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2020-08-06 08:33阅读(66)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蓝玉还活着?那就老尴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会更早,都用不着朱棣动手。为啥哩,因为蓝玉是常遇

1

朱标死了,朱元璋也死了,蓝玉还活着?那就老尴尬了,朱允炆恐怕死的会更早,都用不着朱棣动手。

为啥哩,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

外甥女,常氏,明太子朱标之太子妃;

甥孙:朱雄英、朱允熥;

如果朱雄英不死,嫡长都是他,轮不上朱允炆继位;

即便朱雄英死了,还有朱允熥这个甥孙可以捧,那朱允炆就太碍事了......不要小看蓝玉的胆子,他真敢,标准的“外戚”模式。

蓝玉的居功自傲,不服管教是长期性的,不间断性的^_^,自冯胜获罪,蓝玉的上升空间就更大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警醒那么多功臣到底是怎么死的,还在前人路上作死前行,丝毫不知道收敛。比如下图的元妃,他蓝玉就这么急色么。

朱元璋有收义子的习惯,他也有样学样借此集聚势力,而不止他的义子,连他的庄奴都知道横行霸道,强占良田,驱逐御史,这都是骄纵的表现,他真的不知道这些事统统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中,对他蓝玉产生反感么,强占元妃,以至于元妃自尽,本来朱元璋要给他的“梁国公”变成了“凉国公”,并且把他的过失种种都刻在世袭凭证上,还不够清晰表达朱元璋对他的怒意么。

更犯忌讳的是军权方面,军中将校的升职降职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力完全脱离了控制,这是历代君主都非常忌惮的,而不仅限于朱元璋,你蓝玉搞得军中都是你的嫡系势力,老朱能睡的安稳么,哪怕老朱多次敲打他,他也不以为意,还以未任太师为由,诸多抱怨牢骚,这就真的作到头了。

老天也对得起他,顺势推了他一把,朱标英年早逝,连朱元璋都控制不住的人,朱元璋怎么能放心留用给后人,况且还有朱允熥这层“外戚”关系。

《明史》---“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手诏布告天下,条列爰书为《逆臣录》。至九月,乃下诏曰:“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

非常适时,锦衣卫都指挥使告发蓝玉谋反,牵连到十三侯、二伯,一下子就牵连了一万五千人,“军统”几乎被清洗一遍,而蓝玉本人则剥皮实草,株连三族陪死,蓝玉作死的一生终于以悲剧方式落幕。

明朝大将蓝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和敢不敢没有半点关系,无论蓝玉是否活着,朱棣都必须要造反,造反则有一线生机,不造反则引颈待戮,就这么简单,敢不敢也得造反,大势所趋。

......

2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骁勇善战,立下过汗马功劳,逃回蒙古草原的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小朝廷,就是被他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打得编制散架。

但此人军事能力突出的同时,性情上也十分骄横跋扈,朱元璋正是因为担心自己死后子孙镇不住蓝玉,才在晚年用尽余力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

蓝玉案前后牵连了一万五千多人,明朝初年的官场、军界基本被撸了个底朝天。至于蓝玉则更惨,以谋反罪被抄家灭口,本人更是遭受剥皮实草酷刑。

这样一个狠角色,如果他能活到朱允炆时期,朱棣还敢造反吗?

这么说吧,不是敢不敢造反的问题,而是要不要活命的问题。

朱允炆当皇帝,朱棣若能老老实实交出兵权,做个无欲无求的憨厚藩王,保住性命的可能性比较高。毕竟他的身份是皇叔,而且朱允炆最终的目的是收归藩王的权力,并不一定出于私人恩怨要叔叔们的性命。

但如果蓝玉活着,朱允炆和朱棣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有蓝玉在,朱允炆的皇位不一定能坐稳当,而朱棣如果不采取措施,更是必死无疑。

原因何在?这得从蓝玉的身份说起。

他除了是开国大将,还是皇亲国戚。蓝玉的姐姐,是另一位开国元老常遇春的妻子,他们生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也就是说,蓝玉是太子妃的舅舅。

牵着这层关系,蓝玉和东宫向来亲近,极为维护外甥女和外甥女婿的地位。

对此,朱元璋倒也乐见其成。他为朱标择妻常氏,本就是打着把常家和蓝家纳入进太子阵营的主意,这是他为朱标准备的武将班底。

本来这一切都设想得很美好,然而谁都没料到,太子朱标竟然会英年早逝死在朱元璋的前头。朱元璋悲痛之余,猛然间发现这套失去朱标的太子班底,有些不怎么安稳起来。

朱标虽死,朱元璋却还想把皇位留给太子这一脉,但尚未成年的皇太孙朱允炆,显然没有压制蓝玉的能力。不难预见,武将为祸、外戚专权的场景,在不远的将来即将发生,这当然是朱元璋不希望看到的。

对于蓝玉,朱元璋始终不怎么放心。

早在蓝玉取得捕鱼儿海大捷,班师回朝夜抵喜峰关时,守关将领因夜间不敢开关接纳,他竟然纵兵毁关破门而入。而且他还擅自玷污了俘虏的北元妃子,导致她不堪受辱而自杀。

听到消息,朱元璋大怒,本来准备封他为梁国公,现在改“梁”为“凉”,并命人将他的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希望他能静思己过,有所改进。

可蓝玉却骄横依旧,朱元璋封他为太子太傅,他却很不满地说,以我的功劳难道还当不得太师吗?

朱元璋知道后,对他更为不满,本来就对实力强劲的武将颇多戒备,像汤和、徐达那样谨小慎微的发小在他面前都得小心翼翼,蓝玉这样往枪口上撞,不是找死吗?

于是,朱元璋下定决心要为皇孙铲除大患,接下去就有了震惊朝野、将明初官场都割了一遍韭菜的“蓝玉案”。

朱元璋之所以担心蓝玉活着对朱允炆不利,还有一层因素,就是朱允炆压根与蓝玉就没有实质上的血缘关系。

朱允炆不是太子妃常氏所出,他的母亲吕氏只是朱标的妾室。常氏生了两个儿子,朱雄英和朱允熥,朱雄英虽早夭,三朱允熥还活得好好的。

这就让朱元璋设想出了蓝玉将来谋反的动机,无论是出于亲戚间的情分还是家族的利益,蓝玉都要为朱允熥争夺皇太孙之位。

哪怕当时没有争赢,朱允炆顺利继位了,也难保之后不做点手脚。朱允炆的亲信主要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样的大儒,毫无军队背景,更无与悍将蓝玉互相牵制的根基。

凭着蓝玉在军中的威望,就算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解除他的军职,也难保他像司马懿那样,熬个几年振臂一呼改变时局,到时候朱允炆拿什么跟他斗?

搞定朱允炆,蓝玉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朱棣,两人积怨已久。

太子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的表现就比较突出,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他对大位也不是没有想法,只是碍于朱标地位稳固,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朱标性情宽厚,弟弟出息了他只感到高兴,蓝玉却看出了朱棣的野心,数次提醒朱标防备朱棣。

某次,蓝玉北征南返,路过朱棣的封地时特意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回来对朱标说,燕王不是一般人,有天子气象,迟早要造反,您一定要小心。朱标却说朱棣对他一向恭敬,不可能造反。

但朱标敢信朱棣,蓝玉不敢信,他可不是傻白甜,一直盯着燕王府,平时也多有针对。朱棣知道他对自己的态度,双方交恶。

蓝玉若能把朱允熥扶持起来,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朱棣。在他眼里,朱棣一直包藏祸心,是中央集权的一大威胁。

而朱棣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最好的时机,不是蓝玉和朱允炆决出胜负之后,而是蓝玉刚对朱允炆动手时,他可以打着“勤王”的口号参战,占据名份大义,趁乱浑水摸鱼。

由此可见,蓝玉若是活着,朱元璋死后的明朝政权交替之际,极有可能围绕着皇位的归属问题发生动乱,朱棣不但敢起兵,起兵的时间还有可能提前。

3

说起明朝一大要案就是著名的“蓝玉案”,明朝开国大将蓝玉惨遭诛九族,多达1.5万人受到牵连,蓝玉死后还被剥皮,十分悲惨。 那么为什么蓝玉一代开国元勋会有如此下场呢,这就要从头开始说说了? 蓝玉早年是常遇春的部下,因为有谋略有智慧得到了常遇春的赏识。而且,常遇春还娶了蓝玉的姐姐,两人之间关系更是亲密。后来蓝玉在攻打四川、北征沙漠之战、北上破元、平定西南等战争中都彰显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作战能力。 常遇春就常常在朱元璋的面前夸奖他,不仅因为两人的亲密的关系,还因为蓝玉也争气,几次战争都打赢了。因为功勋卓著,朱元璋也是对其赞赏有加,所以不管是官职还是地位,朱元璋都不断在提拔他。

战功赫赫就会目中无人,蓝玉也是开始飘飘然了

首先就是在蓝玉在北上抗元的过程中,掳走了北元的王妃,并且调戏了王妃。其实军队的战士缺的就是女人,战争时间又很长,心中的情欲无法排解,当出现女人时就会情不自禁。

朱元璋当时对军队管理严格,不能侮辱敌军的女人,况且当时还没建立政权,军纪不严则会败坏名声,直接影响抗击元军的民心和统治。

所以朱元璋知道后很生气,本来蓝玉在北上抗元大获全胜,但是却出现这样的小插曲,朱元璋本来想封蓝玉为梁国公,硬是把“梁”改成了“凉”,最后蓝玉的结局也真是凉凉了。 其次就是蓝玉耐不住性子,他在北征南返时,军队到了喜峰山,因为守城的战士需要上报,再打开城门,战士因为多花费了时间,蓝玉竟然等不及,破门进入喜峰山,这种任性妄为让朱元璋有些失望。 再次,就是他竟然嫉妒同僚,肆意邀功,蓝玉西征回来之后,朱元璋很开心,要封蓝玉为太子太傅,但是蓝玉却因为自己的地位在宋、颍两公之下,愤愤不平,朱元璋也对蓝玉大失所望。 最后,蓝玉有了地位、权力、财富之后,巴结他的人也不会少了,很多人都认蓝玉为义父,而且蓝玉养了很多的家奴,这些人仗着有蓝玉撑腰,横行霸道。

这些朱元璋都有所耳闻,渐渐的,朱元璋心中有了芥蒂,而蓝玉却还洋洋得意不自知。

朱元璋杀害蓝玉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朱标早逝,要帮皇孙朱允炆清除障碍

其实,朱元璋杀蓝玉最大的原因都不是这些,这些只是导火索,朱元璋杀蓝玉是因为太子朱标的死。当时朱标为太子的时候,娶了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又是太子妃的舅父,显然蓝玉是太子党的人。当时朱元璋中意太子朱标,一心想让朱标继承皇位,所以给朱标配备了当时最优秀的大臣,辅佐朱标,而蓝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但是朱标却意外的病逝了,朱标一死,太子党的人就要改弦更张了。 所以,朱元璋打算让孙子朱允炆即位,但是孙子却并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甚至有些唯唯诺诺,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根本控制不住蓝玉,所以朱元璋为了孙子能够坐稳皇位,只有对蓝玉下杀手。 正好当时,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随之而来的就是抄家、株连九族、相关人员下狱,一场浩浩荡荡的“蓝玉案”由此开始。 其实“蓝玉案”只是借着谋反的名义,实际上杀蓝玉是朱元璋长久以来的心思了。

如果蓝玉还活着,朱棣还敢造反么?

我感觉该造反还是得造反。

首先朱允炆登基后,就开始削蕃了,一开始是小大小闹,后来盯上了自己的叔叔朱棣。朱棣又怎么会轻易被削藩,让出自己的权力,所以不管当时在兵力、资源都很差的情况下,朱棣都会造反,所以不管蓝玉是死是活,朱棣也都得造反。

再者,如果蓝玉在世,也已经是一个小老头了,不管他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总有一天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而且朱棣也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也是久经沙场,10岁就被封王,驻守北京,抗击元军,前半生很长时间都生活在马背上。

在大明政权没建立的时候,大家都是过命的兄弟,一旦有了权力,建立了国家,大家就要保持君臣关系。朱元璋会为了国家的发展,削弱重臣手里的权力。权力都握在朱家人手里,即使蓝玉没有被杀,他手里的权力也没多少,你说他能拿什么和一个藩王对抗。

蓝玉本身功高震主,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虽然蓝玉在朱元璋在位时期没有想过造反,但是说不好等到朱元璋死后,蓝玉就自谋出路,另立门户了。 所以不存在蓝玉在世,朱棣就不会造反的逻辑关系。

4

朱元璋杀蓝玉有杀的道理,绝对是好处大于坏处。开国之君都是最接地气的,他们是为了老百姓好。往往这样的圣人都会被一些投机分子抹黑。

别说蓝玉活着,就算10个蓝玉也不能阻止。性格有缺陷的能力再大的他也不是一个拥有操控能力帝王的对手。

5

明太祖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能,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威胁自己建立大业的对手,同时也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威胁着自己统治的因素,他最终还是站在了权力了巅峰,站在了万人敬仰的位置上,而这一切的得到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很困难的。

在后来,他建立了属于他朱家的王朝,撑起了属于他朱家的天下,也就是后来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明朝。

历代帝王仿佛都有一个习惯,那时就是不放心武将,不放心曾经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其实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很多功臣虽然是他们的好兄弟,但他们是从基层一起熬过来的,对于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后来便不容易被驾驭。就拿刘邦来说,樊哙曾经在鸿门宴中冒死救出了刘邦,可是在后来他快要去世时候,他还是不放心这位兄弟,并派出了人去杀他,只不过在后来刘邦咽气,他派出去杀樊哙的人便收了手,因为樊哙和吕太后有亲,在高祖死后,掌权的便是吕后,所以他们顾及以后会被清算,所以便没有按照已故之王的命令去做。

蓝玉之死

蓝玉在还是年轻的时候便追随了朱元璋,在那之后为高祖立下了很多赫赫的战功,并随着战争的洗礼一路走来,逐渐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帅。可以说他的成长除了有当年高祖的知遇之恩外,还有他自己的天赋和后期的努力。虽然蓝玉的战功很是显眼,但是他在政治韬略上,可并没有那么的成功。很多人在评价他的时候,大都是称赞他的战斗力,称赞他的武功,但是在谈到他的政治智慧时,很多人都提出了贬义的看法和评论。我们只是从一件事情上,便能够看出端详;据说当时高祖为了慰劳军队,便亲自去蓝玉的大营中慰问官兵,在一开始的时候皇帝还很是高兴,可是在后来却因为皇帝在命令兵士退下时,居然使唤不动他们了,但蓝玉只是一句话,他们便退下了。虽然这件事只是一个小事,但就朱元璋这个对权力极其敏感的人来说,却是一件极大的事情,这无疑是侵犯了他至尊无上的皇权。

很多人都说他的死是因为功高盖主,但大家不知道的,他的死是因为朱标的去世。朱标是皇帝的大儿子,在军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他叔叔辈的人们都对这位未来的皇帝赞不绝口,即使是不可一世的蓝玉也是如此,所以朱标还在的时候,皇帝是没有杀蓝玉心的,可是在后来随着朱标的去世,他想要立孙子为帝的心确立,使得皇帝对于蓝玉等对此事反对的功臣起了杀心,他为的不过是自己的这个孙子可以在后来能够驾驭群臣,能够稳固君权。

如果蓝玉没死,朱棣还有希望吗?

如果所蓝玉没有死,朱棣别说是没有什么希望,他连这样的胆量也肯定是没有的,因为就蓝玉来说他可是朱棣的老师,他的能力和威信,以及对于战场的判断是远远胜于朱棣的,而且就从后来没有蓝玉的明廷,以及朱棣的“靖难”不顺利的情况来看,若是再加上一个蓝玉,朱棣的靖难一定会希望渺茫,别说后来称帝了,就连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

所以我们综上所述,如果当时的大明有蓝玉的话,朱棣的靖难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因为就实力而言,蓝玉的军事造诣是远远胜于朱棣的;而且如果有他在的话,别说朱棣造反,他就是想都不敢想。

6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要是明朝大将蓝玉还活着的话,那朱棣是否还敢造反?


回答之前我们先了解蓝玉是谁?有多厉害?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 ,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


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朱元璋封他为大将军之后统领15万人马征伐北元脱古思帖木儿,捕鱼儿海一战,大破北元的主力部队,被誉为当世的卫青、李靖,这一战让蓝玉达到人生巅峰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蓝玉?


在横扫漠北这场战役中,蓝玉有点飘,他将缴获的金银马匹以及元顺帝妃子全部收入自己麾下,结果因为强占妃子,导致妃子自杀身亡,此事很快传入朱元璋耳中。

第一就是蓝玉居功自傲。


蓝玉给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却一直觉得自己官位小,甚至说出:

“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

第二是蓝玉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蓝玉和太子朱标关系极好,所以他平常为人傲慢,不屑于和大臣走动,甚至刻意和很多大臣在朝堂争吵,以博取朱元璋关注,这就导致参蓝玉的折子“堆积成山”。

第三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言不逊。


朱元璋的锦衣卫可以说是遍布全国,所以大臣们也是管好自己的嘴,不敢乱说话。但是蓝玉在几次给朱元璋提意见不允后,说出了

“上疑我矣”

这四个字。


锦衣卫马上告知朱元璋,朱元璋得知以后勃然大怒,命令锦衣卫秘密调查蓝玉,最后导致“蓝玉案”。


蓝玉被处以“剥皮”方式处决蓝玉,蓝玉死后还不是结束,朱元璋下令将蓝玉的尸体剥皮送给了蓝玉的女儿,可见这是在警告蓝玉的家人,如果不忠,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那么如果朱元璋不杀蓝玉等大将,朱棣敢不敢造反?能不能造反成功呢?


首先,朱棣敢不敢造反?


其实不管蓝玉死不死,朱棣都是会造反的


朱棣之所以造反,不是因为他对皇位有多窥觑,他想当皇帝吗?肯定想呀,当初自己头上压了个大哥,朱棣还是想跟大哥斗一斗的,后来终于大哥英年早逝了,朱棣终于有机会了,没想到朱元璋直接将朱允炆封为了皇太子。

如果朱允炆身边有这些骁勇善战的将领在,我认为朱棣不一定敢造反。


其次,如果朱棣敢造反,他会成功吗?


第一,朱允炆的缺乏做皇帝的魄力和手段。


朱允炆虽然进行了削藩,却不愿意背上杀叔的罪名。朱棣造反后,他还下令不准伤及叔叔的性命,所以心慈手软的朱允炆会影响到前线将士的作战,只是凭借蓝玉等人也许不能力缆狂澜。

第二,朱棣骁勇善战

虽然不知道和蓝玉比谁更厉害先,但是朱棣身边的大将也不少,而且都是忠心之士。相比之下,朱允炆虽是正统明朝皇帝,但是文弱书生,年纪尚轻,并没办法让众人心服。

再着,朱棣不成功的话,蓝玉会不是成为第二个朱棣,这个也很难说。



总结: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蓝玉就骄纵无理,朱标早死,蓝玉拥兵自重、把持朝政可能性很大。而蓝玉和朱棣的关系本不是很好。蓝玉必会首先动朱棣手上的兵权,而这时候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朱棣联合其他诸王侯以清君侧。

7

其实,若是不出意外,蓝玉是可以活到建文帝时期的,只可惜他居功自傲,最终被朱元璋给干掉了。作为百战百胜的名将,只要他低调做人,必定能躲过朱元璋之屠刀,并继续为大明效力,驰骋疆场。只要他还在,朱棣是不敢起兵造反的,而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削藩的现实。退一步讲,就算朱棣铁了心要起兵反抗,估计也会被擅长奔袭的蓝玉活捉归案。

其一、蓝玉军事才能远胜朱棣。要知道,从草根一路爬到大将军之位的蓝玉绝非等闲之辈;朱元璋曾说他是大明的卫青、霍去病、李靖,完成了徐达、常遇春所不能实现的宏伟大业。从扫平陈友谅,到出征云南,再到横扫北元和吐蕃,蓝玉几乎打遍了大明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最后到沐英,蓝玉追随了大明所有的著名将帅,其作战经验相当丰富。如果不是这帮人太过出色,蓝玉一定会很早就统领大军,施展自己的才华!

反观燕王朱棣,其军事能力之强悍确实少有,在对北元的战争中也是无所不胜,所向无敌。但是,朱棣在造反之前的军事经验也仅限于打击北元,使用骑兵而已;更重要的是,北元的力量在经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名将吊打之后,已经没有什么作战能力了。所以,朱棣在打击蒙古时,其军事经验并没有积累多少;况且也没有和名将对垒的机会,武力值增长不快!最致命的是,朱棣所部燕军最缺少的就是火器与连发弓弩。因此,就算骑兵不输蓝玉,自己也会在火器上吃大亏!

其二、蓝玉是太子党核心骨干,会支持朱允炆。虽说朱允炆不是蓝玉外甥女亲生,但就凭他与朱标的关系,以及从自身的利益着想,他无疑会拥戴建文帝。《明通鉴》曾记载蓝玉与太子朱标的一段对话,“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可以说,蓝玉一直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是朱标的坚决拥护者;况且朱允炆对蓝玉也不错,还曾劝说朱元璋不要向蓝玉动手。不出意外,至少在朱棣造反之时,蓝玉会支持朱允炆,带兵剿灭燕王。

其三、蓝玉与朱棣有矛盾,而且为人心狠手辣。其实,朱棣靖难之时,朱允炆并不是没有机会赢得胜利,而是因为自己的那道“勿伤吾叔”圣旨让前线将领畏首畏尾,终酿大祸!作为太子党的成员,蓝玉和燕王之间的矛盾自不必说;他还曾建议朱标提防燕王,以防不测!此外,蓝玉为人十分狠毒,连北元王妃都敢羞辱之人,怎么会在乎朱允炆那道“圣旨”呢!可以说,只要蓝玉领兵出战,绝对不会对燕王手下留情,而是往死里打,让其永无翻身之机会。

不过话又说回来,蓝玉为人过于嚣张,军中又多有其亲信,朱允炆能否压得住又是一个问题。如果蓝玉造反,朱允炆会不会联合朱棣等藩王,来次真正的“靖难”呢?

8

如果蓝玉还活着,那情况很有可能就变成朱允炆、常蓝党、藩王之间的三方混战了。

首先,蓝玉是太子党,不是皇太孙党。

在太子朱标的班底中,蓝玉、常升、曹震和冯胜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和朱标之间的关系是盘根错节的。其中,常遇春之女是朱标的太子妃,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升的舅父,他和常家的关系就不用说太细了;常升是朱标的表弟,曹震之妻是朱标的乳母,冯胜和常升之兄常茂是翁婿。所以说,这些人通过姻亲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太子党。

朱标死后,蓝玉、常升、冯胜这些人如果还想维系结盟关系,那就只能支持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熥,因为朱允熥是常升的亲外甥。只有通过他,蓝玉、常升、冯胜、曹震这些前太子党才能继续串联起来。

至于朱允炆,他跟常蓝党没关系。当年朱元璋立朱允炆,不立朱允熥,就是因为朱允炆出身清白,没有这重外戚关系,不会被强大的外戚控制(朱允炆也就比朱允熥大几个月而已,册立朱允炆,绝对不是因为朱允炆比朱允熥老持稳重)。而清洗常蓝党,也同样是因为要给朱允炆扫清路障。

因此,如果朱标死后,蓝玉还活着,这绝对是非常神奇的一幕。

这一幕的神奇之处在于:朱允炆如果不想被常蓝党掣肘,他就要打压常蓝党。而蓝玉如果不想靠边站,他就要搞倒朱允炆,扶持自己的外甥孙朱允熥上台。

简而言之,蓝玉和朱允炆有结构性矛盾。



其次,蓝玉和朱棣也有结构性矛盾。

据《明太宗实录》的《奉天靖难记》中的相关记载,蓝玉在世时,他就经常在太子朱标面前提醒,说燕王有不臣之心,惹得朱棣对蓝玉也是十分忌惮。

(蓝玉对朱标)曰:臣所见亦然。臣观其在国,抚众甚不烦扰,且得人心,众谓有君人之 度,恐此语一闻于上,殿下之爱日衰。且臣窃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殿下推赤心问臣, 臣不敢隐,故言及此,惟尽臣愚尔。殿下慎之勿泄,所谓事机不密则害成。——《奉天靖难记》

当然了,史料记载只是一家之言,可读,但不能尽信。

但是,根据明初的利益冲突来看,蓝玉即便没有诋毁过朱棣,他跟朱棣也合不来。原因还是前面说的,蓝玉支持的人是外甥孙朱允熥,不是朱棣。朱棣手握重兵,对中央的权威是个挑战。他不仅能威胁到朱允炆,同时也能威胁朱允熥。所以无论如何的说,蓝玉都是容不下朱棣的。



第三,假设蓝玉活着,情况会怎么样?

我觉得这主要取决于于朱允炆。如果朱允炆不削开国功臣,对弟弟朱允熥也好一点,蓝玉大概率不会怎么样。他甚至还有可能帮助朱允炆平了藩王。

如果他帮忙,以他的能力,加上朱允炆的实力,朱允炆灭朱棣,犹如“飞龙骑脸”,这怎么可能输?

用明史专家王崇武先生的话说:“玉驻兵北方,实可牵制燕王,设非太祖诛功臣,成祖之能否起事未可知。”

朱棣听所蓝玉来了,可能连起兵的念头都不会有。这是以卵击石。

不过,这种设想的发生概率极低,因为朱允炆的三个大军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儒都是办事能力极低,做事偏理想化,没什么城府的腐儒之辈。如果是他们辅佐朱允炆,那么朱允炆的头号制裁对象,肯定是自己的弟弟朱允熥和蓝玉这帮骄兵悍将。

事实上,历史上的朱允炆上台后,他也确实是这么干的。第一个被他“削”的人,就是吴王朱允熥,紧接着第二批被削的,就是武将集团。朱允炆上来就提高文臣地位,把六部尚书全擢升为正一品,狠狠的刺激了武将对他的忠诚度。(这也是南军平叛期间,诸路将领坐观成败,不帮忙的原因)

假设,朱允炆真的这么干了,我估计都轮不着朱棣造反,蓝玉就有可能先反,反了之后大吼一声:“朱允炆你个小王八蛋,赶紧给我从龙椅上滚下来,那是我外甥孙朱允熥该坐的位置!”

而以朱棣为代表的藩王们,则有可能谁都不帮,亦或许帮其中的一位。这样一打,明朝估计也要凉凉了。

9

在朱元璋死后,明成祖朱棣之所以敢叛变,就是因为他知道国家当中已经没有人能钳制住他了。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要是明朝大将蓝玉还活着的话,那朱棣是否还敢造反。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蓝玉要是还活着的话,个人觉得那么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蓝玉的军事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他有勇气和谋略,在打仗的时候从来都不胆怯,而且战绩也是非常的耀眼。

史书有记载其,临敌勇敢,所向皆捷。

在军事方面,可以说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他。朱允炆之所以失败,不是败在了兵力上,而是败在了指挥上。要是当时国家的兵马由蓝玉执掌,那么朱棣绝对不敢造次。因为强大的将领能让军队化腐朽为神奇,更别说中央的军队本就是精锐。

还有,面对来势汹汹的朱棣,很多朱元璋的旧部都不愿意为朱允炆作战。因为当初朱元璋为了扶植他上位,杀了不少跟随朱元璋的老伙计。可如果蓝玉在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蓝玉在军中的声望是很高的,只要他号召大家作战,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响应的。而朱棣的部分旧部其实也和蓝玉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只要有蓝玉在,两边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

说完了蓝玉,咱们再来看看朱棣这边。要说朱棣没有当皇帝的野心,相信没有人会相信。可朱棣之所以起兵,核心目的其实是为了自保。

史书记载,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

从中看出,是朱允炆先针对朱棣,所以朱棣只能起兵,否则他很有可能被杀。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朱棣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准备谋反,但这么多年都处于筹备阶段,就是因为他害怕会有变故发生。毕竟只要谋反失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要是蓝玉这个变数存在的话,那么对死亡的恐惧或许真的会战胜对权力的渴望,朱棣不是没有可能就此放弃造反。

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要是蓝玉活着的话,那么朱允炆或许会稳坐皇帝的宝座。的确,有蓝玉在,谨慎的朱棣肯定不会造反,但朱允炆可能照样当不成。

因为那时候篡位的就不是朱棣,或许蓝玉本人了。蓝玉的能力非常强大,但古往今来能力强大的人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不甘屈于人下。

蓝玉在活着的时候就经常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官位不匹配。朱元璋之所以坚持要杀死蓝玉,或许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朱允炆。

大家可不要低估蓝玉的胆量。蓝玉是一个十足的莽夫。蓝玉在打完仗回到关门的时候,因为关门紧闭,所以直接带兵就把关门给毁了。

这在史料中也有记载:即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

因此,可以看出蓝玉是什么事都有可能会做的出来的。叛变需要的勇气、势力还有动机,蓝玉全部都具备了,他极有可能会造反。

10

如果蓝玉还活着,那事情就棘手多了,朱允炆不仅要面对各地拥兵自重的藩王叔父,还要面对蓝玉这个兵权在握的野心家。那么如果蓝玉活到了建文朝,朱棣敢造反吗?




在徐达、常遇春没死之前,蓝玉就是个“千年老二”,标配的“第一副将”,洪武二十一年(1389年),刚继承帝位的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侵犯明朝边境,太祖朱元璋以蓝玉为主将率15万明军出征,对于自己的第一次独当一面主持北伐大计,蓝玉显然运筹帷幄,信心十足,在各方面都指挥有方,最终深入漠北,一直追到捕鱼儿海,把北元残余打的溃不成军,表现出了蓝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优秀的统军打仗能力。




在“蓝党之狱”没有发生前,蓝玉早已受封凉国公、太子太傅,朱元璋赐其铁券,可以说随着大批功勋名将的去世,蓝玉已经成了洪武朝后期的头号大将。蓝玉如果能够低调的保持个人作风,挺过朱元璋“清算功臣”的特殊时期,熬到建文帝朱允炆时代,那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可是,即便蓝玉坚持到了建文朝,他是否会效命于朱允炆协助朝廷削藩这又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了。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出生年份不祥。而常玉春的长女常氏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太子妃(被建文帝追尊为孝康皇后),常遇春是太子的岳父,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太子妃生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和嫡次孙朱允熥,但朱雄英八岁即夭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从陕西巡视回来后染疾而故,朱元璋晚年痛失太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为嫡长孙。




而蓝玉的女儿蓝氏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蜀王朱椿,蓝玉与朱元璋既是儿女亲家同时也是蜀王岳父,太子妃舅父,其与明朝皇室渊源关系之深厚,还真不是其他将领所能比的。蓝玉拥护太子朱标,与早就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关系并不好,朱标在世时,朱元璋为太子组建了一支超一流的武人集团作为他以后继承大统彻底打击北元力量而准备,蓝玉就是属于太子武人集团的重要一员。但是随着朱标的去世,朱允炆的势单力薄又迫使朱元璋大肆屠戮这些勋旧大将以为皇太孙继承大统扫清障碍。




如果蓝玉熬到了建文时期,他应该已经年过五十了,还算是能打的年纪。他本人坚决拥护故懿文太子朱标,所以尽管朱允炆身为朱标之子但与蓝玉无沾亲带故,蓝玉还是可能会选择出山协助朱允炆削藩,有蓝玉这个定海神针在,量尔手握护卫的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人都未必敢轻举妄动,即便冒险行“清君侧”之名靖难起兵,可能也不一定是蓝玉的对手,也许明朝的历史就此要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