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门战役失败的原因:

1、国民党抢先;

蒋介石因为早心经营台湾,对船只问题有着的认识。1949年9月,他命令汤恩伯:敌军若来犯,必在每月满潮之时,务必要派海空军在此之前不断搜索敌船,凡可通海口各内河之上游一百海里内的大小船只,必须彻底炸毁。

台湾飞机不光炸福建,连浙江、江苏沿海都炸了,甚至炸了上海造船厂。二十八军是采取把船沉在水底下的办法才保留了三百多条船的。国府称蒋介石的手谕对金门之战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2、船只无返将士空望;

28军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9000余人,如岛上敌情不骤然变化,取胜把握应当是有的。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隔海待命,眼巴巴地盼望第一梯队的船回来,但三天三夜,竟无一人一船返回。

第一梯队于凌晨二时登陆,正值最高潮,水深浪阔。为着减少伤亡,船只长驱抢滩,越近越好。不料部队登陆后,恰好退潮。正拟返航,潮水已退到十米开外。船只统统搁浅。天亮后,国民党飞机和军舰赶来,对我船只又轰又炸。三百战船无一幸免。海峡这一边数万大军目击战船大火熊熊燃烧,无计可施。

3、民情陌生难得支援;

五十年前对金门作战,是在民情陌生地区用兵,民心也是一个敌人。当时,福建刚解放,百姓对解放军恐惧,土匪横行,船工俱怀二心,粟裕要求山东派船工南下,道理正在于此。福建船工多用重金买来。每船三两黄金,每人三两黄金,再加鸦片。即便如此,那些船工要么藏匿不出,要么故意阴谋破坏。 无形中保全了金门这一重镇,(否则台湾将无险可守)。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之为古宁头战役。战役前期国民党军队指挥官是汤恩伯,后期是胡琏。据国民党方面统计,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批登陆金门,总人数为9086人(其中船工约350人),并没有“全部牺牲”。

在古宁头战役中,解放军被俘总数为5175人,阵亡3873人,还有50多人失踪。我在金门的古宁头战史馆看到成批的解放军俘虏高举双手投降的照片及巨幅油画。最后一个被俘的是解放军253团团长徐博,他躲在金门主峰太武山北侧山洞中,直到1950年1月因在夜晚偷吃附近田地中的红薯而被捕。

大部分战俘留在了台湾,其中年轻的被补入国民党军队,也有的安置到台湾各地工作。如原244团的医务人员赵宝厚,被俘后编入国民党部队,在台湾上了军校,成了军医,退伍后在台湾开牙科诊所,1988年带着台湾的妻女回山东泰安探亲。他们西装革履出现在那些在大陆回乡务农的昔日战友面前,双方都不胜感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门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门战役被俘的900位解放军回大陆被夺军籍

-

下面是更多关于金门县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台湾金门县离厦门那么近,当年为什么没有被收复

金门战役(中国解放军方金门战斗门登陆战,台军方面称头战役、古宁头大捷或金门保卫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发生于金门岛的一场战役。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渡海发动厦门战役,先佯攻鼓浪屿,成功吸引国军注意力,造成国军判断失误。之后,解放军分数路成功登陆厦门,击败守岛国军。10月17日,国军福州绥靖公署代主任汤恩伯弃守厦门,解放军成功占领该地。在粟裕授意下,解放军叶飞将属下第32军船只分发给第28军,决定集中船只进攻大金门,但鉴于船只数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后。10月24日晚,终于在决定下令渡海,进攻大金门,登岛解放军在岛上战斗三昼夜,金门岛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95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被俘。

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传统的渡海作战,有两条原则必须遵循:一,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对渡海工具要求甚高;二,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今天对台作战,不上岛则另当别论,若上岛,依旧要循这两条原则。金门之败,恰败在这两条上,尤其是渡海工具。
3

金门离台湾那么远 为什么大陆没有收复金门呢

简单的说

当年军方在金马登入作战失败了 参与的几乎全部··

随后不久韩战爆发 美国希望蒋独立 蒋拒绝了

为了不使得台湾走向独立方向 所以停止了军事行动

因为一旦独立 将会像外蒙古 统一就几乎不可能了
4

金门离厦门那么近 金门岛战役失败后 为什么不再进攻一次

作战要考虑到突然性

金门战后,突然性完全丧失,国军在金门囤积重兵并筑垒

再想靠无护航木船运送轻步兵登陆夺岛已经不可能

而且周围征集的船只全部被毁,想再征集或造船需要时间

所以无法立即在金门岛发动二次进攻
5

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复金门

  当初国逃到台湾共产党也想到过收复金门,后来考金门是除台湾岛离最近的地方了,如果当时收复金门,那么对后来收复台湾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说没有收复,而是留给台湾,是目前台湾省里大陆最近的一个岛,和大陆来往平凡。我看书上大概写得就这个意思:为了以后收复台湾。

  PS:历史沿革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沧浯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防御倭寇侵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筑五卫十二所,以加强海防。金门守御千户所此其一也,因与厦门共扼福建东南海口,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称,故取名为“金门”。

  据清光绪朝《金门志》记载:晋,中原多故,难民逃居者六姓(苏、陈、吴、蔡、吕、颜)。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明洪武二十年筑城始名金门)是其中之一,陈渊为牧马监,与陈渊同去金门的有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肖十二姓。陈渊被尊为“开浯恩主”。

  五代时,福建安定,王审知父子建立闽国,奉后唐为正朔。后唐天成四年(929年),金门编属泉州府大同场(同安县),规定凡山川海岛不得征税。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岛居者始输纳户钞。至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年间,金门开始设立都、图行政建制,置四都,统九图,合为翔风里,隶属同安县绥德乡(今厦门)。

  元代初年,始建盐场,元大德元年(1297年),金门开征盐税。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踏石司,不久改为盐课司。二十年(1387年),设金门守御千户所,下辖峰上、管澳、田浦、陈坑四个巡检司,后又设烈屿巡检司。

  明末,郑成功以金厦为基地,抗清复台,行政中心设在厦门,军事大本营设在金门。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攻占金厦,实行迁界政策,把人民迁到距海30里外,金门成废墟.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1674一1679年),金门复为郑成功所踞,此时郑氏政权中心仍在台湾,金门起到收复大陆的跳板作用。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入金门岛后,仍沿袭旧制,隶金门于同安。置金门镇总兵官,辖中、左、右三营,后中营被裁撤。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以后,实行复界,迁界人民逐渐回岛。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门通判移马巷,其时,金门的都增至六个(十五至二十都),并辖有大嶝、小嶝、刘浦、仓湖、后浦、烈屿六个保。

  1914年,废除清制,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1915年,准按金门原有四岛置县,名金门县,归厦门道管辖。辖区为金门、烈屿、大嶝、小嶝、大担、小担、槟榔屿、虎仔屿、南碇、东碇、浯屿、草屿,分六都、十保、一百六十六乡。

  1925年,县知事改为县长,十1927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

  地理位置

  金门诸岛,位于福建省东南的厦门湾内,西与厦门岛相对,金厦海峡宽约5000余米;东临台湾海峡,约150海里(278公里),从空中鸟瞰,金门岛位于东经118o8'一118o31',北纬24o22'一24o25'地带,中段狭窄,两端宽大,东西约20公里,南北约15.5公里,中间最窄处为3公里,像一只蝴蝶翩舞海上。

  金门诸岛的主要地形为基岩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大小起伏的丘陵。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北太武山,海拔253米。

  金门诸岛包括金门岛、烈屿(小金门)、大担、二担和大嶝、小嶝、角屿等12个岛屿,总面积约为176平方公里,其中大嶝、小嶝、角屿现由厦门市管辖。金门管辖的实际面积为150.456平方公里。其中:金门岛134.25平方公里,烈屿14.6平方公里,大担0.79平方公里,二担0.28平方公里。金门与大陆最近的地方为马山,距角屿仅2310米,退潮后约为2000米。

  金门县现辖诸岛中,仅金门本岛和烈屿有人居住,其余诸岛只有军队驻守。目前金门现有在籍居民60983人。岛上居民大都以同姓宗族聚居。

  气温气候

  金门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干冷,春天多雾。气温最高月份为8月,平均为28.2oC。最低月份为元月,平均为12.8oC。平均20oC以上达6个月,并无真正的冬季,与厦门的气温极为相似。

  金门四面临海,风力强大无阻。每年9月中旬起,东北季风渐强,海面风浪较大,至翌年4月风力转弱,5月至8月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5米以上。

  因丘陵起伏,雨量不均,金门年平均雨量为990毫米,4--9月为雨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想不明白,金门县跟厦门这么近,怎么就归台湾管的吗

因为分属两个政府管辖,跟地理位置无关。。。。 追问
那去金门是不是要什么通行证吗?是不是相当于去台湾一样
追答
对的。要大通证和入台证。
7

金门距离厦门那么近,为什么属于台湾当局

囊中之物,何必图一时之快!
8

金门那么小近又那么小,解放军为何不收复了?

保留金门是国共两党为一个中国做的最大一次合作,否则不堪设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