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电影《雍正王朝》中有哪些难以发现的细节?

电影《雍正王朝》中有哪些难以发现的细节?

2020-10-10 13:21阅读(61)

电影《雍正王朝》中有哪些难以发现的细节?:“小细节”隐藏“大秘密”《雍正王朝》中谁隐藏的最深,谁身上就会有别人难以发现的“小细节”以及背后隐藏的“大秘

1

“小细节”隐藏“大秘密”

《雍正王朝》中谁隐藏的最深,谁身上就会有别人难以发现的“小细节”以及背后隐藏的“大秘密”。那么这个藏着大秘密的人会是谁呢?很多剧迷都说邬思道是这部剧中最神机妙算的人,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他的主子连续忽悠了两次,邬思道从头至尾都非常了解康熙,但他一开始就猜错了雍正。

1,太子刑部冤狱案中,也不知道是谁透露了风声,邬思道知道雍正接了这差事,之后就是大动肝火,一跺脚,收拾行李要卷铺盖炒雍正鱿鱼。其实雍正是换种方式拒绝康熙而已,既表明自己愿替君父分忧的立场,又假装无奈的拒绝了差事。

2,之后的高福事件。邬思道又误以为雍正不会飞鸟尽,良弓藏。因此下定决心救坎儿,熟料坎儿将功赎罪,化解雍正的危机后,雍正却秘密处决了他,此时邬思道追悔莫及,以致在坎儿尸边老泪纵横,埋怨是自己害死了这个单纯的少年(之前邬思道叮嘱坎儿,不要把给八王献信一事告诉雍正,就是这步棋走错了,其实雍正一直监视着他和坎儿,根本瞒不住)。

纵观全剧,能如此这般瞒住邬思道的人,恐怕只有雍正了,所以这个隐藏的最深的人就是雍正!那么雍正身上到底有哪些让人难以发现的小细节呢?

曾记得十三爷胤祥对田文镜说过一句话:“我比你了解四爷。”那么十三爷真的了解他的四哥吗?两个细节告诉我们答案。

细节一、雍正留住太子书信,其实是想抓着太子的把柄

1,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又复立太子,雍正其实是有点心灰意冷的。但是,太子的一封写给任伯安的信,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2,在烧掉《百官行述》撇清自己的干系后,又让年羹尧剿灭整个江夏镇,让八王党死无对证,承担《百官行述》案的罪名(雍正对马齐说这本书是在江夏镇缴获的,其实是在京城当铺缴获的,而江夏镇的主人就是八王党的门生)

3,利用《百官行述》甩锅八王后,又秘密留下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书信,美其名曰保护十三弟,防止太子将江夏镇一事全推到十三爷身上。其实暗地里是自己想留着太子的把柄,一旦太子登基即可昭告天下(派十三爷去江夏镇的是雍正,不是太子,太子怎么可能害的了十三爷呢,太子其实想毁掉书信以自保)

就这样,八王和太子,两个最能威胁到雍正的人,全都被踩在自己脚下。这也就是为何八王为了自保,千方百计利用坎儿偷信,然后第一时间献给康熙的缘由。而雍正亦担心高福将书信之事透露给八王后,反被八王抓住他窥视太子的把柄,无奈只好交出太子书信。

细节二、十三爷被圈禁,托付郑春华于雍正,雍正就又抓住了太子的把柄

1,郑春华是个可怜的女人,对胤礽是一片深情, 可惜胤礽为自己要杀掉这个对他一片深情的女人,郑春华是政治的牺牲品。

2,十三爷出于忠心,想与太子共患难,于是只好答应太子,为其除掉后顾之忧。当他试探出郑春华对太子一片深情时,又出于道义,不愿意杀她这个可怜的女人,而是将郑春华保护了起来。可惜十三爷后来被圈禁,于是托付郑春华于雍正。

4,孰不知,雍正是有夺位野心的,他误以为只有太子和十三爷,知道郑春华的存在,因此抓住了一条让太子没有退路的把柄,一旦抖出这事,以此打压太子,太子地位必不保。

5,就在康熙驾崩前夕,废太子胤礽的老师王掞叫四爷争夺皇位,他问四爷,是不是把郑春华保护起来了,四爷说郑春华不是个该死的人(这是雍正装的,他只是不明王掞来意,又害怕王掞怀疑自己留住郑春华是为了制约太子,并将此事禀告康熙),注意雍正看王掞的眼神:

再来看雍正决心赐死年羹尧时的表情,是不是和上面的一样,翻眼,撇嘴呢?

王掞说八爷党知道郑春华没死,他们想利用郑春华来打击四爷(这才是郑春华的真正作用,既然可以打击四爷,自然之前就能打击太子)。那么,雍正留着郑春华也就是想留着太子的把柄。

所以说,十三爷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四哥,以致后来邬思道临别赠言时,他还不相信雍正会飞鸟尽,良弓藏。再回想到之前康熙将其圈禁十年,磨掉他的锋芒后,他才懂得故意让雍正走白棋,然后又故意输棋给雍正,甚至最后都不敢不去拜祭孙嘉诚。

2

有人指出,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服饰有错误,比如说补子不对,颜色不对等等,然而,小编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人家导演本来就没有在拍摄纪录片。

《雍正王朝》中所有的服装安排并不是为历史考证服务的,而是为戏剧效果服务的,因为这部剧讲的是勾心斗角的权斗,人物关系复杂,帮派林立,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更容易看懂,每个角色的衣服都具有象征意义,除了顶子补子,这个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颜色上。

在本剧中,黄色代表皇权正统,代表荣耀,但是并非实际权利;

黑色代表政治实权,并且是朝着主流方向发展和继承的政治实权;

深紫代表重要性大于普通臣工,但是次于皇权和实权,偶尔也表示是被皇帝极为重视的助手,工具。

蓝色代表普通臣工;

白色代表基本退出政治舞台。

在此举例说明:

第一集,第一幕,康熙帝出场亮相穿的并不是黄色的龙袍,而是一件黑色的龙袍——

你可以说,这只不过是个巧合,然而,在后面凡是需要彰显实权的关键节点,他都穿黑色——

第六集,追讨国库欠款不了了之,最后康熙总结评价点的时候——

第八集,了解肖国兴的供词的时候——

第九集,热河行宫,废太子,召集皇子开会——

第十二集,听隆科多告发佟国维的时候——

第十二集,议举新太子的时候——

第十六集,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前反叛,康熙在江南布置平叛措施——

第十九集,祝寿的时候死鹰事件——

后来到了雍正身上,这个原则也没有变。

40集,八王议政,雍正也是穿黑色——

42集,赐死弘时的时候——

而不只是雍正,比如说康熙南巡,佟国维主政朝中的时候——

佟国维让隆科多管理理藩院,给他任命的时候——

第20集,权利继承,隆科多是九门提督,要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找佟国维咨询的时候,隆科多穿的也是黑色——

21集,成功继位,鸟尽弓藏,邬先生要走,走之前十三爷去送别,邬先生穿了无数回的小褂子和瓜皮小帽,唯独在这个场景里变成了黑色冬朝冠官帽和蓝色袍子。白色水晶朝冠顶珠实际上还是五品的高位,很显然看戏并没有给邬先生封官,所以这里实际寓意是表达,邬先生这个聪明的脑袋还要继续发挥维护权力的作用,而身子蓝色作为臣工还要继续发挥作用。果然,后来,募款,帮助朝廷平叛,邬先生都是主要力量。

而黄色,并不等于就有权利,比如说太子是黄色,还有年羹尧的黄马褂——

黄色代表荣耀,这个荣耀随时可以被撸下来。

穿紫色比较多的是李卫和十三爷。

25集,查考场,李卫是紫色——

而白色,康熙要去世之前是白色——

八爷要被流放之前是白色——

连贯起来具体举个例子。

第一集,黄河发大水,乾清宫议事。

康熙的龙袍是黑色——

然后皇子第一次站成一排亮相,其中只有十三阿哥是深紫袍子,特别突出,其它都是浅蓝。照理说各位阿哥都是贝子和郡王,十三阿哥并不比其它人爵位更高,所以说这套衣服根本就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为了标明十三阿哥的角色特殊,是向着康熙的。

接下来,四爷进来了,唯有他的袍子是黑色,和八爷形成鲜明对比——

导演通过颜色告诉我们,康熙、四爷、十三爷是正面人物,而其它的都是反面人物。权利的继承是从康熙到雍正,权力的重要辅助,是张廷玉(也是黑色)。这一幕中专门给了张廷玉2秒左右的一个特写。

第12集——

上书房三大臣,只有张廷玉是深蓝近黑的服装,而且全剧里他始终穿这一套袍子。

康熙又穿着他第一集中深蓝近黑的皇袍,注意拍摄的角度和穿着的颜色,绝对不是偶然——

张廷玉在最左边,站在大臣们的队列里,袍子为黑色,康熙在正中间,黄袍为黑色,雍正在右边,袍子为黑色,而且只有他肩上有明黄色补子,和康熙遥相呼应。三个黑衣服在透视的终点,形成了统一的联系,而其他都是蓝色袍子。

值得注意的是,本来和四爷统一的十三爷的衣服变得有些浅紫,因为他如果也是深黑,就打破了这个稳定的结构,所以十三爷的衣服颜色做了让步,选择了比黑色浅,但是比蓝色深的紫色岔开。

所以,《雍正王朝》的服装用色,从戏剧的角度上说,是极其专业而考究的,服装不符合史实这个说法只不过是一些鸡蛋里面找骨头,拿了钱刷存在感的网喷的强行批判,并不可以作为戏剧专业理论来批判这部剧本身趋近于完美的艺术价值。

《雍正王朝》是极其专业的导演和一大群专业艺术家按照专业理论制作的经典之作,至今难以被超越。

让我们解读精品,重温精品,向真正的艺术致敬。

3

老二跟郑春华通奸的事,除了老家伙康熙,其他的皇子、侍卫、太监应该都知道。甚至中枢重臣也可能知道。比如佟国维,马齐,张廷玉这些人,都会有所风闻。

可是为什么这事能瞒得住老头子呢?

老家伙康熙要喝鹿血,带着侍卫们去割鹿血。两个侍卫头子德楞泰和图里琛跟着。图里琛发现事情不对,要暴露,就假装去撒尿,德楞泰去叫他,说的一句话是,别装了,去办差吧。图里琛还叹了一声气。从图里琛的表现和德楞泰的话可以看出,这件事,他们知道很久了,他们知道早晚要暴露,却偏偏在他们两个当差的时候奸情被发现了。他们心里肯定觉得倒霉透了。

老二去找老四,老四不见他,让老十三去见的。老二很失望,对老十三只托付了一件事,还没等老二说出口,老十三就说会照顾好“她”。她就是郑春华,老十三对他们的关系了解应该很深,要不然也不会一点就透。可见老十三知道这件事很久了,老十三知道,表明老四也知道。

老十三知道,老八那边的人肯定也知道。老八他们在老十三府里安插了不少卧底。再说,老八最善于笼络人心,宫里的太监宫女,怎么也会把这些事透露给他们的。

为什么偏偏老头子不知道呢?

奸情被发现时,老二的管家被图里琛一下就弄死了。为何?不能说图里琛被老二收买了,只能说图里琛做人两头难,老头子他得罪不起,老二这东宫太子他也得罪不起。最好一下弄死,省得追查的时候,老康熙发现大家都知道,就他蒙在鼓里了。

那康熙的老太监知道吗?也知道,为什么不敢说?一是他吃罪不起东宫太子,二是皇家丑闻从他嘴里说出来,他是找死呢?

老太监管着三宫六院的太监宫女,老二去郑春华那里,他肯定知道,可是他不能说。他一说,立马就得死。不是老二要杀他,是康熙要杀他,这事得捂着,他捅给康熙,不但他要死,所有知道此事的宫女太监都得死。后来因为老二被谣言叛变,这事被兵变的事盖过去了。

大家都装作不知道,只有郑春华被惩罚了。通奸的事也借机公开了,因为兵变,废太子,这些事比通奸严重多了,所以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兵变上了,没人再去注意通奸的事,更没人敢再去讨论。

老太监不说通奸的事,那么康熙不知道也就可以理解了。

雍正继位以后,山西频繁出现,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都跟山西有关。为什么?因为二月河是山西人。

李卫为了去栽赃八爷党的当铺,带着宝贝去当,就是假装的山西败家子少爷,还一口山西腔。作为南方人,他山西话竟然没被听出来。通过这次栽赃,老四老十三拿到了《百官行述》。

雍正刚继位,老十四回京奔丧,剧里他奔丧途中第一次出现的落脚地,就是在山西境内。就是在这里,他救了后来那个宫女乔引娣。

在养心殿唱小曲的小太监秦顺儿也是山西人,唱的是山西清徐小曲。后来乔引娣还跟小太监说,山西可不是出太监的地方,她以为秦顺是装成山西人来骗她的。

那个捅出铸造新钱案的户部主事孙嘉诚,他的原型大概是名臣孙嘉淦,山西兴县人。与电视剧里孙嘉诚被年羹尧杀掉不同,孙嘉淦历康乾雍三代,也算个三朝元老了。

电视剧里,雍正时代第一大案,就发生在山西,诺敏任山西巡抚,发生了府库亏空大案。雍正也丢脸丢大了。

诺敏的老爹是《康熙王朝》里的大将军图海。

4

很多,最近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康熙为了让雍正可以继位,在清理刑部冤狱之后,就安排了个杀着。

第二十集康熙去世,是什么让雍正即位的?是康熙的遗诏吗?

不是的。不要说遗诏了,就连康熙金口玉牙刚说的〖传位于四阿哥〗,人都能说没听见,甚至说他说的是传位给十四阿哥,还为此打起来了。还指望几张纸让人心甘情愿地把皇位让出来?别逗了。

毕竟,传给谁,跟随他的人就能位高权重;失败的人就很可能落个抄家的命运。你个康老头说什么重要吗,我只要力保对我有利的人即位

隆科多就算捧来了遗诏宣读传位给四阿哥,只要带兵来的是八阿哥的人,把隆科多就地砍了就是了,再安上个假传圣旨的罪名。事后八爷即位,谁敢去查诏书上写的什么,嫌全家族的人脑袋多么?再说了,人家隆科多也不是傻子,看着带兵来的是八爷的人,人家就念传位八阿哥,你敢上去看到底写的什么吗?真敢上去,猜一下你的寿命还剩几秒。

所以,即位的关键是,十三阿哥胤祥带兵包围了畅春园。

注意,张廷玉面对九爷、十爷的步步紧逼,一直在那一言不发硬挺着。直到他跟四爷听到胤祥说的,〖带兵把这里团团围住,不许放走一人〗,才如释重负虚脱一般地坐了下去。可以想象之前他的心理压力多大,到现在才放松下来。他跟雍正都是在听到胤祥带兵来就一块石头落了地,并不用等到遗诏来,也说明那个遗诏并没有多大卵用。

十三爷能带兵来的关键是什么呢,是张五哥给了四爷的那块金牌令箭。它既能把胤祥从宗人府赦出来,又在丰台大营夺兵权时起了极大的作用。

可以想象,如果是八爷的人知道令箭在哪,很可能就会是另一种局面了。

第八集,刑部冤狱案之后,康熙不仅赦免了张五哥的罪名 还破格提拔他为御前侍卫。这样一步登天的提拔,就是为了这一天:

这么大的冤案,张五哥是谁通过谁救的,康熙一定很清楚。胤祥不仅救了张五哥的命,他妹妹还是胤祥的侧室,胤祥又是胤禛的人。所以,张五哥全家的荣华富贵,乃至身家性命都紧紧地绑在了胤禛这根绳上 。到了自己驾崩那天,如果有机会,他肯定会死命保胤禛。

康熙在第八集安排了棋子,在第二十集发挥了保定乾坤的作用。

5

整个剧中精典无尽!老康咽气后,老八、九、十哥几个搅乱不断,先是老八故意问死爹没听清传位给谁,再说一遍!老十七老小几个叫出四阿哥,老九老十斗打十七后又改谎为十四阿哥,老八的眼色,老九厉言威吓张廷玉:现在悬崖勒马还来的急!然后这个别走,那个别动,自个要外出,老四斥之想去调兵,下令图里琛任何人不听令走出立刻锁拿!唬住老八,老九立马跳起:狗一一的,谁敢?!协老八外闯!老四已力所不济,一句低沉却无比震慑的“所有兵马将这里团团围住……”,老四、张廷玉人软了下去,心却放下了的表情动作……,而后才见心怀鬼胎鼠首两端的隆科多昂然捧诏登场……不过这个才掘智浅的货那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你们兀自不拜,难道真的不想做大清的臣孑?!却是威严给力,为其进入军机处扯了大力!

6

我来说一个,雍正赐死年羹尧,其中一段戏看似漫不经心,以为却大有嚼头。

人之将死,心地渐趋平和,他从高高的权位上掉下来,一降再降,变成守门老军,已失去权利斗争资格,一日天朗气清,来一欢乐的牧童,唱起了歌,已经与世无争的他,竟与这小小牧童玩起游戏来,以为这一幕独具匠心,非大手笔不得运椽如斯。

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昔日杀人如麻的大将军,威风着实了得,朝廷方面二品高官,说撸便撸,颐指气使的骄狂,近乎飞扬跋扈。更狂悖的是,越礼乱行效法皇家,小妾伺寝竟然乔模装样翻起牌子来,直接挑战主子权威,其实官再大仍是奴才,这一点他的道行不如李卫,居官有子起名李忠四爷,雍正就对他相当放心。年某人自恃功高,不知震主之虞,百般折腾,售人多种把柄,就是不被赐死也很难全身而退,这一点想必早已料到,所以看见李卫的第一眼就已明白。

然文气之道有张有驰,李卫让翠炒好菜登程,这一刻,年重享了短暂的人生欢乐。牛在坡上,江南田园绿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高水长有故事。他不是大将军,他的命运会和这捏着鼻涕玩游戏的牧童一样,忙完春耕忙秋粮,虽然辛苦但是快乐的。现在游戏结束了,将军输了,输得干净彻底,刽子手正是李卫。

7

我杨角风来讲一段最有意思的剧情吧,这里面蕴含着太多的细节了,不仔细看还真不好发现:

一、

先简单讲一下剧情啊,因为佟国维举荐老八胤禩当太子失败,使得自己落得个退休回家的下场。康熙帝大肆表扬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并让老三胤祉去接回太子胤礽。

本来这事已经尘埃落定,废太子复立之事已经板上钉钉子了,可是老三胤祉刚把太子胤礽接过来,还跪着等旨呢。结果康熙帝突然就接到报告说,乾清门外十三爷胤祥和十四爷胤禵干起来了,这段搞笑剧情就在康熙帝惊讶的抬头一看中拉开序幕:

这场架打的真够长的,一群大臣和皇子们围观,只是这打架的招式有点奇怪,我们理解的打架就是你一拳我一拳,你一脚我一脚的打,可是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干架,却像是在摔跤,哦,不,倒像是相扑,关键是还不分胜负!

此时最有意思的是围观的那群人,不知道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一群人喊别打了,一群人反而在叫好。不过也符合我们看瓜群众的审美观,我们现在社会但凡遇到点打架的事,总是不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

二、

我们再看看众位皇子的表情,那才叫经典:

首先出现在画面中的是老三胤祉,自从老三胤祉上次举报老大胤禔后,就渐渐的收敛锋芒,安静的修书去了。此时他面对如此场景,一脸的无奈,本来现场除了跪着的太子胤礽以外,他是最大的阿哥,应该是拉架的。

可是老三胤祉大家也都知道的,手无缚鸡之力,面对两个摔跤高手,他根本不敢近身,从他一脸的生无可恋的表情来看,他心中想的一定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此时唯一一个要上去拉架的只有老八胤禩,因为他也知道老十四胤禵越这样闹,越会增加康熙帝对自己的反感。所以,他必须得拉架,这样持续下去,对自己非常不利。

可是怕就怕猪队友,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一直死死的拉着老八胤禩,他们为什么不拉老十三和老十四,偏偏死死拉着老八呢?

说到底,他们就希望老十四这样闹,毕竟他们心中也有火,看不惯康熙帝复立太子胤礽。但是他们不敢对康熙帝表达不满,也不敢对老四胤禛表达不满,只有老十三胤祥是出头鸟,别说老十四想揍他,连老十也想揍他!

三、

就这样一群人跟看猴戏似的围着打架的两个人,但是刚才也说了,老十胤誐也想揍老十三胤祥,果然他突然就出脚了,这个脚出的非常出乎意料,一般的人是发现不了的。

当时老九和老十还在拉着老八,而老八已经挣扎的到了老十三和老十四身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老十胤誐抬起自己的右脚,上来就是一脚,这就是下黑手啊,而且老十三还没有察觉。难怪后来老十当街鞭打田文镜的时候,老十三都拦不住,还要把老十三一起打,敢情是老十三早就被这个十哥踢过啊。

我们再看这时候的太子胤礽和老四胤禛,他们两个在干嘛?

他们两个正在乾清门外跪着呢,太子胤礽可不敢起来,生怕康熙帝突然出现看到。而且太子胤礽是轻蔑的瞅了一眼打架的两个人,一句话都没说。而老四胤禛却焦急的看着这两个人,也是一脸无奈,更是对这两个兄弟的行为而不满。

相对来说,太子胤礽就有些冷漠了,毕竟老十三胤祥是为了自己才跟老十四胤禵打架的,结果这太子此时一句话都没表态。

四、

老十三给老十四一个精彩的背摔,结果老十四身手敏捷的给化解了,随后一片叫好声,老十甚至伸出了大拇指,直夸老十四好功夫。但是他旁边的这位大臣有点抢镜了,你闭着眼睛张着大嘴笑的这么开心,就不怕老十三事后找你麻烦?

随后康熙帝终于到了,侍卫们奉圣旨把二人拉开,但是老十三和老十四还是不服气,老十四说出论单打独斗不怵老十三,论排兵布阵更比老十三强。结果老十三说出了不加思考的一句话:

“好啊,赶明儿要是边疆有了战事,咱俩各带十万兵马,看谁得胜回朝,看谁全军覆没?”

其实这句话老十三胤祥露怯了,因为论单打独斗,刚才并没有发现老十三有优势,更重要的是拿着十万兵马的生死不当回事,竟然说出全军覆没的话来?这样的话,岂不是老十四也战死沙场了?

所以,这句话让康熙帝听到会非常寒心的,也为老十三胤祥最后被圈禁埋下了伏笔。

得批评一下这个小侍卫,你从一出现在镜头中就一直在笑场,怎么?不想吃盒饭了?

五、

为什么说老十情商低的,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你刚才都踢了老十三一脚了,还不解气,当着康熙帝的面骂老十三:

“凭你也配?狗儿的,你不过是废太子的一条狗!”

这里他说的“狗儿的”其实是他的一句口头禅,很难想象这么一句粗话会从堂堂的皇子口中说出。也足以表面,这个老十就是一个土包子,除了耍横以外,屁本领没有!

后来康熙帝一到,这些人都蔫了,康熙帝问谁起的头说废太子是开缺太子的?老十还真是汉子,一口承认了,康熙帝来了一句:

“好,你有种!”

随后康熙帝就说出了那个江湖道士就是个搅屎棍,老十你带道士给老八,就是在害他,什么八大王,王上加白,朕还没死呢?

这一句话算是点醒老八胤禩了,敢情当初康熙帝说的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能代表民意,全是坑我啊?

不小心又写多了,就写到这里吧,让我再去笑一会,这个老十真是愚蠢到家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8

电视剧《雍正王朝》之所以好看,不仅仅是剧情精彩,人物的演技很好,更多的是,好多事情都没有明说,而是通过一些看似毫无相关的话,或者是一些有意,或者有意的表情,来表现出来,但又说不准,只能慢慢的去猜测。

有时候,看《雍正王朝》感觉是在看一部悬疑剧,而且多看几遍完全不会厌烦,很多剧情,其实在前面都有埋下伏笔。那都有哪些有趣的,但又难以发现的细节呢?

一,邬思道让四爷不要去主动揽下那个查刑部的事情,全是四爷没听他的话,主动去揽下了这个事情,邬思道就准备要走了,秋月很纳闷:怎么好端端的要走呢?邬思道说:言不听,计不从,我还呆着干什么。

秋月就去向四爷报告说邬思道要走了,四爷的第一反应是:谁走漏了风声呢?连四爷都这样觉得,就说明当时在场的没有几个,而邬思道又是宅在家里,又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呢?

再结合邬思道在其他的时候,消息也十分的灵通,我们不禁想问,邬思道又是怎么得到的消息,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邬思道要么跟康熙有关,要么跟张廷玉有关,才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二,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打架后,十四阿哥对康熙说了一些气话,把康熙气得拔剑要杀十四阿哥,这个时候张廷玉对十四阿哥说:小杖受,大杖走,意思是让十四阿哥快走,并且使了个眼色给图里琛,让图里琛把十四阿哥带走。

康熙醒了之后,德妃带着十四阿哥去向康熙赔罪,四阿哥故意把受伤的手拿出来,康熙就封德妃为皇贵妃,而之后就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这个就有点意思了,第一,储君会在德妃的儿子中产生,而十四阿哥是犯了错的,那只可能是四阿哥了。

第二,为什么要封十四阿哥是大将军王呢,就是为了提高十四阿哥的地位,那么十四阿哥就不会唯八阿哥马首是瞻。

三,康熙发现太子与郑春华私通的时候,德楞太跟康熙说:皇上,您还是别去吧,就被康熙打了一巴掌,而这个时候图里琛在那边假装小便呢,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图里琛真是太机灵了,怪不得康熙与雍正都十分信任图里琛。

四,雍正继位后,回到雍正府,如果没有仔细看雍正的表情,和理解两人的对话,根本看不出雍正是想杀邬思道的。

9

诸位说了很多小细节,蛮有趣的。我也说一个细节,只说一个,却是你们没有说的:

在第20集,康熙爷知道自己要不行了,召集诸皇子前来,宣读传位昭书。最先来的是雍亲王胤禛,在张五哥的陪同下来的。只是我就不明白了,雍亲王左边那个猫着腰,穿着灰色T恤的家伙,你跟着来干嘛呢?难不成你也是康熙爷的皇子?

故事发生在第20集的20分24秒,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下。当然,不是挑毛病,只是觉得有趣。你还发现了哪些类似这样的细节呢?不妨扔到下面,工作之余,为一乐而!

10

1.第十六集:李卫和翠儿已经长大了,二人两情相悦,难免做出一下不和规矩的事情来。他们二人趁着夜间私会,正在卿卿我我之时(这应该也是李卫为数不多没有BGM的时候),不料被高公公抓到了。这个时候李卫为了保护翠儿,说这不关翠儿的事情,要抓也抓他一个人。

高公公立马说道:

住口,你当我真不懂呀。这种事儿一个人干的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高公公是个太监,请问他是怎么懂这种事情的?

2.第一集:黄河发大水,康熙召集大臣和皇子议事。这个时候八爷胤禩一味迎合康熙,说黄河发大水是纯属天灾,康熙根本不用过分责备自己。然后,八爷提出救灾的措施,一方面从户部拨款、一方面从邻近省份调粮。

此时,特意跑去户部清查完银子的胤禛前来汇报,向康熙报告了户部根本没有钱,而且邻近数省已经没有粮食可以调。

注意一个细节,胤禛刚进宫殿的时候,跪下的时候他的鞋底是非常脏的,而且还是湿漉漉,胤禩的鞋底则是非常干净。结合此时宫殿外面正在下大雨,不得不说这部剧拍摄是非常用心的。

3.第一集:雍正第一次去看邬先生的时候,发现年秋月正在给邬先生洗脚。站在门外的雍正偷窥到年秋月,脸上的表情可谓是一言难尽。从雍正后面和年羹尧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雍正是看上了年秋月。

4.第二集:胤禛和十三爷在江南费尽心机,终于从这些官员盐商手中弄到银子。对此,康熙是非常满意的,一个劲的夸胤禛。可是太子胤礽却非常不给康熙面子,先褒奖胤禛等人一番,然后再进行批评。这让康熙非常尴尬。

于是康熙便话锋一转,说了天津桂顺斋的萨琪玛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样,让李德全拿过来给大家尝尝。不得不说康熙这个比喻真是好,用天津的萨琪玛来暗指胤禛这样做是可以的,巧妙的化解了尴尬。

5.第四集:弘时生病了,胤禩带着九爷、十爷、十四爷去看望他。胤禩对弘时说道,等你病好后,八叔带你放鹰去。可想而知,八爷胤禩应该平时和弘时关系不错的,会带着他出去玩。

后来,八爷胤禩也是一心撺掇着弘时去争皇位也是非常自然的。

6.第四集:邬思道对雍正分析为什么官员会欠国库的钱,客观上来说俸禄的确太低了。官员的俸禄只能够满足官员的温饱。特别是后面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甘守清贫,那他还出来做什么官?

邬思道后面的这句话可以说是道尽了封建王朝当官的本质。待更===========2018年11月3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