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没有外国名人放弃自己的国家加入中国的,比如科学家?

有没有外国名人放弃自己的国家加入中国的,比如科学家?

2020-08-08 21:38阅读(92)

有没有外国名人放弃自己的国家加入中国的,比如科学家?:金琴科瓦列里教授作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前苏联曾一度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这种强大,

1

金琴科瓦列里教授

作为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前苏联曾一度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这种强大,正是建立在其顶尖的庞大军工体系之上。在行业鼎盛之时,苏联军工行业占据了国民经济一半的份额。   如今俄罗斯的大部分顶尖装备都是前苏联冷战时期的军工遗产,诸如“沙皇炸弹”、R-36撒旦洲际导弹、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苏-27和米格-29等经典战机等。军事专家称,苏联军工发达离不开其雄厚的人才基础,据统计,在鼎盛时期,苏联科技人才占据全球四分之一。



但苏联神话也随着联盟解体宣告结束,短短几年,苏联几十万科研人才纷纷外流,他们带着大批苏联科研成果来到英美等国,让西方国家欣喜若狂。除了这些流向西方的专家外,还有一大批专家应邀前往中国。

为了“抢夺”到更多的科技人才,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专门拨款引进苏联专家,然中国给出的待遇不如西方优厚,但是却更有人情味,并且中苏意识形态也一致,这让很多苏联专家顿感亲切。其中就有著名科学家金琴科瓦列里教授,这位教授前后主持了“安-72/ 74/71”,“安–26/ 30/ 32”, “安-124”, “安-225”, “安-70”, “安-140”的设计,具有丰富的经验,堪比国宝。


金琴科瓦列里教授的到来加速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制进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之所以中国能够请到这样的人,不会因为待遇有多么的好,是因为金琴科瓦列里教授不想为帝国主义服务最后选择了中国。   曾有西方媒体统计,在苏联解体后,最少有“数千名”独联体各国专家前往中国。

美报告曾指出,在苏联解体后,中国短短几年之内就成功研制了巨浪-2、东风-31以及神舟飞船,这其中离不开苏联专家的功劳。   可以说,正是这批苏联科学家,为我国军工行业在21世纪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不仅有,而且还是辽宁号航母前身瓦良格号总师,瓦列里.巴比奇选择为中国效力。

早在两年前,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出现了一位外国专家的名字——列里·巴比奇。

这位总师是船舶设计建造专家,个人履历非常惊人。他曾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工作,直接参与了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武器系统的建造工作。

随后更是作为设计骨干,参与了基辅号、明思克号、新罗西斯克号、巴库号、第比利斯号(现在的库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夫斯克号的设计建造。

这位专家,既不是来中国考察,也不是来中国学习的,而是直接进入了这家中国公司的“人才队伍”一栏中。

实际上除了这位总师外,还有非常多优秀的乌克兰专家为我国效力。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继承了苏联35%的军工产能,更是拥有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但乌克兰并未把握好这个发展国力的机会,这个时期大批乌克兰军工企业倒闭,很多乌克兰军工领域专家、教授都失去了工作。虽然我国在那个时期也是一穷二白,但依旧还是启动了“双引工程”,花重金聘请优秀的乌克兰专家。如今距离冷战结束也快30年了,而我国也引进了接近上万乌克兰专家来我国工作,甚至是安家落户。

如今在中国境内,大批乌克兰专家也拿到了中国国籍,习惯了中国的生活环境,继续为我国军工做贡献!

实际上除了乌克兰外,日本、美国在这些年也有部分科学家来中国,利如纳米机器专家福田敏男、美国语音科学家丹尼尔·波维等都是在近些年为中国服务的。

3

阳早(Sid Engst),1918年11月9日出生于美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等高校学习农牧专业。

1946年2月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华工作,8月到延安从事农具改革和畜牧业技术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畜牧业技术和英文编辅工作。

1982年任原机械工业部顾问。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外国老专家”。

50多年来,阳早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为我国奶牛品质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12月25日16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

寒春,女,英文名Joan Hinton,琼·辛顿,(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国际主义战士。

1921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核物理学家,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的助手。

1946年2月受中国革命的影响来华工作,8月到延安从事农具改革和畜牧业技术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畜牧业技术和英文编辅工作。

1948年与来自美国的寒春到陕西定远县三边牧场开始指导农民养奶牛,1949年两人结婚。

1955年,又转到西安草滩农场。

1966年4月回北京,分配到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做翻译。

1972年来到红星公社。

1982年任原机械工业部顾问,在北京沙河镇小王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机实验站从事牛群饲养和改良的工作工作20年。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外国老专家”。

2003年12月25日16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

阳早和妻子寒春、妻兄韩丁均为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国际友人”。



4

有两个研发原子弹的美国人在中国放牛,注意,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

5

马海德医生,原美国人,博士医科毕业,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来到千疮百孔,受灾受难的旧中国,后毅然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是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接着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的麻风病防治中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是奠定了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先驱者!

6

马海德博士,做中国人,娶中国妻,入中国共产党。

7

盛世加入中国籍并不足为奇,人往高处走的道理都懂。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在中国尚且落后时候加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能,表示由衷的钦佩!

8

麻花的故事,今天聊马海德。


说道放弃自己国籍加入中国的外国科学家,不得不提的就是乔治·海德姆。

不仅是因为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更多的是他为新中国卫生事业作出的贡献,因为他,中国消灭了性病,因为他,中国麻风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初到中国的乔治·海德姆

1933年,从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乔治·海德姆,为了研究东方热带病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中国。

初到中国的他看到了一片水生火热,曾今的文明古国在西方列强的野蛮掠夺下哪里还有文明的痕迹。

最常见的疾病都能要了普通百姓的命,这一切让乔治·海德姆感触颇深,他想为中国人民做点什么。

由于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他只能选择在上海开一个小诊所,为人们看看病。不过一次机遇让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来到苏区的乔治·海德姆

1936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乔治·海德姆被宋美龄推荐到了中共苏区。在看到苏区艰苦的环境和满脸带笑的百姓后,乔治·海德姆找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让这群可爱的人们永远都能这样笑着。

初到苏区的乔治·海德姆发现这里缺医少药,很多受伤的战士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他便通过自己在国外的关系联系援助。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普通话和陕北方言,和当地的回族朋友称兄道弟起来。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马海德,因为他的回族兄弟很多都姓马。与此同时他以马海德这个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的马海德

1937年,一场世界级的大战席卷了中国,本就贫弱的中国更是雪上加霜。

马海德不停救治伤员,但是他发现虽然现在有了组织,但缺医少药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于是他开始在苏区筹建医院,以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总院,在周边地区筹建了多所医院,大大增加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

1940年,马海德与结识了多年的中国姑娘苏菲结婚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马海德

1946年,作为中共代表团的医疗顾问,他与其他代表一起揭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战争期间,他积极与国际红十字会联系,为解放区争取了大批援助物资。



新中国成立后的马海德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大典上,马海德有幸登上了天安门广场。在见证这激动人心时刻的同时他突然觉得很自豪,于是像一旁的周恩来总理郑重的说道:我希望能后加入中国国籍。

周总理只说了两个字:同意。

1950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马海德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之后马海德仍然矜矜业业的在工作岗位上奉献着,因为他知道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还远远没有到来。



积弱多年的中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就有很多百姓被性病困扰着。

他带着他的团队走遍大半个中国,取样、研究、研制药物,最终帮助中国人民消灭了性病。

消灭性病后,他又确立了新的目标消灭麻风病。当时的中国人民,麻风病的患病几率很高,这对人民的健康很不利,所以他开始致力于麻风病的研究。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特殊时期,马海德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迫害,但他依旧没有动摇,每天坚持在工作岗位工作着。



11届3中全会后,已经年近70的马海德精神大振,加紧了消灭麻风病的工作。

之后的数年中,70多岁的马海德走遍了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只为和这些医疗比较发达的国家交流麻风病的的防治工作以及为中国消灭麻风病争取了数千万美元的援助并且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治疗麻风病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疗效。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结语

马海德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2019年9月25日,马海德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大鼻子医生。

注:以上内容为麻花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创作不易,感谢。


以上仅代表麻花个人的观点,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耐心的看完。喜欢的朋友不要忘了给麻花点个赞加个关注哦,以后还有更多的历史话题和大家分享。谢谢。

9

郑律成,马海德等都是科学家级的人才,都出身在国外,一个是中国国歌的创始人之一,一个是世界级麻风病和淋病专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好多,想知道的去百度搜。

10

从建国至今到底有多少人加入中国国籍,一直没有统一的数据,国家也没有发表过明确的说法,民间推测有几千人。

不过,在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在世的入籍外国人有557人。

在1980年颁布《国籍法》后,理论上可以入籍,但实际难度令人绝望。在最近的十多年里,不足300人被准许加入中国国籍。


在2004年颁发绿卡政策后,至今十多年里取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不到7000人。

入中国籍的名人(简单举几个例子):

陈必娣

从小在加拿大出生长大,后来移居美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陈必娣被迫滞留在北平,医学专业出身的她,因为亲眼见证过中国军人无人救治,她自愿参加了救助的工作。1940年,她举家搬迁到中国,继续自己参与医务救助的工作,1949年之后,她担任外国出版社的翻译工作,写出了《中国针灸学概要》这一书籍,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传统的针灸医术,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

马海德



祖籍为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在美国出生。1933年取得瑞士的日内瓦医科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便来到了上海,并于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

吴雪莉


1925年7月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946年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州农学院,同年,来到西安的西北农学院任教授,1953年到河南大学任外语系教授至今。1975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吴雪莉终于加入了中国国籍。

郑律成



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出生。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军歌之父”。1933年,郑律成来到中国工作。1939年,一首《延安颂》郑律成一举成名,再后来郑律成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后,在北京定居。

魏璐诗



犹太人,1908年出生于奥地利。1932年在维也纳大学毕业并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英文专家,原人民画报社的德语专家。

爱泼斯坦



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华沙,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上著名记者和作家,又名艾培。1917年跟随父母来中国,1933年投身到中国革命工作当中,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籍。

沙博里



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著名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沙博理于1963年加入中国国籍。2010年12月他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又在2011年4月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此外,还有两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杨振宁和国足埃尔克森。

杨振宁

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2017年恢复中国国籍。

埃尔克森(艾克森)


1989年7月13日出生于巴西科略内托市,2009年,艾克森以维多利亚队球员身份完成了巴甲联赛的首秀。2011年,艾克森转战巴甲联赛博塔弗戈队,并首次入选了巴西国家队。2012年末,艾克森加盟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3年,艾克森首次获得中超联赛最佳射手。2014年,艾克森以28球打破中超联赛单赛季进球纪录。

2019年8月加入中国国籍,成为首位无血统归化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