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提起女性艺术家,你第一个想到谁?

提起女性艺术家,你第一个想到谁?

2020-11-05 09:21阅读(62)

提起女性艺术家,你第一个想到谁?:提起女性艺术家,想到了元代赵孟頫的女儿赵由皙。赵孟頫一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女儿赵由皙以书法闻名,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

1

提起女性艺术家,想到了元代赵孟頫的女儿赵由皙。

赵孟頫一家可以说是书香世家,女儿赵由皙以书法闻名,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其夫人管道升书法、诗词、绘画皆能。其国画精于竹、梅、兰。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装裱,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赵孟頫女儿赵由皙书《家书帖页》,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是一封家书。纸本28.3X61.8厘米。

信中内容为向丈夫交代一些家事,还提到父亲赵孟頫想吃柿子,让丈夫选好品质的速寄。另外还给丈夫寄了10张父亲赵孟頫写的扇面,嘱咐他要珍藏好。并将家中未钤印的兰竹四轴和扇面都寄过来好钤印后珍藏。

此帖用笔爽利有力,主笔伸展,体势欹侧,纵横交错,大起大落,有较强节奏感。虽为女子,却写出\"丈夫气″,不失为佳作。

因古代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虽然她的书法不错,史书对她记载很少,这也是其名气不如其兄长的原因之一。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赵孟頫女儿赵由皙书。)

2

舞蹈艺术家刀美兰。太美了。

3

我怎么第一个想到的是卫夫人呢?

卫夫人教出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

而且卫夫人是钟繇的学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书法家。

我想不出比卫夫人更伟大的女性书法家了,您知道吗?

4

何香凝

5

第一个想到的是常香玉,她老人家德艺双馨,抗美援朝他为国捐献了飞机。

6

卫夫人(卫铄,公元272-349年),号和南,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东晋时代著名女书法家,师承钟繇,高徒有王羲之。代表作有《笔阵图》《名姬帖》等。

7

我第一就想起了潘玉良

从孤儿,到雏妓,到画家,到中华最高学府的教授,再到世界艺术殿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潘玉良做到了。

剖瓜之年的张玉良被舅舅卖至青楼,17岁时,在一场商业贿赂中被当做礼物送给了海关监督潘赞化,张玉良抓住了这次机遇,成为了潘赞化的妾室,并改姓潘。

感念于潘玉良的才情,其夫潘赞化让她学习文化和绘画,没过一段时间,潘玉良的文章背诵的比潘赞化又好又快,绘画方面更是显露了惊人才气,在潘赞化的正室揶揄之下(别人纳妾是为了续香火,您倒好,当闺女培养!),考入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学习西洋画。

开了命运天窗的潘玉良为了学习人体画,跑到了女澡堂现场临摹,为此被大妈们狠揍一顿,没辙,后来改为画镜子中的自己。

听从了美术学校的刘海粟校长的建议,潘玉良在丈夫的支持下,来到法国和意大利留学九年,在艺术的旅程中越走越远。

?

回国之后的潘玉良,先是在国内的母校任教,潘玉良的雏妓经历被学生们扒取出来,报章上也八卦不断,在当时的中国,潘玉良绝对是个热门话题,九年的国外留学生涯,使得潘玉良也心直口快,不太顾忌这些流言蜚语。潘玉良后来在同事聊天的场合中,发表了“男人不如狗”的新颖观点,她的愿意只是说狗并不比男人不忠诚,却被有心人们断章取义,以“人狗相交”话题大肆恶毒攻击。连刘海粟也保不住她,只好辞退,但潘玉良因祸得福,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潘玉良终究逃不过世俗的攻讦,在她个人的第五次画展上,斩获大奖的作品《人力壮士》上被涂写了“妓女对嫖客的颂歌”,潘玉良顿时觉得这个社会似乎永远都不会接受她这样出身的一个西洋派画家。再加上她始终不育,潘赞化的正室多有不容,她决定还是逃回法国,平静一下心境。

?

这一选择让她的余生再也没有回到故国,再也没有见到丈夫潘赞化,但即便是过着比较清贫的艺术家生活,当她收到“孙辈”们正在挨饿的消息时,她也省出生活费不断寄给故国的丈夫潘赞化和后辈们,以度饥馑年代,这也算是当年对潘赞化的反哺了。

潘玉良后来做过鼻部手术,导致面孔并不好看,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也挺高,但老年的潘玉良却获得了艺术家王守义的倾慕,潘玉良没有给王守义夫妻名分,在生活中互为照料。1977年,潘玉良辞世后,也是王守义为她操办的葬礼,埋葬在了巴黎的蒙帕拉斯墓园,四年后,王守义病逝,也被合葬于此处。

不管是山东大妞巩俐,还是中葡混血李嘉欣,她们的容貌太美,并不像现实中的潘玉良本人。

?


8

女性艺术家

在众多种类的艺术中,由于我更倾向于喜欢油画艺术,所以我喜欢的女性艺术家是油画家,提起女性艺术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18世纪的法国画家勒布伦,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更主要是因为她的作品风格,以及她对艺术的态度,勒布伦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创作也十分高产,

据记载,勒布伦一生之中画了877幅作品,其中有622幅肖像画和超过200幅的风景画,她堪称18世纪最著名的女性肖像画家,其绘画风格摆脱了标准的贵族道具,尽可能自然地揭示画中人物,有力地引导了这个时期一种新的肖像风格,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描绘贵族的画家,画作中都摆放了很多奢饰品作为背景道具,

勒布伦作品《戴草帽的自画像》

然而,勒布伦和他们不一样,她的作品摆脱了标准的贵族道具,或许是在讽刺贵族的“奢华风气”,这无形之中体现了一个女艺术家的责任担当,让艺术更加的“平民化、人格化”,也反映出她自身的傲骨,毕竟她有“才华横溢的资本”;勒布伦早期的绘画风格受鲁本斯的启发,

在勒布伦的众多画作中,那幅《戴草帽的自画像》尤其引人注意,画中的漂亮年轻女子站在点缀微元的蓝色天空下,显得自信非凡、衣着时尚,对观众报以凝视,她有着愉快活泼的表情、富有穿透力的眼睛、精致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下垂的耳坠,一员高傲的草帽下是自然的卷发,这都展现了女画家自身的个性及艺术修养。

9

卡蜜儿·克劳岱尔, 20世纪最天才又最悲情的女性艺术家,罗丹的情人。她虽出身富裕,却因为追寻艺术之路与家人决裂,死时衣不裹身;她貌美如花,却为爱放弃自尊,与老师罗丹不伦相恋,甘当小三;她灵心慧性,却因为女性身份才华不被重视,在神志不清的状况下亲手砸碎了自己大部分作品。

下图左为卡蜜儿·克劳岱尔本人,右图为法国国宝级美女伊莎贝尔阿佳妮在《罗丹的情人》中剧照,两为美貌又有才华的女性神似形也似。

卡蜜尔1864年出生于法国 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来自牧师家庭。卡蜜儿在自家的农场上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且在幼年时期就在雕塑/雕刻方面显示出了过人天赋(是天才没错了)

15岁上,在卡蜜儿同龄的法国女孩都在学习针线活儿参加社交派对找金龟婿的年纪,卡蜜儿考上了巴黎前卫艺术学校 -- 克拉罗西学院,成为当年学院雕刻系招收的唯一一位女学生(当时大多数巴黎的美术学院完全拒绝招收女生)。师从著名雕塑家布歇。布歇非常欣赏卡蜜儿的才华,1884年,决心离开移居佛罗伦萨的布歇将最心爱的学生卡蜜儿托付给法国国宝、世界顶级雕刻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

就这样,双十年华的青春少女卡蜜儿与44岁壮年、功成名就的罗丹相遇了。

他爱慕她的美貌聪慧,她崇拜他的才华成熟。两人一见钟情,成为了恋人。然而,这段恋情注定不被祝福,不仅因为二者的师生关系,此时的罗丹已经有一位相伴20年的妻子箩丝,两人甚至育有一子。

在往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卡蜜儿是罗丹最亲密的工作伙伴、情人、知己、模特、助手,为罗丹的雕刻作品带来了蓬勃的灵感。两人合作,且以卡蜜儿为模特的《达那伊德》被视为现代雕塑开山之作,罗丹后期雕刻作品的巅峰。

《达那伊德》

然而,再天才的艺术家大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罗丹越来越忌讳思想前卫又身为女性艺术家的 卡蜜儿,觉得她的存在过于“挑战传统”;同时,虽然罗丹与妻子箩丝并不再亲密,与儿子的关系也非常疏远,他也不愿意给卡蜜儿一个承诺,为卡蜜儿背上抛妻弃子的骂名。罗丹小心翼翼隐藏他与卡蜜儿的关系,两人在一起整整14年,甚至都没有在一起居住生活,所有的交集都仅仅发生在工作室里。

1889年,卡蜜儿为罗丹堕胎。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下,卡蜜儿离开了罗丹。然而,在当年男权至上的艺术圈,女性艺术家存活步步为艰。卡蜜儿只好继续求助于罗丹,接受罗丹的经济资助。直到1899年,卡蜜儿创作的《成熟年代》惹恼了罗丹

《成熟年代》

《成熟年代》上三个人物:代表青春的年轻女性拉着男性的手,仿佛在祈求他不要离开,男性被一位面目可憎的老妇(代表死亡和老年)拉着,走向未知的远方。

罗丹认为这幅作品是将他、拉蜜尔、萝丝,这段不能说的三角关系公之于众,所以 雕塑一经展出,罗丹就极其愤怒地切断了跟卡蜜尔的所有往来,并给美术馆施压,要求他们撤下作品。

在罗丹的打压下,卡蜜儿失去了财务支持、工作机会,背负小三骂名被世人指点,家人与她断绝了往来。卡蜜儿崩溃了。她被诊断罹患精神分裂,每日活在被罗丹迫害、剽窃作品、谋杀的恐惧中。

终于在1905年,年仅40岁的卡蜜儿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并在那里孤独终老。在精神病院的30多年里,罗丹从来没来探望过他,只有卡蜜儿的弟弟保罗(也是法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人、外交官)来探望过她6次。

1943年,卡蜜儿去世,身上连一件像样衣服也没有。

荣耀会迟到,但不回缺席。2017年,法国在美丽的塞纳河畔建立“卡蜜儿·克劳岱尔”美术馆,巴黎的“罗丹美术馆”也特意开辟出一间展厅放置卡蜜儿的作品,肯定了卡蜜儿对于罗丹作品的贡献。

卡蜜尔,终于得到她应有的荣誉。

愿所有有才华的女孩,都被温柔以待。

10

中国女性艺术家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画牡丹的王秀。她把中国洛阳牡丹推广到了韩国,并且深受藏家喜爱。我觉得一位女画家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王绣,女,新牡丹画派创始人、中国美协会员、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洛阳美协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提到世界范围内女性艺术家我想到的是弗里达,想到她并不是因为喜欢他的作品,而是因为她太过传奇的一生。当然她的作品,虽然我个人不是很欣赏,但被却被很多人称赞。

弗里达,二十世纪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并不以艺术谋生。她的艺术是纯粹的,一切灵感都来源于生活经历和情感纠葛。她的作品带着对生命苦痛的凛冽态度,享誉世界。她说“我不画梦,我只画我自己的生活”。

弗里达出生在墨西哥城,是家里第三个女儿,父亲是一位德裔犹太摄影师。

六岁时,弗里达被确诊得了小儿麻痹症。疾病使她一条腿粗、一条细,在最好动的年纪成了瘸子。

十八岁时,一场车祸让她几乎粉身碎骨。她被宣告终身瘫痪、不能生育。

在病愈过程中,弗里达画下了她的第一幅自画像。艺术在她的肉体即将湮灭之时,让她的灵魂重生。

弗里达毕生的画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离破碎的自画像流淌的鲜血、分离的器官、裸露的心脏、被尖刺穿透的皮肤……无不传达出弗里达的痛苦和挣扎

最终,这个经历过一次次手术的姑娘打破了医生的预言,重新站起来。可这场磨难,也使她终身遭受疼痛无穷无尽的折磨。终其一生,她喝酒、抽烟甚至吸毒,只为了麻醉疼痛,获得片刻轻松。

可怜的她,感情生活更是让她痛苦不堪。所以,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