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平说,我只是二流功臣,等一流功臣被杀光了,才可能轮得到自己。事实也是如此,陈平虽然是大汉开国功臣,后期诛灭吕后的时候立功不小,可是在大汉开国的时候,陈平的功劳还是没办法跟韩信、萧何以及张良相提并论的。

汉初三杰才是刘邦最忌讳的三个人。

大汉朝开国以后,刘邦酒后吐真言,告诉大家,建立大汉王朝,他本人没什么功劳。要说有一点功劳,主要就是聚拢了一帮人才。

这些人才当中,有三个人堪称汉初三杰,第一个也是功劳最大的,刘邦认为是萧何。因为萧何是刘邦的后勤总指挥,除了打仗的事情他不管,其他事情他什么都要管理。

其次就是带领百万大军击败项羽的韩信,这个人可了不起,手里有兵马就能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就连久经战阵的刘邦,都自愧不如。

还有一个张良,那是刘邦的总参谋。不管是私事还是国事,张良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刘邦最合理的建议,所以刘邦把他当成珍宝一样看待。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史记》

可正是刘邦所认定的汉初三杰,却也是刘邦最忌讳的三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三个人的才能实在是太出众了。

可以说大汉朝的天下其实就是这三个人拼凑在一起打下来的。如果哪一天,这三个人合起伙来要另起炉灶了,那刘邦该怎么办呢?

所以刘邦对这三个人是又爱又恨,尤其是在建立大汉朝以后,刘邦对他们仨的恨意比爱要深重得多。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凄凉的状况,张良早早就前往江湖归隐,萧何只能靠假装贪污从而获得刘邦的信任。

最惨的那就是韩信了,因为韩信手里有军权,而且军事指挥能力是最强的,也是造反最可能成功的一个人。所以韩信最终被刘邦杀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陈平作为二流功臣,要死还轮不到他。

于是就有人问了,陈平咋就不担心刘邦找他清算呢?难道说刘邦对他有格外的信任?其实很尴尬的是,陈平之所以没有得到刘邦的清算,主要还是因为他不够格。

刘邦忌讳的三个人里面,压根就没有陈平这个人。刘邦好歹是一国之君,每天要忙的事情有很多,同时还要担心手底下人会不会造反。

这一切本身就够烦了,所以刘邦只能紧紧盯着几个可能造成大范围波动的人才,可怜的陈平并不在这些人才当中。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史记》

当时的陈平只能算是刘邦的二流谋士,帮着刘邦做一些比较隐晦的事情。比如说花重金离间项羽和范增,这就是陈平的主意。

由此可见,陈平只是在阴谋诡计方面比较出众,而这一点对刘邦的千秋基业是没有多大撼动的。所以刘邦杀不杀陈平,大汉王朝也都会延续下去,这是不会更改的。

可那三个家伙就不同了,韩信带兵百战百胜,当时又是齐王,威望和地位都相当高。萧何作为大汉朝的丞相,对天下的事务了如指掌,甚至比刘邦还要懂大汉王朝。张良的智慧举世无双,运筹帷幄的能力,更是无人可及。

所以这三个人才是韩信最忌惮的人,陈平这个耍阴谋诡计的人,只能往后排了。如果哪天刘邦除掉了这三个人,或许陈平才有幸被列为刘邦忌惮的对象。

不过可惜的是,刘邦只杀掉了韩信一个人。萧何和张良都算是善终,所以陈平也就无法被列入忌惮名单之中了。

刘邦本就没有杀功臣的习惯,只是后世夸张了。

提起刘邦,很多人第一个印象,那就是流氓。这是司马迁给刘邦贴上的标签,几乎影响了两千多年来大家对他的认知。

其实我们还能想起一个词语,叫做飞鸟尽良弓藏。这个词也是司马迁留给刘邦的,意思就是刘邦把人才的才能给使用完了以后,就开始收拾人才了。

这帮功臣在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以后,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了。这个时候刘邦便开始清算这些功臣。

而事实上刘邦果真是这样的人吗?当然不是。跟后世那些清算功臣的皇帝比起来,其实刘邦还是好了若干倍的。

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嬃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於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吕嬃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史记》

除了韩信、臧荼和彭越以外,刘邦基本上没有杀过什么功臣。之所以杀这些人,主要因为他们是异姓王。

刘邦要实行一个制度,那就是非刘姓不得封王的制度。所以在开国的时候,所封的所有异姓王,全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是除了这几个异姓王以外,并没有几个功臣是受到刘邦诛杀的,这就是刘邦最大的特点。他的目的不是诛杀功臣,而是废除异姓王,仅此而已。

所以在杀了韩信这些人以后,陈平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异姓王,他的功劳也远不能被封王。

总结:陈平对大汉朝的功劳,是在诛灭诸吕之上。

大汉朝建国的时候,陈平跟韩信萧何这些人是没法比的,可以说是不入流的水平。他之所以如此出名,其实是因为他在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

当刘邦死了以后,陈平逐渐崭露头角,因为他投靠了吕后这个大靠山。吕后这个人虽然有些残忍,可是在治国方面,或许比刘邦还要有能力。

而且吕后好歹也是大汉朝开国皇后,所以陈平投靠吕后,这本身是没有必要去非议的,因为这是比较合理的事情。

而多年以后,吕后也去世了。这个时候陈平就不一样了。刘邦和吕后对他都有提拔之恩,他效忠他们是应该的。可这个时候诸吕们却想要夺取大汉的政权,这是陈平这位老臣万万不能答应的事情。

作为大汉朝的元老,陈平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挺身而出,挽救了大汉王朝。大汉朝可以是刘邦的天下,也可以是吕后的天下,可绝对不能是诸吕们的天下。

本着天子只能姓刘的基本方针,陈平和周勃灭了诸吕,将刘邦的儿子刘恒接了过来继承皇位,开创了文景之治。

所以说陈平是在这个时候,彻彻底底成为了大汉的股肱大臣。要说忌惮他,那也是汉文帝刘恒忌惮他,远不可能是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

参考资料:

《史记》

最佳贡献者
2

韩信、萧何、张良就是所谓的“汉初三杰”,韩信被吕后弄死后,萧何与张良确实都很怕。

那么陈平为什么不害怕呢?因为陈平可以说就是刘邦的影子,刘邦可以没有“汉初三杰”,但绝对不能没有陈平。

陈平救过刘邦的命,而且不是偶尔救过刘邦的命,是连续三次救了刘邦的命,刘邦可以不信任吕后,也可以不信任樊哙,但绝对不会怀疑陈平的忠诚。

现在就来详细说说陈平为什么不怕?主要还是陈平三次救主。

一救刘邦,脱离咸阳项羽之虎口

鸿门宴之后,刘邦并没有真正逃离项羽的手掌,项羽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弄死刘邦。

刘邦只有尽快逃离咸阳,才算安全,陈平在设法让刘邦早日离开项羽的势力范围,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实,项羽以各种理由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

陈平见各路诸侯都开始返国,于是乘机上奏项羽:“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昭告天下,臣民共知,现在却不让他立即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

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大位,便言而无信,那以后,您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号令天下,大王您不如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您的威名,又可以约束刘邦,正好两全其美。”

项羽想来想去,觉得陈平说得在理,也就同意刘邦离开咸阳,刘邦立即拔寨起程,前往汉中,没有陈平,估计刘邦可能出不了咸阳,就被范增和项羽弄死了!

二救刘邦,脱离荥阳项羽之包围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曾经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粮草通道也被楚军截断。

刘邦不得已向项羽求和,恼羞成怒的项羽始终没有答应,焦头烂额的刘邦求计于陈平。陈平让刘邦从金库中拿出万斤黄金,因此买通楚军的某些将领。

他让这些人挑拨离间的四处说:“在项王的部属中,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军功最高,却不能裂土封王。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西楚国。”

这些话最终都传到西楚霸王项羽的耳朵里,使他顿起疑心,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很多要事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

他甚至还怀疑亚父范增私通汉王,最后对他也很不客气,范增一怒之下,撂挑子走人,

项羽虽然在荥阳围困刘邦,但陈平的反间计,让项羽集团离心离德,最后刘邦趁机逃离了荥阳。

三救刘邦,脱离白登匈奴之围困

刘邦曾经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当时汉军饥寒交迫,已经危在旦夕。

被围到第7天时,陈平苦思冥想,终于有了妙计。

他知道冒顿单于对他的阏氏非常宠爱,总是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也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来来去去,卿卿我我,感情颇深。陈平似乎已经想到解围之计,于是他从美丽的阏氏身上打起主意来了。

陈平派使者设法接触阏氏,并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说是大汉皇帝送给阏氏的,另取出一幅图画,说是大汉皇帝请阏氏,转给冒顿单于的好东西。

阏氏也是见钱眼开,黄金和珠宝,他都爱不释手了。但是,她打开图画,只见画上绘着闭月羞花的美女,嫉妒之心,油然而生,她不禁追问道:“这美人图有什么用处呢?”

汉朝使者假装虔诚的样子,像模像样地说:“咱们的大汉皇帝被您的单于包围在此,现在已经非常愿意罢兵言和。所以才把金银珠宝送给您,再请您代他向单于求情,又怕单于不会答应您的请求,就准备把国中的美人献给单于。因为美人还没到来,所以先把她的画像献给单于,以为凭证。”

阏氏假笑着说:“你们就凭这种姿色的女子,就想让单于改变主意,赶快拿回去,单于绝对看不上这样的女人”

汉使有些惭愧地说:“大汉皇帝总觉得把美人献给单于,怕会夺了单于对您的宠爱。可又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如果您确实能够帮助大汉皇帝解围,那我们当然也舍不得把美人献给单于,情愿给您更多的金银珠宝。”

阏氏自信满满地说:“你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此事包在我身上,不日就可解围。”

阏氏利用单于对自己的宠爱,加之有足够多的金银珠宝贿赂单于的宠臣爱将,阏氏和他们最后说服了单于撤围而去,刘邦因此脱离“白登之围”。

总而言之,陈平一救刘邦,脱离咸阳项羽之虎口,二救刘邦,脱离荥阳项羽之包围,三救刘邦,脱离白登匈奴之围困。

因此,陈平后来成为刘邦最信任的大臣,刘邦可以不信任吕后,也可以不信任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樊哙,却不可能怀疑陈平的忠诚。

所以,韩信被吕后弄死后,萧何与张良都很怕。但陈平确实不用担惊受怕,他三次救主,与刘邦的君臣之宜很深,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被刘邦冷落和怀疑,他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3

因为萧何是权臣,张良是能臣,而陈平是宠臣。所以既为权臣又为能臣的韩信被杀,兔死狗悲,萧何会害怕、张良也会害怕。但是,陈平不怕,陈平啥也不是,最不可能威胁刘邦的皇权统治,而且是刘邦皇权统治的依附者和担当主力,他无所畏惧。

1.萧何萧相国是最该当心的,因为丞相权力太大

萧相国为何自污清白?

强占百姓田地而把自己搞进监狱,就是在自毁人设、自毁威信,让刘邦放心。

为啥要这么做?原因就是萧何的权力实在太大,大得上可欺君、下可使臣。这不是萧何积攒的,而是丞相制度使然。

三公九卿高官里,丞相绝对是要里子有里子、要面子有面子。九卿不说,基本上就是丞相的下属衙门。三公里的太尉,不常设,就是设了也是摆设;三公里的御史大夫,往往是副丞相,就是丞相的副手。三公是这么个设置,也就知道丞相的位置到底有多尊贵了,是真正的百官之长。而更厉害的还是丞相府,朝堂有九卿,而丞相府里有十三曹属,几乎是啥都能管、啥都得管。

而跟丞相府的设置相比,皇帝的权力就小多了,几乎就是个国家象征。所以,皇帝是国家领袖而丞相是政府领袖。后世朝堂权力的主要斗争就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而斗争的内容就是皇帝从丞相手中夺权力,原因就是丞相权力太大、太多。

丞相权力如此之大,加上萧何功臣第一的威望,皇帝刘邦能不担心吗?太担心了,担心得都睡不着觉。刘邦担心猜疑而萧何也会猜疑担心,韩信被杀,萧何当然就得找应对之策了,要么立即造反,要么赶紧想办法解除刘邦的猜疑。

2.张良张子房的能力太大,刘邦就从来没放心过

都说张良是道家人物,所以功成身退了。但是,权力是比鸦片更让人欲罢不休的,你想抽身就能抽身吗?

范蠡是抽身了,勾践破吴后,他就畅游江湖,是他真想这么做吗?不是,是逼不得已,因为不抽身他就得死。

张良呢?不是不抽身就得死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就进不了身。刘邦从来就没让张良接手过真正的权力。啥是真正的权力,一个是领兵,像韩信那样;一个是领政,像萧何那样。而张良呢?仅是一个画策之臣。

为什么刘邦不让张良染指权力呢?假使楚汉争霸期间,不是彭越赴梁地实施挠楚之策,而是张良去了,会是啥结果?再一个假设,不是韩信和张耳去扫荡魏、赵、代、齐、燕,而是张良去了,或张良跟韩信一起去了,会是啥结果?张良真能把刘邦卖了,还得让刘邦帮着数钱。

没别的原因,张良这个人能力太强。二十岁之前是韩国贵族,不是秦灭韩,张良就子继父职成为韩国丞相了。二十岁之后游侠江湖,中间组织了阳武刺秦皇的大案件,虽然没成功但是这伙刺客竟然全身而退,始皇帝到死也没能抓住他们。

这么个人,刘邦能放心吗?他只是没赶上机遇,但凡有机遇,天下谁是对手,项羽和韩信根本就不再话下。

张良比刘邦只小六岁,乱世起义的时候,这俩人是大叔级或大爷级的人物,韩信和项羽死得时候也就三十来岁,所以就是现在00后或90后,怎么跟张良和刘邦这种老江湖比。

所以,韩信死了,张良很害怕,但不是最害怕的,他没有权力,所以谨小慎微就好,也不用自污清白、解除刘邦猜疑。

3.陈平就是刘邦的狗腿子,要资历没资历、要胆量没胆量

吕后床前问政,萧相国死了那就曹参为相,曹参死后那就王陵为相而陈平副之。刘邦说王陵这个人脑子不好使,但绝对敢担当,当个丞相没问题。而陈平呢?陈平是脑子太好使,狡猾得不要不要的,但这个人就是太聪明了,所以不敢担当,也不会冒险。

刘邦把陈平都已经分析到了骨头里,他不会造反,他只会踏实打工。你就是给他丞相的权力,他都干不好,不是不聪明而是太狡猾,所以服不了众。

除沛丰功臣集团外,张良是外来的,但这个人有家室、有背景,关键是能力太强;韩信是外来的,后来跟英布和彭越一样,成了合作者而不是刘邦的下属;再有就是陈平,他也是外来的。

但陈平这个人来得太晚,所以资历最浅,整个沛丰集团都看不上他,甚至都仇视他。

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陈平这个小兔崽子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监察将领们,就是警察中的督察、军人中的纠察、官员中的纪委书记,瞅谁不顺眼就收拾谁,而且还收钱捞票子,惹的沛丰功臣们纷纷告状。

这种人口碑肯定不好,但大领导最喜欢,因为他为领导真心办事,而且总干领导喜欢的事。而最重要的是,主公不用他篡权,因为陈平这种人根本就没党,如果有,那这个党就是刘邦。

于是,刘邦从不担心陈平会权大欺君,反倒担心他权大了也压不住大臣,因为这个人口碑太差、为人太滑。所以,陈平是最不用担心的。

后来吕后乱政,陈平能当副丞相;后来文帝主政,陈平还能当上丞相。但无论是刘邦、吕后,还是文帝,从来都不担心陈平这个丞相。

4

陈平不怕被刘邦杀是因为他对刘邦没有任何威胁,他的功劳和名气也远不如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

刘邦曾话里话外的说自己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可能当上汉王。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话表面上是对他们的褒奖,可想的深一些就能明白刘邦对他们的忌惮之心,君王都容不下比自己厉害的人,因为随时担心会被取而代之。



韩信是刘邦最忌讳的人,因为他在刘邦被项羽打的节节败退的时候,还请求刘邦封他为假王,当时韩信攻打齐国大胜,想让刘邦封功行赏。

刘邦被此事气的快跳起来了,不来支援自己就算了,还想封功行赏,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刘邦因需要韩信帮忙一起打败项羽,于是刘邦便很大方的封他为齐王,但心中却从此记恨上韩信了。

在刘邦当上汉王后,就迫不及待的收了韩信的兵权并且以造反的理由让他死在了吕后手中。

萧何是和刘邦一起从老家打拼出来的,两人有很深的革命情谊,但萧何的人缘太好了,身后不仅有一大帮从老家一起来的兄弟,百姓们也都拥护爱戴他,有这么多的群众基础,就差一呼百应造反了,当然开玩笑他不会造反,可也挡不住君王的猜忌之心。



萧何自知刘邦开始忌惮他了,便想了办法来抹黑自己,他占领了百姓的农田,并开始收取贿赂,渐渐的打消了刘邦的怀疑之心。

张良是里面最洒脱的人,他是韩国的贵族,他计谋无双,曾多次救刘邦性命,但早早知道飞鸟尽良弓藏,所以在刘邦登基后,便一心求取丹药,闲云野鹤,不问政事了,他做到了功成身退,也保住了性命。

而陈平跟上面几位相比就不那么出彩了,他背景简单,一无无群众基础,二无杰出的战功。但他给刘邦出的几次计谋,为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立了不小的功劳。

历史典籍中他有出六种的计谋:

第一: 用离间计离间范增项羽,让项羽贬范增回家休养,致使范增郁气难解,病死途中。

第二:让士兵乔装成女性诱敌,解刘邦荥阳之围

第三: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使韩信对刘邦誓死追随

第四:联合齐国灭掉楚国,刘邦兵力大增大败项羽

第五:为刘邦献计,在韩信拜见时将他擒住并贬为淮阴侯。

第六:白登之围,解救刘邦脱离匈奴险境。



以上看来,陈平的功劳还是不小的,但陈平的计谋多被后人认为是阴谋,就是上不了台面的,他本人听说还曾与自己的嫂嫂通奸过,因此事他本人被抹黑了不少,也被后人所不耻。

刘邦还评价他说: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就是不能独挡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对陈平是没有提防之心的,认为他对自己没有威胁,陈平也就自然不担心自己被杀了。

吕后死后,陈平到汉文帝时被封为左丞相,可谓是风光一时。

喜欢请点赞留言和关注哦

参考文献:史记

5

公元前196年,萧何助吕后将大汉开国功臣韩信斩杀于长乐宫。刘邦得知消息后,在感叹韩信命运之余,加赐萧何5000户食邑、另派500兵士作为其卫队。为此,萧何非常高兴,如沐春风,每天宾客盈门,纵酒欢庆。然而正当萧何飘飘欲仙的时候,一位叫召平的门客却给他泼了一头凉水。召平对萧何说:“丞相恐怕要大祸临头了,皇上已经对您产生猜忌,那500卫兵不过是方便送您‘上路’罢了!”

(萧何剧照)

萧何听完被吓得浑身直冒冷汗,仔细想来,召平之言确实有道理,因为毕竟自己是韩信的伯乐,如今“千里马”获罪被杀,刘邦没理由不提防他这个“始作俑者”。再说,刘邦对自己起疑心也不止一日两日。顿悟之后,萧何不仅马上将封赏推还刘邦,而且还献出大笔财物以充车库军资。如此一来,刘邦龙颜大悦,萧何度过一劫。

相比“后知后觉”的萧何而言,同样身为开国功臣的张良可谓是“未雨绸缪”,因为他早已远离朝堂是非,上山去练了气功,似乎是参透了韩信的命运结局一样。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同为开国功臣的陈平却似乎没有从“韩信之死”中感觉到害怕,想必朝臣们大都战战兢兢了,而他还一如既往地在刘邦这只老虎身边晃悠。原因为何?难道不怕也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吗?

(张良剧照)

有人说陈平不过是个“二流”功臣,还不入刘邦法眼,不值得一动。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客观。因为论功绩,陈平虽比不了萧何为刘邦“看家护院”那么看上去实在,但丝毫不比张良逊色多少。因此,平心而论,陈平自然也在刘邦所忌惮之列。而陈平之所以“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并不是不怕,而是有化解之道。

有时候,人的出身很容易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陈平既没张良“五世相韩”的显赫家世,也不如萧何坐镇一方豪强,而是家徒四壁,靠寄养哥哥家为生。幸运的是,后来娶了一位“五克其夫”的富户妻子,然后靠着岳父家慷慨资助,开始结交四方,名气小成。

秦末大起义爆发后,陈平先投奔了魏王咎,后又投靠项羽。陈平本想在盖世英雄项羽那里大展宏图,但事与愿违,不仅不被重用,而且备受猜忌,甚至性命不保。因此,陈平又找合适时机投靠了刘邦,并得到重用。最终,陈平在刘邦那里混得如鱼得水,并助刘邦建立汉朝,荣为开国功臣。

(陈平剧照)

所以,从陈平的人生际遇来看,完全是一介平民逆袭富豪权贵的奋斗故事,而这个故事也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原来,陈平在投靠刘邦之后,马上就受到重用,因此不久便过上差奴唤婢、鲜衣怒马、风光无限的生活。陈平的迅速窜红,很快便引起陪刘邦沛县起兵那帮兄弟们的妒忌。于是,他们纷纷向刘邦进言,列举了陈平的种种劣迹,比如“盗嫂受金”等污水一盆接着一盆,纷至沓来,不一而足。因此,刘邦马上质问陈平,是否确有此事。没想到陈平很坦然的承认“受金”一事,并且说明完全是为刘邦办事之便,但对“盗嫂”一事只字不提。另外,陈平还对刘邦说,是去是留,悉听尊便。

结果,刘邦对陈平的直率大加赞赏,从此对其更加信任。不久,陈平便用“反间计”成功离间了范增同项羽的关系,最终使项羽痛失一臂,为日后被刘邦所灭埋下伏笔。如此,等于陈平用实力向刘邦及众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声望愈加烜赫。刘邦称帝后,陈平还为其献了数条奇计,比如智擒韩信、白登山脱险、立斩樊哙等。

(刘邦剧照)

因此不难看出,陈平在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像张良一样及时“隐退”,而选择迎头赶上。何故?因为他明白“进攻就是最好防守”的道理,他要以他的进取精神让刘邦产生依赖,并时刻感觉他是一个“有用之人”。如此一来,刘邦自然不会轻易杀掉陈平,相反还重用之,而陈平也不必因功高震主惶惶不可终日。

总结:

古之王朝伊始,开国功臣都会经历一场“人人自危”的煎熬,因为谁都明白“打天下”与“共天下”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以,有些人过得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有些人则选择急流勇退,而很少有人如陈平一样继续“钻营”。其实,这就是体现了陈平的过人之处,及富有智慧的逆境生存能力。不过,后世对陈平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他善使“阴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其实,陈平的处事风格同刘邦很合拍,他们更明白一个“成王败寇”的道理。因为历史不会同性弱者,更不会相信眼泪,弱者只会被大浪吞噬。因此,陈平在司马迁心中地位很高,还将其列入《史记》的“世家”行列,身份也能与萧、张二位平起平坐。就个人形象而言,陈平远没有上述二位光亮、正面。但凡事不可求全责备,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并不类同,而我们确实能从陈平身上看到一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6

答案:陈平满脸黑人问号懵了好一阵子才说道,刘邦还记得我吗?没错,在真实的历史情况下,韩信如果是一流的将军,那么萧何和张良就是二流的谋士。那么这个时候陈平在哪呢?在大门外面百十里之外的地方候着呢。

事件回顾

陈平在大家的思想认知当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谋臣,为什么呢?因为陈平曾经帮助刘邦设下了6个计谋,而这6个计谋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大汉王朝。

但是我们仔细去看陈平这一辈子,好像除了这6个计谋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可以拿出来的计谋了。

更要命的是,我们把这一系列的计谋拿出来就会发现它不是阳谋,是阴谋。换句话来说,陈平人品不太好。

而且那个年代人品不太好,往往就意味着臣子们不待见你,离你远远的,不单臣子不待见你,恐怕老百姓还得冲你吐几口吐沫。

而刘邦在和陈平聊天的时候,曾经指着陈平说过一句话,就是这句话直接把陈平给全面否决了。

功大莫过于救驾

小伙伴们可能很好奇,为什么这句话否决了陈平呢?因为刘邦说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今天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个位置,无非就是救过我两次命罢了。

紧随其后,刘邦对陈平的评价又多出来4个字:难以独任。

这4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意味着陈平根本不可能独当一面。

没错,这就是事实

在真实的历史上,陈平之所以谋略非常的高,是因为他跟随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

在最开始的那一群大老粗里面,陈平的确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谋臣跟随刘邦,越来越多的谋士愿意效忠刘邦,陈平的地位反而越来越低。

简单来讲,如果从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开始的那个时间节点,把所有的谋臣从上往下排,那么陈平得在外面远远的侯着。

只要陈平没有犯特别大的错误,当然即便陈平犯了大错误,只要不是涉及到谋反等等错误的话也没有问题。毕竟陈平救过刘邦的命,再加上陈平人缘不好,只是偶尔能出几个阴谋。这样的臣子才是刘邦最放心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7

陈平手中并无兵权,不会被忌惮。他又懂得始终跟从领导刘邦以及吕雉,识时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是铲除异姓诸侯王和大封吕姓诸王的有力助手,刘邦和吕雉对他很满意,并不会杀了他。


(陈平剧照)


韩信被杀,跟陈平脱不了关系,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想法设法的除掉异姓诸侯,其中以韩信的势力最为强大,刘邦在公元前201年接到韩信意图谋反的举报。


刘邦大为不安,就问群臣该怎么办?陈平说韩信的作战能力强大和所掌握的兵权很大,如果硬要发兵讨伐恐怕会两败俱伤。于是他献计刘邦说古代有天子巡守,以会诸侯,让刘邦假装巡守,把韩信骗到楚之边境,把他生擒下来。


韩信果然中招,被刘邦给生擒住了,因为没有谋反的实际证据,就把他贬为淮阴侯,押到京城中看管起来。


(韩信剧照)


吕雉与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杀害,还以谋反的罪名,灭了韩信的三族。


可以说要不是陈平献计,让刘邦把韩信骗到楚国边境,最后被生擒到京城,韩信也不会死得那么惨。


由此看出,陈平十分懂得讨好领导,时刻为领导排忧解难,他深知作为领导的刘邦最为忌惮手握兵权的异姓诸侯,他设计帮刘邦除掉了异姓诸侯这个心腹大患,陈平自然而然,地位飙升,成为刘邦的心腹。


(刘邦和吕雉剧照)


在刘邦死后,陈平又迅速攀上吕雉这个新的领导,吕雉为了扶持吕氏一族作为外戚势力来对抗刘姓皇族势力和功臣势力,就要打破刘邦非刘姓不得封王的命令,吕雉要封自己兄弟为王,当时的丞相王陵竭力反对,而陈平马上站队,支持吕雉封自己兄弟为王。


陈平的举动得到了吕雉的欢心,吕雉当即找了借口把王陵的丞相之位废了,扶持陈平作为丞相。陈平十分识时务,他知道刘邦死后,朝中的实际权力落到了吕雉手中,跟吕雉这种心狠手辣的女人作对绝对没有好下场。


在后宫,深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被吕雉做成了人彘,戚夫人的儿子如意更是被吕雉计毒死。在前朝,吕雉设计除掉了韩信,并灭掉了韩信三族,而且她更是将臧荼杀害之后,剁成肉酱,分发给诸侯震慑他们。可见吕雉的手段有多狠毒,陈平唯有及时站队吕雉,才能活命。


(刘邦和戚夫人剧照)


陈平是一个十分圆滑,懂得跟领导相处的人,这就是他跟韩信的不同,韩信虽然能力出众,为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可他为人桀骜不驯,还拥兵自重,早就被刘邦所不满和忌惮,对他起了杀心。


而萧何和张良的一个威望过高,一个能力太强,也是被刘邦所忌惮的,因此他们都害怕刘邦会杀了他们。而陈平时刻紧跟领导刘邦和吕雉,为他们排忧解难,更是被倚仗为心腹,就刘邦和吕雉还需要靠陈平办事,有被领导需要就不怕有杀身之祸了。


8

陈平有很多黑历史,为何他却能够青云直上,成为汉初官场的不倒翁?这件事,对陈平有知遇之恩的汉高祖刘邦,临终前就亲口解释了: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陈平,是一位虽说独当一面不足,却绝对充满智慧的栋梁之才。

而以这句精到评价说,陈平一生的辉煌,首先就来自一桩幸运事:他遇到了刘邦这样一位能够慧眼识才的明主。换句话说,如果陈平遇到的不是刘邦,他这样的人物,恐怕职场打拼初期,就是那种哪家老板都瞧着讨厌的“庸才”。

早年的陈平看上去有多“庸”?刘邦是最有发言权的,楚汉战争打的白热化时,陈平扔下项羽来投奔他,到了刘邦麾下后,就惹得怨声载道,没几天关于他的罪状就漫天飞,不是说他手脚不干净偷东西,就是说他档案太黑,跟自家嫂子都不清不楚。闹的刘邦本人也犯嘀咕,找来陈平一顿审。当时刘邦的心情,真是恨不得一脚踹了陈平。

但就是这个命运关口上,坦荡的陈平毫不避讳,半点不为自己评功摆好,一五一十承认了自己的毛病,却也同样摆事实讲道理:我和我嫂子的事情是真心相爱,真爱有什么错?我手脚不干净?我来投奔你的路上被强盗打劫,不拿点钱我怎么给你干活?这一番坦诚态度,反而打消了刘邦的疑虑——有缺点不怕,陈平,就是一个有缺点的能人。

只以此事,就足以教育后世多少职场中人:有缺点没关系,做人做事不够坦荡,才是真正没救。陈平,就是以自己的坦荡,在这次对话里,挽救了自己一度灰暗的职场命运。

至此之后,陈平也就彻底改了命。认准陈平是人才的刘邦,更是放手叫他做事。“放手”到什么地步?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陈平献计离间项羽与范增,刘邦立刻大手一挥:事情你去办,缺钱就从我这里拿。果然传谣成功,惹得项羽范增俩人猜忌不断,也叫岌岌可危的战争形势彻底扭转。

如此小试牛刀后,陈平也就青云直上。事实也证实了刘邦对陈平的判断,陈平没有周勃萧何等人独立担当的能力,但是他精通人心的智谋,却足以让他在关键时刻,找到困局的破解办法。待到决定汉初国防命运的白登山血战上,又是陈平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说服匈奴单于的阏氏,令同样人困马乏的匈奴就坡下驴,使刘邦顺利冲出了包围圈。汉匈的和亲局面就此奠定。虽说陈平精通的,是智谋诡诈,但无法抹去的,却是他关键时刻的担当。

正是这样的品质,使刘邦临终之前,饶是知道大汉朝危机四伏,却走得相当安心。刘邦驾崩后,吕后专权多年,吕家贵族遍布朝野,眼看就要鸠占鹊巢,但危局面前,陈平却始终保持低调,叫吕后也对他相当放心。但就是在低调之间,陈平冷静布局,终于在吕后死后悍然发力,与周勃一唱一和,成功铲除诸吕势力,让休养生息的大汉王朝,免去了一场战乱危机。

如此一气呵成的危机处理能力,对照之前刘邦的评语,更不得不叫人感叹:这样一个满身缺点的陈平,刘邦竟都能发现他的潜在优点。如此精确的用人能力,开创汉朝四百年江山,着实实至名归!

9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不怕?只因刘邦对他的4字评价

韩信在历史上被称为“兵仙”,领兵打仗,以少胜多,从无败绩,最后与刘邦合围项羽,让刘邦成功登基称帝,按理来说,韩信的功劳是最大的,但是韩信也是最早被杀死的功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韩信的死与萧何脱不了干系,不过谋害韩信这件事,萧何也不过是执行者,其他人谁看不出这是刘邦在背后指使的?

韩信一死,萧何与张良都明白,刘邦这是要对功臣们下手了,纷纷用自己的方法来逃避。张良选择了归隐,不交朋友,不问世事,更不问朝事,整日忙于著书。萧何虽然看得没有张良明白,但是因为他手下门客众多,自然也会有能人给他出主意,那就是往自己身上泼脏水,把自己名声搞臭。刘邦之所以杀功臣除了功臣功高震主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民心所向,萧何为了掩盖这一点,就不断的干一些“坏事”,这样刘邦就会对他放松警惕了。

跟这两位比起来,陈平可以说是怡然自得,说起来陈平的智谋与功劳一点不比张良差,后世都以陈平、张良来形容左膀右臂。不过比起张良的阳谋,陈平善使阴谋,比如毒计救刘邦,计策虽然毒辣,但是能用在刀刃上也不失为好计谋!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陈平完全不慌的原因是,刘邦曾经对他做过4个字的评价:难以独任!意思就是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说到独当一面,这四个字是张良对韩信的评价,韩信用兵如神,在军中很有威望,确实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并且为人比较狂放,因此也是最受猜忌的。萧何在帮助刘邦平定天下时在关中威望极大,并且与许多能人关系都很好,也是刘邦军中与韩信关系最好的人,这样的人也是很受猜忌的,毕竟朋友多的人造起反来是很可怕的。张良虽然是个谋士,但是对时局的把控能力以及他旧韩国公子的身份,也让刘邦有所忌讳。

虽然陈平之才不下于这三位汉初三杰,但是陈平在投靠刘邦前可谓臭名昭著。陈平为人好色贪财,并且为人比较阴翳,善使阴谋,所以在刘邦手下并不受待见,没有人喜欢与这样的人做朋友。但正是这一点让他免被刘邦猜忌,要知道,造反这种事情不是一个人办得成的,陈平也一帮人都拉不起来,怎么造反?因此与汉初三杰不同,陈平根本不担心刘邦会清算他。

刘邦正是看中这一点,因此一直没有对陈平有过怀疑,也非常了解他的能力,扛把子不行,二把手却是绝佳!刘邦死后,让周勃为正,陈平为副,二人后来辅佐汉文帝,开创了一代盛世!

10

刘邦杀得的都是封过王的人,对他手下封侯的功臣并没有进行大肆杀戮,所以谈不上说萧何张良害怕。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