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2020-08-19 11:01阅读(82)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养女。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女儿最后也嫁给朱元璋,成为了“郭惠

1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养女。养女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女儿最后也嫁给朱元璋,成为了“郭惠妃”。三个儿子全部战死,曾有传闻说郭子兴曾有第四子,不过真伪难辨。郭子兴在朱元璋登基后,被封为滁阳王。


郭子兴的父亲以卜卦为业,精通术数,当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黄河工地制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时候,郭父就告诉郭子兴,“天下当变,有机可乘。”于是郭子兴参加了白莲教,在1352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4人,发兵占领濠州。

起义一开始,郭子兴的长子郭大舍就已经战死。郭家军的主要将领是郭子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


此时的还在当和尚的朱元璋正走投无路,投奔濠州红巾军时还差点被守城的义军士兵杀死,幸亏郭子兴路过,才将朱元璋收为部下。朱元璋一方面感激郭子兴的救命之恩,另一方面也想巴结上郭子兴好为日后打算。


郭子兴也发现朱元璋是个人才,就将他收为班底,随后,又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他。短短几个月时间,朱元璋就成为郭家军的核心成员。有了郭子兴女婿这个头衔以后,朱元璋如鱼得水,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步卒,发展为郭家军的二号人物。

当年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人一起起义,濠州城也就有5个首领,郭子兴的实力最弱。其他四名首领大字不识一个,就是打仗的时候舍得猛打猛冲,对于军事一窍不通。而郭子兴胸中有点文墨,早年受到算命老爹的熏陶,读过不少书,在见识上要高于其他人。每当议事之时,郭子兴都能讲得头头是道。所以郭子兴就对其他首领有点鄙视,在很多事情上都自作主张。其他四名首领就联起手来刁难郭子兴,郭子兴心眼小,议事的时候经常迟到,有时干脆就不去。5名首领之间矛盾重重。

不久,徐州的红巾军首领赵钧用和彭大兵败投奔濠州。这两个人起义早,在民间颇有威望。濠州5个首领自己不团结,很快就被赵钧用和彭大反客为主,成为濠州的实际首领。

郭子兴和彭大交好,对赵钧用比较轻视,赵钧用心中很不满意。趁着朱元璋外出之时,孙德崖等人当街将郭子兴掳走,毒打一顿丢到孙德崖家中的地窖里准备杀掉。朱元璋闻讯赶回,借助彭大的力量,才冲入孙德崖家中,将郭子兴救出。濠州军内部矛盾加深,内斗不断,直到元军围攻濠州之时,这些首领们才联合起来守城。元军一撤,立刻又恢复到内讧局面。彭大在解围之后和赵钧用火并,彭大死去,赵钧用一人独大。

随后朱元璋只带了24人南下,随后占领了滁州,拥兵3万。赵钧用和孙德崖等人攻下盱眙,并将郭子兴从濠州掳走。最后又是在朱元璋的运作下,才将郭子兴换回。

郭子兴手下只有一万人,而朱元璋有三万人,郭子兴的脸上很不好看。朱元璋知道,这还不不是和郭子兴决裂的时候,就将兵权交给了郭子兴,以打消郭子兴的戒备之心。但郭子兴对朱元璋依旧不放心,他想将军权交给自己的儿子,那就要先打击朱元璋。于是他先是将李善长等人从朱元璋身边调走,不让朱元璋参加军事会议,甚至将朱元璋囚禁起来。要不是马皇后将滚烫的烙饼藏在胸口,偷偷拿给朱元璋吃,朱元璋有可能会被活活饿死。

赵钧用、孙德崖在六合被围,向滁州求援,郭子兴想起之前的重重,不愿意救援。朱元璋顾全大局,强行发兵救援,救援了六合,也为滁州解除了威胁。

郭子兴看到其他人都已称王,也想自封“滁阳王”,但朱元璋建议先打和州,扩大地盘。郭子兴被“滁阳王”的梦想冲昏头脑,不愿意继续扩张。朱元璋略施小计,借助滁州缺量的局面,迫使郭子兴答应朱元璋攻取和州。

打下和州之后,朱元璋才真正的做到自己当家作主,郭子兴为了不使自己的义军面临分裂,只好任命朱元璋为和州总管。

赵钧用、孙德崖军队也缺粮,他们就来到和州借粮。郭子兴听说以后,对朱元璋接济曾经的仇人很不高兴,就来和州职责朱元璋。孙德崖此时就在和州城中,一听到郭子兴前来,就想离开。朱元璋劝说孙德崖在后殿后,免得真的发生火并没人制止。

谁知郭子兴直接将孙德崖扣押起来,朱元璋可就惨了,他还在孙德崖的军中,孙德崖的弟弟就将朱元璋给绑了。郭子兴一听朱元璋被抓了,连忙派徐达前去谈判,并成功将朱元璋放回。然后再用孙德崖换回了徐达。

郭子兴的这一番操作,不但没有惩办了孙德崖,还险些将自己的女婿朱元璋搭进去。这让郭子兴又惊又恼又气,居然病倒了,不久就一命呜呼。

郭子兴死了,郭家军群龙无首,孙德崖想借机吞并。这时小明王也派人来接收郭子兴的队伍。众人商议后,决定投奔小明王。小明王也发来委任状,郭子兴二子郭天叙为元帅,张天佑和朱元璋为副元帅。

郭子兴的二夫人张氏看出朱元璋日后必将主掌郭家军,就将亲生女儿嫁给朱元璋做第二夫人,成了朱元璋真正的岳母。这个夫人就是日后的郭惠妃。

郭天叙和张天佑也在随后的战争中战死,郭子兴三子郭天爵也被朱元璋在几年后以叛乱的罪名杀死。从此,郭家军的也就彻底变成朱家军了。

2

朱元璋当初确实受到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提拔。

事情是这样的:元朝的暴虐无道,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韩山童和刘福通打算利用谶语发动起义。

二人在挖河的河道里,提前预埋了一只眼的石人。因为民间早就流传着一句谶语:“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挖河民工一看,石人果然出现了,加上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鼓动,二人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也就是说,红军的总领袖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韩山童和刘福通红巾军起义

就在韩、刘造反的时候,江淮地区出现了五股人马呼应起义,其中一路人马就是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郭子兴自任江淮地区红巾军元帅。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他的好朋友汤和已经参加了红巾军,于是写信让朱元璋也加入进来。

汤和在信中说:“你头脑比我好使,将来一定会出人头。”

此时寺院在战火中已经举步维艰,和尚们食不果腹,于是朱元璋选择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有道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老朱当兵后,被郭子兴任命为十夫长,之后由于作战表现勇敢和机智,被调任郭子兴的警卫班班长。

别看官职不高,但直接和领导打交道,这为他以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郭子兴和朱元璋

据史书记载,郭子兴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二老婆没生育,收养了一个养女马秀英。

二老婆有点文化,平时喜爱相面算卦的书,她见朱元璋面相富贵,于是说服郭子兴,把养女嫁给了朱,目的就是拉拢朱元璋。

从此后,郭子兴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再后来,马秀英成了朱元璋的马皇后。

老朱摇身一变成了郭子兴的亲信,从这点来看,老朱之后能迅速上位,郭子兴起了关键作用。 郭子兴可谓是朱元璋的伯乐。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郭子兴能关照我一时,不能关照我一世,还得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老朱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的局面出现了逆转。

朱元璋凭自己的能力,逐渐取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再加上战绩突出,很快升为统领一方的高级将领。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郭子兴却受到了另外四路元帅的打压和排挤。

有一次,另外四个元帅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活捉了郭子兴,打算砍了他。朱元璋此时在外带兵打仗,听到消息后,马上带领人马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经此一吓,郭子兴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

之后郭子兴的家底大部分被老朱继承了。 怎么会这样呢?

前面说了,郭子兴的大老婆为老郭生了三个儿子,虽然郭去世了,但他还有儿子,怎么也轮不到老朱来继承他的家底吧?

郭子兴确实有三个儿子,不过大儿子早就战死了,死在了老子前面。

二儿子郭天叙在老爸去世后,当初是继承了老爸的大部分遗产,并被当时有名无实的小明王韩林儿封为正元帅,朱元璋为副元帅。

但是郭天叙不如朱元璋有手段、有计谋,他这个小舅子玩不过姐夫。为了保住家底,郭天叙联合舅舅张天佑对付老朱,期间也给老朱制造了一些麻烦,老朱为了顾全大局隐忍了下来。

想想也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本来是自己的家底,却被一个干姐夫横刀夺爱。 其实这都是有才能的人被人嫉妒的表现。

老天选择了老朱,那么就不能让郭天叙成功,史书记载,郭天叙和舅舅张天佑在攻打集庆府时,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了。


△郭天爵

讲真郭子兴最有能耐的最数小儿子郭天爵,但是很不幸,上天同样没选择他。

1356年,郭子兴次子郭天叙在攻打集庆府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被杀,破城后,小明王韩林儿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朱元璋为中书左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家底应该自己来继承,于是企图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 但是他的智商和手腕不比老朱,最终反被朱元璋处死。

综上所述,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死了。

老朱是在1368年,40岁时在南京称帝的,这时郭子兴的儿子已经死去12年了,郭子兴的儿子无疑成了老朱称帝前的炮灰,成了“为人作嫁”的怨妇。

文/秉烛读夏秋

3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和尚一路打拼成为一代帝王,绝对离不开郭子兴的赏识和提携,朱元璋之所以能够积累实力,老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时候,濠州城中有好几股势力,他之所以选择郭部实则是因为汤和当时也在郭部,促使他决定离开皇觉寺去投军的也是汤和给他写的一封信,并且汤和已经成了郭部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将领,多多少少能够给他一点庇护。

只不过,他却能凭着一股不怕死的蛮劲立了不少功,从而获得了郭子兴的赏识,不停地升他的官,这还不算,郭还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对于此时的朱元璋而言,他还没想过自己将来能够成为皇帝,所以娶了马氏之后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后来,郭子兴一死,朱元璋不用再受到郭的掣肘,可以尽情的扩充自己的实力,不仅如此,他还兼并了郭留下来的班底,一举成为了雄据南方的几股实力最强的势力之一,随后打垮了别的势力,如陈友谅、张士诚、陈友定、方国珍等人,登上帝位,一手开创了明朝,恢复了汉人衣冠。

那么,朱元璋受了郭子兴如此恩惠,他当上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郭子兴的后人的呢?

郭子兴一生育有三儿一女,但很可惜的是,不论是他的儿子也好,是他的女儿也罢,他们的儿子并不算好。

郭子兴的长子在他早年起事的过程中便已经战死,当时兵荒马乱的也没人关心他这个儿子叫什么名字,所以,郭子兴的长子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郭子兴的二儿子和小儿子,即郭天叙和郭天爵。

郭天叙和朱元璋算是死对头,从老朱投入郭部的时候开始,郭天叙就不喜欢朱元璋,总觉得朱元璋抢了他的风头,尤其是看到郭子兴又赏识又重用朱元璋之后,他对朱元璋的嫉妒便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于是,郭天叙动不动跑到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坏话,说多了之后,郭子兴也难免起疑心,后来不仅将朱元璋关了起来,还不给他饭吃,饿得朱元璋眼冒金星。

所幸朱元璋有个好老婆,马氏知道朱元璋没饭吃,赶紧跑去郭子兴的厨房偷偷拿了几个炊饼,藏在怀中带去给朱元璋吃,这才让朱元璋挺了过来。

不过呢,郭天叙这个人心眼下,眼界小,能力也不行,郭子兴死了之后,小明王韩林儿虽然封他为都元帅,让他接受郭子兴的势力,可他却没能服众,反倒很快被副元帅朱元璋给架空了。

1356年,郭天叙和张天祐率军攻打集庆的时候,因为降将陈野先叛变,郭天叙和张天祐双双被杀。

郭天叙在军中的威望远不及朱元璋,更遑论郭天爵?所以,郭天叙一死,郭子兴留下的班底彻底倒向了朱元璋,郭天爵会不会甘心居于朱元璋之下呢?

显然,郭天爵并不甘心。

郭天叙死后,郭天爵自认为应当由自己接替郭天叙,坐上郭子兴以前的位置,朱元璋应该得像听命于郭子兴一样听命于自己。

可实际上,朱元璋却没有将郭天爵放在眼里,郭天叙一死,郭部基本已经为他所用,他又岂会受制于一个郭天爵?

所以,郭天爵想方设法地对付朱元璋,可是怎样才能将朱元璋给踩下去呢?论威望,郭天爵不如朱元璋;论能力,郭天爵更不如朱元璋,所以想要将朱元璋给踩下去,只能选择最直接的办法——谋杀!

只可惜,郭天爵还没来得及行动就已经被朱元璋知道了,所以朱元璋抢先一步动手,直接杀了郭天爵。

郭天爵一死,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朱元璋的位置。

郭天叙和郭天爵二人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们一死,也就意味着郭子兴绝后了,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也就谈不上如何对待郭子兴的后人了。

朱元璋想要善待一下郭子兴的后人的话,也只能将心思放在他的女儿郭氏身上了,所以朱元璋娶了郭氏,并且册封她为惠妃。

不过,对于朱元璋娶郭惠妃之事,野史说当时郭惠妃已经和蓝玉好上了,但是朱垂涎于郭惠妃的美色,所以拆散了这对鸳鸯,将她收入了后宫。后来,又因郭、蓝二人藕断丝连,所以郭惠妃也被一怒之下的朱元璋给赐死了。

当然了,此事并不见于正史,所以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郭惠妃一生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即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虽然郭惠妃生了儿女,可他们毕竟不姓郭,所以郭子兴确实算是绝后了。

4

大明王朝的奠基者-滁阳王郭子兴

要说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他有所帮助的人有很多,但是元末红巾军的首领郭子兴,绝对算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人。

在朱元璋历经漂泊,又一次回到皇觉寺准备继续当和尚这个伟大事业的时候,幼时的伙伴汤和的一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一生。信中提到汤和现在参加了起义军,并且在军中混得不错,已经是一个千户,诚邀朱元璋一起共事。而汤和所在的军队首领,正是郭子兴。

朱元璋达到军队后,差点被当做奸细杀掉,幸得郭子兴救下,看这个和尚身材魁梧,目光有神,便收下当了个亲兵。之后,朱元璋身先士卒,无论是外出打仗,还是内部人事关系,搞得相当不错,加上朱元璋略通文墨,很快郭子兴便升他当了秦兵队长。这之后更是兢兢业业,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功劳颇多,威望极高。

这个时候,郭子兴惯用的一招就来了,为了拉拢这个能干的朱元璋,便收朱元璋为义子,其实这个义子,估计在郭子兴那里有很多,平时施以小恩小惠,关键时刻是用来顶雷的,所以,收朱元璋为义子,并不见得就是对他有多亲近,只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式而已。

之后,随着朱元璋越来越重要,就把故友的女儿马姑娘许配给朱元璋,这马姑娘的父亲是郭子兴以前的老朋友,战死后,将女儿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便让马姑娘在夫人身边当个丫鬟使唤,看朱元璋也算是青年才俊,便成人之美,撮合了这段姻缘。

朱元璋之后的经历,在郭子兴的基础下,一路艰辛困苦,历经险阻,最终打下了天下,成为一代开国皇帝,而马姑娘,就是我们熟悉的马皇后。而郭子兴以及他的后人,结局如何呢?

郭子兴

在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郭子兴已经是一方小诸侯,手下掌握着数万军队,当时正逢元末,各路势力云集,郭子兴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支,而郭老板本人也没有多大的志向,心想着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军队就可以了。他本人也是一个侠义之人,只是这个侠义之人心胸过于狭窄,且易怒多疑,这在对朱元璋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郭子兴在被孙德崖绑架后,被朱元璋以交换人质的方式,给换了回来,本想对孙德崖报仇,奈何实力不足,最终抑郁而终。

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给他建庙,派他曾经的邻居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这郭子兴,也算是死后得到了殊荣。

郭子兴的后人

郭子兴共育有三男一女,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二子、三子和女儿,长子在早年间一次作战中,战死在沙场,名字已经无从考证,倒是二子与三子,对朱元璋的影响颇大。

二子郭天叙,在郭子兴死后,军队的指挥权归他。并且当时红巾军所奉的韩宋政权,在郭子兴死后,册封郭天叙为军队元帅,张天佑(郭子兴妻弟)为副元帅,而功劳显著的朱元璋为左幅元帅。要知道,如果不是朱元璋舍命把郭子兴救了回来,可能这个军队就散了。况且当时军队里面,朱元璋其实就是除郭子兴之外的第一负责人。这下就让朱元璋与郭天舒的矛盾更为激化。

于是,朱元璋就开始采取行动,当时红巾军正在攻打集庆(南京),由于元军众多,首攻失利,于是就改变策略,开始将集庆周围的城镇逐步打下,郭天叙为向朱元璋立威,冲在最前面,从而吸引了大量元军的火力。这个时候,一个叛徒的出现,加速了郭天叙的死亡。这个叛徒叫做陈埜先,此人原是元军部下,先是投奔朱元璋,后又投奔郭天叙,做了个三面间谍。他先是诓骗朱元璋,说自己已经将元军的首领引到了城外,请朱元璋前去捉拿,朱元璋哪里会上当。找了个借口没去。之后此人见朱元璋不上当就找郭天叙,同样的理由,郭天叙上当了,兴高采烈的前去捉拿,却被人包了饺子,到地方就被杀掉。

这样,朱元璋借他人之手,消灭掉了自己最大的一个敌人,从而为自己的大业,去掉了一个障碍。

三子郭天爵,在二哥郭天叙死后,郭天爵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中书右丞,而朱元璋,当时是平章政事。地位不相上下,而这个郭天爵,对于当时的情形很是不满意。当然,换谁也不会满意,原本这个朱元璋只是自己父亲手下的一个将领,现在倒好,和自己平起平坐,这谁能心平气和。在他看来,这些权势和地位,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既然被朱元璋拿走,就要想办法拿回来。

在郭天爵还没有动手之前,朱元璋出手了。《明史》中记载“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原因吧,公开承认了郭天爵是朱元璋杀死的。

郭子兴的儿子们至此,全军覆没。而仅有的一个女儿,却是不同的结局。郭子兴的女儿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朱元璋为了照顾好自己这位干妹妹,直接把郭氏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郭惠妃,她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无论怎样,朱元璋是在郭子兴的基础上才发扬光大,建立明朝政权的,所以说,郭子兴是朱元璋以及明朝的奠基人一点都不为过。

5

郭子兴没有嫡系后裔。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三子分别是长子郭某某(具体名字不知道,明末王士贞考证为郭大舍),次子郭天叙以及三子郭天爵。

一女是郭惠妃,一养女是马皇后。

三子之中,郭子兴的长子是战死的。不过因史料匮乏,他什么时候战死的,不知道。但跟朱元璋没关系。

次子郭天叙(?~1356年)也是战死的,也跟朱元璋没关系。他是在郭子兴死后,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的南京时,与舅舅张天佑被叛徒陈野先出卖而被杀害的。

当然了,也有人说导致郭天叙之死的幕后黑手是朱元璋。这个说法来自明初野史《记事录》的记载。

记载的大致内容就是说郭子兴死后,郭天叙和朱元璋争老大,因为滁阳以及和州等地被朱元璋控制了,郭天叙为了对抗朱元璋就跑去攻打南京。一来,打下南京可以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根据地,二来,凭借此功也可以稳固他的统帅地位。不过郭天叙打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因此还丢了命。

而朱元璋对陈野先的叛变早已得知密报,但他就是故意不说,最终让郭天叙丧命。

不过这只是传说,具体是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的,那也是郭天叙自己要作死。跟朱元璋没直接关系。



第三子郭天爵(?~1357年)确切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

郭天叙死后,郭氏的嫡系人马就归附到了郭天爵旗下。他跟朱元璋当时是有矛盾的。具体的说,就是谁吞并谁的矛盾。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

记载的很简略,语焉不详。应该是朱元璋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想多讲,找了个借口把郭天爵杀掉了。

郭天爵死后,正史记载的郭子兴的嫡系后裔就死绝了。

另外,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郭子兴貌似还有一个儿子叫郭老舍。不过明朝官方貌似并不承认。

比如明孝宗弘治年中,有一个叫郭琥的人自称是滁阳王(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郭老舍的曾孙,要求朝廷允许他为郭子兴奉祀。但当时的礼官却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钦定的,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老舍的后裔也没资格为郭子兴奉祀。

这个案子在明武宗、明世宗时期又两度被翻出来炒现饭,涉及多位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老舍后裔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郭子兴的祀事。

如果这个人是真正郭子兴的后裔,那只能说明朝对郭子兴的后裔不怎么样了。


虽说郭子兴没有亲孙子和亲孙女,但他有外孙和外孙女。

马皇后因为是养女,不多说了。郭惠妃是郭子兴亲生女儿,要讲一下。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娶了郭惠妃。后来郭惠妃给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个女儿是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儿子中混的最好的几个儿子之一,建文帝削藩时,没牵连到他。朱元璋掀起靖难之役,他没支持朱棣,朱棣后来也没有追究他。朱椿死后,蜀王一脉又传承了14代,一直到南明灭亡才绝嗣。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就不如朱椿了。建文帝削藩时,代王朱桂是第一批被削的藩王,朱桂被废黜为庶民。后来朱棣靖难成功,朱桂才又重新恢复藩王身份。代王一脉在朱桂死后又传承了十代,明朝灭亡时,随大明一起灭亡。

谷王朱橞是个奇葩,典型的骑墙派。他的封地在现在河北张家口的宣化和怀来,离朱棣的封地最近。朱棣造反时,朱橞明确表示了反对朱棣。命人将宣化城门堵死,防备朱棣偷袭。而他自己则带三千人马以勤王救驾的名义逃到了南京投奔建文帝。

四年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谷王朱橞和纨绔子弟李景隆一起开门迎降,又成了拥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过了十五年,朱橞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发谋反,被朱棣削爵为民,终生囚禁。谷王爵位也被废除。


最后是两个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阳公主下嫁给了明朝开国将领谢彦的儿子谢达。她两人都很长寿,尤其是永嘉公主,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才去世。她是当时代宗皇帝的曾祖姑母。

另外,代王朱桂也很长寿,他死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享年73岁。

如果不考虑谷王那个作死奇葩,郭子兴的外孙和外孙女都是比较长寿的。

6

朱元璋的确是靠郭子兴发的家,而且,朱元璋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即大名鼎鼎的马皇后。还不止如此,朱元璋还把郭子兴的另外一个亲生女儿也给娶了,封为了惠妃。当然,郭惠妃跟后来的郭宁妃不是一个人,郭宁妃的哥哥叫郭兴,弟弟叫郭英,跟郭子兴没太大关系。

不管怎么样,郭子兴都是朱元璋的岳父呀,那朱元璋对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应该很好才对呀。可是,朱元璋却让郭子兴绝后了。这事,我们要从头开始说。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之前,在皇觉寺做和尚。郭子兴攻取了濠州,汤和就写信劝朱元璋投军。朱元璋赶到濠州城时,差点被郭子兴当做奸细给杀了。好在,朱元璋早已阅尽了世间沧桑,镇定坦然,这让郭子兴立刻就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且说是汤和推荐。郭子兴听完,放心了,就将朱元璋任命为了亲兵,很快升为了亲兵长。朱元璋作战有勇有谋,而且处事冷静,深思远虑,也从不贪图财物。郭子兴一高兴,就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

有时候,过于优秀,也是一种“罪”呀。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元璋不但比郭子兴手下的那些将领表现的优秀,还很明显的比郭子兴能力也要强很多。这就让郭子兴开始讨厌朱元璋了。

郭子兴成不了大事,也是应该的。看看当年刘邦,虽然自己很挫,可是会御人呀,把一批当世名将、巨谋全笼络在了自己手下,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郭子兴讨厌朱元璋,郭子兴的儿子们看朱元璋比他们优秀,自然也开始讨厌朱元璋。郭子兴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很早就战死了,连姓名都没能留下。郭子兴的次子郭天舒,幼子郭天爵,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还都在世。

一次,郭子兴受人挑拨,将朱元璋给关了禁闭。郭天舒、郭天爵兄弟,趁机落井下石,交代看守朱元璋的人,不准给饭吃。还好,马姑娘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在家中烙了大饼,趁热藏在怀中,带给朱元璋吃。马皇后因此胸口经常被烫伤。

好在,郭子兴不想杀朱元璋,而马皇后又将自己的金银首饰,送给干娘,总算把朱元璋给救了出来。正是这次事件,朱元璋觉得不能长期跟随郭子兴,就请命独立带兵征战,直到后来带着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在内的淮西二十四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前面说过了,郭子兴格局有限,容不下优秀人才,他自己就成了队伍的天花板,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郭子兴和同阵营的孙德崖、赵均用等人内斗不断,最后被赶出了濠州。还好,朱元璋并非一个完全无情无义之人,主动将自己攻下的滁州让给了郭子兴,而自己去了和州。占领了濠州的孙德崖,原本在濠州兵多粮足,可是,他看不惯朱元璋得和州,就说要找朱元璋借口饭吃。郭子兴被赶出了濠州,正有气呢,也带兵数万跑到和州,要打孙德崖。

之后的事情么,三路人马,十几万大军齐聚一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想打架都抬不起手呀。孙德崖一看,打起来自己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呀,毕竟对方是翁婿。好吧,那就走呗。于是,孙德崖入城告辞,而朱元璋也出城犒劳孙德崖的士兵。结果,郭子兴不乐意了,直接把数次侮辱他的孙德崖给抓了。朱元璋还在城外,孙德崖的士兵一看,嘿,抓我老大,也把你抓了。

最后的结果是,徐达出城换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城放了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又把徐达给送了回来。折腾来,折腾去,大家白忙活一场。

事情总算解决了,郭子兴那个气呀,又让孙德崖给跑了。从此,老郭得了心病,一个月后,竟然病死了。千万不要跟自己生闷气呀,太伤身,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好。

1955年,郭子兴死了,郭子兴的军队,地盘被朱元璋拿走了一部分。这就惹恼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舒、郭天爵兄弟。在两兄弟心中,朱元璋是投奔他郭家才发迹的,朱元璋的一切都是他郭家给的,结果,现在倒是抢了他郭家,那是越想越不忿。他们就一直阴谋要除掉朱元璋。

人呢,有时候就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不足以撼动对方,那最好还是暂时隐忍,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结果,两兄弟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也希望尽快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和朱元璋决一雌雄。这就是越努力,死的越快了。

1356年,郭天舒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都元帅,率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府,结果,被叛徒出卖阵亡。郭子兴的长子和次子,都战死沙场了,仅剩下了小儿子郭天爵。当时郭天舒是都元帅,郭天舒的舅舅张天祐是右副元帅,而朱元璋是左副元帅,郭天舒、张天祐都死了,而朱元璋占了大便宜,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郭天舒死后,集庆还是被朱元璋和郭天爵攻了下来。郭天爵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地位仅在朱元璋之下。这也给了郭天爵信心,他觉得自己是郭子兴唯一在世的亲儿子,理应继承郭子兴留下的一切,开始阴谋除掉朱元璋。当然了,朱元璋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1357年,郭天爵的阴谋败露,被朱元璋所杀。

自此之后,朱元璋有了“杀尽恩人之子,娶尽恩人之女”的评价。也许,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毕竟是个生死一线间的斗争,也不能都怪明太祖。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可是马皇后、郭惠妃还在,都是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还是要做个门面的。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祭祀。因为郭子兴已经没有后人,所以,朱元璋就免除了郭子兴邻居宥氏一族的赋税、劳役,命其世世代代为郭子兴守墓,奉祀。朱元璋还亲自为郭子兴题写了墓志,并立碑纪念,明确记载了郭子兴后嗣已绝之事。

按照《明史》记载,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还有人自认是郭子兴第四子后人,要求奉祀滁阳王墓。不过,因为太祖朱元璋立得碑文还在,被定为了冒牌货,给赶走了。看来,朱元璋是真的让郭子兴绝后了。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

7

可以说郭子兴是朱元璋事业起步的重要基石。虽说朱元璋自己的努力才是最终成功的主要因素,而且郭子兴书生起兵,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如果不是借助郭子兴的基础,朱元璋很有可能取不到后来的成绩。


郭子兴本身就是有个小地主,家里有庄园,还算有钱。平时就有点像柴进那样,喜欢在庄上豢养点各类壮士,黑白两道的关系都处的不错。随时关注着天下形势。这类人实际上在乱世起事,自保的成分更大,所以虽然有着很好的基础,但是没有逐鹿天下的目光和魄力。

像马大脚这样的干女儿,郭子兴肯定也不止一个 ,只是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朱元璋收了那么多干儿子干女儿,实际上也是跟郭子兴学的,这帮人后来都成了自己打天下的忠实拥趸。这本质上和明末武将们养的那些家丁性质是一样的。平时当着儿子养着,关键时刻是用来顶雷的。

朱元璋的确是一个人才,从他的身份其实就可以看出来,他即是过郭子兴的干儿子又时候干女婿,可见他对郭子兴的重要性。不然后来被孙德崖抓了的时候,朱元璋拿自己去换郭子兴纯粹是义气么?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的时候,把自己养的那帮干儿子全部恢复旧姓,解除“父子关系。因为马上要封王封侯了,自己一堆亲生儿子还分派不过来呢,所以你们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很可惜郭子兴并没有笑到最后,所以他亲生儿子们就没有朱元璋的那些亲儿子们幸运了。

郭子兴亲生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郭子兴刚起兵的时候就为郭子兴的事业作出了牺牲,战死了,基本上连名字都没留下来。乱世之中,很多人都不会留下名字,更何况郭子兴有三个儿子,这并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郭子兴的其他两个儿子,都是在正史中留下一笔的。郭子兴的二儿子叫郭天叙攻打集庆(南京)时,与舅舅张天佑被部将陈野先杀害,这也就是出了叛徒了。这个在胡军版的电视剧《朱元璋》里,算是被朱元璋用计搞死的,朱元璋利用郭天叙刚脱脱的正面之敌。郭天叙顶不住了,要朱元璋发兵来救,朱元璋按兵不动,然后在脱脱把集庆(南京)城里的守军都调出去歼灭郭天叙的时候,朱元璋发兵摘桃子,轻松攻占了集庆(南京)。结果一举两得,既借脱脱之手消灭了政敌郭天叙;自己又占领了集庆(南京)。当然这只能说编剧水平高而已,正史并非如此,此事和朱元璋还真没啥关系。


真正对朱元璋造成威胁的,其实是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因为郭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刻意用郭天爵制约朱元璋,一个是中书右丞;一个是平章政事。实际上就把义军的权力分成了两块,让他们相互制约。所以这其实就是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的矛盾,永远无法调和。《明史倒是很本分,实话实说,“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原因吧,公开承认了郭天爵是朱元璋杀死的。

不过郭子兴亲生儿子虽然都命运多舛,但是他的女儿还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善待。朱元璋为了照顾好自己这位干妹妹,直接把郭氏纳入自己的后宫,封为惠妃,她为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蜀、谷、代王。


而且郭子兴本人也算是死后殊荣了。洪武3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给他建庙,派他曾经的邻居宥氏世代为滁阳王守墓。
正史上并没有记载,郭子兴的三个儿子是否有后嗣,但是很多信息表明,郭子兴应该还有后人。

在从宣德到弘治年间,出现了一个极为搞笑的郭子兴后人进京要求待遇的大事件。

宣德元年,先是一个叫郭畀自称是郭子兴的的后人,到朝廷要待遇。既然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那么按照明朝的制度,只要他有后人,岂不是可以世袭这个滁阳王?所以进京去要待遇。

宣德皇帝似乎还是知道些郭家后人的真相,因为从洪武年间的一些圣旨里,似乎提及过一个叫郭老舍的人。但是究竟什么关系,无法深挖。万一挖出点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大家都难做,于是不回上不回下,给了点钱打发他回去了。这事情就一直折腾来折腾去,总之没有任何结果。

一直到了弘治年间,一个叫郭琥的自称自己是郭老舍的重孙,又到京里去要待遇去了。弘治皇帝发飙了,窝巢,人家有爵位为什么不给待遇?但是朝臣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授予冠带奉祀滁阳王,此外又给了点钱,让他回去了,郭璞也表示很满意。

大家本来认为这事就应该这么顺利解决了。结果大家别忘记宥氏为郭子兴守了几代墓了。是因为宥氏跟郭子兴感情深,是忠仆么?非也!

那是因为朱元璋当年答应他们家,给郭子兴守墓,可以免除他们家赋税徭役的。这样一来,人家家里有正主了,这个墓就不用你宥氏守了,你们继续纳税服徭役吧。

这么一来,宥氏不干了。于是告发郭璞,说郭家人早就死绝了,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即便有一个叫郭老舍的人存在,他也不是郭子兴的儿子。这个几朝悬而未决的事情,最终定性了,郭琥的奉祀资格也就被夺了,你要是再敢以郭子兴后人的身份进京那啥,杀无赦。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8

郭子兴三个儿子都死了,其中有两个之死与朱元璋有关,可谓无后,谈不上待遇如何。

根据《明史》记载,郭子兴有三个儿子。

子兴三子。长子前战死,次天叙、天爵。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长子很早就战死了,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郭子兴死后,他的大部分势力被朱元璋继承,虽然郭子兴二儿子郭天叙仍为主帅,但是威望远不如朱元璋高。

所以郭子兴二儿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对朱元璋都很不满,曾密谋对付朱元璋,在郭子兴生前,这两人就曾怂恿郭子兴一度软禁迫害朱元璋。

而朱元璋也不能容忍头上还有一个没有资历的二世祖。

韩林儿建立政权后,以郭天叙为元帅,以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算是三把手,接到命令后,朱元璋大怒“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

朱元璋与郭子兴的儿子早已经产生了隔阂。

子兴死,韩林儿檄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及太祖副之……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郭天叙因部下叛变,死于战场,而郭天叙之死,与朱元璋并非毫无关系的。

郭天叙、张天祐进攻集庆的时候,朱元璋留守后方。陈野先本是元朝降将,据说他阴谋背叛红巾军时,朱元璋得知消息却并没有告知郭天叙和张天祐。

结果陈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

后来朱元璋对陈野先之子陈兆先极为关爱,让人不得不怀疑郭天叙之死是不是与朱元璋有关。

这种红巾军的一把手二把手都死了,三把手朱元璋再无阻碍了。不久以谋反之名处死了郭天爵。

就这样郭子兴绝后了。

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即是后来的马皇后,另一个亲生女儿郭氏也被朱元璋娶了,即是后来的郭惠妃。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势已成,追封郭子兴,建庙纪念,并让郭子兴邻居家世代守墓。

洪武三年追封子兴为滁阳王,诏有司建庙,用中牢祀,复其邻宥氏,世世守王墓。

后来有人冒充是郭子兴第四子的后人,被朝廷承认,后被揭发。

滁人郭老舍者,宣德中以滁阳王亲,朝京师。弘治中,有郭琥自言四世祖老舍,滁阳王第四子,予冠带奉祀。已,为宥氏所讦。礼官言:“滁阳王祀典,太祖所定,曰无后,庙碑昭然,老舍非滁阳王子。”夺奉祀。

可见郭子兴没有后人,在他死后一两年内两个儿子先后被杀,谈不上享受待遇,倒是郭子兴邻居宥氏因为时代为其守墓,被免除徭役。

没有郭子兴,就没有日后的朱元璋,《明史》认为“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帝王之兴,必有先驱者资之以成其业,夫岂偶然哉!”

9

郭子兴应该算是朱元璋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没有之一。因为他不仅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同时还是朱元璋未来人生的奠基者。也就是说没有郭子兴,就没有后来的大明王朝开国之君-朱元璋!

但朱元璋却将郭子兴子嗣全部杀光,十分冷血!这一切只为了两个字—“权力”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各路英雄纷纷揭竿而起,郭子兴也在濠州揭竿而起,一呼百应,短时间内便成了当地名声大噪的一支起义军,汤和以书信相邀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本在皇觉寺出家的朱元璋动身前往濠州。

可朱元璋刚到濠州,就被当成奸细给抓了起来,正准备杀头之时,郭子兴慧眼识珠,认为眼前这个人非比寻常,于是将其收于麾下,朱元璋这才免于一死。后来郭子兴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为妻。

朱元璋也正是因为郭子兴的慧眼识人,才得以施展自身才能,最终得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登上皇帝宝座。


在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也“感念郭子兴之恩情”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并建庙祭祀亲写祭文:

“朕方从军,几被他人所害,惟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尽平天下,家国已成,再生之恩,终世不忘”。

但朱元璋的这个“再生之恩,终世不忘”却让像素不敢苟同,我们且看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女的。


首先来看郭子兴的女儿,她算结局算是比较好的,被朱元璋抱回了家,封为了“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二子二女,分别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但郭子兴的儿子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的,朱元璋让郭子兴绝了后。

郭子兴总共有三个儿子,长子早年战死我们姑且不论,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之死朱元璋脱不了干系。

在郭子兴死后,其次子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而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帅,所以为了权力,郭子兴的这两个儿子成了朱元璋最大的阻力,所以在朱元璋的眼里,他们必须死。

当然朱元璋还没傻到光明正大的去杀死郭天叙和郭天爵,而是现在攻打集庆的时候,故意不出兵救援郭天叙,好利用叛将陈埜之手将郭天叙与军队的二把手张天佑一起除掉,如此一来朱元璋就顺势成为了这支义军的一把手了!



可能大家以为朱元璋成为了军队的首领了,也该收手了,毕竟此时的郭子兴仅剩一个儿子郭天爵了,总不能让自己的救命恩人绝后吧!

但坏就坏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后,郭天爵被封为江南行省右丞,在地位上仅次于朱元璋。加上此时的这支义军中除了朱元璋自己的嫡系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郭子兴的旧部,这些人视郭天爵为“精神领袖”。二者结合,郭天爵已经对朱元璋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威胁,那么对朱元璋来说郭天爵也必死!

不过对付起郭天爵就简单多了,直接被朱元璋用“与群小阴谋”的罪名给处死了。



至此在朱元璋的操纵下,郭子兴算是绝了后,郭天叙与郭天爵全部被朱元璋以阳谋阴谋除掉,唯一的女儿与养女有都被朱元璋“抱回了家”,这下子朱元璋便可以以“郭子兴女婿”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将所有的军队收入囊中。

10

郭子兴是朱元璋政治生涯的起点,更是朱元璋的伯乐,但郭子兴死的早,在朱元璋头2、3年就没了,死因正史记载为病死,育有3个儿子1个女儿1个养女。3个儿子在朱元璋成事前均死,死因模糊,现只知道个大概,女儿被朱元璋收为妃,也就是后来的郭惠妃,养女是大家熟悉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

朱元璋正妻,马皇后,为郭子兴养女。

郭子兴的正妻在史料中是个隐形人,无任何交代,反而次妻张氏屡屡出现,正史中没写郭子兴3个儿子为谁所生,朱元璋的《敕赐滁阳王庙碑》定调“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役,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群小阴谋伏罪”,意思是3个儿子是次妻张氏所生,一个战死,一个被陷害死,一个谋反死。

老郭的3个儿子是史家公认的,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大儿子死的最早,连名字都没有,王世贞《弇山史料》记载,大儿子在攻打集庆路时战死,死在郭子兴前面;郭子兴病死后,旧部内讧,一些投了朱元璋,一些拥了二儿子郭天叙,当时义军以小明王为尊,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只是副元帅,两人因权利之争不合,郑晓《吾学编》记载郭天叙还曾用毒酒招待朱元璋,未果,在攻打集庆时,郭天叙被降将陈埜出卖,牺牲。

明中都遗址。

三子郭天爵,朱元璋说他与群小阴谋伏罪,具体细节没说,明代史料也没记载,直到明末清初万斯同在修《明史》时,点了几笔,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行中书省左丞相,郭天爵为中书右丞,在朱元璋之下,怀恨在心,联络父亲的旧部邵荣等人欲夺权,此时郭天爵根本无法与朱元璋抗衡,邵荣没想过拥立郭天爵,而是自立,事情败落后,郭天爵当了替死鬼。

朱元璋像。

郭子兴的女儿,倒是被朱元璋揽到床上,为郭惠妃,生了5个孩子,3个儿子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2个女儿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还是很受宠的,永嘉公主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阳公主嫁给都督佥事谢彦之子谢达。

大同九龙壁,为朱元璋13子代王朱桂府前琉璃照壁,朱桂外公是郭子兴。

民间史料《今言》、《名山藏》,地方县志《定远县志》记载郭子兴还有第4个儿子,名叫郭老舍,是小妾李氏所生,此人在朱元璋时期无官方记载,朱元璋写的《敕赐滁阳王庙碑》也没任何描写,但到了宣宗、孝宗时突然冒出来,自称是郭子兴后人,郭子兴已被朱元璋定了调,此事没得到朝廷认可,后人多以为是郭子兴的族人,而非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