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夫妻关系是否大于亲子关系?中国有多少家庭,不知道家庭教育?

夫妻关系是否大于亲子关系?中国有多少家庭,不知道家庭教育?

2020-07-25 10:27阅读(84)

夫妻关系是否大于亲子关系?中国有多少家庭,不知道家庭教育?:谢谢邀请!我的看法: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原因如下:一、男女组成家庭,一生双方需要为家庭负

1

谢谢邀请!我的看法: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原因如下:

  • 一、男女组成家庭,一生双方需要为家庭负责任,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在这个称为家的地方,夫妻缺一不可,而孩子和老人是家这个单位的成员。
  • 因爱而结合,或者因为责任而结合,夫妻在家庭中地位是平等的,分工有所不同。有了孩子共同抚养长大,这是责任。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许会产生矛盾,也许会出现经济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想办法解决。因为孩子的出生使夫妻双方责任增加,不得不面对各种问题。
  • 随着孩子的长大,教育问题,教育投入都是每一个家庭的主要问题,同样需要夫妻共同来完成。孩子考上大学,夫妻俩需要提供生活费,学习的其他费用,直到参加工作,夫妻才稍微的松了口气。
  • 这是对待孩子的问题,夫妻关系需要密切配合,同样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也需要夫妻的配合。因为双方老人,涉及的是儿子和女儿,只有夫妻配合才能达到老人心里满意,夫妻双方都尽到孝道。

二、夫妻双方完成了人生的责任和义务,到了晚年需要彼此的陪伴。俗语:少来夫妻老来伴,人到老了,不免孤独多病。孩子们长大了,出窝了,父母年岁大了,已经作古,只有夫妻两个彼此依靠,伴随到底。

  • 因为在一起习惯了,脾气秉性,吃喝拉撒都明白什么时候完成,所以没有陌生感,不用费脑筋想。为什么老年人用过的旧物不舍得扔呢?就是习惯了,习惯了彼此,没有办法分开。
  • 儿女有他们的家庭,延续着老辈的传统,一代一代,夫妻关系就是这样延续着。从平凡的生活中就可以得出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中国有多少家庭,不知道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答案,除非你通过问卷调查。

  • 如果上升到理论层面,我想绝大多数家庭家不知道家庭教育。如果是从现实方面讲,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家庭教育,只不过是教育的程度教育的效果有区别。

我认为一个家庭的家风代表着家庭教育,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风。比如:浙江钱氏家族,崇尚科学文化,所以祖祖辈辈出了很多读书人,有的成为科学家,有的读完博士硕士。

  • 有的家族崇尚:勤俭传家,忠厚传家。祖祖辈辈,施舍相邻,友善亲友,成为一方的典范。
  • 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特点,不是你所追求的 ,而是抹不掉的如影随形的起始状态。这个应该算是家庭教育。
  • 所以家庭教育不管从理论高度还是从现实考虑,都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应该因不同的家庭,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以上观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2

正常的家庭关系应当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在中国社会上,大多家庭是亲子关系排在夫妻关系前,这也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线。

最终婚姻中失去主次顺序,引发离婚或者争吵,直接影响日常的生活质量,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欠缺考虑,不小心乎略了另一半的感受。

怀孕生子夫妻关系变淡

比如:夫妻婚后生下小孩,新手妈妈刚刚学着照顾孩子,丈夫不去帮忙分担照顾宝宝,还小心眼的认为妻子冷落自己,而妻子产后内心压抑、身心疲倦,还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安慰,对未来的生活埋下隐患。

之后妻子内心的不满直接影响夫妻生活。丈夫的小家子气间接引爆家庭矛盾,夫妻各自心理的怨气,只会越积越多,哪还会想到对方的感受。

最终还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有的家长直接对孩子发泄内心不满情绪。

比如: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对孩子爱搭不理,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孩子缺少关爱,对以后的人生都有一些影响。

夫妻与亲子关系的排序普遍存在偏差

现实生活中,结婚多年后,有很多妻子仍然是儿女排第一位,丈夫排第二,关系顺位的偏差直接让丈夫不满。如果反过来想想,只有夫妻关系好,儿女看到父母恩爱,内心才会高兴。

任何人都要知道,自己终将老去,孩子长大会离开家,独立生活,另一伴才是最重的伙伴,只有两人身心健康,才能携手走下去,家庭才会幸福。

提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夫妻在一起时间久了,不必在乎面子问题,有什么要有一方直说,婚姻幸福才是最大的脸面。

男人或女人主动示好,对方也不好意思对平常的事再吵,夫妻二人多说话,有什么心结才能解开,有些分歧可能只是个误会,恢复交流是挽救情感的方法,更多的是珍惜彼此,一起寻找当初在一起的回忆,到曾经一起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找回初心让夫妻感情升温,不再把对方遣散。

3

中国传统的观念是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两者处于一种明显失衡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这就是所谓的传宗接代。娶妻生子不仅仅是人口的繁衍,同时也是香火的延续,所以,形成了男孩偏好的传统。同样,一个女性,如果没有为男方家生下男孩,是没有地位,也抬不起头来的。相反,生了男孩,女性的地位和待遇就会截然来同。当然,这种传统婚姻观已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出甚至消失。随着人们对婚姻、对生活质量的新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婚姻不是为了传宗接代。所以,家庭关系会有一些变化。

现代的家庭观念中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失衡有所减弱,既便不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至少也是差不多平衡的

随着整个社会的婚姻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中,夫妻关系在家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夫妻关系,越来越看重夫妻情感的质量,愿意为增进彼此的感情而努力。孩子虽然仍是家庭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已经不是唯一和全部了。不像以前,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孩子就是这个家庭唯一的中心,一切都围绕孩子,其他的顾得上就顾,顾不上就舍弃。这种现象应该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当然,并不是说现在就不管不顾孩子了,其实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家庭仍然是孩子占据重要地位的。但总体上,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可有可无的状态是有很大改变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总体上,比较缺失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学校教育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三岁以前孩子都主要是在家庭中成长的,民间有“三岁看大”的说法,也就是孩子的很多心理和行为特征在这个年龄段就已经有了其基础性的发展。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把孩子的问题归到家庭身上,虽然有所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而目前,大多数家庭的教育都是经验性的,父母们所掌握的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还是比较欠缺。也缺少接受教育的途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现在的多数家庭教育有点靠天收的感觉,如果孩子好了,就是家庭的万幸,如果孩子不好,就是家庭的不幸,而好和不好,就看孩子自己的表现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能两个孩子同样都面临父母都没时间或者没能力管孩子的情况,但一个孩子可能出类拔萃,而另一个孩子可能却问题重重。

原生家庭并不必然是罪,为人父母的确需要自我提升,做合格父母。当然,需要夫妻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共同进步。

4

谢谢邀请!回答第一个问题。夫妻关系未必大于亲子关系。因为自己的亲生子女是和自己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而妻子只能是自己的伴侣、伴儿。无血统关系。夫妻分手都愿意拿到孩子的抚养权,这就证明了夫妻都是爱孩子的。故而夫妻关系是不会大于亲子关系的。

5

一个家庭要想有和谐的家庭关系,首要的条件就是夫妻关系要和谐,如果夫妻关系不好,那么这个家庭不可能存在幸福感,有的妈妈有了孩子以后就把孩子当成全部,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老公,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的夫妻关系,就不可能有健康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还可能有恋母情结,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要想家庭幸福,夫妻一定要恩爱,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笑容常常挂在脸上,心态乐观开朗,长大了也更容易收获幸福!

6

您好,关于夫妻关系是否大于亲子关系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当然是孩子啊。孩子这么小,而且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十月怀胎,辛辛苦苦养到这么大。老公与自己还没有血缘关系呢,孩子无论去到哪里都还属于自己的。”


但其实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孩子生下来,你确实要为他负责。但也只是陪伴他走过一段路。孩子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人生。而夫妻之间是要一辈子互相扶持、相互帮助,一起走过这漫长的余生的。


将亲子关系放在首位的家庭,更容易制造“巨婴”

很多人认为:婚姻不愉快怎么办?关心孩子就可以了,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孩子的。

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会导致父母一方“过于照顾和管控”孩子,阻碍孩子动力发展的空间。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把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卷入到孩子的世界,对孩子的成绩特别敏感,这会让孩子压力很大。同时过多的控制,也让孩子难以成长独立人格,成为心理上的“巨婴”。


而将夫妻关系放在首位的家庭呢,就会让孩子懂得去欣赏别人,也懂得爱的强大力量。

夫妻关系和睦,先不说为孩子带来怎样的家庭环境,首先给予孩子对父母的思考就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爸爸那么爱妈妈?为什么妈妈也那么喜欢爸爸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就会开始逐步学会了解人的好,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同时,他们也会在爸妈的和谐相处中,渐渐地吸收爸爸妈妈各自的优点,从而影响他的成长轨迹。

7

夫妻关系本就大于亲子关系!孩子是血脉延续!夫妻是相濡以沫的陪伴!人生本就短短几十年,夫妻两人磕磕碰碰的生活在一起!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缘尽!有的人一起走到了尽头!

能走着走着散了的人,还得继续把夫妻二人血脉延续下去!怎么才能算得清楚?

能走到了尽头的人,哪个不是把对方看得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关键,一个家庭能给孩子的肯定会陪伴孩子一生!

孩子是家庭的延续!生命的延续!

但是要让孩子从小明白,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她今后的人生中明白自己的价值,和今后要走什么样子的路!

我夫妻两人在家里曾经什么事情都以孩子为先,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自私!甚至于不顾及我们两个的感受!

于是乎,我们现在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我盛饭先给我老公和自己盛饭,最后才是孩子!外出吃自助,只拿自己和老公的,孩子必须自己去取!有时候我两牵手外出,故意让孩子一个人在前边疯跑,或者后边跟着!

直到孩子第一次发现不对,孩子生气了:“爸爸,你只牵妈妈的手,都不牵我!”我清晰的解释了一遍:“爸爸妈妈也要有自己的空间,因为我们两是夫妻,所以牵手!你跑在前边,是你先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孩子似懂非懂,她没有太在意!

第二次,孩子看见我只给爸爸和我自己拿了吃的,没有给他拿,又生气了:“爸爸又不是小孩子,为什么你要那么细心的照顾?”我告诉孩子:“爸爸坐在里边,不方便出来拿东西,所以妈妈帮他是应该的!”孩子最后学会了自助餐给我俩口子拿吃的,中餐自己做决定点餐,让周围正在投喂孩子的人都拿她给自家当榜样!她自己听见夸奖也很高兴!

第三次,孩子发现我和她爸爸偷偷出去吃饭,她因为上课没有去,继续生气了:“你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背着我去吃好吃的?”这次我就比较严肃的告诉她:“爸爸妈妈单独出去吃饭,是因为你不在!就算你在家,我们也有单独在一起吃饭的权利!就像你长大之后,也可以单独去跟好朋友吃饭一样!同样的,如果有一天你想和爸爸一起吃饭,也可以告诉妈妈,妈妈绝对不会向你一样大吵大闹!因为我和你爸爸是夫妻,然后才有了宝宝,也就是你!你将来长大要学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去独立生活,但是并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你!你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家唯一最勇敢的孩子!”孩子从那以后,自己给同学准备生日礼物,改掉了纠结的毛病,他认为只有他独立勇敢了,才是我家最棒的!如果他不优秀,家里就没人撑得住了!

不是我们当父母的心狠,主要就这一个孩子,如果她将来不自立自强,我们要一个孩子干什么?给自己找虐吗?我们煞费苦心的教育她难道就为了将来她给我们养老而已吗?

8

夫妻关系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发展方向。

有一对夫妻,因为孩子烫伤毁容,二人对簿公堂,竟然是为了抛弃孩子这个“烫手山芋”。

长大后的孩子,得知父母曾经如此嫌弃他,心该有多疼?

失败的夫妻关系下,亲子关系比不上叔侄关系。

再看引无数人深思的上海杀妻案。朱晓东的母亲,在陪儿子自首时说过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

朱晓东十岁时,父母离异,朱晓东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把所有能够给予的,都给了儿子。朱晓东结婚时,年迈的母亲搬出去,把唯一的房产给儿子做了婚房。她以为,这样可以弥补离婚带给儿子的伤害。

这位母亲的夫妻关系是失败的,亲子教育也是失败的。不是对儿子不够用心,是父亲角色的严重缺失、家庭教育的严重错误。

还记得《家有儿女》里笑得我们前俯后仰的剧情吗?孩子们的笑容,来自于父母乐观、负责、明白事理,和溶于生活中细水长流的夫妻深情。

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长大后的价值观。相濡以沫夫妻深情的父母,会将美好的情感言传身教给子女。生活在美好情感下的孩子,会对喜怒哀乐有最健康的认知,会对善恶对错有最基本的把握。

倘若在孩子的成长中,这些关系、情感、对错纠正,它们都没有见过,没有感受过,没有被人正确引导过,会是什么后果?

湖南13岁少年,残忍杀死母亲后,很淡定地对办案人员说“我杀的是自己妈妈,又不是别人”。这位13岁少年,对亲子之间的情感没有任何感受。

北大高材生杀死母亲,说是“帮母亲解脱”,学富五车,不知道如何如爱自己的母亲。

四川十三岁少年,不服母亲管教,和母亲争吵后,将母亲杀死,一滴眼泪没有掉。他不知道人有了情绪之后,平缓的排解方式是什么。

所以说,好的夫妻关系,会教会孩子爱和给予,往往拥有不错的亲子关系。坏的夫妻关系,往往带给孩子伤害,甚至因为一个错误的养育理念,引发不可挽回的可怕后果。

9

夫妻关系要好,夫妻关系不好,看到孩子都烦,也就没有所谓的亲子关系,因为人好像容易把不满发泄到弱小者的身上。只有夫妻关系好,才能共同开开心心的有耐心的教育自己的娃。

10

想要有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那么第一位的一定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很好,那么可以肯定这个家庭里的其他关系,比如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等,都会是在一个相对良好,正常的状态。

但是如果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就会导致,婆婆和老公的关系过于亲密,从而导致婆媳矛盾,以及造成公公毫无存在感。

然后老婆跟老公的夫妻关系变差,就会导致老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变亲密,那么就又会导致老公在家里没有存在感。

如此就是恶性循环。

中国有很多家庭都不知道家庭教育的。很多父母一直都在沿用他们的父母教他们的方法,什么打击式教育啊,一言不合打一顿啊,或者非常强势,要求孩子必须遵从父母的安排之类的。

其实很多父母的做法都是在伤害孩子。

关于这些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伤害,如何处理等,我推荐读一下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完全就是一本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教育诊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