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林冲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为何上了梁山后形同陌路?

林冲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为何上了梁山后形同陌路?

2020-08-06 03:04阅读(69)

林冲与鲁智深一见如故,为何上了梁山后形同陌路?:林冲与鲁智深在西安大相国寺菜园初会,二人英雄惜英雄一见如故,并结拜为异性兄弟。接年龄排序鲁智深为兄,林

1

林冲与鲁智深在西安大相国寺菜园初会,二人英雄惜英雄一见如故,并结拜为异性兄弟。接年龄排序鲁智深为兄,林冲为弟。

后林冲遭高俅高太尉陷害,被刺配沦州,途中还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得林冲性命。鲁智深对于林冲来说既是兄长,亦是救命恩人。于情于理在上梁山后也不会形同陌路。

鲁智深和林冲虽为兄弟,却是性格双重。鲁智深大大咧咧,快意恩仇。林冲思前顾后,忍辱负重。最后连死法也是如此:鲁智深大笑坐化,林冲风瘫而亡。鲁智深死的潇洒,林冲死的憋屈!但兄弟二人时隔不久,同在杭州六和寺身亡,也算是兑现了同生共死的结义誓言。

综上所述鲁智深与林冲在上梁山后并未形同陌路,一定是早晚嘘寒问暖,兄弟情深。只是由于篇幅的关系,未曾展示而已。

2

谢谢邀请!

我认为,林冲与鲁智深一见如故是真,上梁山后两人关系应该是变得更加微妙,而非形同陌路。我做如下几点分析:

1、二人相识于相国寺,一是久仰大名,二是交手掂出来份量,英雄惜英雄,可谓一见如故。后来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性命,林冲将照顾自家娘子重任托付给鲁智深,可见二人已成生死之交。

2、二人出现第一次重大隔阂是鲁智深喝酒误事,耽误了回程时间,导致林娘子被火烧死(新版水浒剧情)。再深的兄弟情,毕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心爱之人,托付给最值得信赖之人,却是这样的结局,能不有隔阂吗?

3、两人性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鲁智深为了伸张正义,为了兄弟情谊,可以舍生忘死,不顾前程,却也胆大心细,颇有谋略。从他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巧夺二龙山等故事中可以体会出来。林冲性格却大相径庭。为了“小家”的安宁幸福,他可以一忍再忍,理想的生活是端着官家的饭碗,四平八稳过日子,直到被逼上梁山。因为有“欲”,所以不“刚”,这是林冲和鲁智深最大的区别。林冲看似心思细腻,实则缺乏生活历练,缺少谋略,否则也不会误入白虎堂、野猪林差点丢了性命、草料场差点被烧死、被激将后火并王伦。性格迥异的两个人,随着岁月的冲洗,真正能留下来的共同的东西还有多少呢?

4、梁山大家庭关系复杂。二人到了梁山后,比不了当年独处之时。各路人马纷聚,各有各的事情,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已经“打散”了,但这还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鱼龙混杂的梁山,这个各方关系微妙的王国,身边的很多人和事,不都得好好琢磨吗?鲁、林二人是旧识,鲁智深从二龙山和武松、杨志他们带着一帮人过来,而且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至少杨志和吴用过节太深)。而林冲火并了王伦后才有了后来的梁山新局面,他能杀王伦,保不齐哪天会拿宋老大和你吴老二开刀,你俩走得太近,老大老二能不忌惮?再说了,还有以前晁盖的旧部、宋江的死党、少华山桃花山白虎山清风山黄门山登云山等各山头的大小喽啰、各路归顺的朝廷降将和罪臣等等,身处如此复杂环境,能不避嫌吗?

5、兄弟生死情仍在。无论是老版水浒,得知高俅被擒,林冲提枪去杀高俅时,鲁智深飞奔前往,还是新版鲁智深坐化,林冲悲痛欲绝。这些关键时刻的画面,最能看出人的内心。

研究和分析名著或历史,都颇有心得与况味,因为这些浩瀚里,隐藏了很多哲理、道理、知识、话题与鲜活有趣的真假往昔。






3

林冲非汉子

4

若用一个字来形容鲁智深,只有一个“爽”字了,性格爽,做事爽,杀人爽,死得爽。

而林冲呢?只能送他两个字,憋屈!

这哥们活得太憋屈了,娘子被人欺负了,吆五喝六地冲了上去,一看是高衙内,立马软了,当时鲁智深也提着禅杖,带着几十个小弟跟了过去,上去要揍高衙内。


林冲赶忙拦住:“这是高衙内,不怕官,就怕管!”

鲁智深怒道:“你怕他鸟太尉,俺不怕!”,林冲赶忙抱住了!

后来,林冲被“多年好友”陆谦出卖了,林冲明明知道陆谦躲在高衙内家,但就是不敢闯进去,只敢在门口远远地等着,等了几天,仍不见陆谦出来,便乖乖回去上班去了!

即便被高俅设计陷害,刺配沧州途中,林冲说起高俅来,仍旧一口一个高太尉,比亲爹都叫的热乎。

后来,发生了野猪林事件,林冲差一点遇害,好在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林冲一命,鲁智深想要杀了两个公差灭口,但林冲阻止了。林冲心存幻想,以为到了沧州,做几年牢之后,可以回去继续干八十万禁军教头。

林冲太天真了!


后来,林冲、鲁智深、两个公差一起喝酒,公差问鲁智深:“敢问师父在哪座宝刹?”

鲁智深冷笑道:“你们两个鸟人有啥坏心思,洒家心里明镜似的,你就算告诉高俅又咋样,高俅就是个球,俺不怕他!”

此时,两公差虽然内心怀疑鲁智深是相国寺的,但并不敢确定,但后来林冲的一句话,直接把鲁智深的住所抖搂出来了。

鲁智深临走之前,一禅杖打倒一颗树,吓得公差目瞪口呆,两腿打颤,鲁智深走了之后,林冲笑道:“这不算啥,相国寺一颗柳树,他也拔的出来!”

林冲一句话,透露了鲁智深的住处,可把鲁智深害惨了!

不久之后,高俅给相国寺发了函,不准寺里收留鲁智深,同时还发了海捕文书,四处捉拿鲁智深,可怜的鲁智深,只得四处流浪,四处躲藏,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

此后,林冲上了梁山,后来鲁智深也上了梁山,但两人零交流!

5

鲁智深如果去投奔梁山,那就热闹了。王伦肯收留便罢,如果也像拒绝林冲那样,不容花和尚入伙,鲁智深一定会一禅杖将他打死,自己干老大。这事肯定有可能,鲁智深投奔二龙山,邓龙不接受。于是,便联合杨志,智取山寨,打死邓龙,鲁智深自任寨主。既然有如此好戏,施耐庵为何不让鲁智深去投奔梁山呢?

鲁智深知道林冲在梁山

这就回到题主的提问上了,正因为鲁智深知道林冲在梁山,所以,他便不去投奔了。是因为担心王伦不收留吗?绝对不是。鲁智深可不是林冲,一个王伦都搞不定,恼了花和尚,一禅杖打杀了事,哪像林冲那样怂?

何况,有林冲在山上,鲁智深也不用担心收不收留的问题。假如林冲得到鲁智深撑腰,胆子立即会壮起来,从花和尚那里借两胆,恐怕会将王伦提前火并了。所以,用不着像打二龙山那么费事,花和尚去梁山入伙更容易。

那么,鲁智深没去梁山,是不是不知道林冲在梁山呢?一定是知道的。因为林冲在沧州的事情早已传到京城,广布于江湖。鲁智深虽然早已离开了东京大相国寺,但在消息飞传的江湖之上,必定有所耳闻。何况,从东京到梁山,比东京到青州境内的二龙山要近得多。鲁智深既然连二龙山是谁驻扎都知道,难道不知道梁山上有几条好汉?更何况林冲的名头更大,又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一定知道此时的林冲就在梁山之上了。

一不怕王伦不肯收留,二又知道当初的兄弟在那儿落草,三则是梁山比二龙山更近,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既然有这么些优越条件,鲁智深为什么不去投奔呢?

鲁智深不齿林冲的为人

自从在东京大相国寺认识林冲后,鲁智深非常看重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林冲遭遇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鲁智深感到途中有人要加害林冲,便一直暗中跟随保护。这种高度的默契,只有非常专注于双方的情感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鲁智深在与林冲的感情方面,做了巨大的投入,可谓是全心身的。

但是,林冲是怎么做的呢?林冲出卖了鲁智深!

野猪林中,林冲救下了林冲。董超薛霸这下傻眼了,回去怎么向高俅缴令呢?于是,这二人商量着嫁祸鲁智深。主意已定,两个恶吏便向鲁智深打听他的来历。在一家酒店内,董超薛霸与鲁智深之间有一段言语往来:

“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当时,林冲也在桌子上一起喝酒,这一番对话是听得清清楚楚的。林冲也明白,鲁智深不肯说出自己的来历,是要安心做他的和尚。但是,林冲却为了自保,好早日挣扎回去,便把鲁智深出卖了。林冲的意思很明白,把这事推到鲁智深身上,表明自己愿意死却被鲁智深救了,高俅可能不会记恨自己吧。

话说鲁智深把林冲护送到沧州大道,离牢城不远,又打听了前面没有僻静之处,便要回大相国寺去安逸。为了震慑董超薛霸,鲁智深一禅杖劈断了路边的一棵松树。警告这两个恶吏:“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与这树一般。”,接着,拖了禅杖,叫声“兄弟保重!”,便转身离去。

董超薛霸被鲁智深的功夫吓得傻了,林冲却乘机告诉这两个恶吏:“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这两人听了林冲这话,“方才得知是实。”施耐庵的意思很明白,因为林冲这番话,董超薛霸才确定是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这是典型的卖友求荣,鲁智深一定伤心透顶,哪里还会去投奔林冲?所以,舍近求远,去了二龙山落草。

金圣叹辩解道,因为董超薛霸已经猜出鲁智深的来历,所以,林冲的无心失口与鲁智深后来上山落草没有多大关系。这金老先生不愧为怪才,这么卑鄙的卖友求荣行为都能辩解得过来。董超薛霸只是猜测,经林冲口中才得到坐实。假如林冲不说,董超薛霸也拿不出证据,不一定能奈何于他。

果然,鲁智深回到大相国寺便若无其事,根本没做防备。直到高俅派人前来捉他,幸亏众泼皮提前通风报信,鲁智深才逃出了相国寺,流落于江湖。鲁智深以为自己没有露出行藏,董超薛霸便奈何不得他,又怎么知道林冲来了这么一手呢?

况且,不要忘了,智真长老在把鲁智深打发到东京相国寺时,送给了鲁智深一则佛偈:“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其中的遇林而起,也有说是因为野猪林而起事做强盗,也有说是因为遇到林冲而做了草寇,两说都成立。但从林冲出卖的情节看,我比较赞同因为林冲而不得不上了二龙山。

梁山重聚首,鲁智深与林冲成为陌路人

三山聚义打青州之前,杨志安排孔亮去梁山报信,找他师父宋江发兵来就哥哥孔明。鲁智深非常赞同杨志的意见,说道:“正是如此。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

遗憾的是,鲁智深只字未提林冲的大名,只说宋江的好。可见,鲁智深对林冲已经淡忘了,选择性的淡忘了。

林冲也不知悔改,如果是得到二龙山的报信,林冲积极请战,带一彪人马打先锋,驰援二龙山、桃花山,也能算条汉子。又十分遗憾的是,林冲没有这样做。

宋江接到孔亮报信后,立即点兵救援。施耐庵很有意思,在宋江点起的将领中,头一个是孙立,第二个才是林冲。这又说明什么呢?是施耐庵故意这么写,以暗示林冲、鲁智深的关系,还是林冲有意回避,不愿意见鲁智深呢?

打破青州,三山聚义。到了梁山之上,鲁智深与林冲有一小段对话:

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

看看,鲁智深关心的是林冲的老婆,对于林冲则以“教头”相称,沧州道上那一声“兄弟保重”已经荡然无存。难道,鲁智深也知道了林冲薄情休妻的事情?

不管怎样,从此之后,鲁智深再也没有搭理过林冲,每回都与武松为伴,在战场上冲杀。

鲁智深最终落脚梁山,并非因为是林冲在那里做头领,完全是因为宋江。当初,晁盖、宋江都没有上山,因为有林冲在,鲁智深毅然的选择了二龙山。

假如鲁智深当初就上梁山,后来的情节怎么办

上文说到,鲁智深如果先选择梁山,恐怕王伦早就没命了。不过,还有一种情况,王伦不会死。鲁智深打死邓龙,是因为这厮关闭寨门,不准鲁智深进山一步,而且,还在山下动起了手,惹恼了花和尚。王伦肯定不会像邓龙这样无情,也会像接待林冲、晁盖那样,将他迎上山,热情款待,然后打发金银送走这尊金佛。

鲁智深是个欺硬怕软的好汉,一定吃王伦这一套。假如不留鲁智深,智深便会发怒,将王伦赶下台,自己做寨主。鲁智深与林冲大不相同,绝对不会杀王伦这等弱小之人。于是,鲁智深要么做寨主,要么让王伦继续做寨主。如此一来,晁盖他们上山后,故事又当如何写呢?

所以,从故事情节发展而言,鲁智深上二龙山也是施耐庵精明的文本架构。何况,林冲刚出卖了鲁智深,鲁智深又去投奔,岂不是辱杀了这条好汉!

6

林冲和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的菜园中一见如故,但是在鲁智深将林冲送到沧州之后,两人之间的故事就没有了什么交集。等到林冲和鲁智深都上了梁山以后,两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但也绝不是形同陌路,毕竟小说的后半部的主题,已经不再是“人物志”了。

林冲和鲁智深的一见如故,只是源于当时各自身边“英雄好汉”的稀缺。

鲁智深和林冲的第一次相见,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子里,当时的鲁智深,早已远离了自己以前荣耀的身份:老种经略相公手下提辖官。

这可是一个很受众好汉敬仰的身份,当时的老种经略相公是大宋王朝响当当的一个人物,担当着抵抗外族侵略的重任,小说一开始的王进,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想要投奔的不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吗?

鲁智深是被老种经略相公推荐给他的儿子小种经略相公帐下使用的人才,正因为他的受重视,父亲才会派他去自己的儿子帐下效命。要不你看,鲁智深失手打死了镇关西,这可是人命案子,可官府想要去捉人,还要提前到小种经略相公的府上去请示一下,即使是这样,小种经略相公还要嘱咐一下官府:

经略回府尹道:“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可见鲁智深以前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了。

自从鲁智深开始了逃亡江湖以后,他每日里打交道的不是和尚,就是泼皮,难得见到了林冲这样的豪杰,自然会加倍珍惜这个兄弟。

林冲一直是在东京任职,而且算是世家,他所结交的朋友们的品行,从陆谦的作为就可见一斑,都不是什么可以交心的好朋友,再加上鲁智深在以前还和他的父亲林提辖有过交往,所以和鲁智深的相识,林冲也是很开心的。

林冲和鲁智深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

林冲和鲁智深虽然都各自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好兄弟,但那只是他们当时对朋友的选择范围比较小而已,其实他们两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鲁智深是一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提辖官做不成了,就走;想要我做和尚,行;和尚做不成了,那就上山做强盗;敢不收留我,抢了你的山头!

林冲可不行,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忍着,谁让他“不合吃着他的请受”呢?好朋友陆谦为了迎合高衙内来陷害他,林冲也只是把陆谦的家一顿乱砸而已,高俅还是他不敢惹的人,即使是后来林冲被高俅陷害,被发配到了沧州,林冲在见到李小二的时候,说起话来还是一口一个“高太尉”呢,丝毫没有什么反抗精神。

林冲并没有故意出卖鲁智深,而鲁智深也不至于对林冲有所埋怨。

很多人认为,在发生过野猪林的故事之后,林冲对董超和薛霸说出了鲁智深的“工作单位”——大相国寺之后,就是把鲁智深给陷害了,所以鲁智深后来才对林冲比较冷淡的,这是不对的。

在鲁智深一出现的时候,董超和薛霸就想到了鲁智深这个胖大和尚,极有可能就是大相国寺的那个有名的和尚,林冲的话只是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而已,即使林冲不这么说,董超和薛霸回去也会这么复命的——管他是不是呢,反正得先找个“苦主”啊!

林冲当时的话的确是有些不对,因为当一开始董超和薛霸在向鲁智深询问的时候,鲁智深就明确的表示自己看出了他们的不良意图,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想到后来,反而是自己的好兄弟林冲对他们说了出来。但是林冲也只是在向董超和薛霸夸耀鲁智深的勇猛而已,作为一个常年长在东京,基本上没有什么江湖经验的林冲来讲,他是想不到这么多的。

就鲁智深的性格来说,他即使是知到了林冲当时说的话,也是不会在乎这个的,他从镇关西手下解救出来的金翠莲,一转眼就又做了赵员外的外宅,鲁智深不也是毫无怨言吗?

无论做什么,鲁智深想到的,都只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至于别人如何如何,鲁智深是不关心的。

7

在东京菜园子,林冲与鲁智深结拜为兄弟,林冲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跟随暗中保护林冲,到了野猪林,差人董超薜霸按照高俅的旨意要结束林冲的生命,关键时刻,一禅杖飞来,吓得二个差人跪地叩头求饶,差人根本不知道鲁智深的来历,只是林冲说出相国寺拔柳树的事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才暴露身份,上了梁山,大家都是兄弟,几乎天天见面,武松算是个出家修苦行的陀僧,是没有经过剃度的佛教徒,鲁智深是五台山剃度出家的僧人,佛家弟子,二龙山两人相处得不错,同是出家人,志趣相投,鲁智深与林冲只有一面之交,上梁山后与林冲没有走动,因为二人缺乏共同语言。

8

水浒传里比较佩服的英雄,除了武松外,就属花和尚鲁智深和豹子头林冲了。为什么?因为鲁智深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是梁山难得的英雄好汉。虽然鲁达屡破佛家的清规戒律,但真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只要心中存善,就能最终善终成佛。而林冲,那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文武双全,只是受人陷害,开始比较窝囊,后来逼上梁山,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精彩人生。鲁智深和林冲认识较早,他们之间患难与共的故事也是比较多的,但是为什么到了梁山后两人之间反而比较客气,让人觉得关系疏远了,我认为这是两人相互避讳的缘故。梁山一百单八将,人才济济,如何驾驭这些人物是摆在宋江面前的头等大事。特别是那些位高权重的能人,其实宋江是要防一手的。如果几个排名靠前的将领走的太近,肯定会引起最高领导人的猜忌怀疑,所以相互保持一定距离是在梁山这个小社会里比较合理的处世之道。



9

首先,两人性格截然不同。林冲属于委曲求全忍耐的性格。有性格隐忍、耿直,对朋友义气,对上司软软的特点。鲁智深属于那种直来直往,粗犷刚烈,兼有粗野。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的人,说干就干的人。

其次:人生观既然不同。尽管他们两个可能有交集,但是终究是两条双曲线,林冲忍辱怕事,鲁智深嫉恶如仇;林冲自已受迫害也能忍,鲁智深看见别人受迫害都不能忍,不可能一直惺惺相惜到最后。 所以两人最后的结局也是截然相反,林冲最后抑郁成疾病死,鲁智深顿悟超脱圆寂。

再次:两人司职不同:林冲是马上将,鲁智深是步军将,两个人职责不同。到后来梁山兄弟众多,事情也更多,不能经常单独在一起相聚,这虽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其中的一个。

第四:情况不同不允许他俩成为朋友。宋江和吴用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方式来达成他们的目的,像卢俊义就是一个例子。而且他们又很嫉妒武艺高强厉害的人,万一鲁智深和林冲成为一道的,他们的地位就难保了。

?

10

鲁智深原名鲁达,也称鲁提辖,因为他官至提辖,大概是负责地方治安的一类官员。性情豪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水浒传》里,鲁智深为了救金翠莲父女,拳打镇关西。吃了官司后,为了躲避官府通缉,做了和尚,法号智深。

林冲本是大宋朝廷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人直爽,颇有侠义。和鲁智深初次见面,很是投缘,便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鲁智深得知大怒,贼人鸟人的骂个不停,提起禅杖就去找高衙内。而林冲的表现却很意外,毕竟那时他还是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而且他的上司就是高衙内的老爸高俅。他依然不顾妻子受辱,前去阻止鲁智深。

由此可见,他们两个的性格还是有不太相同的地方,鲁智深大大咧咧,快人快语;林冲受封建制度影响很大,性格上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直到火烧草场,怒杀陆虞候,他实在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

相见甚欢到分道扬镳,本是常事,不足为奇。鲁智深和林冲两个人的性格问题,还有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鲁智深最开始没有直接上梁山,而是去了二龙山,和武松一起落草,还有林冲的一个手下,名字叫鬼曹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和林冲的关系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了。

林冲的落草为寇完全是被迫的,他的性格中没有草寇天赋,而鲁智深天性无拘无束,见义勇为,他们的最后是:在梁山上,鲁智深称林冲林教头,陌生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