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

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

2020-07-20 23:11阅读(77)

刘伯温对魏忠贤的评价“八千女鬼乱朝纲”,如何理解?:1、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暗指魏忠贤祸乱朝纲。2、后来有人考证,这其实不是刘伯温写的,这是后人编的。3

1

1、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暗指魏忠贤祸乱朝纲。

2、后来有人考证,这其实不是刘伯温写的,这是后人编的。

3、清未反清复明人士编了《烧饼歌》,写马后炮的事,托刘伯温的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借以打击满清统治者。

2

我读民间流传的刘伯温的那首《烧饼歌》,读到“八千女鬼乱朝纲”的时候,眼前一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明朝末年,也没有听说有八千个女的,祸乱朝纲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早晨,朱元璋在宫里正在吃早餐,什么早餐呢,就是一个烧饼,非常简单的一个早餐,这皇帝挺节俭的,朱元璋刚咬了一口烧饼,就听见有人喊,诚意伯刘基求见。

朱元璋一听,刘基来了,烧饼不能吃了,赶快把咬了一口的烧饼放下,随手拿了个东西把烧饼盖上了,这时候刘基刘伯温就走进来了,朱元璋脑子一动,心想,这个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我今天就出个难题考考他,看他有多大的能耐。

朱元璋就问刘伯温,你看我这里面扣着个什么东西,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呢?

刘伯温看了一下,然后就念了一首诗,就是著名的《烧饼歌》中的一句,“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龙咬一缺”,有一半是圆的像太阳,有一半被朱元璋咬了一口像月亮,金龙就是朱元璋嘛。

朱元璋一听,傻了,这刘伯温太厉害了,居然猜对了,而且连我咬了一口他都知道,本事真大,那么既然你本事这么大,我就问问你,咱们这个国家,我这个朱家天下,到底能不能长治久安呢?

刘伯温说,那还用说吗,您的朱家天下是万世不绝啊。

朱元璋说,不对,天下没有这种万世不绝的朝代,你就说我这个朱家天下到底能延续多长吧,我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刘伯温说,“虽然太子是嫡系,文星高照妨皇孙”。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死了以后,我的太子,太孙,不会长久,有个文星高照要妨碍他。这个文星我们后来都知道了,就是文皇帝,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说,那再后面还会出什么事儿呢?

刘伯温说,“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保太平”,这讲的就是朱棣北征的事儿了。

下边又接着说,“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这说的就是“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然后又被送回来。

然后又说,“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就讲到了天启皇帝的时候,魏忠贤专权,“八千女鬼”四个字合起来就是魏忠贤的“魏”字,连魏忠贤阉党专权,刘伯温都知道,太可怕了,这刘伯温本事也太大了吧。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不是,这是后人编的故事,是清朝末年,地方的会党组织起来要推翻清朝,他们编了一个《烧饼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虽然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是在那个帝制时代,朱元璋身为皇帝,关心自己建立的国家能够延续绵长,子孙后代世世相传,这个肯定是真的,他甚

至为了给自己的皇太孙铺路,几乎杀尽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们,是对是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3

刘伯温,元末明初人,明太祖朱元璋的谋臣。

魏忠贤,明末人,被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所杀。

根据时间来看,刘伯温是无法对魏忠贤做评价的,所以这个评价应该是谣传。

造成明朝灭亡是多重因素的结果,从自然因素来说,小冰河时期,气温变冷,因此对于保暖及食物的要求变高,但是恰恰气温变冷导致粮食整体减产;从人口因素来说,明朝经过二百多年的比较和平时期,人口繁衍,而土地的承载能力有限,同时经过长年的土地兼并,贫困人口无立锥之地,普遍的饥饿使百姓求生的欲望超越了对于皇权的恐惧,于是造反;从经济因素来说,明朝没有商税,因此财政无法从商税中获益,王朝穷的不行。这些都是客观的因素。

从人的因素来说,从万历年间开始,万历为了达到将自己的爱子福王立为太子的目的,多年不上朝,很多关键职位不任命官员,导致国家很多事务停滞;万历之子光宗在位几个月就去世了;光宗之后熹宗是有名的木匠皇帝,因未受过帝王教育,导致缺乏帝王素质,不久光宗去世因无子其弟崇祯继位;崇祯也未受过帝王教育、缺乏一定的帝王素质,最终无力挽救明王朝。

至于魏忠贤,作为依附皇权的宦官,有一定的维护皇权的作用,当然,其个人也有私欲,所以插手朝政、聚敛钱财,这期间肯定有非常多的不法行为。至于乱超纲,这是因为经过历朝的发展,进士阶层已经掌握了政权,这个阶层具有强大的排他性,除了这个阶层的,其他阶层均不被认可参与朝政,宦官插手朝政被认定为乱。

4

①“八千女鬼乱朝纲”,是说有一个姓魏的人将会扰乱朝纲。为什么是姓魏的呢?因为“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个“魏”字,这采用的是灯谜里的离合法,俗称拆字法。而扰乱大明朝纲的姓魏的人有谁呢?魏忠贤!

②“八千女鬼乱朝纲”这句话,出自《烧饼歌》,相传为刘伯温所作。明初的刘伯温,竟然能预测到明末的魏忠贤会扰乱朝纲,这得多大能耐啊!而《烧饼歌》预测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几乎把明朝所有的大事件都预测到了。

③相传有一天,朱元璋正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内监忽报刘伯温来了。于是,朱元璋用碗盖住烧饼,然后把刘伯温叫进来,问道:“听说先生深明数理,能掐会算,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伯温掐指一算,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是德云社的相声演员。”

把碗打开一看,果然是烧饼。朱元璋说:“PFPF,那你给我算算大明朝的国运吧”。于是刘伯温“嘚啵嘚嘚啵嘚”说了一段单口相声,这就是《烧饼歌》。

④其实这个叫做“谶语”,古人最喜欢玩这一招。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比较迷信,所以皇帝自称“天子”,声称“君权神授”,统治老百姓是天经地义的。

聪明的起义军也会活学活用,反过来用这一招对付皇帝。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弄出了个狐狸连夜叫着“大楚兴,陈胜王!”黄巾起义的时候,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不是争夺皇位的,也可以用这一招。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⑤谶语分两种。第一种就像上面这几条,都是为了制造气氛而编出来的,最后结果难料。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最后都是失败了的。另外一种谶语则都是成功的,因为它是事后编造出来、并假托是事前所说的。《烧饼歌》就属于后一种。目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现存《烧饼歌》的内容,都是在清朝编出来的,所以才能得知明朝的所有大事。

⑥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所谓神奇预言,也都已经被证实是后人伪托的。世界上有不少神奇的事,但真的没有能预言几百甚至几千年这么神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