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荨麻疹都有哪些症状 荨麻疹怎么办

荨麻疹都有哪些症状 荨麻疹怎么办

2020-04-05 15:01阅读(61)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也有称“风团”、“风疙瘩”,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团

1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也有称“风团”、“风疙瘩”,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团块状隆起,鲜红色或苍白色,伴明显瘙痒,约20%的患者伴有血管性水肿。

2

病因

荨麻疹病因复杂,以及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通常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

1、外源性因素,多为一过性

(1)药物:是引起急性荨麻疹的最常见原因。常见的有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

(2)食物及食品添加剂:食物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如动物蛋白(如鱼虾、蟹、牛奶、肉类、蛋类等),植物(如草莓、柠檬、芒果、西红柿、花生、核桃)等。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食品添加剂有关,如防腐剂、人工色素、抗氧化剂和酵素等。

(3)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常见的有花粉、动物皮屑、毛发、尘螨、甲醛等。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照射、摩擦、压力、振动等。

2、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

(1)精神及内分泌因素: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可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2)系统性疾病及免疫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3)慢性隐匿性感染: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咽部、扁桃体、牙齿、胆囊等的感染以及胃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急性荨麻疹与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儿童急性荨麻疹,可能与感冒病毒感染有光。

3

常见疾病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等。

4

急诊(120)指征

出现大面积的荨麻疹,伴以下情况,需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巨大荨麻疹,多部位荨麻疹;

2、呼吸困难、喉咙紧绷或呼吸道闭合的感觉;

3、声音嘶哑或说话困难;

4、嘴唇、舌头或喉咙肿胀;

5、恶心、腹痛或呕吐;

6、心动过速或脉搏快;

7、焦虑或头晕、意识丧失;

8、其它危急情况。

5

症状

1、长期反复发作风团,病程超过6周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

2、怀疑与一些药物、食物、酒精、日光、冷风等接触史有关;

3、伴有局部瘙痒、灼痛、麻木感;

4、皮疹迟迟不愈;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如出现上述急诊指征,应前往急诊科就诊;病情平稳者,须于皮肤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出现这种皮损多久了?

2、您觉得皮损瘙痒么?

3、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这些皮损?

4、您皮疹的出现是持续性、间断性,还是偶发的?

5、自从您发现皮损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么?

6、除了皮损,您还有其他不适么?

7、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8、您之前治疗过么?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9、您对什么过敏么?

10、您最近有进行疫苗接种或使用了什么药物么?

8

诊断原则

1、医生可能询问患者的个人或家族过敏史以及个人感染史、内脏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史、心理及精神状况,发病前可能的诱发因素及缓解因素、发病时间,女性患者还需询问月经史,生活习惯、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既往有无治疗、治疗过程、治疗反应等。

2、医生可能询问发病频率、皮损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风团的大小及数目、风团的形状及分布情况,是否合并血管性水肿、伴随瘙痒或疼痛程度、消退后是否有色素沉着等。根据基本皮肤损害为风团,反复发作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特点,一般可诊断为荨麻疹。

3、怀疑有变应原引起的荨麻疹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做点刺试验和血液IgE检测;怀疑物理性荨麻疹者,医生可能建议做冷热试验等;对于反复发作、病程长、药物疗效不佳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开展各项血液检查来寻找病因。

9

鉴别诊断

1、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发病前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病后3~5 天可出疹,从耳后、头发的边际开始,自上而下有序迅速发展至额头、面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及四肢,皮疹为淡红色,之后转变为暗红色。出疹后 3~5 天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依次消退,退疹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可伴有糠秕样脱屑。

2、风疹

为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5~9 岁的儿童。前驱期短,全身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较轻。皮疹类似麻疹,但颜色较淡,无麻疹黏膜斑,1~2 天后消退,无色素沉着和糠秕样脱屑。患者常伴有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1、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发病前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病后3~5 天可出疹,从耳后、头发的边际开始,自上而下有序迅速发展至额头、面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及四肢,皮疹为淡红色,之后转变为暗红色。出疹后 3~5 天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依次消退,退疹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可伴有糠秕样脱屑。

2、风疹

为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5~9 岁的儿童。前驱期短,全身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较轻。皮疹类似麻疹,但颜色较淡,无麻疹黏膜斑,1~2 天后消退,无色素沉着和糠秕样脱屑。患者常伴有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10

治疗方法

荨麻疹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原则为祛除诱发荨麻疹的病因,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荨麻疹目前主要通过抗组胺药物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

1、病因治疗

对病因明确或可疑的荨麻疹患者要进行病因治疗,尽量避免诱发物质的吸入、接触和食入。

(1)怀疑冷、热、压力、振动等物理性刺激诱导者,积极脱离和避免刺激。

(2)怀疑药物导致者,停止和避免使用该类药物,用其他药物替代治疗。

(3)怀疑感染或炎症导致者,进行抗感染、抗炎治疗。

(4)怀疑与食物相关者,应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

2、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是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最基本的措施。选择药物以安全、有效、方便和规律为原则,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1)抗组胺药

一般首选第二代无镇静或低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如非索非那定、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阿伐斯汀、依匹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奥洛他定。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具有中枢镇静、抗胆碱能等不良反应,被限制使用。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①妊娠期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目前并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针对孕妇。必须用药时,可首先考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

②哺乳期妇女,抗组胺药可通过乳汁被婴儿吸入,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应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因为它可引起婴儿嗜睡、食欲低下等不良反应。

③儿童患者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

④老年人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因为第一代可引起跌倒风险、青光眼、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2)环孢素

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环孢素口服。因其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3)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如遵医嘱口服泼尼松。不主张在慢性荨麻疹中常规使用。

(4)免疫球蛋白

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合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5)生物制剂

如奥玛珠单抗(抗IgE单抗)对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有肯定的疗效。

(6)光疗

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患者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同时可使用UVA和UVB治疗1~3个月。

3、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

(1)伴有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的荨麻疹

应立即皮下注射0.1%的肾上腺素,30分钟后可视病情重复使用。同时应吸氧,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滴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皮肤划痕症

可联合使用酮替芬或抗H2受体药物。

(3)寒冷性接触性荨麻疹

可选用赛庚啶、咪唑斯汀、奥洛他定或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

(4)胆碱能性荨麻疹

可选择应用如羟嗪、赛庚啶、去氯羟嗪,必要时可选择同化类固醇药物如达那唑,可能有效,但要注意男性化和肝损伤的副作用。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