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姜维的武功什么水平?

姜维的武功什么水平?

2020-08-16 12:02阅读(88)

姜维的武功什么水平?:作为蜀汉后期的全军统帅,大将军姜维的武艺到底如何呢?很多三国迷朋友彼此也争执不休,始终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姜维的武艺是不是:-姜维,

1

作为蜀汉后期的全军统帅,大将军姜维的武艺到底如何呢?很多三国迷朋友彼此也争执不休,始终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姜维的武艺是不是能与蜀汉五虎旗鼓相当呢?

归根结底,要推断一个武将的武力值,还得从他的战斗表现来进行判定,这是最直接的依据。当然,也要与其他武将之间进行参考和对比,才能够更加准确。

姜维初次出场是在诸葛亮北伐攻打天水关的战役中。诸葛亮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派赵云率兵准备乘虚拿下天水。没想到被姜维识破,来了“将计就计”,提前在天水城外设下埋伏,张网以待。赵云来到城下,正欲攻打,伏兵四起,姜维“挺枪跃马”杀出来了。

原著中说,赵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精神倍长”是不是说明姜维有优势呢?未必。大家记得,在虎牢关之战中,吕布追击公孙瓒,被张飞拦下,张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但张飞并没有占上风;襄樊之战时,关羽和庞德打斗“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也没有说谁占了上风。这说明“精神倍长”只是进入了亢奋状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因为遇到了强大的敌人,必须要集中精力将自己的武力发挥到极致。

在与姜维的打斗中,赵云非常震惊,书中描绘了赵云的心理活动:“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赵云落在下风吗?当然也不是。赵云随诸葛亮北伐以来,根本就没遇到个象样点的敌将,西凉韩德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四个儿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但被赵云在凤鸣山一战灭了满门。随后赵云又力敌八将,打得众魏将“陆续奔走”。此时的赵云是蜀汉五虎仅存的硕果,虽“寿已七旬”,仍威名赫赫,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在疆场上全无敌手。

赵云从来不怕埋伏,他非常擅长打突围战,按照他的战斗风格,必须是“斩将破围”。而在天水关遇伏,赵云仍然是这个想法,要干掉最嚣张的敌将,破围而出。但突然遇到了姜维这样一个强手,短时间内不可能拿下来,而敌人的包围圈可是越收越紧。诸葛亮安排的战斗计划已经破灭,任务失败,赵云的必须首先保障部队安全撤离才是上策,因此赵云没有与姜维纠缠不休,而是迅速撤退了。

所以说,赵云并非被姜维击败,而是主动撤退。而姜维的武艺也得到了赵云的认可,“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赵云性情忠厚诚实,即使是敌人,也愿意认可对方的优点。

那么姜维的武艺能达到什么水准呢?咱们再看下一场战斗。姜维为了母亲的安全,率兵去守冀城,在期间他率部出城去劫夺蜀军粮队,遇到蜀将张翼,两人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又率领一支人马赶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

这场战斗可以看出,在一挑二的状态下,姜维打不过张翼和王平的联手夹击。王平和张翼只能算是二流水平的武将,但姜维仍然是“力穷抵敌不住”,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可能与赵云相提并论呢?米仓山赵云发威,张郃和徐晃两员曹魏一流猛将都不敢往前凑,所以结论很清楚,姜维的武艺比起赵云来还差着一个很大的层次。

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猛将张郃都屡屡为难,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大困扰。而诸葛亮为了抗衡张郃,首先选择的并非姜维,而是大将魏延。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安排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又派高翔去驻扎在列柳城,支擒马谡。诸葛亮仍然不放心,张郃太厉害,“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然后派出了魏延。这个安排也说明,在诸葛亮的心目中,蜀汉军中的第一猛将仍是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率部到南郑关堵截蜀军主力的退路,姜维与杨仪商议:“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姜维仍然如此忌惮魏延,可见在姜维本人的心目中,也承认自己武艺不及魏延。

魏延作乱,烧绝栈道,上表朝廷,后主刘禅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可见在刘禅心目中,也认为蜀军中无人能敌魏延,当然包括姜维也不行。

通过以上诸葛亮、姜维、刘禅的观点来看,姜维的武艺应逊于魏延。

姜维的作战风格比较独特,属于兴奋型的战将,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打了鸡血兴奋起来,敢和赵云恶斗;状态不好的时候连邓忠这样的毛头小子也搞不定。越是危急时刻,越能超水平发挥――玩的就是心跳。

铁笼山之战,郭淮和羌兵突然袭营,姜维措手不及,慌忙逃跑,武器都没来得及拿,箭也丢了。郭淮穷追不舍,危急时刻,姜维空手接箭,反身射死郭淮。

长城之战,姜维遇到邓艾的儿子邓忠,双方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见邓忠枪法“全无半点放闲”,就诈败而走,暗箭射之,被邓忠早有防备避开,一枪刺向后心,危急时刻,姜维挟住敌人枪头,拔出剑来,惊退邓忠。

疆川口之战,姜维遇魏将杨欣拦截, 一个回合击退杨欣,然后追射之,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姜维发怒折断雕弓,策马再追,却马失前蹄,栽落尘埃,杨欣回马来杀。危急时刻,姜维一跃而起,一枪刺中杨欣坐骑的马头,反败为胜。

通过上面这三场战斗,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的发挥并不稳定,但他的反应速度非常迅捷,总能在危急时刻超水平发挥释放大招,转败为胜。

侯河之战、沓中之战,姜维与魏军主帅邓艾两次单挑厮杀,一次是“数十回合”不分胜负,一次是“十余合”仍然是平手。

这两场战斗也能看出姜维的武力值和邓艾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属于一流战将中等偏弱的水平。低于张郃、魏延,和乐进、凌统相近,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只能排到二十七八名以外了。

2

姜维的武艺大约略逊于魏延,但是差距不大,因此也可以算一流水平。

姜维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比较晚,已经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大部分超一流高手都已经去世,不过姜维还是成功的赶上了最后一位,在天水城下他遭遇老年赵云,两人交手数合不分胜负。最后两人正在厮杀时魏军从两翼杀来,赵云败走。

此时赵云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武勇不减当年。就在遇到姜维前,赵云对战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和他精通武艺,弓马过人的四个儿子,结果是秒杀四人活捉一个。因此姜维能和赵云战平,即使只是短时间内战平表现也算相当不错了。

而且战后赵云对姜维评价颇高,对诸葛亮说姜维枪法了得,与众人不同。赵云久经沙场,能得到他这个评价的人不多,可见姜维武艺还是有相当水准的。不过姜维的武艺和赵云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就在姜维和赵云交手后不久的冀城之战中,姜维中计遭到张翼、王平两人围攻,战败而走。王平曾经和张郃战数十合不敌败走,张翼后来三合败给徐质,两人武艺并不算太强。从这点来看,姜维的武艺不如张郃。

此外在姜维归顺蜀汉,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时,认为只有魏延可敌张郃。而诸葛亮死后,魏延起兵作乱打到汉中城下时,姜维认为魏延武艺高强,不好对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姜维的武艺和魏延和张郃二人相比还是要差着一点。

当然,在汉中城下魏延对姜维也有一定的顾忌,不敢轻易和他撕破脸。可见姜维和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两人真打起来魏延想取胜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综合看,姜维的武艺大致属于一流水平,在《三国演义》后期也算顶尖级别的高手了。

3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9633bfabd794c27b84c213267a0c116\

4

先说结论:演义姜维武力大致是一流守门员,三国志标准,吕布100,五虎、颜良、典韦、许褚、庞德、文丑95+,张辽、夏侯惇、张郃、夏侯渊、魏延、徐晃等可以和超一流掰手腕(但最终不敌)的90——94,姜维89正好,与马岱、王平、程普不相上下。

出场平赵云。

分析:粗看似乎不错,但第一只有数合,第二这是已经七十岁,中计时感慨我不服老要死于此地的赵云,对比一下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吓得张郃徐晃不敢交锋的赵子龙,衰退是非常明显的。三国演义不是武侠小说,人物衰老后实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个在黄忠部分多次强调。当然赵云对姜维评价不低,可以加分。

数合平张翼,不明回合负于王平+张翼联手。

分析:封死姜维上限的点。对比一下超一流:

对徐质。

分析:两合击败张翼的徐质绝对是后三国最有希望争一的存在。间接对比是徐质对张翼表现(两合完胜)明显优于姜维(两合平手),直接对比是蜀军退三十里下寨,姜维和夏侯霸商量怎么阴死徐质。还有一个证据是姜维突袭疲劳徐质,也仅仅是刺中坐骑,小兵一拥而上杀的徐质。演义中其他强突袭弱的表现,关羽——颜良,赵云——高览,魏延——王双,都能做到秒杀,则姜维哪怕看突袭表现也不强于徐质。

5

姜维是蜀国上将军,得到诸葛亮真传和诸诸葛亮后是兵马大元帅。

诸葛亮统一国家的宏愿没有实现,姜维六出祁山的基础上八阀中原。

从历史的横截面看,姜维的才能很高,武艺很强。但结果姜维象诸葛亮一样,一切付出东逝水,只能浪花滔尽英雄。

三国重头戏在诸葛亮而不在姜维,故对姜维影响不大,很多时候一略带目,烟云过去。

姜维能杀能战,有勇欠些谋略。





6

武功狭义的讲就是指武术,也指军事方面,如“文治武功”。姜维和五虎将不同,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名战将,而更多的是一名统帅、军事家。关于姜维的单挑能力,好几位答友已经分享过了,阿中来聊一聊姜维的军事能力。

姜维远离汉中,更改汉中布防,直接导致蜀国的灭亡,因而在许多人看来姜维的罪过很大,能力被过誉了,诸葛亮看走眼了,这样的看法过于以成败论英雄。姜维和于禁的人生有几分相像,人生路上一直都很顺,受到倚重,但是在人生的最后一次表演演砸了,给自己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抛开最后的汉中之战,姜维的战绩表可以说是非常亮眼的。

蒋琬执政时期,姜维“数率偏军西入”,可以说是小试牛刀,带领小部队到陇西作战,因功从辅汉将军升迁为镇西大将军。

公元247年,率军讨平汉山平康夷的叛乱。出洮西大战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这一年姜维升迁为卫将军。

公元249年,姜维出西平,不克而还。

公元253年,出兵围南安,粮尽而还。

公元254年,出陇西,斩魏将徐质,狄道长李简献城投降,迁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众撤军。

公元255年,再出狄道,大破雍州刺史王经,斩敌数万人

公元256年春,姜维升为大将军。原准备和镇西将军胡济在上邽会合,结果胡济没有按约定时间到达,姜维被邓艾击败,损兵甚多。姜维上书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57年,姜维趁魏国诸葛诞起兵淮南,遥相呼应出兵骆谷,和邓艾、司马望沿渭水对峙,次年诸葛诞兵败,姜维退兵,复职为大将军。

公元262年,姜维进入沓中。

公元263年,听说钟会在关中准备进攻蜀汉,姜维向刘禅上书建议派遣廖化、张翼分守阳平关、阳平桥头,防患于未然。宦官黄皓劝说刘禅不予理会,没有派兵加强守备。

六年,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皓征信鬼巫,谓故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总结来看,对内平叛这种小战斗对姜维来说是手到擒到,没有什么难度。对外出兵的有七次,斩敌将一名,招降守将一次,迁民而还一次,大胜一次,大败一次,打成平手、对峙中因粮食不足等撤军的三次。诸葛亮五次北伐,斩敌将一名,迁民而还一次,夺城二座,大败一次,其它也是打成平手。对比来看,姜维和诸葛亮的战绩在伯仲之间,甚至略占上风。

蜀汉之亡,姜维有直接的责任,但是蜀汉整体的责任更大,倘佑刘禅听取姜维的建议,让廖化和张翼分别增防阳平关和阴平关,即便邓艾、钟会能进入汉中和阴平,突破蜀汉的第一道防线,也无法突破蜀汉的第二道防线,蜀汉灭亡的时间还要往后推移几十年。蜀汉的灭亡是整个官僚体制的问题,不能都怪到姜伯约一个人头上。

(诸葛)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钟)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

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深解兵意”,他认为姜维的能力要胜过“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马良,治中从事“李氏三龙”之首的李邵。姜维能在蒋琬、费祎之后接任大将军,也说明了他的能力,特别在军事上姜维要胜过蒋琬和费祎。作为姜维的对手,钟会评价姜维的能力要胜过魏国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征西将军夏侯玄。由此也可以看出,姜维的能力是非常出众的。

姜维是难得的上将之才,可惜天意弄人在蜀汉效力,如果互换下角色,姜维没有归降诸葛亮,继续在陇西作他的参军,后来可能成为和邓艾、郭淮一样镇守一方的大将。蜀国的环境制约了他的表现,蜀国的微弱又需要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即使有所失也是世事使然。又或者姜维和同时降蜀的梁绪、梁虔、尹赏一样没有活这么长,在蜀亡之前就过世了,后世对姜维的评价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7

我不怎么经常看三国了解过大概。

姜维的武功强又不强,中等水平。

三国里面最强的应该就是五虎上将或者吕布

他。如果他强就应该跟五虎上将或吕布匹敌,很显然他不能。

如果说弱的话,他一生中还有那么多战绩,他一生中有那么多战绩说他弱吧,有点儿说不过去。

所以我感觉他的武功综合来说中等水平

强就应该跟最强的比,如果比不过那么他就是弱,那就跟最弱的比,如果他比弱的强,那么位于的水平就是中等。




8

对将领最好的评价应该是“出将入相”,其中能做到出将入相的又非儒将不行。近代则有曾国藩、李鸿章算得上出将入相的人才。按这个标准,姜维只能算是一流将才,谋略则稍逊一筹,我选取三国时期几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来和姜维做对比便一目了然。

演义中智谋第一的当推诸葛亮,然而他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这两人旗鼓相当,对阵中互有胜负。诸葛亮虽率军出征,但不披挂上阵,严格来说属于帅才不是将才,司马懿披挂出征运筹帷幄,客观上说算得上“出将入相”。

影视剧中诸葛亮中老年后全是坐小推车,司马懿全程骑马,为此扮演司马懿的魏宗万老师特别羡慕唐国强不用骑马可以做小推车,这是题外话。抛开小说“尊刘贬曹”既定思想来说,这二人算得上当时顶配智库。

其次是诸葛亮早期合作伙伴周瑜,孙策临终托孤“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周瑜绝非浪得虚名,周瑜做大都督首次点兵时,程普称病不出,起初轻视周瑜是书生,后来又拜服周瑜点将“极有法度”,可惜英年早逝,综合周瑜战绩来说,只能说潜力很大。

姜维师承诸葛亮,对阵邓艾钟会只能胶着,无法取胜,双方互有胜败,最后险些被宦官黄皓夺了兵权,后来在郤正建议下屯田沓中避祸。显然很被动了。

所以说姜维谋略远逊诸葛亮司马懿,却又高于蜀汉集团的五虎上将,说他是将才的天花板,是帅才的地平线,料无差错!





9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从姜维的战绩来分析姜维的武力是最合适不过了,先说下结论姜维的武力应该和邓艾相等,在三国后期也算是一流猛将的水平。

下面根据演义里姜维的交手情况下来分析下姜维的真实武力

1.姜维与邓忠。双方交锋三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姜维诈败,惊退邓忠。

2.姜维与邓艾。侯河之战,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沓中之战,二人交手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3.姜维与老年赵云。老年赵云中姜维计谋,两人战不数合,姜维精神倍长,后来魏将马遵、梁虔两人夹攻赵云,赵云不敌败走。之后赵云对诸葛亮夸赞姜维枪法极好,与众人不同。姜维这边是三人围攻老年赵云,姜维实际的水平是低于老年赵云。

4.姜维敌不过王平与张翼两人的围攻,王平曾经能力敌魏国名将张郃数十回合,但王平的武力是不如张郃的,张翼曾经被魏将徐质数回合杀败,姜维武力是高于王平和张翼任何一个,但低于张郃。

5.姜维与郭淮。铁笼山之战,郭淮追击逃跑的姜维,姜维空手接郭淮背后的箭矢,并反杀了郭淮,姜维马上功夫不错。

姜维是天水郡的俊秀,被诸葛亮成为“麒麟儿”,弓马娴熟,武艺高强。综合姜维的战绩来看,姜维真实的武力水平可以排在一流水平的中等层次,在蜀汉方面低于五虎将和魏延,与魏国邓艾武艺持平但要低于后期的名将张郃。

10

谢谢问答的邀请,我是浮沉的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在民间流传这这么一个关于三国将领排名的说法:一吕布、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七许褚、八夏侯惇、九姜维。在这个排行榜里面,姜维虽说是排在了最末尾,但是在猛将如云的三国时代有一席之地也算是不错了。

那么姜维在正史中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我们结合有关姜维的一次战斗记载来看。

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兵相得。姜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这一次的战斗记录充分展现出来了姜维个人的武力值,在和魏军将佐以及他们手下士兵的战斗中,仅仅姜维一个人就杀掉了五、六个人,战斗力可以说是非常强的。在《三国志》里面之间记载的有关名将的个人杀敌记录,姜维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且我们要知道,当时的姜维已经不是个小青年了。在魏国灭蜀国的时候,姜维已经是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头子了,如果几十年之前,想必姜维肯定要更加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