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

2020-08-01 23:32阅读(79)

日本大佐职权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各国一般以将丶校丶尉三个等级。日本以佐代校,大佐就等于大校(介于师/团之间,等于旅级吧)。有的国家如美国不设大校,就一

1

各国一般以将丶校丶尉三个等级。日本以佐代校,大佐就等于大校(介于师/团之间,等于旅级吧)。有的国家如美国不设大校,就一定有准将,位于少将与上校之间,等同大校。但也进入了将军行列。

2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对于战争是否扩大化,日本军部分裂成为激进和保守两派,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菀尔少将为代表的“稳健派”认为,华北日军占领平津后,绝不可以继续南进保定,以免情况失控。在石原心目中苏联才是大敌,然而他的意见,却被手下一个大佐课长巧妙而轻易地就给推翻了。

(武藤章少将时期)

这厮叫武藤章(后来的甲级战犯),时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长,看起来军衔和职务都不高,但是在作战指挥上却有极大的裁量权。他以占领保定才能迫使南京政府求和为理由,跟顶头上司石原少将吵成一团。石原菀尔被下级逼得没有办法,摆出来个理由:库存弹药不足,且对苏备战的弹药绝不能动,你咋整?

就在大佐武藤章理屈词穷气急败坏之际,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也是战犯)站出来表示,他可以协调没有作战任务的师团把弹药“先捐出来”,登时助长了武藤章的气焰。最终在参谋次长今井清的支持下,华北日军获得了南犯保定的授权,而正酝酿反攻平津的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因此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



(石原大佐时期)

回顾一下,1931年“九一八事变”调动第2师团主力联队进攻沈阳的,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而石原、土肥原等其它几个家伙根本没有兵权。1937年“七七事变”,宛平枪响后决定扩大冲突的,也是驻屯旅团在北平的实际指挥官: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再加上前述的武藤章和田中新一等人,某种意义上,战争就是这帮大佐们挑起来的。

当时的陆军大佐们属于昭和军阀的“少壮派”,尽管他们暂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他们渴望战争,并希望通过侵略战争加官进爵,不仅能早日迈进将军行列掌握军权,还能够“光宗耀祖”。而且他们的级别虽还不高,但职务都在要害部门,完全可以推波助澜把事情闹大,这就是大佐们的权力和能量。

(牟田口廉也)

我还漏了两个,1928年实施爆破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主谋,也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大佐,同年5月制造“济南惨案”的日军主力,就是熊本第六师团的第45联队,联队长正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大佐,他率兵在济南屠杀中国军民15000余人。由此可见,在日本军部在政策和战略在国内已经“暴走”的情况下,这帮子大佐几乎就是日本侵华的集先锋,关于大佐军衔的“阶级”、适配职务和工资待遇什么的,之前多有专答,本文不做重复。

为什么这帮大佐如此积极和狂热呢?这与当时的日本陆军军制有关,按照明治年间的规定,日本陆军军官分为四大阶级: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和“卒”,所谓的敕任官就是必须由天皇亲自“下旨”任命的军官,有机会面见,它包括一等敕任官的大将、二等敕任官的中将和三等敕任官的少将。而佐官属于奏任官,即陆军省的陆军大臣决定任用后,成批的上奏天皇走个形式即可,而大佐军衔,恰恰就是一等奏任官。

(田中新一)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尽快爬到敕任官的将军台阶上,这帮大佐们永无出头之日,而在和平时期军队规模有限,将军能够担任的岗位就那么多,不少大佐还没有等到晋升少将就得转为预备役了。因此,作为距离敕任官仅一步之遥的大佐们,尤为上窜下跳,只有发动战争他们才有机会飞黄腾达。事实也果然如此:前面提到的武藤章、田中新一、牟田口廉也战争后期都成为了中将,而冈村宁次和板垣征四郎干脆爬到了大将的军衔。

在侵华日军中,还有两个重要位置由大佐军官把持着,即步、炮兵联队长和师团参谋长,前者作为单一兵种的最大编制单位,在中国战场上其战斗力相当或超过我们一个师,因此虽然看起来联队是战术单位,但实际已成为战役兵团,那么其军事主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由于日军独特的参谋体系,师团参谋长虽然不是将军,但是对师团作战行动拥有筹谋权和较大的指挥权,因此能量也不可小觑。

(板垣征四郎)

所以,这些挂着大佐领章的前线师团参谋长和联队长,与后方的军级、方面军级的大佐高级参谋、作战主任参谋,以及东京日本陆军中央(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课长们上下勾结(他们大多数是陆士和陆大的同学),沆瀣一气,深刻影响着日军的战略制定和战役指导,在侵略战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记得那个在诺门坎、在东南亚战场上飞扬跋扈的大佐辻政信吧?他甚至可以用军部代表的身份,驳回师团长甚至军司令官的意见,有意制造了“巴丹死亡行军”,让许多美国大兵见了上帝。



(辻政信)

3

二战时,日本的军衔大致分为“将、佐、尉。又把“将、佐、尉”各分大、中、少,这样以来一共有九等。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共九等。

当时日本大佐的职务相当于团长,少将相当于旅团长。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佐比少将低一级,但是实际权利大佐却比少将大。

日军大佐可担任的职务有: 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由于大佐在师团长 (中将) 身边工作,实际权力比少将旅团长还要大。这也是为什么在二战中,一些日本将领宁可当大做佐也不愿意做少将的原因。毕竟在中将身边工作,上升的通道和机会要比少将多得多。

综上所述,日本大佐的职务并不高也就是相当于团长一级,但是他在中将(师长)身边当参谋,狐假虎威借师长的名义可以指挥旅团长(少将),因此大佐的权利比实际职务要大得多。

文/秉烛读春秋

4

以倭国二战陆军为例:

倭国军衔大体分为尉佐将三级,元帅与大元帅仅仅只是大将的赠衔。

所以,对于高级军衔来说,倭国就是佐三校三,与同期的美国军衔体系相比少了一个准将级别,比如,美国是校三将四(五星上将是1944年才有的),而国军也是校三将四的等级(特级上将仅一人)。

自然,少了一个级别,每个军衔就得对应更多职务,而倭国军队编制又有所特色,自小至大分别为:分队(班,13人)—小队(加强排,50人)—中队(营,180人)—大队(1100人,团)—联队(旅,3800人)—旅团(师,7800人)—师团(军,1.5~2.4万)—军(集团军,无定编)—方面军(集团军群,无定编)—总军(方向总司令,无定编)

倭国陆军的显著特点是,师团为战略基本单位,无论甲种乙种,还是常备师团。而陆军联队就是单一兵种的最大编制,在陆军体系中具备显著地位。

因此倭国大佐正常对应的职务是—联队长,师团参谋长。

此外,资深大队长,资浅旅团长、军副参谋长、军及以上内部机构负责人都是大佐。显然,倭国也遵守控制将军数量的原则,不能让太多旅级军官成为将军。

说明,倭国师团不等于国军师,旅团不等于旅,联队不等于团,大队不等于营,中队不等于连。

比如,倭国步兵大队满编1100人比大多数国军团多。联队3800人不仅比大多数国军旅多,连国军最强的甲种团也不过20连2700,但倭国联队长通常军衔只是大佐,对应的国军旅长标准军衔已是上校~少将了。

5

我原来回答过关于日本大佐的问题,千万别当真,没有什么\"二战时日本军官宁愿当大佐也不愿当少将\"之说。

日本人有武士好战之风,后方指挥作战和亲临一线战场,少将与大佐有分别的,这可能就是催命的武士精神所造就的。

日本军界有死后追授一级的惯例,大佐一级只要战死就能追授少将,早晚都能晋升将军,而且还是体面的死。

二战时期的日本大佐同等于各国军队的上校,就是一个整编加强团构架,只是所指挥的联队比同等的团级建制单位的人员多一些。

日本大佐指挥的所属联队牛逼不完全在人数上,而是其每一个成建制的联队,是日本天皇唯一认可的并亲授军旗的基本组成部队,这种荣誉性质的联队是除了近卫师团一级没有的,这也是大佐联队长在行使职权上甚至比将军还牛逼。

带几千兵上战场能彰显武士精神又有成就感,按日本军界下克上任意妄为的习惯,只要亲力亲为按照总体战略布置,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术思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将军只是在总体战略布局上统筹规划,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一线作战现场,少将职权多少会受到上下各方面的牵制和指责。

所以说,在一线作战情况下大佐的职权是不受拘束,对上可以叫板威胁,对下只是命令就行,这个权限或职权应该说是很大的。

纵观世界军事史,各国军人都有这样的行为,但很少只是个例,而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从战前到战败一直就是这个德行。

6

大佐相当于上校(团级)

7

佐,是校官级别,大佐就是大校,应该是师级。

8

我是雪松:日本在二战时期的大佐是联队长,相当于中国的团长,但是它的联队比中国军队团的编制要大。

9

大校级别,相当于团长旅长差不多,管一个联队两到三千人不等,,是校和将之间的官职,,

10

日军大佐意译应为上校,翻译日文大佐时将日文字体直接引用过来的。日军编制比较特殊,如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相当于大多数国家编制的军师团营连排。

大佐是日军联队长编制军衔。日军一个联队满编人员3800人,相当于当时国军一个加强团或半个师。

日军师团下辖旅团、联队实行二二制(师团长军衔中将)即师团下辖2个旅团(旅团长军衔少将),旅团下辖2个联队。合计一个师团下辖4个联队,另有直辖炮兵等4个联队。师团满编2万多人。

当年国民党军下辖师、团实行三三制,即军下辖3个师、师下辖3个团。合计一个军下辖9个团,军有直辖团营部队。满编也有2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