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30a00072ec7674dd841\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30a00072ec7674dd841\
我知道我们小区里一个老姑娘,她的爱情就是死于父母的严令之下,现在她已经将近46岁了,仍然孤身一人。
她在24岁时,谈了一个男朋友,俩人非常情投意合,但是,她父母,主要是她母亲,坚决不同意。那个男的苦苦相求,还求了那母亲的老同事,以及他的领导来上门提亲,但是都遭到了那个母亲的坚决反对。
那个母亲有个特点,就是有点“驴性”,越劝越上脸,越上脸越嘚瑟。最后成功的搅散了,还扬言“闺女当老闺女,也不嫁给他!”
他们最后分手了,那个男的消沉了一年以后,重新找了一个女朋友,成家了。
而那个女的,因为她妈妈这么怪异,竟然就再也没人给介绍了。真的剩下了。
现在都已经46了,还是在娘家待着!她母亲成功的搅散了她的幸福。
“死”于父母手中的爱情,未必是错的,前提是有正确三观的父母。
在爱情这个问题上,我们永远是当局者迷,但是关心我们的父母,一定会永远最在乎我们能否幸福的立场上,去审视你的婚姻。
有些父母看重在孩子的婚姻中能否“赚一笔钱”,这样的父母不在这个议论之内。
我们要讨论的是,是那些三观很正的父母,他们为何拦着子女的婚姻?他们不知道子女爱上对方了吗?他们不值得拦着子女会不开心吗?
他们都知道,但为何还要拦着你:
- 他们是过来人,对婚姻的真相深有体会,所以他们能“预见”问题
- 婚姻绝对不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那么简单,而是两个家庭之间的错综复杂,你不是嫁/或者娶一个人那么简单(除非对方无亲无故),否则你就是因为一个婚姻,会和一个家庭发生“人情往来”,很多婚姻矛盾中都有这些鸡零狗碎
- 爱情中人会尽量展示自己的优点,但父母角色会更加冷静地考量对方的“缺点”,因为过日子中,“缺点”才是婚姻问题的罪魁祸首
- 爱情其实就是性和冲动,但婚姻才是过日子的母本,能不怕得罪子女而勇于拦着你们爱情的,其实是勇敢无私的父母
年轻时很多人对父母拦着自己的爱情表现得反感、叛逆和抗拒,可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社会这类问题的人,就会发现,很多父母的“预见”是大大概率的发生,我们容易高估爱情的唯美,低谷婚姻的现实。
真心希望大家认真听取父母建议,他们或许保守,但只有他们,才是真心爱你,希望你幸福一生的人。
爱情死于父母手中?这是伪命题。
没生男孩而死,骨子里不是丈夫的重男轻女认同感?
彩礼之死,内在不是老婆的物质追求?
不要什么都怪在父母身上,你成年之后你就应该独立了。你做不到独立,吃他的用他的,还不准他提要求?
上述爱情之死,本质是子女无法脱离父母的帮助,从而产生依赖性的一种妥协。
再就是自己对爱情的不坚定,害怕被辜负、害怕遇人不淑。
权衡利弊而走在一起,不叫爱情,叫苟合。至于后面的爱情,是苟合后的衍生。
还不都自己想不开。
张学良认识赵四小姐,大她11岁,家有2个有合法继承权的原配夫人,外面有11个公开名媛情妇。赵四小姐一看她爹和社会各界名流也都一样三妻四妾彩旗飘飘,就自己收拾行李爬窗翻墙出走,自费买火车票跑到沈阳和张学良私奔,张学良连开车过来接的功夫都省了。她爹一怒之下次日就登报跟她脱离关系。
就算他爹被日本人炸死,他奉系军阀王朝也早没了,跟蒋介石斯大林撕逼后沦为阶下囚,她认定他是王子就觉得开心。
所以他们就幸福快乐地在度过余生,要不是在台湾时蒋中正逼他们必须去教堂结婚,两人四五十岁连证都懒得扯,结婚合照都没几张。
我的三姨就是一个例子,年轻的时候处了一个男朋友因为穷外公外婆不同意,各种理由各种阻挡。慢慢的那个男的走了。后来别的同事又给介绍一个对象挺好的!可是外公外婆又说长得不行,又给搅和散了,现在三姨已经是五十多岁了,依旧是一个人生活。不知道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