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0-10-25 21:20阅读(62)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以前单位有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家里儿子有抑郁症,闲聊中经常会提到这个儿子的一些事情。让人很伤感。她儿子从小聪明

1

以前单位有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家里儿子有抑郁症,闲聊中经常会提到这个儿子的一些事情。让人很伤感。

她儿子从小聪明可爱,学习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高中考上一所省重点高中,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多,他的成绩不是那么拔尖了,家里因为就是普通工人家庭,也没太注意孩子的心里变化,只是觉得不爱说话,爱发呆,爱自言自语,说班里谁谁谁不好,谁谁谁肯定作弊了,但是也不淘气不捣乱,也就没放在心上,结果孩子越来越出格,最后离家出走在家附近小河边一呆就是一夜,家里紧张起来,看的紧了,孩子就开始发脾气,摔东西,渐渐地那个听话乖巧的儿子不见了,必须每天有人看着,不留神就出走,回来就发脾气。

最后没办法去看医生才知道是得了抑郁症,吃药以后人有点呆。倒是不出去也不发脾气了,整天呆呆傻傻的,看着可难受了。送到医院几次,费用高,也负担不起,里面环境也不太好,担心儿子受罪,只能天天看在家里。

这个阿姨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原想着指望儿子学有所成,现在只希望平平安安。儿子现在二十多,整天在家发呆什么都不能干,家里老伴身体也不好,不能出来打工,只能在家看着儿子。阿姨已经六十多了,因为没什么文化,在外面打了几份工挣钱,都是出出力气。经常和我们闲聊发愁以后老两口年纪大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有一次甚至说真到那一天干脆全家喝药一起走算了。真的很无奈。

希望现在社会能多些这样的机构,费用少点,服务好点,能让这样的家庭有点指望。

2

家里有人患抑郁症,这种情况不少,可能就有你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只是你不知道。

有家族病史的,出现异常了家人通常就带去精神科诊断了;

没家族病史,又不了解的,常常就忽视了,总要拖延一段时间,没办法了才开始求助、求医,直到确诊。

从此过上“家有抑郁症”的生活,在心灵上也开始带上枷锁。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层面,对抑郁症患者本身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就不够,更何况抑郁症家属呢?


  • 深受打击,不敢相信

我的XXX怎么有抑郁症呢?
怎么得了这个病,别人怎么看。
TA什么都不缺,是装的吧,是作的吧。
就是一时想不开,根本没有问题。
怎么摊在我头上?
我都要被搞抑郁了......
  • 逐渐接受,开始行动

  • 照顾病人,修复自己
做好照顾看护,鼓励病人。开始找信任的人倾诉,有的家属自己开始寻求心理咨询(这是很棒的做法)。

家有病人本就辛苦劳累,如果还是和精神有关的,家属难免会背负羞耻、自我怀疑等包袱。

但这本不应该。

1.抑郁症是病

是病就得治,不是想不想得开的问题。谁要是身体有个什么病,你也不会劝他想开点,认为他是作吧。脑内神经递质受体功能出现问题的抑郁症,是需要吃药调节的。

2.这个病难治

3.这个病易复发

4.抑郁症≠自杀

·

·

·

5.这个病也会出现治不好或看护疏忽,以自杀的方式病逝。

就像癌症患者经历了放、化疗,最后还是病逝。

ps多嘴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所以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的,也就是说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切莫讳疾忌医。


如果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那就积极求助、求医,科学客观地了解抑郁症,同时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家属最好成为理解患者、接纳患者、陪伴患者的堡垒,而不是成为伤害患者的利刃。



我是身边的戏精

斜杠大仙女,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硕士
正在筹备心理垂直领域公众号,欢迎“无人可诉”的你

3

对于抑郁症,答主我并不陌生。


因为我自己的妹妹曾在高中阶段得过抑郁症,那个时候情绪很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也感受不到快乐,更别提能够正常上学了。


父母对于孩子不能按时上学,当然是最着急的。因为他们之前没听说过抑郁症,更不知道抑郁症的严重性,只是以为她心情不好。但是心情不好到无法上学,父母显然是无法理解的(当时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还没有那么普及),而父母的不理解只能对妹妹的情绪带来更糟糕的负面影响。


妹妹那个时候缺少支持,只能求助于我,因为当时只有我愿意倾听和理解她。当时我还在外地上学,虽然我当时听说过抑郁症,但是完全没有把抑郁症和自己家人联系起来。

她会打电话说和爸妈之间的矛盾,或者只是哭,我在学校很担心,也很着急。那段时间应该是妹妹感觉最黑暗的时间,但似乎也是我感觉最糟糕的时间段,因为我感到很无力,想要帮助她,却无法给予帮助,有时她一打电话过来,我都有些担心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


人在无助的时候,只能向外界寻求帮助。我在家的奶奶甚至带妹妹去看了一个所谓很灵的算命大仙。

而我则向自己的一位上课老师求助,除了在学校上课,她也在一个医院附属的心理门诊工作。


大仙显然是没有用的,最终家里还是决定让妹妹来我所在城市的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

那个时候,精神卫生法还没有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没有很明确的界定。

第一次评估之后,那位老师认为我妹妹应该吃药,我当时虽然很意外,也不太能接受,觉得吃药就是“有病”的表现,但是还是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并且照做(现在想想,幸亏照做了,那个时候妹妹的状态的确不太好)。


于是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是在门诊医生那里开的)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几个月之后,药物停止服用了,继续心理咨询。虽然由于距离原因,没有做到每周一次,但是也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妹妹在看过心理门诊之后,很快就回到了学校上学。我也把妹妹的情况告知了父母,父母也对妹妹多了一些理解,在学习上也没有对她有太多的要求和限制。父母降低了对妹妹的学习要求,也给了她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所以妹妹还算比较平静地度过了高中,高考虽然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但也是如愿上了大学。

—————————————————

结合自身经历和对抑郁症的了解,有以下几个要点非常重要:


1、家人的理解和陪伴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不一定会有那种持续的,绝望的,整个世界一片灰色,感受不到快乐和意义的那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抑郁症患者的体验。

虽然你不能感同身受他的世界,但是他的痛苦你能感受到,那不是“作”“无病呻吟”,他们已经在痛苦中挣扎了,甚至在放弃自己(自杀)的边缘徘徊了。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陪在他身边,给他支持和关心。对于他来说,不抛弃,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


2、正确科学地认识抑郁症。

除了不抛弃,还要不放弃,寻找有效的途径去帮助他。

那么就要正确科学地认识抑郁症,抑郁症并非绝症,正规的治疗很重要!!!

千万不要排斥吃药,服用抗抑郁药对于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非常必要。要知道抑郁症最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自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科学正规的治疗非常重要,除了按照医嘱服药外,同步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也是非常有必要,它会大大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3、抑郁症家人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社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还有自杀风险,所以家人的责任和压力都非常大,小需要调试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和陪伴患有抑郁症的家人,否则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状态也会影响到患者。


4、换个角度看抑郁症

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作用产生的结果。它让人很痛苦,但换个角度来看,就像痛觉

具有保护的功能一样,抑郁症也像大脑所发出的一个信号:我出问题了,我需要帮助。

不管这是生理层面(某种神经递质的缺乏)还是心理层面需要帮助,它让我们知道自己出了一些问题。

妹妹在治疗开始后的某一天,我和她去亲戚家,坐在公交车的后排座位上,那时候的她还是会陷于低落的情绪中,但是她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

“说不定我现在抑郁了,对我来说,不一定是件坏事。”

如果不是因为抑郁症,她不会知道自己内心的创伤需要修复,有些认知模式需要调整,她也不会走上探索自我的道路。


现在的她,已经结婚生子,幸福着,也带着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继续前行。

毕竟,人生的问题不会那么轻易解决,但是当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找回自己的力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就会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衷心希望那些抑郁症患者和家人也能走过这段艰难的旅程,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4

“我的命怎么就这样苦,怎么生下了她 这样一个人,她(抑郁症患者)就是我的包袱呀。”一位得抑郁症女孩的妈妈这样对我说。

你也许会想:她怎么会说照顾她得抑郁症女儿是自己的包袱呢?这简直太过分了!其实她说这句话的意思与她女儿的情感没有关系,她是因长期照顾患有抑郁症的女儿,让自己感到精疲力尽了。

她女儿患有抑郁症的早期阶段,她认为女儿只是缺少她的关爱,只是一时半会因为一些事情想不开、闹情绪、耍脾气而已,不过是想让自己陪陪她、关注、关心她。

当她陪伴了一段时间后。对女儿说好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给女儿说了几箩筐,但一点用都没有,女儿居然开始讨厌她开口说话。于是她将女儿领到医院,开了一些药片,认为吃上两三盒药就会好的。可是,她却不知道:抑郁症不像流行感冒那样,过一晚就会消失,或者是服用几周的药就会好,抑郁症的康复是长期的。

女儿服了两周药,病情并没有任何好转,按照医生的吩咐,多陪伴,多关怀都做到了,依然是没用。

反道是女儿公开地表达自己不想活了,常常有自杀的举动,她为此感到烦躁不安和困惑不解,因此而担心着急。一方面她忍受着焦虑的折磨,另一方面又无奈的不能离开女儿,怕的是会发生意外,和女儿在一起时,她担心着急,当不与女儿在一起时,她还是照样的担心着急,但自己却对女儿的病无能为力。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又能怎么样呢?也只能是全身心的都放在关怀女儿的身上。但她发现女儿的抑郁情绪几乎感染她,发现自己不能离开女儿,甚至不能脱开身体来休息一下,与此同时她又发现,自己的呼吸方式都和女儿变的一样……。

久而久之,在女儿抑郁情绪的影响之下,忧郁低落的情绪在她的身上也蔓延开了,她陷入了孤立无助的境地,产生了,失落,烦恼,抱怨、痛苦的情绪体验。

当我了解了这些,对她前面对我说的话也就理解了。


5

那一定是很糟糕的心情体验。

有句话叫做:无忧无虑,无忧无虑了,剩下的是轻松、幸福、快乐。家中有个病患的亲人,何来无忧?每天需要悉心照料、面对,怎能无虑?况且抑郁症是个在精神上折磨人的疾患,患者的情绪、行为、恢复进展有着相当的不确定性,家属是茫然而无奈的,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真好比是豆腐掉灰堆——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可是你又不能在他面前表现出来,真的需要改变这种情绪,改变,不难吗?难也得改,必须改。

再次提醒,家庭和社会,请给予你身边的抑郁症者更多的关爱。

6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家人的情绪会受影响,比较压抑一些,操心多一些,平常说话做事都要注意一些,往往还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钱财来想方设法处理一些想不到的情况,承担的多了一些。

7

去年回家,看到姐姐整个人很憔悴,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抑郁了,正在慢慢的接受医生治疗指导,

刚开始,只要一听到老师批评她孩子,她就要焦虑犯病,一会儿胃难受,一会儿支气管发作了,每每拉到医院,医生都说她比健康人还健康,但是她就是觉得哪里有问题,浑身不舒服,

住院的时候,家人把情况跟医生说了,医生让心理诊疗室的专业人员给她开了药,在不知情下,吃了药,出院的时候,她看到药物的说明书,知道了怎么回事,就非常排斥医生给他开的药,觉得药的副作用很大,吃了五脏六腑更难受,

整天的不吃药,不喝水,吃饭,就那么疲倦的躺床上,哪也不想去,用她的话说,那段时间她就总有濒临死亡的感觉,魂不守舍,

我给她推荐了几个音频,她找来佛经听,慢慢的能静下心来,但是一碰到让她焦虑紧张的事或人,她还是会像《欢乐颂》的安迪一样,一旦有人靠的太近,就跟扎了刺一样的难受,

不过不像以前那样,根本不敢靠近人,现在在一点点的好起来,慢慢的接受了医生的药物治疗,学着心里慢慢的放下,

这种病,只能自己慢慢打开心结,家人要做的就是陪在她身边,给她足够的爱。

8

家会变成焦虑状态!

9

首先心情是不愉快的,尤其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更是彼此被这种沉闷不乐的情绪所缠绕,如同“煤油灯效应”,相互地暗示、叠加、有时甚至会不定期地爆发。

下图中中那棵枯树的创作者,他们会常常感觉到自己由于外力而牺牲自己,所以,他们也会因为某种理由而放弃自我防卫。或许,他们并不一定觉得自己已经“死掉了”,但他们会认为没有希望,觉得自己的发展受到阻碍,并会命运或者所有的人对他不公平,会认为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是压榨性的威胁。

因而,未来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地可望而不可及,则周围的人们也通常都会被列入读不懂他们的人的行列,似乎全世界人都要为他们的状态而内疚余生!

欢迎留下你的看法一起探讨,关注收获更多的心理学小知识。

#心理咨询师说#

#生活心理学#



10

那可真是考验而不仅仅专体验。你至少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气氛总是不对劲儿;很别扭;不敢多说话;人际关系很敏感;掩没感;集体无力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