然,也有人说这幅画是伦勃朗以自己的夫人为模特创作的。但无论如何,伦勃朗这幅画的风格确实与提香笔下的少女形成了巨大差异。不过,艺术创作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伦勃朗笔下的达娜厄自然有人喜欢有人批判。

伦勃朗其实也算是一个全才,除了油画之外,在铜版画创作方面也有一定建树。

在版画创作领域,除了丢勒以外,我想伦勃朗也是另一位可以称为大师的人物吧!伦勃朗除了油画以外,在铜版画创作上也颇有建树。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基督说教》、《三个十字架》和《三课树》等。

(《基督说教》)

当然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丢勒的版画。不过,伦勃朗的版画也很出色,线条准确、清晰流畅,并且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所以,我觉得有“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这样的说法,也主要是基于伦勃朗的艺术成就而讲的吧!

2

说“伦勃朗的绘画地位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不相上下”,不仅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严谨和孜孜以求,不仅在于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而其中不乏经典成就卓著,更在于他开创的“明暗法”是对绘画艺术的一大贡献。

伦勃朗“明暗法”是在绘画中用黑褐色或浅橄榄色做底色或背景也就是做画面暗部处理,用白色或浅白色浅黄色来突出画面主体部分也就是明部处理,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如同电筒光似的集中线集中在画面的主要部分。这样出来的视觉效果仿佛是画面中的人物处于黑褐色舞台的中央,一束强光打在她(他)的脸上或身上,更加突出了画面的主体部分,而用黑褐色或浅橄榄色做背景的暗部处理也起到了弱化和消融画面中次要因素的作用。

伦勃朗《杜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伦勃朗“明暗法”是油画创作表现手法上的一个创举和突破,对十七世纪以后的世界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来出现的摄影艺术也起到了重要启示。特别是在早期的黑白摄影作品中,更多地借鉴了伦勃朗“明暗法”。

伦勃朗《夜巡》

3

谢邀,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由意大利发起的一场文艺世俗运动,在此之前称为中世纪,文艺被教会控制,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出现三位巨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个时期的绘画是把神变为人的时代,号称对希腊文化的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希腊的神,是人一般的喜怒哀乐,不仅仅是木偶般善的化身。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写实,讲求透视与光线的表达。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到了十七世纪,摆脱神学束缚的世俗新贵们得瑟起来,追求一种奢靡的浮华绮丽,号称巴洛克风格,也出现了大师鲁本斯,画风明丽奢华,裸女丰腴肥美,构图夸张扭曲。如鲁本斯的《强劫留帕西斯的女儿》

而出生于荷兰的绘家伦勃朗却没有被这股风所迷倒,也许是他长期生活在港口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缘故,他接触的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的平民,而他以肖像为主,为了突出人面部的轮廓,他釆用侧光的光源,成为今天肖像摄影所借鉴的主要形式,称为伦勃朗光。如他的代表作《木匠家庭》。



伦勃朗之所以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不相上下,就在于坚持了文艺复兴平民视角的人文主义和写实手法,并在光线运用上有自己的突破。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呆板和单调,伦勃朗挑战了巴洛克的浮艳和奢靡。

l

4

被称为荷兰绘画三杰之一的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荷兰北部的莱顿市。

他的家面对着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岸边有着很多风车。

伦勃朗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尽管家里孩子众多,但父母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伦勃朗在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艺术天赋,画了很多他家附近风车的素描画。

15岁时,伦勃朗成为了艺术家雅各布·范·斯旺伯格(Jacob van Swanenburg)的学徒,三年后,他又在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的画室学画。1625年,19岁的伦勃朗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开始出售他的圣经场景画。

伦勃朗也为当地居民画了很多肖像画。

21岁时,伦勃朗开始招学徒,自己当上了老师。

1631年,年仅25岁的伦勃朗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肖像画家,为了事业上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他移居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

当时,大多数画家都会把人物肖像画画的很完美,开滤镜、去皱、美颜、瘦脸……,就像使用了美图秀秀的特效。然而,伦勃朗在作肖像画时,却用光影来表现人物的皱纹,以及脸上最小的瑕疵……

伦勃朗善于捕捉和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情绪。

伦勃朗还善于表现人物群像,譬如这张《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以及《夜巡》中,准备战斗的士兵。

伦勃朗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明暗对比”(chiaroscuro)的意大利绘画技巧,以突出作品中的细节和突出主要人物的效果。伦勃朗对细节的关注使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家,他成为当时非常受欢迎的大师,订单纷至沓来。

1634年,28岁的伦勃朗与艺术商萨斯基亚·范·尤格伦伯格(Saskia van Uglenburgh)的侄女结婚。

伦勃朗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他赚了很多钱,但他更喜欢花钱,买漂亮的衣服、昂贵的珠宝,收集艺术品……。

伦勃朗一生中画过许多肖像,其中近100幅是自画像,堪称“自拍大师”。

伦勃朗的铜版画使他在国际上闻名。伦勃朗先在铜板上蚀刻、切下嵌痕,然后在铜板上涂上墨水,这样就可以把作品大量印刷出来,再销往世界各地。

1641年,伦勃朗的妻子萨斯基亚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提图斯。

不幸的是,萨斯基亚不久后就去世了。后来,伦勃朗与儿子的保姆亨德里克杰再婚,并于1654年有了一个女儿科妮莉亚。

晚年的伦勃朗债台高筑、负债累累,赚不到足够的钱来养家。他不得不卖掉他漂亮的房子和许多财产来偿还债务。1660年,伦勃朗的儿子和第二任妻子一起开了一家小艺术商店,出售伦勃朗的作品来养家糊口。

伦勃朗的晚年是悲惨的,他们家没落了,贫困交加。1663年,伦勃朗的第二任妻子去世,五年后,他的儿子提图斯去世。1669年,伦勃朗去世,享年63岁。

今天,伦勃朗被认为是荷兰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家。

伦勃朗以细腻的写实主义艺术作品被人们铭记,几百年来,他一直激励着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他的画作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

据传,荷兰著名画家梵高对伦勃朗颇为推崇,曾面对伦勃朗的画作说:“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些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艺术不朽的魅力。

5

伦勃朗(1606-1669)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在绘画史上,他是可以和达?芬奇比肩的画家。

梵高曾说:“如果他能够坐在伦勃朗的画前欣赏两周,他心甘情愿少活十年。”

伦勃朗的绘画技艺超群,他尤其善于运用光线,“伦勃朗式布光法”,到今天依然是摄影师们必备技能。

伦勃朗的艺术产量极高,他的代表作《夜巡》和《蒙娜丽莎》、《宫娥》并称为“世界三大名画”。

↑ 伦勃朗 -《解剖课》,光线强化主要部分,让深色背景去弱化次要部分,主次分明

伦勃朗被后人称为“夜光虫”,他非常善于在画面中表现光线。

伦勃朗的作品常用深色作为背景,同时用光线强化主体部分,让深色背景弱化次要部分,他的作品主次分明,给人很内敛的感觉,这是伦勃朗绘画作品的重要特点。

伦勃朗继承并发扬了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将戏剧性的强烈对比发挥到了极致。

他发明的“伦勃朗光”,是将光源放在人物斜上方45度的位置,这样的布光方法,既不像正面打光那样毫无立体感,也不会像侧面强光一样“阴阳脸”,这样打光会在脸上留下一个“三角区”,会让脸部很有立体感,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稳定庄重,又平衡和谐,还超级显瘦。

↑ 伦勃朗 -《伯萨沙王的宴会》,人物的神情生动,情绪和内心刻画得十分到位

伦勃朗的作品直指人心,他始终深信:画“人”要先画“心”,灵魂才是整幅画最重要的地方。

伦勃朗是一位非常走心的画家,善于捕捉人物的内心世界,眼睛是伦勃朗描绘的重点,他可以将人物的神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动人,对不重要的部分一笔带过。

伦勃朗是几百年来第一位真正开始忠实于内心世界、忠实于自己的艺术家。

后来找伦勃朗画肖像的人越少,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让画家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伦勃朗像记日记一般的画自画像,从他的系列自画像中,可以看到伦勃朗一生内心的起伏变化。

↑ 伦勃朗 - 青年时期自画像,脸颊上有伦勃朗式的三角光

伦勃朗早年成名,年轻时的他将“春风得意”写在脸上;中年家道中落,晚年生活潦倒,他很真实地在自画像中记录了自己的颓废和沧桑。

↑ 伦勃朗 - 52岁时的自画像

伦勃朗52岁时的自画像,是公认的他最冷静的也最有魄力的一幅自画像。

画里伦勃朗如实描绘了他满脸的皱纹和松弛的下巴,最精彩的地方在于他抿紧着嘴巴,眼神隐藏在阴影中,那一年是伦勃朗人生的最低谷,他破产了,全家搬进了贫民区。这幅画好像在向人生宣战:“我已经一无所有了,你还能拿什么来打倒我”?

↑ 伦勃朗 - 53岁时的自画像

伦勃朗画风粗犷,他能用一系列概括性的笔触,让人迅速感受到一幅作品的重点。

伦勃朗的画风与古典画法相比,显得有点儿粗糙,但这也恰恰是伦勃朗对巴洛克艺术的重大贡献,他向后来的浪漫主义前进了一大步。

↑ 伦勃朗 -《夜巡》

伦勃朗的代表作《夜巡》是世界三大名画之一,画面非常具有戏剧性,光线聚焦在中心,有主有次。

这是伦勃朗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生命中苦难的转折点。伦勃朗打破传统,不甘于只将人物机械地排列,他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然而,出钱人认为没有在画中得到公平对待,因为很多人没有露出正脸,这导致伦勃朗官司缠身,从此以后,找他订画的人越来越少,伦勃朗后半生陷入潦倒。

伦勃朗的画,越到晚期越精彩。

他的晚年相当凄惨,儿子、恋人都比他早逝,他穷得连前妻的墓地都卖了,然而也正因此,让他成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大师,因为他摆脱了一切世俗的羁绊,彻底直面灵魂最深处,高能作品才接连不断。

伦勃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明知道当时的客户喜欢明亮细腻的画风,只要他按这个套路走,就可以接到订单,就能让生活富裕起来。但他没有为现实改变,一直坚持追求光影的强烈对比,竭力刻画人物灵魂,直至死亡。

伦勃朗深刻影响了近现代画派,200多年后,印象派画家从他的光影和色彩中大受启发,而他挖掘人物灵魂的理念也启蒙了现代画派,因为现代艺术的本质,就是借助作品去展现画家的思想和情绪。

6

荷兰属于小国家,但历史上诞生了三位伟大画家,一个是享有“西方油画之父”美誉的杨凡艾克,一个是生活在17世纪的伦勃朗(1606年——1669年),一个是19世纪后印象派大师梵高。

毫无疑问,伦勃朗是荷兰17世纪开宗立派的绘画大师,在风格上属于巴洛克艺术风格。

他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对西方油画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巨匠。比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大师,伦勃朗对油画技法的开拓性贡献,并不差于他们。

《花神佛罗拉》

文艺复兴从14世纪到16世纪,在欧洲盛行200多年一样,巴洛克艺术从16世纪初期开始,到17世纪中期结束,同样在欧洲盛行了150多年,影响同样深远。伦勃朗正好生活在巴洛克艺术辉煌的时代,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不可避免要带上时代烙印。

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是受欧洲宗教改革而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不论是油画、雕塑,还是音乐和装饰艺术,艺术目的都是为了给宗教思想而服务,因此,我们能看到在文艺复兴时期,关于宗教题材的作品占大多数,在风格上显得过于理性和严肃,绘画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画家为了在作品中追求肃穆、庄重的趣味,把人物面部表情往往刻画得比较僵硬、呆滞。

《等待托比亚斯的莎拉》

给作品中注入具有动感的节奏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风格的核心。

文艺复兴后期,一些艺术家认为,艺术要有独立的生命力,不能定位于某个阶层服务的工具,那样就降低了艺术的内涵和品味。

于是,一些艺术家在探索中,试图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崇尚豪华大气的趣味,给作品中制造一种热烈紧张的气氛,让做作品达到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沐浴的苏珊娜》

伦勃朗从8岁就开始接触绘画,由于天资聪慧,他少年成名,最终发展成为一名全能型画家,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都很擅长,每种题材都留下了经典作品。

自始至终,伦勃朗都没有偏离给作品中注入动感变化的艺术理念,他的代表作有《夜巡》、《浪子回头》、《三棵树》、《沐浴的苏珊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达娜厄》、《木匠家庭》、《等待托比亚斯的莎拉》等。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伦勃朗常常截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动态场景,然后通过各种肢体语言来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夜巡》

《夜巡》选取了阿姆斯特丹射手连队整装待发,奔赴前线时那种紧张、急迫的气氛。

《浪子回头》则刻画了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到家里跪在家人面前时的场景,游子没有勇气抬头,长跪不起,家人神情悲喜交加。

《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刻画了一圈人围在手术台前,看着特尔普教授为大家上解剖课,每个人面部表情都不一样,疑惑,惊恐,好奇、严肃的表情都有。

伦勃朗给美术史做出的最大贡献,毫无疑问是发明创造了“伦勃朗式用光”,是他从舞台剧中得到灵感的。

《浪子回头》

对画面的主要部分,用一束亮光照亮,形成一个光线充足的光圈,光圈外的光线相对暗淡一些,一明一暗,强烈的增加了戏剧性效果,有助于观者抓住视觉中心。

总体来说,伦勃朗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很高,是开宗立派的大师,连后来同是荷兰人的后印象派大师梵高都对他赞不绝口。

梵高说: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你的作品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

7

伦勃朗的地位在西方绘画史虽然很高,但是要比肩文艺复兴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画家,还是有距离的,毕竟这里面有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我以为要看他在绘画中有哪些实质性贡献,以及对后世产生多大的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的贡献在于他们确立了西方油画形成的历史地位,光线明暗在绘画形式上运用,透视学在绘画上的运用,还有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成果。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成就,造就了现代西方的文明进程。

伦勃朗是巴罗克时期的伟大画家,他是一位叙述故事的艺术大师,绘画贡献在于用现实主义的观念,去除了矫饰的绘画痕迹,在油画技巧技法上的贡献,以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再现了荷兰人的生活。伦勃朗的用光是继承了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绘画用光技巧,并非他的原创。他虽然有一幅伟大的作品《夜巡》,被艺术史学家评为世界最主要的三幅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委拉斯贵支的《宫娥》)之一。《夜巡》作品虽然伟大,但是因为它一幅群像艺术作品,加上该作品所引起的经济纠纷给它带来了很多神秘的光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噱头。其实在艺术史里他早期创作的“情节剧”《刺瞎参孙》和晚年的作品《犹太新娘》的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