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青岛世博园,你的萧条让人心疼

2019-05-16 10:40青岛

简介青岛的旅游高峰如期而至,各大景点游客爆棚,奥帆中心、栈桥、海底世界和极地海洋世界等地可谓人山人海。但记者于清明节假期、4月中旬和“五一”假期三次来到青岛世博园探访发现,正值鸟语花香的季节,园内游客却零零星星,园内的建筑和设施还有不同程度损坏...

青岛的旅游高峰如期而至,各大景点游客爆棚,奥帆中心、栈桥、海底世界和极地海洋世界等地可谓人山人海。但记者于清明节假期、4月中旬和“五一”假期三次来到青岛世博园探访发现,正值鸟语花香的季节,园内游客却零零星星,园内的建筑和设施还有不同程度损坏,一些特色店铺大门紧闭。难怪一些游客感叹道,以前那么好的园区如今却这么萧条!

清明节上午10:00左右,记者来到世博园购票中心,发现前来购票的多是本地市民,外地人很少,园区内人流稀少。4月1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世博园,在园区内转了约两个小时,总共遇到了不到100人。“五一”假期记者又一次来到这里,发现人流量明显比之前大了。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明假期每天大概能有几千人进园,“五一”假期每天入园的游客数量刚过万。这对于占地约2805亩的景区来说并不算多。记者了解到,占地面积1100亩的中山公园,赏花期间周末两天客流量就达20万人次。显然,相较于其他景点的“游人如织”,世博园的人流量明显不足。

5月3日下午,记者在世博园4号门附近的停车场发现,七八成车位已停满,记者观察发现,前来旅游的大多还是青岛市区或是周边区市的市民。园区内各式花草已到了最佳观赏时节,主要道路也相对整洁,但在游客较多的中华园和国际园内,记者发现了不少建筑和设施有不同程度损坏,且有枯树枝、矿泉水瓶和塑料泡沫等垃圾,大煞风景。中华园内的云南园杂草丛生,门口的导览图灯箱已损坏,导览图不见踪影,几根灯管暴露于灯箱内;上海园的建筑也墙皮散落了一地,水池内的小景观则东倒西歪;陕西园内的道路也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建筑的红漆脱落了不少。记者随后来到国际园,发现尼泊尔园内破损的砖头堆了一地,路面破损严重;新西兰园内也杂草蔓延,看上去很久没人打理。童梦园附近的标志性植物雕塑枯萎,失去了往日生机。曾经人气火爆的主题馆则大门紧锁,询问工作人员才得知,主题馆是去年“五一”之后因场馆维护关闭的,何时再次开门,并未接到通知。

在园区内,记者遇到了和朋友一起来游玩的市民钱女士,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三次来世博园,前两次是2014年青岛世园会开幕时来的。“现在的景区大不如以前了,想着假期这里人少清净才来的,我们5个人花了150块,可真对不起这门票钱,还不如去个不花钱的公园玩。”她感觉很是扫兴。

“中午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里面之前开着的特色店铺也都关了门,仅有的几样儿童娱乐设施也比较低端,并且只在周末和节假日开放。植物馆之前还有一些名贵的植物,现在也没了。政府花这么多钱建的世博园,感觉这个资源浪费了,怪心疼的。”市民李女士用“萧条”来形容这次世博园之旅的感受,“而且,市民去年还是可以办优惠年票的,今年不知什么原因办不了。之后恐怕不会再来了。”

曾经辉煌的世博园为何如此“萧条”?采访中,多位游客表示,除了内部管理问题外,在旅游网站和各种旅行APP上,很难看到青岛世博园的影子。记者在使用率较高的携程、去哪儿、同程和驴妈妈等旅行APP上搜索“青岛世博园”,分别选择出发地参团、目的地参团、自由行和类别一日游,时间分别选在4月、5月、6月和7月等旺季月份,发现并无青岛世博园的相关旅游信息,仅有出售门票的信息。经现场咨询中国国旅、万达旅行社等实体店,均答复没有开辟青岛世博园旅游专线或套餐。而记者在APP上搜索“西安世博园”,发现西安世博园、西安世博园水上运动一日游等项目的详尽资料可谓一应俱全。

园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因为园区没有和旅行社合作,很少有旅游团来,在外地游客中的知名度也不高。平时的游客大多以居住在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老年人居多。“每年七八月份园区举办啤酒节时,外地游客会多一些。今年,园区举办了赏花风车季、花园半程马拉松等活动,也吸引了一部分游客前来游玩,但都没有形成长期效应。”工作人员遗憾地表示。

记者点评:

“昔日辉煌”何时再现

曾经热闹非凡的青岛世博园在旅游旺季依然“萧条”,确实让人心疼。

世博园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景区,其资源禀赋不可谓不好,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建筑和园艺规划等均出自大师手笔,100个国内外特色精品展园凝练了世界各地园艺文化精粹,1700多种新、奇、异植物,让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而打开青岛世博园的官网,发现景区更是各种荣誉加身,曾先后荣获过世界设计建造金奖、AIPH(世界园艺生产者协会)颁发的国际花园旅游奖年度最佳展会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等多项大奖,并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家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和山东省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等;2016年1月,以青岛世博园景区为核心的世园生态旅游区更是获批青岛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但这么好的禀赋和荣誉却无法切实地提升其今天的人气指数,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游客稀稀拉拉、建筑设施损坏、特色商店关门、网络推介难觅,采访中记者看到的这些现象,显然都是应该切实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是需要管理方痛定思痛,深刻挖掘。唯有不断开阔经营思路、创新营销策略,青岛世博园才能让昨日辉煌早日重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 正)

老城区车多泊位少——

单位停车场能否错时开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建设时间较早,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尤为严重。近日,本报舆论监督热线连续接到多个反映老城区停车难问题的电话,“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是不少读者的诉求。

据了解,为了破解老城区停车难,我市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停车场建设和共享停车上。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老城区旺盛的停车需求相比仍相去甚远。

2017年年底市南区推出六个停车场错时开放就是很好的例证。记者采访得知,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尽管都处在人员车辆密集的区域,六个停车场车位错时使用率却是冷热不均,云南路街道办事处停车场使用率最高,基本达到了车位“白天工作者停,晚上居民停”的目的,而位于写字楼、商超、酒店中的几个停车场使用率较低,泊位夜间闲置较多。价格高、距离远、使用不方便是周边居民“舍弃”它们的主要原因。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位错时使用更加便利,更适合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从事停车场管理多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相比写字楼、大型商超,或是独立建设的停车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在地理位置和停车方式(地面停车)上都更接地气,也更受周边居民欢迎,错时开放应该尽快推广。

然而,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是,青岛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错时停车进行明确要求。散落在老城区中的众多单位停车场休息时段多是大门紧锁,让周边居民“望眼欲穿”。

刚刚搬到海泊河北路附近小区的李猛(化名)就是其中一位。由于停车位紧张,每天一到下班时间,他就急着往回跑,稍晚点就没有地方了。为了解决停车问题,李猛曾经联系过小区旁边的一家单位停车场,提出错时租用停车位的意向,却吃了一个“闭门羹”。“他们说内部停车场不对外开放,给钱也不行。”尽管结果在意料之中,李猛还是有些遗憾:“停车资源这么宝贵,闲置时段给我们用用怎么不行呢?”

李猛的疑问也是很多读者的疑问,老城区停车难一直是本报热线电话的热点话题,不少读者都提出停车场错时停车的意见。“社会资本投资的停车场不好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自用停车场完全可以在晚上和休息日拿出来对社会开放,很多地方早都实行了,青岛也应该可以做到!”一位居住在李沧区的读者直言不讳。

正如该读者所言,作为破解老城区停车难的重要举措,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执行,并取得积极的效果。在上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保障内部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要将内部停车设施错时对外开放;在杭州,积极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采取错时停车等方式向社会开放其所属的停车场(库)。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单位停车场开放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停车费用该怎么收取,夜间停放车辆怎么管理,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王先生表示,以外地的实践来看,错时停车中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制度制定和技术升级的手段予以解决,不会成为推广的障碍。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 正)

西海岸新区旅游网红景点 公交站紧挨深沟无防护栏

西海岸一位市民通过舆论监督热线反映: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既能远眺竹岔岛,又可遥望青岛前海——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的九龙山路成了网红景点。最近他到九龙山路附近拍照“打卡”时却发现,这条路上有自行车车道和人行道,每隔几公里就有一处免费的停车场,方便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但西侧靠山的公交车站则紧靠着一条壕沟,站牌边没有任何栏杆或扶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

记者调查:

按照这名市民的指引,日前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发现九龙山路的“竹岔岛观景台”“山东村”公交车站都紧挨着西侧山脚的一条壕沟,记者望了望,壕沟深度接近1米,站牌边的确没有栏杆或者扶手。

记者在涵碧楼附近的“张屯嘴”车站候车点看到,有几名老年游客从候车点路过。晚上如果看不清,岂不很容易掉下去?”他们也向记者反映,希望有关部门不仅要注意环境的美化,更要注意防范各类安全隐患。

重庆路交通信号灯晃动 守护安全的难言“安全”

一位市民通过舆论监督热线反映:李沧区重庆中路延寿宫路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灯杆一直在上下晃动,根基可能不稳,希望交警部门及时查看并予以维修。

记者调查:

5月12日下午记者到现场查看,在重庆中路北往南、靠近延寿宫路路口有一个信号灯,信号灯杆正在随风不断摆动,下面就是密集的车流。由于这个信号灯杆长达数米,至少横跨了三个车道。重庆路是一条进出青岛的南北主干道,路口交通非常繁忙,信号灯杆一旦掉下来,很容易砸中过路车辆。

交通信号灯原本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的,此处交通信号灯却偏偏不安全,市民希望,交警部门能及时查看并到场维修,避免发生危险。

创造“舒服”办事环境

上个周,为期两天的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围绕营商环境、办事难问题,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政务服务就要让人感到舒服。“感到舒服”是政务服务生态的至高境界,舒服就是如鱼得水,就是如沐阳光,就是既“亲”又“清”。本报“曝光台”栏目自开办以来,近三个月来持续关注政务服务,就是想要通过媒体聚焦各种政务服务和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为办事“舒服”打开通道。

如何让百姓感觉“舒服”,首要的问题就是全力解决办事难的各类桎梏。

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政府始终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奇葩证明”等问题,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应该说,在全市发起15个攻势及“学深圳、赶深圳”大背景下,改作风自上而下,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但也要看到,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依然暗流涌动。

前不久,70岁的市民李先生办理母亲去世后的遗产继承,只差一个房屋平面图认证公章,结果两个多月的时间让他“跑断腿”;作为青岛市级招商引资项目,因为两条消防通道一直没打通,青岛一家五星级酒店项目停滞4年多;2016年年底,青岛市启动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试点,然而两年多过去了,按照试点政策,全市仅加装了3台电梯,老楼的“电梯梦”破碎在需要本单元“百分之百”的业主同意上;新业态扶持项目“嗷嗷待哺”,奖励资金却长期趴窝不动……曝光台开栏以来,我们关注的种种事例表明,解决企业及群众办事难的改革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政务服务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办事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劲敌、百姓美好生活的壁垒、民营经济崛起的障碍。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是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也是外来投资者感觉“舒服”的必要条件。显然,要想创造“舒服”的政务环境,服务作风要严要实,实际难题要管要问,必须避免政策执行出现“两种温度”:上级决心大、力度大、温度高,而到了基层就层层递减、甚至绵软无力;更要严防政策效果产生“两种感受”:政府部门自我感觉良好,企业的实际获得感却寥寥可数。否则,就会离办事“舒服”的美好目标越来越远。长此以往,埋单的必然是党群关系,受阻的必然是改革发展步伐。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当下的青岛正处于比学赶超、争创一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各单位各部门都应当坚持问题导向,不是在接到企业与群众办事难的诉求时,抱着“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态度,对党的决策部署满足于“知道了”“转发了”“安排了”,以集体决策逃避个人责任,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而是要勇当“主攻手”,少当“二传手”,敢为人先、主动作为,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看看哪些事项需要老百姓反复跑、哪些政务窗口总是排长队。以讲效率、抓落实,办实事、求实效的好效果检验好作风,使政务服务让人“感到舒服”。(胡相洋)

Tags:青岛,世博园,你的,萧条,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