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什么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就不行了?他为什么不北伐而是一路向西

为什么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就不行了?他为什么不北伐而是一路向西

2020-07-24 22:22阅读(81)

为什么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就不行了?他为什么不北伐而是一路向西?:这是两个问题。①:为什么脱离太平天国单干后,石达开就不复当年之勇了?②:为什么石达开不

1

这是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脱离太平天国单干后,石达开就不复当年之勇了?

②:为什么石达开不到北方发展?

先说第一个问题。

一个政权有没有战斗力,将领是否善战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有中枢运行机构。这个机构要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资源支援前线,并站在大战略角度,给与前线将领指导意见。

如若不然,前线将领再善战,终究也只是一个一个的散兵游寇,成不了大事。

我们再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早期诸将出身复杂,所谓满朝文武三百六行全,干啥出身的人都有,不管是什么领域,军事、经济还是政治,都有懂行的人,亦不缺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等先锋将才。但是太平天国缺乏有大战略眼光,能够负责统筹后勤、民政的相国之才。

当时矮子里拔尖,唯一能把这副担子挑起来的人只有杨秀清。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总揽一切,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赖汉英等统帅虽然各镇一方,但杨秀清是老大,大家都受他节制。他靠着自己建立的运行机制操办着天平天国前期的一切军国大事,支撑着前线将领开疆扩土。

总体来说,杨秀清虽是烧炭工出身,没学过怎么治国,槽点很多,可半路出家的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处理的还不错。天平军在前线能披荆斩棘,他的功劳最大。

然而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杀,陪葬的,还有杨秀清一手带起来的东殿官署——这是一个几等于天平天囯中枢的存在,荡然无存了。

不仅如此,连带着那个可以作为杨秀清政务替代者的陈承瑢,也一并死在了事变之中。

陈承瑢是英王陈玉成的叔叔,在早期太平天国领导班子中,他位列第九。虽未封王,但在未封王的将领中,他地位最高。

东王、西王、南王、北王、豫王,五个王先后战死、被杀后,陈承瑢进补到第四位,地位仅次于洪秀全、石达开和秦日纲。

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不评价,但他的能力没得说,是个人才。他不是人才,他也坐不到如此高位。可以说他是继杨秀清被杀后,当时唯一有能力把太平天国中枢运行机制重新运作起来的人。

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石达开在入京辅政后,居然把他给杀了。(连带着被杀的还有燕王秦日纲)

石达开逼洪秀全杀了陈承瑢、秦日纲后,他自己爽了,跟陈、秦二人有仇的人也爽了。

但是,太平天国的运行机制却彻底毁了。

石达开打仗确实可以,但让他负责当年杨秀清的工作,他能力还不足。他出走后,原有的平台没了,原有的后勤保障以及队友配合得当的条件也没了。而他自己又没有建立新平台的能力。

纵然说,他石达开浑身是铁,可他没有战略眼光,这个时候也没人能给他指导意见,他蒙着脑袋到处冲,走到哪儿都是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根本没人配合他行动,他一切行动都在清军掌握中。他这么孤军奋战,自然也就不复当年之勇了。

再反观石达开出走后的太平天国。虽然洪秀全继续不管事,但仰仗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侍贤、顾王吴如孝、堵王黄文金等人,太平天国在石达开出走后稳住了阵脚。这些人单拧出来,都不如石达开,但众人拢在一起后,群策群力,各誓一心,订约会战,就是比石达开单干要强。

虽说,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水平不怎么样,陈玉成、李秀成也是各打各的,跟杨秀清时期统筹全局,远不能比。但再怎么说,他们也比单飞的石达开强。

有道是双手难敌乱拳、乱拳打死老师傅,合则生,分则死。石达开死就死在了他把天囯的运行机制给整废了,然后他自己又没有建立一套新的运行机制。

再说第二个问题。

石达开的出走之初,其实他只是放弃中枢的丞相地位,返回地方当军区司令。他当时只有割据的想法,并没有分裂天国的打算,因此他并没有带走天平天国的主力,只是带走了他自己原有的嫡系,准备去江西搞割据。

就这么点兵力,石达开敢北上吗?

前有林凤祥、李开芳、后有秦日纲。这三人北上失利均说明了一个问题——孤军北上如同找死。

所以站在当时石达开的角度考虑,去江西老根据地扩充地盘、兵力,是最稳妥的。无后勤式的孤军北伐,是最不靠谱的。



石达开抵达江西战场后,他的首要计划是救援被困在赣江以西各据点里的部下,全取江西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但是他在去天京辅佐洪秀全,离开江西的这段时间里,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曾国藩率湘军猛攻,已经夺取了长江中游、鄱阳湖、赣江流域的制水权,石达开现在才杀到,已经晚了。所以他在江西转战数月后,不得不放弃援救赣江以西各据点的计划。

恰恰在同时,洪秀全的两个傻哥哥在天京附近的作战也不利,天京附近的湖熟镇等诸多要塞被清军攻陷,多位天侯、丞相战死。洪秀全被迫向石达开求救。

可石达开此时不想跟洪秀全和解,坚持要搞割据,而西边是曾国藩,他去不了;北边又是太平天国的地盘,他也不想回去。于是他就决定向南发展,攻打浙江、福建,企图以围魏救赵之计引走清军,解天京之围。

在南下的过程中,洪秀全发现石达开已不愿跟自己合兵,就施展权谋,以高官厚禄诱惑跟石达开出走的杨辅清率部回天京。这样一来,石达开兵力不足了,在闽浙地区也不能立足。于是他就只能又转向西,返回江西。

可是回江西后,石达开还是打不过湘军。无奈之下,他只得攻打湖南,试图通过攻打湘军老巢的办法,釜底抽薪,把湘军打乱。结果在宝庆之战中,他又被湘军击败了,也不能再在湖南立足。

离开了湖南,石达开总结教训,他认为长江中下游是湘军和洪秀全的地盘,他无法彻底脱离洪秀全影响力(有神权加持),又打不过曾国藩。于是他就向决定两广转进,另开一天地。

可是南下两广也不顺利,石达开的部队目睹广西经过多年战乱后,纷纷出走,有的在洪秀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返回天京,比如童容海、朱衣点、汪海洋等人;有的向清军缴械投降,如武卫军等部;还有的人脱离了石达开单干,如石镇吉等人。

截止至1860年底,石达开兵力损失殆尽,身边只有千把来人。不得已下,他只能托庇于大成国的隆国公黄鼎凤。在这期间,石达开实质上成为大成国一平民,过着下野生活。

一年后,清军东西两路对进,攻陷大成国首都浔州府。石达开也无法再隐居下去了,他只得在大成国溃兵的拥戴下复出,试图收拢各地旧部,再图大业,计划夺取四川。

但这个时候清军已经围了过来,石达开彻底被圈死在了大西南。只能在广西、贵州、四川一带游荡。连长江都过不去,北伐中原就更是不可能了。最终,石达开在清军多重围剿下,兵败大渡河。


总的来说。石达开没有北伐,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北上。他的原定计划是到江西搞割据,与洪秀全分庭抗礼。之后,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不得不在江南流窜,远离洪秀全,北伐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他离开太平天国后,不复当年之勇,只能说明他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先前能取得那么多战绩,是有人搭好了平台,尽情让他发挥的结果。

情报有人给他递上,粮草弹药军械有人给他送来,兵源、船只有人给他备好,伤员有人给他安置,家眷不用他担心。他手下战斗人员比例大,大家都是无牵无挂,只需要集中精力去作战就行了。

然而脱离了原先的平台后,方方面面都要他自己来抓,他才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什么都抓不起来。城池他打不下,人口密集区他一个都守不住,他只能疲于山谷之间,搞无后方作战。

而这种作战方式是最惨的!要知道,粮草弹药以及其它生活用品、作战器械,如果都要士兵时时带着,作战部队也就跑不快了,变成了搬运大队了;而且部队成天吃上顿忧下顿,把精力用来找吃的喝的,不能优先考虑作战;家眷和伤员也无法妥善安置,部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很多人牛,是因为他在平台的基础上牛,脱离了原来的平台,很快就不行了。石达开就属于这种人。当他的部队长期流浪野外,士气严重受挫,战斗力无法维持后。石达开他个人再勇又如何?没有用的。

2

1857年5月,石达开逃出天京,奔赴安庆,开始了单干生涯。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

北伐是不可能北伐了

最拉风的选项,当然是北伐,一举把北京打下来,要啥自行车呀。

问题是,北方的清军很强大。当初把北伐军灭掉的僧格林沁、胜保的骑兵还在,虽然他们正忙着镇压北方的起义军,但如果石达开这样的大V要上去,他们也会抽出时间来优先招待的。

石达开所部,多三江两湖人士,让他们北伐中原,去跟大清骑兵硬碰硬,等于自杀。

石达开出走是为了活命,不是为了自杀,所以,北伐就不要想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到一块靠谱的根据地。

就近发展,经营江西、闽浙。

石达开最初的设想,就是就近发展。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去远方到处流浪。

清军的德兴阿给咸丰的一份奏章,印证了石达开的这个设想。

这份奏折中,提到了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的一封信。

信中,石达开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李秀成会合捻军张洛行分扰下游;陈玉成、洪仁常、韦俊、杨来清等将领回救天京;自己率军救援江西、进军浙江。

奏章中还有洪秀全的批复。

看来,石达开是想在江西、浙江,就近发展。

这个想法很靠谱。

石达开在江西的基础不错,确实有可能把那里经营成根据地。

同时,紧靠太平天国主战场,石达开和老兄弟们还能相互照应。

很快,石达开就发现自己错了。

洪秀全与石达开现在已经是竞争关系。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石达开是比大清更直接的竞争对手。

所以,一方面,石达开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统一指挥其他部队作战。

另一方面,兄弟部队有困难,还都期望翼王去救。这不,到今天还有不少人骂翼王不救九江林启容呢。

如果只是协调问题,倒也还能忍。

不能忍的是:天王总是使坏。

尤其是在进军闽浙时,当石达开移军福建时,洪秀全拉拢杨辅清,杨辅清在石达开未接手阵地的情况下退出了福建,使石达开陷入被动。

这就没意思了,再挨在一起过日子,迟早要内讧!

决意入川

1858年,石达开与将领们在南安开会,确定以四川为发展方向。

当时的四川,确实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

四川,自古就是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嘛。

此时,东南已经乱成一锅粥,北边又有捻军闹事,唯有四川还比较富庶,是当时财赋重地。

而且,四川此时的防务可谓乱七八糟。咸丰元年到咸丰十一年,光总督就换了十一任,连个稳定的主事领导都没有,官员体系混乱不堪。

李永和起义时,义军攻到了距离成都仅仅七十里的地方!

石达开挑中四川为目标,眼光是不错的。

问题是:你过得去才行!

远征,开始!

迷茫的远征

远征过程就不详说了。总结下来一句话:一路打败仗,一路散队伍,最后兵败大渡河,过程充满了迷茫。

石达开出走后表现不佳的原因很多。

不过,其实有许多原因,都跟他的进军路线挂在一起。

石达开既然是要入川,当然是要赶快赶路,尽量走无人阻拦的地方,沿途能不打就不打!

但是,20万大军要吃饭呀!贫瘠的地方,没人阻拦,但你也找不到粮食呀!

所以,石达开必须缜密地策划、组织进军路线,既减少阻力,又能解决粮食问题。

·可是,石达开在组织上却失误颇多。

我们以宝庆之战为例。

从战略上说,石达开过境湖南时,顿兵宝庆,耽误时间,使自己趁虚入川的计划失败,被迫退入广西。

而从战术层面来说,攻宝庆时,既然要攻宝庆,就应当保留一些外围城市,以为后援和粮草补给。但石达开却放弃外围城市,孤军顿兵城下,最终既无粮草又外援无继,最终失败!

而退入广西后,长期驻扎广西,更是其路线上的重大失策。

广西贫瘠,粮食不易收集,石达开的大军只能一天到晚跟团练打,希望解决粮食问题。

如此,石达开当然士气低落、人心离散了!

因此,在我看来:比起拜上帝会奇葩信仰、石达开个人意志等因素来,石达开无法处理好进军与粮食之间的关系,是他导致他士气低落、众散而去更重要的原因。

士气低落、众人离去,石达开最终在几经辗转后,兵败大渡河。

总的来说,石达开选择远征四川是没有问题的。

而以当时四川的形势,石达开既有可能成功入川,也有可能在四川发展起来。

可是,这种无后方作战的难度实在太大!石达开进退失据,最终未能如愿。

3

导语:

太平军中的优秀将领,其实还是非常多的。他们能够维持13年的统治,绝对有理由,比如杨秀清、石达开这些人,就具有天才的军事才能。

可惜天京事变过后,杨秀清被杀,石达开被逼离开,太平天国的力量就大大削减了。让人不解的是,石达开带走的10万大军,目的地到底在何方?他们为什么向西走呢?如果他们选择北伐,有没有机会呢?


一、石达开首选江西作为基地,可惜救援行动失败了。

石达开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回去奉劝洪秀全不要滥杀无辜的时候,自己全家居然被北王韦昌辉给杀了,就是因为石达开为杨秀清的部下说了几句话。

为此石达开在安徽起兵靖难,以声讨韦昌辉之名,打算对天京发动进攻。洪秀全迫于压力,只好选择杀掉韦昌辉,其实这一切没有洪秀全的认可,韦昌辉是做不出来的。

此后石达开就成了太平天国的核心骨干,他不计前嫌,只惩处首犯,赢得了一片赞扬,大有昔日杨秀清的风范。洪秀全心里再生嫌隙,他认为石达开权力太大,所以就把自己的俩傻哥哥封为了王,处处掣肘石达开。

石达开担心再次出现天京事变的情况,所以索性就带着大军离开了天京,到达了安庆。此后洪秀全多次征召石达开入朝勤王,可是石达开都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计划。

一方面他派遣陈玉成、洪春元等人带兵回援天京,另一方面,他自己带兵赶往江西地区,前去解救这里的太平军。


江西地区的太平军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全都拥戴石达开,所以说如果石达开能把临江、吉安等地的太平军给救出来,那么石达开的威望将会更大。

我认为他甚至想要占据江西,独自与清军作战。因为当时石达开对洪秀全的不满,已经到了极点。

他是太平军元老当中,为数不多活下来的明白人,洪秀全不求上进,偏安一隅的行为,别人可以视而不见,但是石达开却不能没有意见。

为此石达开集中兵力进军江西,想要在这里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虽然依旧为太平天国效力,可是和洪秀全已经疏远了。很可惜,这次救援行动以失败告终,因为石达开缺少水师,大军没办法渡过赣江。


二、石达开想要在浙江、福建开辟新基地,可惜也失败了。

敏锐的石达开意识到,浙江、福建地区是清朝赋税重地。如果能够拿下这两个地方,那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而且可以削弱清军的供给。

清朝军队当时的供给基本上都来自于浙江,石达开出兵浙江,清朝这帮人肯定是疯了,立刻吩咐大军前去浙江支援。

石达开势如破竹,那点援兵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太平军屡战屡胜的情况下,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曾国藩,出兵支援浙江。

这个时候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清军偷袭了石达开的大后方江西建昌和抚州,这两个地方失守以后,石达开进入浙江的部队,可就变得孤立无援了。


而且粮草供给也都要依靠这两个大后方的城市,所以在浙江多待一天,那就多一天的危险。为此石达开只好放弃了攻占浙江的方案,转而前往福建。

福建地区无险可守,如果没有浙江之地作为屏障,福建也是一马平川,所以石达开随后又放弃了福建,再次进入江西。

这一路的行军计划,明显可以看得出,石达开指挥的军队已经开始有点乱了,他们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去。

大本营的作用,其实就体现在这里。天京本来是他们的大本营,他们不管去到哪里,都可以退回天京,可是跟着石达开以后,这帮太平军是没办法退回天京的,所以他们的方寸自然是乱了。


三、石达开想要在川地开辟根据地,结果彻底失败。

已经有些错乱的石达开,失去了开辟闽浙根据地的机会后,只好转战江西,随后又从江西进入湖南境内。

这个时候的石达开,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从湖南撕开一道口子,进入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一起作战,再从湖北进入四川,以四川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因为四川是有崇山峻岭作为天堑的,这本身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有利于太平军固守,石达开认为占领四川后,最差也能做个刘备。

当时湘军兵分三路进攻安徽安庆,石达开则带兵挺进湖南,迫使湘军不得不分兵进入湖南支援。为此石达开无法攻克宝庆,只好暂时退入广西修整。

  1. 此后石达开依旧实行先前的计划,从广西出发北上,进入湖北境内。此后直奔四川而去,打算占领成都,正式开启了他在川黔滇三省的军事生涯。
  2. 石达开在同治二年,渡过了金沙江,到达了大渡河附近。这个时候老天爷不帮石达开,因为他打算渡河的时候,天降暴雨,百年一遇的洪水使得太平军根本就没办法渡河。
  3. 等到三天以后,清军已经得到了消息,在大渡河的对岸严阵以待。太平军多次抢渡失败后,粮草用光了,不得不选择和与清军谈判。
  4. 最终石达开选择缴械投降,他想要以一人的生死,换取剩余太平军的性命。可惜清军背信弃义,在抓了石达开以后,依旧对缴械的太平军展开屠戮。

石达开被杀的时候,只不过才32岁。凌迟处死我们都曾经听过,可是我们很少听过有人被凌迟处死的时候,一声不吭泰然自若的。


总结:石达开北伐没有基础,也属于孤军深入了。

石达开在南方打游击战最大的好处,那是有其他太平军帮忙。不管是在浙江、江西还是湖北,都有太平军的力量存在。

可是北伐的话,石达开没有任何军事基础,所以成功率很低,大抵会成为林凤祥那样的炮灰。至于他的出走导致太平天国没落,这话是不对的,洪秀全搞权谋,才是太平天国没落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清史稿》

4

1857年6月2日,在君臣猜忌的情况下,石达开再度私自离开天京,6月9日,经安徽无为州往安庆,沿途张贴告示,传谕本部各军,说洪秀全猜疑心太重了,自己害怕所以出走。

于是乎,石达开的部下将士纷纷附从,到了当月下旬,为了拉走更多队伍,他屯兵安庆向太平军全军发布正式谆谕。

在这份公开信中,石达开向大家表明了自己的“忠贞之志”、“愚忠之心”“可昭日月,随后话锋一转,哭诉了起来,我虽然有忠心,但却被昏庸的天王重重猜忌,怕被害所以不得不出走,进而又说自己出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继续天国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大家谋功名。

实际上,石达开的意图是招徕各派系太平军,试图甩开天京朝廷,虽不另立中央,但也算是“建制”而不尊天王了。

在封建社会,他的这种行为已经算是搞分裂,煽动军队不听天京号令了。但石达开的公开信效果还不错,广大太平军官兵出于义愤,都跟着他走了,仅天京追溯他“远征\"的官员就有六、七万人。

事实上石达开是用了“建功勋”之类的花言巧语,以及“六安难保”等威胁手段,引诱、恫吓广大将士随他一同分裂出走的,为此他还另树一帜,自称“太平安国”。

通过上述措施,石达开最终带走了近20万精锐,造成的军事形势是:西线,翼王旧部大多投奔安庆,造成腹地兵力空虚,上游各战场协同作战的格局遭到严重破坏,一时武人统筹整合;东线,翼殿将士纷纷自行溃散,而首都天京,连守军也纷然附从分裂,使得城内不过七八千守军。

于是,清军乘机全面投入反攻。西线,湘军以重兵猛攻江西并占领瑞州、九江等赣省大部分地区,旋即向皖北大举进攻;东线,清军连下句容、溧水等战略要地,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因石达开的分裂活动,太平天国一度稳定的局面遭到完全破坏,不得不实施自内讧以来的第二次战略大退却。

石达开屯安庆后,多次决绝洪秀全的召请,甚至干掉了洪秀全的使者,镇江等地危急的时候他也不救援。当陈玉成进湖北援浔 ,在黄州大败湘军,迫使围困九江的湘军北渡援鄂,九江湘军虚弱,正科乘机破围援浔 ,但此时石达开仍然按兵不动,即不援浔 ,也不增援不愿随他分裂的陈玉成,致使进鄂援浔 的行动失利,九江遂于1858年5月失守。

石达开在安庆的一系列作壁上观的行为,实际上算是跟太平军其他派系分道扬镳了,毫无大局观不说,同时也得罪了不愿意跟他搞分裂的其他地方实权派。他在安庆拥雄兵20万,但已然属于孤军。虽然勉强算太平军一部,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已然失去了太平军其他占领区的支持。

石达开没有跟天京方面彻底撕破脸皮,所以不可能去抢其他太平军的地盘,仅凭安庆一地,又无法养活这么多大大军。所以他只能打出去,去消灭清廷继续生存下去。

1857年10月5日,石达开率兵从安庆出发,沿途转战赣、浙、闽、湘、桂、鄂、川、滇、黔等省。说好听点是转战,但实际上就是流窜。脱离天京后,失去了太平天国的支持孤军作战,没有建立可攻克守的根据地,以至于补给困难,军心日益涣散。

在严峻的事实面前,大家纷纷欲返师天京。1860年1月,傅忠信首先率部回朝,3月,余忠扶统下官兵自行脱离石达开。接着,蔡次贤也率部出江。

对此,石达开采取了杀人狂立威、强行阻拦的办法,但前途渺茫,军心涣散,强行阻拦反而使得“反叛”的范围越加扩大,一直扩大到翼王府六部部暨参护、承宣、仆射等官以及统辖士兵也都纷纷豫出江。

事实上,洪秀全并非等闲之辈,石达开出走之后,他迅速颁布以“撤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请石达开回京秉政等为主要内容的“罪己诏”,在政治舆论上狠狠反击石达开。

我天王都在向你低头认错了,再不回来,就是你翼王的责任。

洪秀全这一招不得不说十分漂亮,进一步激化了孤军作战的翼王部的内部矛盾同时,也使得翼王极难跟太平军其他部建立联系,由此,分化出去的石达开,他一路作战,在战略上的目的先是求生存,获取一块根据地,再图发展,可惜辗转多省,都难以立足下去,毕竟他已经没有救援或者牵制清军的友军了。

5

阿琦是最喜欢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在天国首义六王中,为人最好的就是翼王石达开了。当然,后期的洪仁玕和李秀成两个人也不错,这算是太平天国里为数不多的“好人”了。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石达开16岁时,受洪秀全相邀,参加了金田起义。当时的石达开,虽说年少,却是太平军中一员不可小觑的虎将,乃为五军主将之一,被洪秀全加封为“羽翼天朝”的翼王五千岁。

石达开的战斗力似乎划分为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特点还挺明显。第一个时期就是金田起义开始一直到天京出走,这一时期虽然不能说是百战百胜吧,但起码是胜多负少,乃至有一次让打了败仗的曾国藩差点投河。第二个时期是从天京出走一直到英雄末路紫打地,这个时期石达开军就是胜少负多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截然相反的两个时期呢?且让阿琦娓娓道来。

石达开指挥军队,在攻克南京之前,曾有过打岳阳、战武汉,势如破竹的黄金时期。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石达开更是率军西征,先后攻克安庆、武昌。石达开深知根据地的重要性,因此在他镇守安徽时,大范围做了户籍登记,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并建立省郡县的行政机构……为根据地的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机构。另外,他在军队的管理上,纪律极为严明。他还重视地方治安,鼓励工商农大力发展,并制定公平的税法……这些良好的政策,很快就让民不聊生的安徽再现生机,经济也因此繁荣起来。收上来的税收,亦为太平天国后期西征提供了经济支持。这也是太平天国统治时期,为数不多的根据地建设时期。

天京事变,不仅东王杨秀清及两万太平军将士被杀,北王韦昌辉还举起大刀,斩杀了石达开的在京家属,如果不是石达开事先知道消息,缒城而走,连他自己的性命也危在旦夕。

我们来分析一下北王韦昌辉被洪秀全诛杀之后的情况,首义六王中,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和翼王石达开,而天王基本是不见部下的,石达开则因为口碑好、能力强,颇受太平天国居民的尊敬和喜爱。洪秀全怎么办?一个杨秀清、一个韦昌辉,已经让他吓破了胆,翼王石达开要是也有不臣之心,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洪秀全又开始“玩阴的”了,架空石达开,把两个草包哥哥洪仁发、洪仁达抬了起来。

石达开此刻面临两难境地,留在天京,有性命之忧,不一定什么时候洪秀全就要举刀杀人,不留下吧,到哪里去?又不能明着和洪秀全决裂。

思量再三,石达开愤然出走,此时的石达开非常悲凉,一方面他忠于太平天国,另一方面他对洪秀全的所作所为又非常失望。最后他只得拉起一支队伍孤身作战,企图以一己之力,拱卫早已元气大伤的太平天国。

石达开往来南北15省,多次与清军作战,企图建立新的根据地。可是军队内部由于看不到希望,不少将士出逃,或者投靠清军。早先拥兵10万的石达开,在且战且退中,兵力也随之锐减。与清军作战更是败多胜少,根本无法建立根据地。为什么很难打胜仗?因为人心散了,部队人数锐减只是其中的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将士们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更失去了胜利的勇气。

石达开为什么要西征呢?因为他计划从湖北入川,攻占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不过进入四川的时候,追随他的将士,只剩下3万余人了。石达开走错一步棋,就是穿江西、越贵州,居然回到了广西金田,这让很多太平天国的老部众直接选择离开队伍回家,因为大家打了这么多年仗,思乡心切,再也不想继续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1862年5月,石达开率军渡过金沙江,抵达大渡河。有人说,当天渡过一半人马,后来又撤了回来。有人说,石达开的王妃当天产下一子,全军庆贺,因此队伍没有过河。有人实地考证过,5月份的大渡河冰凉刺骨,如果不乘舟楫,想要过河根本不可能。石达开不得不向周边的少数民族首领说起了好话,也送去了金银,但是,对方不肯借路,更不肯放行。最终,四川总督骆秉章捡了个大便宜,率领数万清军追了过来,迅速将石达开的队伍团团围住。石达开为了能给追随他的部下留条活路,只得冒死与骆秉章谈判,表示只要能放部下离开,他愿意投降。谁知清军出尔反尔,在把石达开押往成都受审后,余下的队伍全被屠戮殆尽。

石达开最终还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凌迟处死,在受刑过程中,没哼一声,壮烈捐躯。

阿琦写过一篇文章,在石达开死后半个月,位于辽宁新宾永陵里的那棵“神榆”轰然倒塌,大清王朝的丧钟也随之敲响。




6

北伐?北伐是跟清政府硬杠。在太平天国极盛的时候,北伐都没有取得成功。现在太

平天国经过两次大清洗,无数次小清洗,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而在这个被削弱了的集团里,石达开只带领了一部分军队。以他的力量,还谈什么北伐?那不是送死吗?

别说北上跟清军硬杠了,就是坐守原地,曾国藩也能把他捻死。


西行,是找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为保存实力,做战略转移”。


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逃走了。

7

为什么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就不行了?他为什么不北伐而是一路向西?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就不行了?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没有基地,没有稳定补给。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在1857-1859石达开带领军队转战于,江西、 浙江、 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地。却始终没有能打下一片稳固的根据地。二十万的部队,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很容易因为补给的问题影响战斗力。

2. 石达开格局太小,不顾大局,失去了军心。可以说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从道义上说并没有错。从石达开的本身来说也是无可厚非,毕竟是洪秀全先排挤石达开在先。也正因为这样石达开才能一呼百应带走了太平天国20万众。可以说这时候石达开是得民心的。但后来天京,句容,溧水,相继告急。石达开视而不见。九江的林启荣由于不肯和石达开一起,石达开眼看他与清军恶战也不肯帮忙。陈玉成在武汉差点被围困石达开还是不管。这时的石达开虽然还打着天平天国的旗号,但心已经于其行同陌路了。这样的做法自然引起跟随他的天平天国旧部的不满。失掉军心。

3. 石达开意志不够坚定,战事稍有不顺就撤退。1859年8月石达开与清军在湖南宝庆激战惨败后意气消沉甚至提出要归隐山林这样一来他的部属就更加没有战斗意志了。主帅都要归隐山林了众人还有什么指望,1860年朱衣点,汪海洋等67名将领带来大部分部队重返天京投奔李秀成。众叛亲离的石达开最终在大渡河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石达开在人生的最后演出中表现出了值得尊重的英雄精神。他给四川总督骆秉章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石达开道:“如果可以用我一人之死,换取三军将士的安全,达愿意这么做。如果达一人的性命,可以换取三军将士的安危,就算是你们将达的身首分裂,也不是对我的凌辱。”最终石达开被凌迟。据说行刑过程石达开从发过一声,十分的壮烈。

看了以上的原因就知道石达开为什么不北伐了。石达开出走天京后,就再也没有把太平天国的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他虽然还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做的却是自己另立山头的事。既然是要另立山头那么自然是以生存为第一要义。清政府在太平天国第一次北伐后就加强了京畿地区的防卫力量。石达开怎么可能会冒险北伐呢?这不符合他活下去的战略目标。寻找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他转战于,江西、 浙江、 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地。却始终没有能打下一片稳固的根据地。最终兵败大渡河令人唏嘘不已。

太平天国大殿

石达开

太平天国王府

8

首先,石达开出走,带走十万精锐,此后太平天国就元气大伤了,走了下坡路,因为精兵都被带走了。

其次,关于太平天国,里边后很多复杂的历史问题,当然现在提的很少。比如,内部纷争。太平军第一次北伐,领兵的两个实际上是被排挤,被迫北伐的,最后全军覆没。这个教训摆着呢,北上就是送死,所以,石达开不愿去。另外,地域之争。石等人都是南方人,起义士兵也是。在那个年代,地域之间的矛盾很多,不是本地子弟,根本得不到本地的支持。同样,外地的兵到了本地也很少干好事,总扰民。石达开若北上,就算兵多粮足,也不可能得到北方百姓的支持,总会完蛋的。他若想长久,只能在南方待着

第三,北方有捻军,清军跟捻军打的正热闹,北上的话,万一有清军尾随,很可能被南北夹击。何况资料表明,捻军不欢迎太平军北上。

其实,清朝那时元气未伤,中兴名臣如日中天,始终给太平军以压迫之势,石达开始终处在自保的境地,也无暇琢磨直接去北京问候慈禧。

9

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就不行了,原因是从天京去往大渡河属遂水,必败无疑。太平天国从广西桂平到达天京,一路是以赣江顺水而下,如从天京继续北上,属遂水行驶,必败。

10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难得的军事天才,年纪轻轻,就带兵攻城略地,在江西和湖南重创湘军,而后攻克安徽、江西、湖北大片城池。天京事件后,遭猜忌出走,辗转西进,后在大渡河被俘,被清廷凌迟处死,年仅32岁。

天京事件后,石达开离开天京为什么就不行了呢?为什么不北伐,而是选择西进呢?小编分析如下:

太平天国是一个旧式农民阶级政权,领导层皆是农民出身,思想上有着自己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洪秀全遍选美女充实“后宫”,其他诸王纸醉金迷,不思进取,或者今日有酒今日醉的生活。直到天京事变,内部矛盾终酿悲剧,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负气出走,公开搞分裂,严重损耗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在天京被围困后,洪秀全多次召石达开回师勤王,石作壁上观,不发救兵。天京陷落后,石达开被迫逃亡,终被诛杀。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北伐,而是西进呢?

这个有前车之鉴,林凤祥、李开芳北伐,虽一路攻城略地,最后仍全军覆没,均被诛杀。

北伐,离开大本营和根据地,失去源源不断的供给,没有广大民众的支持,而且越靠近京师,清军势力越大,蒙古、东北的老八旗兵精锐未失,小股太平天国部队,很难撼动瘦死骆驼的清廷。

况且,外国势力也不允许北伐军灭掉清廷,他们先是坐山观虎斗,待清廷困乏求救,再各种勒索压榨,然后协助清廷攻打北伐军,所以北伐没有出路。

北伐不行,只能西进,石达开率众出走,长征向西,开始打游击。但石达开决断出了问题,打到大渡河后,兵停安顺场,没有及时渡河,由于水势暴涨,石达开陷入重重包围,终不敌众,被俘杀害。

西进路线,是最有利于太平军的路线,也是最艰难的路线。首先远离根据地,没有了劳苦大众的支持和补给,然后兵败如山倒,锐气已堕,清廷四面八方来攻,难以应策周全,再者西进有高山大河的天然险阻,稍有迟疑,即被围困,最后就是石达开没有明确规划,且战且进,终究败亡。

石达开是农民领袖,是军事天才,也是民族英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也让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更加孤木难支,70年后,红军西进长征,拉开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