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历史上屡遭异族入侵和占领,因此印度人种复杂繁多,混合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种族在印度都能找到代表,因此外国人在印度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印度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对洋人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印度的居民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种特征:从西往东,人们的头型逐渐变小,由宽头型到长头型;从西往东,从北往南,人们的身材逐渐变矮,北方人的平均身高为168.4厘米,南方人的平均身高为163.74厘米,而安达曼人的平均身高为148厘米;从北往南,人们的肤色逐渐变深,北方克什米尔人的皮肤有白色、米黄色、黄色、棕色、红色及其混合色,南方达罗毗荼人的皮肤黑而带光泽,而安达曼人的皮肤是纯黑色。在印度,不同人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混合了。

那么,印度到底有几种人,印度人种是如何起源的,对此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按照印度人种起源的时间顺序,印度有以下几个人种:

尼格利陀人(Negrito):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属于尼格罗型。尼格利陀人与达罗毗荼人有血缘关系,很可能是达罗毗荼人的祖先,有的学者断定,达罗毗荼人是尼格利陀人和欧罗巴人种混合的产物。这一人种最初是在南亚次大陆形成的还是在非洲形成的,如果是在非洲形成的,他们又怎么到印度来的,这些还是疑案。有人认为,他们是从马来西亚绕孟加拉湾到达喜马拉雅山脚,而后分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尼格利陀人的特征是:身材矮小,皮肤深褐,头发乌黑,鼻宽唇厚,肩窄腿短,发卷臂长,胡须和体毛不多。今天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乌拉利人、帕尼扬人、穆图万人、卡尼卡尔人,阿萨姆邦的安加米那加人,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人,比哈尔邦东部山区的部落民等,均为他们的后代。他们至今绝大多数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等原始形式的经济活动,崇拜榕树和弓的使用很可能源于他们。

原始澳大利亚人( Proto Australoid):原始澳大利亚人因与澳大利亚的土著身体特征非常相似而得名,由于他们早于达罗毗荼人进入印度,所以也称“前达罗毗茶人”,他们后来逐渐同化于尼格利陀人和蒙古人,成为混血人种,但仍保持着原始澳大利亚人的特征。他们起初居住在巴勒斯坦,他们是何时经由什么路线从西向东迁移的,目前尚不清楚。原始澳大利亚人的特征是:长头卷发,身材矮小,肤色深褐,嘴唇外翘。这些混血人种散居于西起克什米尔东至孟加拉湾沿岸的广大地区,喜马拉雅山地、中印度和南印度的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霍人、贡德人、孔德人,以及斯里兰卡的维达人等,均属于这一人种。这种类型的人在部落民和低级种姓中居多,部族内部存在村社制度,集体狩猎共同享用,崇拜各自的树神,实施特殊法规,轻罪处以宴请部族居民,重罪则驱逐出部落。

地中海高加索人(Mediterranean): 也称达罗毗荼人,分几支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关于他们的来历,其说不一,有人认为他们是当地原始土著居民,有人则断定他们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亚美尼亚人有直接关系。地中海高加索人或达罗毗荼人的特征是:长头窄脸,大眼薄唇,肤色浅黑,中等身材,体型修长。他们分为三支:第一支是地中海高加索人,是其中最古的,分布于泰米尔语、马拉雅兰语、泰卢固语地区,安得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婆罗门种姓阶层是其代表;第二支是雅利安一达罗毗荼人, 分布于旁遮普和恒河上游地区,多属较低级种姓,一般从事农业;第三支是地中海东方型,分布于北方邦、旁遮普、信德、拉贾斯坦地区以及北方邦的西部。

雅利安人(Aryans): 与欧洲雅利安人属于同种,为了和欧洲雅利安人相区别,所以又叫印度一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为白种人,长相明显具有欧洲人特征:身材高大,腿长脸长,金发碧眼,鼻梁细高,额宽须浓,肤色白皙,头发呈波浪形,但进人印度后,因混血与气候关系,大多皮肤变为淡褐色,头发和眼睛变成黑色。雅利安人后裔及其混血人种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以克什米尔人、拉贾斯坦人、旁遮普人、马拉提人、古吉拉特人的血统较纯。

蒙古人(Mongoloid):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地相连,蒙古人从中国西北部和蒙古进入印度,开始在印度定居、繁衍、生息,形成蒙古人种成分。他们在不同时期或经由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南下抵达印度北部,或沿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经缅甸抵达印度东北部。蒙古人的特征是:中等偏低身材,颧骨凸出,鼻宽脸平,肩宽唇厚,肤色棕黄,胡须和体毛少。蒙古人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有那伽人、阿萨姆人、孟加拉人、尼克巴人等。他们大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与外界交往不便,文化发展缓慢,生产技术低下,至今仍保留许多原始部落的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以上是印度的主要人种,此外,印度后来还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征服,如波斯人、希腊大夏人、塞种人、贵霜大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莫卧儿人、阿拉伯人、英国人等,造成种族与民族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印度政府在20世纪初普查人口时,将印度人分为7个种族:印度一雅利安人 (占总人口的75%),达罗毗荼人(占总人口的20%),蒙古人,雅利安一达罗 毗荼人,蒙古一达罗毗荼人,西叙亚一达罗毗荼人, 突厥一伊朗人。 此外,还有几十万英一印混血人。

最佳贡献者
2

古印度人,由于历史、环境、宗教、外敌入侵的原因,分为几个不同的人种,尽管在我们看来,差别不是很多,但印度人还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

1、土著居民

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达罗比荼人,他们属于黑种人。现在也有些把这类人划分为矮黑人、南岛人种或者棕色人种。这部分人是印度的原著民。

2、欧洲雅利安人入侵后的融合居民

大约4000年以前,来自欧洲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很快取代了达罗比荼人的统治地位。雅利安人和达罗比荼人混血杂居,肤色也慢慢变成介于黑、白之间。这部分人种是印度人的大多数,有着较明显的欧洲人的模样。

3、帖木耳帝国入侵后的融合居民

公元15世纪左右,帖木儿帝国王室后裔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并统一了整个印度,带来了蒙古人和突厥人的血统,但很快就被同化了。这部分人群具有很强的东亚人种的模样。

4、锡克人和穆斯林

居住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不过旁遮普人除了信奉印度教,还有锡克教徒和穆斯林,这两个宗教没有种姓制度,而我们常说的“锡克人”,实际上就是这些信奉锡克教的旁遮普人。





3

印度是多种族国家,有在10万年左右之前进入的棕色人种达罗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土著同种)也有冰河期末期进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种人),而且是有最严重种族歧视的多民族国家——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白种人觉得自己高贵,不让有色人种跟他们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种人仍不是纯粹的白种人,因为在雅利安人刚刚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时候就发生了混血。

4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甚至是多种族国家,有在10万年左右之前进入的棕色人种达罗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土著同种)也有冰河期末期进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种人)。而且是有最严重种族歧视的多民族国家——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白种人觉得自己高贵,不让有色人种跟他们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种人仍不是纯粹的白种人,因为在雅利安人刚刚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时候就发生了混血(因为进入印度次大陆需要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很艰苦,不能带太多女人,于是掠夺了一些有色人种的女人)

5

最早的印度人应该属于中亚人种,第一个古印度国家贵霜帝国是希腊血裔民族建立的,后来又被哑哒人征服。哑哒人后又被又被萨珊波斯及突厥所灭,于此,印度开始长期处于混乱阶段,最后建立了相对分散的戒日帝国,自此个民族混杂,不过主要血统任然是中亚裔,掺有欧亚和亚非血裔



6

一般认为,当今印度包括五类人种——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以及蒙古人种。

很难说印度最早的人种是哪一个,学者至今对此争论不休,但可以确定的是,哈拉巴文化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

哈拉巴文化时期最主要的城市是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存在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以前。

因此,达罗毗荼人是印度最主要的人种之一,他们创造了印度本土文明。

(图为现在的达罗毗荼人,褐色皮肤,嘴唇薄哦,头发卷曲是主要特征)

此后,印度被入侵的时代就开始了,几千年来一直就没有停过,一直到近代英国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

哈拉巴文化之后,印度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哈拉巴文化对印度的影响微乎其微。

虽然印度文明是达罗毗荼人开创的,哈拉巴文化被发现以后,将印度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但要说对印度历史最大的人种,还是雅利安人。

公元前18世纪,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了印度次大陆,印度的历史彻底改变,达罗毗荼人的历史也是如此。

(图为雅利安人,皮肤白皙,身材高大,鼻梁高,额头宽是主要特征)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以后,大部分达罗毗荼人被赶到南方,一部分沦为奴隶,印度进入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是印度国家形成的时期,也是各种制度形成的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就形成于此时,雅利安人作为征服者,理所当然 的成为高种姓,而达罗毗荼人则成为了低种姓。

这是印度最早的两个人种。

有意思的是,因为印度偏南,原本白皙的雅利安人定居以后,皮肤也逐渐被晒黑了。和 西欧的雅利安人一比,这一点尤为明显。

不过也有好处,因为印度人种多,人种的融合很容易出现帅哥美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印度美女世界驰名的原因。

7

印度历史悠久,与古埃及、巴比伦、中国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据考证,在距今约50万年前,印度就有了远古先民,他们过着刀耕火种、渔猎采集的生活。

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人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达印度,与当地人混合形成达罗毗荼人种,一部分滞留在次大陆西北部,保留较多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成为现存的布拉灰人。欧罗巴人种的人来到后,部分土著被赶到山区林地,习惯上又称前达罗毗荼人。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与哈拉巴文明有关。

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建立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王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

而雅利安人到来之后的吠陀时代,达罗毗荼人被赶尽杀绝,很多都逃亡到南印度去了。

到了公元前2500-1700年,印度人创造了著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的主人是达罗毗荼人,他们的生产力在当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哈拉巴文化”在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以后,日趋衰落。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雅利安人来到了印度河流域,创造出了超过以往的高度发达文明。这一时期史称吠陀时期。

吠陀文学之后,印度出现了两大史诗,即《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史诗反映了雅利安人告别了游牧生活,建立起复杂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社会现实。

公元前6世纪,印度出现了十几个国家,进入列国时代,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摩揭陀国。耆那教和佛教也在此时兴起。到了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曾率军入侵印度西北部,但未能立足而西返。

约公元前324年,经过征战,出身于孔雀族的陀罗笈多建立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到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陀罗笈多之孙阿育王成为一代名君。

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王朝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帝国版图几乎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大帝国。

阿育王大兴佛教,在全国各地修了许多佛塔,今日印度有名的“阿育王石柱”就是他的作品。

10世纪之后,突厥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波斯人等陆续入侵印度。

他们一面给印度带来战火和灾难,同时带来了伊斯兰文明。那么印度为何那么容易就被入侵呢?

原因大概是由于印度的地形,北面是山口,南面是大海,易攻难守。到16世纪,蒙古成吉思汗和帖木儿后裔的巴布尔开始扩张,他从今日阿富汗的喀布尔一直打到印度的德里。

1526年,他宣布为印度斯坦大帝,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莫卧儿就是蒙古之意。莫卧儿王朝是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尽管出现过胡马雍、阿克巴、沙杰汗等杰出的皇帝,莫卧儿王朝最后还是未能摆脱衰落的命运。

欧洲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印度,是葡萄牙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之后。17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列强开始了对印度的侵略。

英国“东印度公司”以贸易为借口,从印度南部和东部逐渐扩张势力,经过一百多年的侵略战争,到1849 年,英国人最终吞并了整个印度。

随着英帝国的衰落和印度反帝、反殖斗争运动的高涨,印度人民在民族英雄甘地的领导下,终于在1947年8月14日午夜获得了独立,这就是今天的印度共和国。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甚至是多种族国家,有在10万年左右之前进入的棕色人种达罗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土著同种)也有冰河期末期进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种人)。而且是有最严重种族歧视的多民族国家——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白种人觉得自己高贵,不让有色人种跟他们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种人仍不是纯粹的白种人,因为在雅利安人刚刚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时候就发生了混血(因为进入印度次大陆需要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很艰苦,不能带太多女人,于是掠夺了一些有色人种的女人)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征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亚人

由于身体特征和澳大利亚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们大都长头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尔人,杰纠人,蒙达人,奥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为典型代表,所以又称维达类型人。

3、达罗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这一人种从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据有关人类学家研究,它分几支,早于雅利安人,从不同时期进入印度。这种人的特征是:长脸型,中等身材,卷发呈浅褐色,唇薄,皮肤为浅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译亚利安人,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后纳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将北欧五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区的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定义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状,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相距甚远。

5、东亚人种

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亚洲内陆相连,因地理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东亚的东亚人种在不同时期,从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北部和东北部进入印度半岛次大陆的南亚次大陆,东亚人种其肤色多呈红润色、白色、淡黄色。

长颅型的分布在阿萨姆和边疆地区的土著民中,圆颅型分布在杰德岗等地。

扩展资料:

印度人有着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与苏门答腊人的后裔,在几千年的杂婚风俗下,印度出现了白色人种与棕色人。而真正的印度次大陆土著部落人种是像阿育王一样的尼、藏人种,也都是高度文明的,可是已经消亡了,现在的印度人有七、八成是非洲人的后裔。

从解剖学上来说,印度人和标准白种人的性状是差不多的。以头颅骨为例,头颅骨周边近椭圆形的是白种人;头颅骨周边呈三角形的是黄种人;头颅骨周边近似方形的为黑种人。而印度人的头颅骨周边近似椭圆形。

从这一主要区分依据看,印度人肤色虽然表现黝黑,但不是黑种人,而是白种人。

8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达尔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尔邦和库奇山区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乌拉里人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身上,都还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尼格利陀人长期停留在石器时代,过着最为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新移民到来以后,尼格利陀人多被他们屠杀、同化,或驱赶到人迹罕至的丛林以及孟加拉湾中的岛屿。

原始澳大利亚人

在尼格利陀人之后,原始澳大利亚人大规模迁入印度。他们亦被称为前达罗毗荼人,属于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原始澳大利亚人一般为中等身材,头发卷曲或呈波浪形,肤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较宽,嘴唇较厚。现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东部广阔地带的蒙达人、高尔人、桑塔尔人和比尔人普遍被认为就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他们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语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库龙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亚人的后裔。原始澳大利亚人信奉泛灵论。泛灵论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为印度东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干部落民所笃信。他们轻易不对树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该邦还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




9

古印度人与现在的印度人是同一个民族,北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印度斯坦人为最多,此外还有马拉地人、吉吉拉特人、奥萨人等等民族,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而从印度独立出去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分别以旁遮普人和孟加拉人为主体,而达罗毗荼诸民族,以泰卢固人口最多,此外还有泰米尔人等。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10

欧罗巴人种南欧类型的人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到达印度,与当地人混合形成达罗毗荼人种,一部分滞留在次大陆西北部,保留较多欧罗巴人种的体质特征,成为现存的布拉灰人。欧罗巴人种的人来到后,部分土著被赶到山区林地,习惯上又称前达罗毗荼人。

一般认为达罗毗荼人与哈拉巴文明有关。雅利安人来到后,达罗毗荼人被赶到次大陆南部,建立安度罗、潘地亚、朱罗、哲罗等王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

而雅利安人到来之后的吠陀时代,达罗毗荼人被赶尽杀绝,很多都逃亡到南印度去了。

印度是多民族国家,甚至是多种族国家,有在10万年左右之前进入的棕色人种达罗毗荼人(跟太平洋群岛、澳大利亚土著同种)也有冰河期末期进入的雅利安人(也就是白种人),而且是有最严重种族歧视的多民族国家——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白种人觉得自己高贵,不让有色人种跟他们通婚。但是印度的白种人仍不是纯粹的白种人,因为在雅利安人刚刚进入印度次大陆的时候就发生了混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