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只判了个发配之罪,他不怕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只判了个发配之罪,他不怕

2020-08-25 09:01阅读(107)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只判了个发配之罪,他不怕得罪高俅吗?:不怕。北宋从建国开始,正牌的开封府尹就一直由储君或亲王兼任。在赵家人眼里,高

1

不怕。

北宋从建国开始,正牌的开封府尹就一直由储君或亲王兼任。在赵家人眼里,高俅这种非科举出身,完全靠踢蹴鞠拍宋徽宗马屁上位的小人物,根本就不用搭理他。

当然,《水浒传》中的滕府尹,不是正牌的开封府尹,他应该是“权知开封府”或是“权发遣开封府”(代理、差遣的意思)。并且书中高俅也比历史上高俅的权势要大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滕府尹也是皇帝钦点的开封府负责人,他和高俅这个殿前司太尉,虽然在级别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统属关系。高俅的面子,滕府尹可卖,也可以不卖。

卖高俅面子,那是“为官之道”,大家相互作顺水人情,你好我好大家好。等下次滕府尹也求于高俅时,也好说话。

不卖高俅面子,高俅也不能叨逼叨。如果翻脸了,那就去皇帝面前打官司吧。就凭高俅干的那些龌龊事,相信他也不敢把官司闹到朝堂之上。

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暗喻。

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被高俅绳捆索缚送到开封府。本来按高俅栽给林冲的罪名,林冲是必死无疑的。

但不想开封府的当案孔目孙定是一个心怀仁义的豪杰,看不惯高俅的所作所为,去向滕府尹求情。

孙定见到滕府尹后,没有直接多说什么林冲是冤枉的,要求府尹为民伸冤,伸张正义之类的虚话,而是直接挑拨滕府尹和高俅的关系,对滕府尹说:“高太尉平时为非作歹也就罢了,却拿开封府当自己家的尿壶,想用就用!这南衙开封府怕不是朝廷的,而是他高太尉家的了!”

听了这番话,滕府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必然是不满。所以,他马上采纳了孙定救林冲的建议。

为什么滕府尹要放林冲一马呢?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高俅侵占了原本属于滕府尹在开封府的权力,在利益和脸面两方面都对滕府尹造成了伤害。

所以滕府尹要通过救林冲来警告高俅:开封府是我的地盘,不是你高俅的。你要再拿老子当枪使,就不要怪老子翻脸了!

可能对于滕府尹而言,林冲这种小人物,枉死不枉死的,根本就不重要。他关心的是如何借这件事,警告高俅,巩固自己的权力。

高俅要林冲死,我偏要林冲活!

高俅要林冲活,我就要林冲死!

你高俅若是知趣,大家就此打住。如果继续跟我没完没了,那就去皇帝那里打官司吧。

林冲本来就不是必死之罪,再加上滕府尹硬气了这么一回,结果自然是高俅妥协,林冲通过刺配充军的方式捡回了一条性命。

最后,说两个知识点。

①,北宋君臣共治天下,宋徽宗也不能直接提拔没有文凭的人,所以高俅的职位才是殿前都指挥使这种武官。也就是说,高俅是通过“武官镀金”的方式才上的位。正牌科举出身的北宋文人瞧不起他这种出身。

②,开封府尹、开封牧、判开封府事、权知开封府、权发遣开封府是北宋开封府行政长官在不同情况的不同称谓。只有亲王尹京才称开封府尹;若是储君担任,则称为判开封府事;一般官员出任,就叫作权知开封府或是权发遣开封府。民间理不清这种复杂且混乱的称呼,便一律统称为开封府尹。

2

首先,开封府府尹地位颇高,权力很大,确实可以与高俅抗衡。

  开封府是宋朝首都,开封府府尹位高权重,乃一品高官,一般由皇太子担任。常设官职是开封府知府,那也是正三品高官。包拯就曾经担任开封府知府。

  其次,高俅在小说中担任的职务是殿帅府太尉,这个职务是水浒自创,大体相当于殿前司都指挥使。这个职务自然是很高的,简单来说,相当于国防部长,或者陆军司令什么的。不过,宋朝军政之间互不能干涉,高俅的势力再大,却也压不到开封府知府。

  另外,在朝廷中一直有一个与蔡京、高俅对立的清流派。这个开封府知府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上梁山给宋江送去诏安圣旨的宿太尉也是一个。

   原文中,得知林冲犯罪前后情形,写道:

   府尹也知道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着府尹,只得准了。

高俅之所以会中止害死林冲的计划,一方面是理屈,另一方面是碍着府尹——由此可见,开封府府尹有足够能量与高俅抗衡。

   当然,小说中林冲之所以能够活命,最关键的不是在这位府尹,而是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衙役,那人叫做孙定。若不是此人在开封府府尹面前周旋,劝说府尹帮助林冲,林冲早就死了!

   遗憾的是,林冲根本不知道这位救命恩人。这位孙定也没有主动挑破,真正是做好事不留名。

3

开封府尹根本就不怕高俅!得罪了又怎么样?

开封府尹,在宋朝是个相当特殊的官职,不仅仅因为他是宋朝首都治下的一把手,更因为这个官职本身的特殊性。

第一任开封府尹是宋太宗

宋太宗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曾经担任过开封府尹!此后,宋真宗、宋钦宗也曾经担任过开封府尹。

在五代、宋初,开封府尹实际上就是储君!怎么会怕高俅呢?

开封府尹的变迁

开封府尹最初是由储君担任的,赵光义开了个头,那就是定了个调子,以后的开封府尹就不可能当成一般的知府来看待。

事实上,自赵光义之后,开封府尹都是由亲王担任的,堂堂的亲王,会怕高俅这厮?实际上,开封府尹大多数是亲王挂个名,管事的都是管事的是少尹、权知开封府事,这些人会怕高俅?

担任过开封府尹的大臣

除了皇族亲王任开封府尹之外,也有一些大臣会坐镇开封府,他们中有名的有寇准、欧阳修、蔡襄 、包拯、范仲淹、宗泽等名臣,

其余的虽然不知道名字,但能够接任这一位置的,都是从一品或者是二品的重臣。宋朝文贵武贱,高俅能与这些文臣相比吗?

高俅的实际地位

高俅是怎么上位的?他全靠当年在端王府侍候皇帝换来了。那端王虽然治国一塌糊涂,却是个极聪明的人,难道他不知道高俅的斤两?他提拔高俅,既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又是照顾当年的这个球友。

至于治国理政,他委实是瞧不上高俅的!朝中真正的重臣,哪会瞧得上他?老种经略那里收留了多少从京城跑出去的?他高俅敢放个屁?宋朝也是讲实力的好吗!

所以,一个高俅,还真没有被开封府尹放在眼里。

再说了,林冲这事,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开封府还要面子呢!大宋治国宽仁,人家把林冲判了个刺配,就算给他面子了!高俅自己心里没数吗!

4

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娘子,害了相思病,整日茶饭不思,寻死觅活的,日渐消瘦。

高俅担心儿子安危,便设下了一道毒计,具体这里不细说了。


之后林冲误入白虎堂,被高俅控制住了。高俅的目的很明显,要置林冲于死地,这样高衙内就好对林娘子下手了。

高俅是殿帅府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但他并没有审判权,所以必须把“犯罪嫌疑人”林冲移交给开封府。

高俅手下把林冲押到了开封府,并将“作案工具”刀交给了府尹,将高俅的“言语”对府尹说了,表明了高俅的态度。

府尹让林冲如实供述,林冲便声称“冤枉”,并把自个遭遇说了一遍。林冲不认罪,府尹左右为难,不敢擅自断林冲死罪。


一则林冲大小是个教头,为人正派,口碑不错,这个府尹心知肚明。

二则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散尽家财,上下打点,府尹也收了贿赂。

三则府尹担心冤枉了林冲,万一日后案子被推翻,他也有渎职之罪。

府尹思来想去,便回禀了高俅,说林冲死不认罪,建议判个“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高俅情知理短,又碍于知府的面子,只得同意了!

府尹是个聪明人,高俅是宋徽宗身边的大红人,他当然犯不着得罪,该给的人情还是要给,但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个府尹,吃皇粮的高级干部,该秉持的法度还是要秉持。


试想,如果府尹是包青天,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凭包青天愣头青的个性,说不定真的把林冲放了,那样他离被贬也不远了。

府尹此举,既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5

北宋科班出身的文官,都看不起武将,更别说高俅这地痞杂耍上位的弄臣一个。

府尹判林冲有罪,是给殿帅府面子。从轻发配,是让高俅明白文官的厉害,让他别以为自己能一手遮天!

6

《水浒传》里,林冲妻子貌美,被高衙内看上,调戏不成后茶饭不思,高俅知道后便想办法弄垮林冲,使计让林冲带刀闯进白虎堂,于是林冲就被拿下了,交给开封府尹处理,本来按照高俅的意思是要将林冲处死,可是开封府尹听了助手劝告后,决定不卖高俅面子,只判了发配之罪。

高俅当时深受宋徽宗喜爱,开封府尹为何不怕得罪他?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首先,宋朝文官的地位极高。

由于五代十国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武将篡位的案例,连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是这样坐上帝位的,所以宋朝历代皇帝对武官十分忌惮,甚至产生了极端的重文抑武现象,一条“刑不上士大夫”的条例更是把文官的地位抬得极高,朝堂上文官甚至可以指着皇帝的鼻子开骂也不碍事,反而会赢得美名,夸张点来说就是皇室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而开封府尹就是文官,自然就不怎么怕高俅给他穿小鞋,甚至连他的助手孙佛儿都不怕高俅,也正是因为孙佛儿的劝说,才让开封府尹决定保下林冲,按例处置。

  • 其次,开封府尹是更是文官中的要职。

开封是宋朝的首都,开封府尹基本都是一品或者二品大员,而且基本都是由皇亲国戚来担任,比如宋太宗、宋真宗还是亲王的时候都担任过开封府尹,所以开封府尹不简单啊,他敢得罪高俅自然有他的底气,后来高俅知道开封府尹这样判决也只能作罢,而且开封府尹还很给高俅面子,且看原著描述:

膝府尹也知道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 最后,高俅虽然得宠,但并非一手遮天

当时高俅的确深受宋徽宗宠信,但是同时期深得宋徽宗信任的还有蔡京,蔡京做了宰相,相当于文官之首,相当于开封府尹的上级,高俅为人八面玲珑,自然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得罪蔡京,而且他对付林冲还有很多办法,完全没有必要和开封府尹结下梁子。

结语

也许就是因为开封府尹的这一次相对公正的判决,才让林冲一直对宋朝朝廷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将来同样可以得到公平对待,所以即使后来高俅都落在了梁山手上,他都忍住了没有选择报仇雪恨。

我是文娱小士,期待您的关注,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7

《水浒传》中,负责办理林冲案的开封府尹姓滕。正是在滕府尹的审理之下,判了林冲一个脊杖二十,刺配沧州的轻罪,算是救了豹子头一命。


原本高俅陷害林冲,并交由开封府办理,就是想名正言顺的让开封府处死林冲。这滕府尹为何却敢放过林冲呢?他就不怕得罪太尉高俅?

按照情况看的话,开封府滕府尹还真不怕得罪高俅,更何况他很清楚,并不会因为林冲之事得罪高俅。

宋徽宗时期太尉和开封府尹的实力相差不大

古代官职,一般实行九品十八阶。根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宋承唐制”,正常情况下,太尉是正二品,开封府尹是从三品。

不过,宋徽宗时期进行了局部调整。

宋徽宗将太尉定为了“武阶之首”,而且“以太尉居太傅之上”。

太傅位列“三师”,而太师、太傅、太保,都是正一品的荣誉头衔。太尉在太师之下,太傅之上,也就成了正一品的顶级大员。

开封府自晋王赵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任府尹开始,基本上只有在亲王(有时候这些亲王还是储君)任府尹时,才能称之为“开封府尹”。否则,只能称之为“权知开封府尹”。

但是,从宋徽宗时期开始,“罢开封权知府,置牧、尹、少尹”,不管是否是宗室亲王任职,全部称为开封府尹。因此《水浒传》中,直接称呼滕府尹为“开封府尹”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宗室亲王任开封府尹,重点是正一品的亲王身份,位次比太尉高,自然不会怕太尉了。

可是,很明显滕府尹不姓赵,不是宋朝宗室,更不是亲王,仅仅是一名从三品的开封府尹。相比高俅而言,官职低了五阶,上殿面圣时,位次要靠后很多。

但是有一点,开封府为京畿重地,天子脚下,能任开封府尹的人,不是宗室亲王,就是被皇帝宠信的重臣。所以,滕府尹虽然职务比高俅低,有必要怕高俅么?真闹起矛盾来,大家都有机会直接到皇帝面前诉说,谁怕谁呀。

这时候两人都要靠背后的“大哥”,而他们的直接“大哥”都是宋徽宗,所以,实际上扯平了。

太尉和开封府尹的管辖范围不同,县官不如现管

高俅虽然身为太尉,官阶很高,而且还是武官之首,可是他的权限仅仅在军队之中,并不能直接干涉地方司法。高俅如果敢调动军队,压迫开封府办案,恐怕宋徽宗都不会答应。

而开封府滕府尹,却掌管京城开封的行政、司法大权,包括皇亲、贵戚在京城犯法,都有一定的管辖权,更不要说林冲案了。


案件审理、判决的主动权,掌握在滕府尹手中,而不是太尉高俅手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天平开始倒向滕府尹。

实际上高俅和滕府尹之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权力平衡

按照《水浒传》原文所述,这位滕府尹绝对不是一位昏庸无能之辈。

滕府尹在堂上很快就问明了林冲所犯事由。而他的手下有一名叫做孙定的小吏。此人耿直好善,号称“孙佛儿”,又帮林冲叫屈,智激滕府尹,帮滕府尹拿定了处置林冲的主意,仗责发配就行了。

为何孙佛儿会激将滕府尹,而滕府尹还吃激了呢?很简单,因为林冲家里人,还有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上上下下使了不少的银钱财帛。其中,自然会有滕府尹,还有孙定的一份。

而高俅呢?只是把林冲给送来了,并没有给滕府尹许诺什么好处,滕府尹他们自然要开始偏向林冲了。

滕府尹要救林冲,当然也不能完全不给高俅面子。所以,他“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那意思就是,我已经审清楚了,是你家衙内先调戏的人家林冲妻子,才起了冲突,然后被你施计骗到了白虎节堂。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位滕府尹绝对是个“聪明人”,之所以“再三禀说”,其实还有潜台词,你想让我帮你办事,嗯……那个……

而且这位滕府尹绝对不是正直之人,要不然他就不会收林家的钱财,而是会直接去拿了高衙内,再不济也会去拿了陆虞侯,还有骗林冲去白虎堂的那两个人,然后审明整个案件,还林冲一个公道。

可是滕府尹并没有这么做,所以,他也不想得罪高俅。

高俅面对这样的人,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遇到对手了。所以,他“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为什么碍于府尹?如果高俅不给滕府尹面子,惹火了府尹,直接公事公办,这可毕竟是天子脚下,必然是两败俱伤。而高俅又觉得与其收买滕府尹杀林冲,还不如直接再让陆虞侯出面解决来得简单。所以,他就答应了府尹的要求。

因此,滕府尹并不怕得罪高俅,而且他也知道他不会因为此时而得罪高俅,因为两人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如果细细的去读《水浒传》,会品味出很多很多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是《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吧,的确值得读,而且耐读,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想。

8

当然不怕,哪有主子怕奴才的


高俅一辈子作恶多端却能善终,真是好人没好报,据史料记载,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而后连连高升,最后更是没有战功就官居太尉。他恃宠营私,“侵夺兵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以至于金兵来袭之时,禁军一哄而散。最后大片国土沦陷,真是历史罪人。

太尉是徽宗一朝武阶官之首

北宋的首都是开封,所谓的开封府尹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委书记,是实打实的重要官职,为了稳定,北宋政府初年一般把这个职位给继任的储君担任,比如宋太宗、周世宗、宋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就算是在徽宗时期,担任此职的也是亲王级别的,也就是徽宗的兄弟儿子啥的,当然不会怕高俅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9

开封府尹还真不怕得罪高俅,开封府尹是五代到宋朝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官职,特别是在北宋时期,通常情况下,这是从一品到正二品的官职,而如果是由储君来任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则为正一品官职。

事实上在北宋时期,开封府尹很多时候都是由亲王来兼任,单是皇室宗亲这一层身份,也是高俅,童贯这些备受宠信的权臣无法相比的,而这些人本身就是靠溜须拍马逐渐被宋徽宗提拔起来的,他们就算不去巴结开封府尹,也不至于犯傻和开封府尹过不去啊。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水浒传》中的开封府尹他不姓赵,姓滕,这也就说明这开封府尹并非是什么亲王,在北宋初期,太尉是正二品,宋徽宗时期,他将太尉定为了武官之首,太尉成了正一品的官员,而这位滕府尹顶多是从一品的官员,地位肯定比高俅要低一些,那他就不怕得罪了高俅吗?

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很重要,曾经包拯就担任过,能在这个职务上任职,要么是亲王,储君,要么就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官员,也就是说这开封府尹和高俅一样,他们两人背后的靠山都是宋徽宗,真要就这事在宋徽宗面前理论一番,高俅还真站不住理。

而高俅他本来是武官之首,他主要的职权范围是在军队中,手是伸不到对官员的处置上的,在高俅陷害了林冲后,林冲被交到开封府来处置的,但是高俅却想要开封府处死林冲。高俅已经越权了,开封府尹肯定对此是非常不满的,大家都是宋徽宗的亲信,凭什么自己要听高俅指挥,并且这开封府尹他也知道林冲是被陷害的。

另外当林冲被移交到开封府等待处置,林冲的家人也是上下打点,使了不少银子,这开封府尹自然也是受益者,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也不可能就此得罪高俅,所以在知道林冲是被陷害的,还是将他发配了,在开封府保了林冲一命,对林冲的家人有了交代,发配林冲又给高俅弄死林冲的机会,这位滕府尹才是个聪明人。

所以开封府尹从职务上看,他并怕得罪高俅,不过也不会为林冲这样的小吏,伤了和高俅的和气,该拿的好处他也拿了,该办的事也办了,还不用和高俅狼狈为奸,这个事件对他本身事没有任何影响的。

10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

大体上,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作。所以北宋时期与明代不过差距200年,还能够记录一些历史点滴。

宋代开封府尹是特殊地位的行政长官,通常是皇族或者高级文官担任,地位崇高,位在正二品或从一品。如果是储君担任,则是正一品的级别。

历史上的高俅,经历丰富。

出身低微的高俅,最初是苏东坡先生手下的小史,就是八品左右的书办秘书类官员。后到宋神宗妹夫左卫将军王诜门下,王诜与侄儿端王(宋徽宗)都喜欢书画,高俅本人学得一手好字,饱受文人的熏陶,还有一身武术功底,所以被推荐给了端王。端王成为宋徽宗之后高俅自然逐步发迹,因身份低下只能转武职,后晋升殿前司都指挥使,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

高俅虽然贪污营私,应该对北宋禁军腐败承担管理责任。但高俅很本份,不大参与蔡京等人的集团,对故主苏东坡、刘仲武两家非常好,苏东坡儿子被他私下以主人看待。所以当时人并不反感高俅,后面也没有如同蔡京等人的下场,只是病死于家。

说完历史背景,就要说小说情节。

1、开封府尹根本不鸟殿前司太尉

开封府尹事实上不能参与禁军审判。

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与殿前司太尉保持距离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互相有冲突,才是皇帝最喜欢看到的事。

2、小说情节需要

林冲不能死,否则没必要写这个人物。

作为二品殿前司都指挥使,不可能认识八品教头。而高俅要真想杀林冲,直接请军法就是了。所以只能给林冲找一个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