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你觉得侯宝林与马三立先生哪一位更爱相声?谁对相声的贡献更大?

你觉得侯宝林与马三立先生哪一位更爱相声?谁对相声的贡献更大?

2020-11-05 00:40阅读(60)

你觉得侯宝林与马三立先生哪一位更爱相声?谁对相声的贡献更大?:多谢邀请!个人认为马三立先生更爱相声,爱相声表现在以下几点:1.马三立先生始终认清相声的真

1

多谢邀请!个人认为马三立先生更爱相声,爱相声表现在以下几点:

1.马三立先生始终认清相声的真正观众是谁,是平民百姓;他服务的对象就是老百姓,直至他老人家驾鹤西去,矢志不渝!

2.他敬畏相声,继承传统。他从未看不起相声和相声演员。虽孙辈不专业从事相声,但马老并未阻止儿孙从事相声。

3.马老讲究提炼相声中的平民幽默元素,不因取悦他人而有意阉割相声的讽刺功能,而是更加智慧巧妙地让相声更广泛的平民化传播。

马老是当之无愧的相声泰斗,真正淡泊名利;马氏父子虽未得厚禄,但老百姓对他们的尊重和口碑,无人能及!人称少马爷的马志明先生尊重观众、钻研艺业、乐守平淡的马三立老先生高尚品质的传授和延续。永远值得业内和观众的尊重!

头条文章和评论,常常耻笑猴二贪图名利。同样,猴二对名利的追逐,是否也是有原因、有出处、有传授的!

2

两位都是相声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但并不是一路人,所处的角色不同,也不会殊途同归。

侯宝林是满族,马三立是回族,侯宝林比马三立小一辈。但两人年龄相仿,马三立1914年出生,侯宝林1917年出生。

侯宝林的亮点:一是说的好,尤其是唱,这一点马三爷是弱项。二是给领袖说过相声。三是相声改进小组骨干。虽然牵头人是孙玉奎,但渐渐被侯宝林的名头给盖过去了,几乎新相声=侯宝林。

综合上述因素,侯宝林成为了当时相声的权威人士。文革期间没有相声的舞台。1976年之后虽复出,但其体制内的角色渐渐被徒弟马季所取代。1979年7月宣布退出舞台,专门从事相声艺术研究。

马季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四个人教的,侯宝林作为责任老师。从后来种种迹象,两个人之间应该有很深的隔阂。侯耀文才是侯宝林的传人,马季已经另创一家。所以此前侯耀华公布谁是他父亲徒弟,真没有什么意思的,因为招牌早就不金字了。



再说马三爷。相声世家,父亲马德禄和师傅周德山都是“相声八德”之一。

他的亮点:第一也是说的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慢慢腾腾啰里啰嗦的逗你笑。这一点别人复制不了。第二,长寿,艺术生命长。他1958年被化为右派,至文革后,长时间被下放劳动。这个时期正是侯宝林红火的时候。改革开放,马三爷的老青春也复苏了。和王凤山说了很多新对口。王凤山去世后,又改说单口。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直在坚持创作、表演和传承。

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了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当时马季献了一幅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及讲了一段对马三爷评价非常高的话。但这次侯耀文没有参加。



2003年马三爷去世,十年前的1993年侯宝林已经去世。而马季2006年也去世了。2007年侯耀文去世。

对比两位相声大师,一定都是爱相声的。说到贡献,侯宝林开创了一个局面,而马三立留下了永远的精神,所以马三爷被尊称相声泰斗。

补充一句:相比之下,如今72岁的少马爷的艺术水平和声望越来越高。71岁的侯二公子却一片唏嘘。也所谓家教与门风吧~

3

这明显就是个扯淡的问题!谁更爱相声?什么都不会,就靠说相声吃饭,你能不爱吗?你到想不爱了,喝西北风去?相声是相声演员吃饭的营生,不好好干就没有饭吃,为什么老一辈的相声演员能力都很强呢?因为当时竞争同样很激烈,你不行,就没饭吃,艺术水平是给逼出来的!跟各行各业一样,这里的爱,也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当然,也有对本职工作日久生情的成份。所以,你问谁更爱相声,不如问问自己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外加职业道德怎么样。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混蛋问题,这明显就是让人互相撕逼!两位已经作古的老先生,各自有各自的艺术成就与贡献,也各有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不同的艺术道路,直接进行比较的话,没什么实际意义,最多哗众取宠,撕逼扯淡而已。

那么,为了不让更多的人撕逼扯淡,我还是来客观的说一下吧。两位老先生对比的话,马三立是门里出身,且在当时拥有所有相声演员里面最好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是寿字辈里比较年轻的相声艺人;侯宝林是学京剧出身,半路改说相声,因此拥有深厚的戏曲基本功,在学唱的段子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而且活干净。论对相声的贡献而言,马三立继承并发展了的传统相声艺术,且形成了其亲民的表演风格,将相声讽刺艺术的魅力发展到了极致,也就是说,马三立在民间是相当受欢迎的,许多目前优秀的相声演员,包括郭德纲在内,都深受其巨大的影响,并体现到舞台实践当中。侯宝林对相声最大的影响是改革与创新,并为相声争取到了较高的地位。没有侯宝林,相声不会在曲艺园子的什样杂耍攒底,这个与其很高的艺术水平,并坚持文明演出有关。在解放以后,侯宝林老先生更是为相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坚持相声改革,去糟粕,文明演出,把相声改头换面,成为了得到世人认可的曲艺形式(当时有好多被认为是糟粕的曲艺曲种、节目被清理,乃至失传,特殊年代,甚是可惜)。二是为国家领导人演出,使毛主席及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并了解了相声,才使相声不至于被咔嚓掉,从而令大量的相声演员在当时的特殊年代里得以保全。侯宝林虽然有自己鲜明的演出特点,干净的话语,深受百姓喜欢,但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他的表演风格与技巧自成一家,很难传承,至少现在我没有看到其儿孙这么大的相声演员,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的,虽然学唱很好,但是没有小嗓儿,来不了青衣花旦,其实,侯宝林学唱好,也是相对在京津的相声圈子里头,前不久去世的张永熙老先生,各个方面,尤其是学唱,水平要比侯高一些。

最后总结一下,马三立老先生的艺术水平,是要高过侯宝林的,这点毋庸置疑,其实无论是寿字还是宝字辈的老相声演员,艺术水平超过侯宝林的有的是。而马三立则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侯宝林老先生则对整个相声事业贡献是相当大的。可以这么说,没有马三立,你可能听不到好相声,没有侯宝林,也许你就听不到相声了。

先写这么多吧,再有什么,我会在评论里面进行回复的。

4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一1993年2月4日),原名:侯宝麟、侯世荣,满族,北京人。

侯大师是相声界开创性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对相声艺术有三大主要贡献,首先是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其次是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第三是创作、整理和演出了30余段堪称精品的经典性相声节目。

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侯大师潜心研究并发展了相声这门艺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使相声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一2003年2月11日)原名:马桂福,回族,甘肃永昌人。

马大师是相声界的泰斗,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先生之子,亦是一位德艺双磬的人民艺术家。

马大师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是当时相声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两位大师都热爱相声,对相声艺术不断精彩纷呈,花费终身精力。二位大师对相声贡献各有千秋,不分彼此与上下,都是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5

老实讲,侯宝林先生应该多一些!他领相声之先河,将相声领入剧场成为大众艺术的一朵奇葩,他对传统予以扬弃,使相声脱离了低俗进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雅之堂,侯先生功不可没!马三立先生也很受人尊敬和爱戴,他的先生更传统、更有天津特色……

6

我说是马三立,说相声和为人我都佩服。

侯宝林为誉为相声大师,就相声而言,我觉得还是马三立的逗。马三立被称为相声泰斗,再比比他们的下一代,马志明的相声一直是传统的原汁原味,为人继承了马三立的品德,低调不张扬,可以说艺德品德都没得说。侯家除了侯大师弄出个谢东来,故去的侯跃文也有了己任的老婆,论相声功底和马志明差距越拉越大。非黑谁,就是平心静气的说说,艺德品德真的缺一不可。

7

我认为是侯宝林,说实话,知道马三立,基本上是侯宝林去世以后的事,说相声,印象最深的的是,整个字条,打开一看,挠挠。再说,相声作为语言艺术,他的表达,有些费解,就是说不是能让人轻易听懂。侯宝林大师的那些相声,各个经典,戏剧与方言,卖布头,关公战秦琼,夜行记,婚姻与迷信等给每个观众与听众无不留着深刻印象。侯大师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在同时代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中,是无与伦比的!

8

殷文硕拜刘宝瑞为师的时候,刘宝瑞曾问殷文硕什么是相声?殷文硕说:相声就是饭碗。也因此收入门下。由此看来,说相声是一门职业,吃饭的家伙,和我们普通人其它职业一样。任何一个行业想干好,首先兴趣爱好是基础,不热爱这个行业,很难做得好。马三立和侯宝林同为大师级人物,问他们两哪个更爱相声,等同于多此一问。但论贡献,侯宝林功不可没,是侯宝林将相声艺术脱离了市井江湖,带入艺术殿堂,侯宝林虽未脱江湖门户局限,但在曲艺团体里挖掘新人,传承传统,发扬创新给相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马季就是认一个师傅,却是多位大师一起培养起来的建国后相声大师。这种团体组织式教授学生方法,跨越了门户偏见,摒弃了过去跑江湖师傅带徒弟的局限性,创新和开明由马季再继承发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相声演员,包括郭德纲要是没有侯耀文认可收为徒弟,海清是江湖上很难立足的,收郭为徒侯耀文顶着巨大压力,这也跟侯宝林对侯耀文做人做事,对相声事业热爱的影响有关。马三立作为演员,论表演艺术已经是登峰造极,无人超越,但作为传承发扬相声艺术方面建树不多,这一点是很难和侯宝林相比较的。佛教曾有觉我和觉他的境界,马三立就是觉我,能够自觉,悟证,并不忘初心,一直坚守相声艺术,更加亲民。而侯宝林在完成自我悟证的基础上,推动了相声事业发展,影响了一代相声演员,这种觉他境界,更是值得推崇。

9

我不知道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既然有了就想了一下,然后回答一下吧。

在我的认知里面可能侯宝林要更爱相声,马三爷可能要稍许差些。

我听过一些野史,马三爷曾经认为京剧,大鼓是真正艺术所以让马志明学习京剧,后来由于马志明受伤才又回到相声们。可见三爷本人是不太认可相声的。

在这里多少两句,当时的艺人都是为了生计说相声,虽然提不到大爱,但是他们都很敬业,既然干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所以才有了以后的成就,相比较现在的艺人,即便是为了生计而产生的爱,也要比当下这种浮躁的爱,爱的深。

但是论到贡献两位有各自的方向,无法评估,但是两者对于相声事业的贡献都很大。

侯宝林的贡献是让相声从低俗到高雅。侯宝林是第一个让相声在和大鼓,戏曲同台时可以压轴的艺人;马三立是被广大百姓认可的“小市民”艺术家。

10

这种问题宛如问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哪个更爱教育?谁对高考的成绩贡献更大?

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地方也不合适拿来比较。

毕竟缺任何一科,高考都是要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