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

2020-09-28 12:00阅读(61)

如何评价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最近闲来在家又看了一遍琅琊榜,梁帝多疑寡恩,性格冷酷,七万赤焰军命丧梅岭,最出色的继承人也因为触碰皇权而毒死在天字号的

1

最近闲来在家又看了一遍琅琊榜,梁帝多疑寡恩,性格冷酷,七万赤焰军命丧梅岭,最出色的继承人也因为触碰皇权而毒死在天字号的牢房之中。我简单的来给梁帝洗白一下吧,毕竟梁帝坐上了天子之位,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

我们拿林家小殊来简单说一下林家当时的威盛

赤焰军少帅,赤羽营主将林殊,整个京城中在当年最耀眼的一个年轻人,父亲赤焰军主帅林燮,母亲晋阳长公主,舅舅更是当朝的皇帝,文从当时文坛领袖黎崇老先生,武从当时大梁最强军队赤焰军。未婚妻是云南穆府的女将穆霓凰。

就这样一个仅仅十几岁的年轻人,就已经身具这么大的能量,梁帝岂能不心惊?如果林殊和穆霓凰真的结婚,成为夫妇,这可是大梁最强两只军队的联合,虽然梁帝是皇帝,但是对于这两只军队而言,并没有太大的震慑力。当年太皇太后的那场赐婚,不知让梁帝多少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吧。

我们再来说说林燮,林燮当年直接参与了那场叛乱,也是为数不多的知道当年这个皇帝为了谋得皇位借用外族(滑族)的力量来助他登上帝位。我们可以倒着看,在最后金殿对质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要翻案的是正义感爆棚的蔡尚书蔡荃,而第二个呢?竟然是和稀泥十几年的中书令柳橙,这个时候竟然义正言辞的站在了梅长苏这边。大家可以再想一想,还有蒙挚,仅仅在赤焰军一年而已却对赤焰林家念念不忘,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当年的旧情吗?如果是还好,如果不是那就令人不寒而栗了。还有皇帝身边的那个高公公高湛。当然还有言阙言侯爷,这已经是在林家覆灭十三年以后了,竟然还会有这么多人为林家伸冤。当年赤焰惊天一案发生以后,很多人为林家伸冤,都被皇帝冷酷的杀死,流放。还有夏冬,夏冬的丈夫是赤焰军的疾风将军--聂峰,夏冬是什么人?悬镜司高阶掌镜使,而且夏冬的哥哥也是,也就说,皇帝的个人情报机构,三个掌镜使有两个是跟林家交好的。当年林家之威盛,党羽之多可想而知。

而且,当年滑族帮助梁帝登基以后,降而复叛,后来林燮将滑族男子全部斩杀殆尽。当年助他登基的两把刀,他选择了一把去灭掉另一把。滑族必须要灭,因为这关乎到他登基的秘密,关乎到他的皇权的政治合法性。而将滑族灭掉以后,林燮就成了最后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了。他不死?谁死?

这只是林家在朝堂的明面势力,我们再来简单说说林家的江湖势力,当年林燮与琅琊阁交好,也就说当年林燮当年能在琅琊阁得到的情报一点都不会比梅长苏要少。还有江左盟,他再是江湖第一帮,也仅仅是个江湖帮派,但是在琅琊榜中江左盟中可以赤焰旧部的大本营了。这就让人胆寒了,一个普通的江湖帮派,谁会犯着株连九族的危险去收留这些人呢?好,就算收留了,又有几个人会支持盟主去为林家伸冤呢?这里我们来猜测一下,当年林燮化名梅石楠游历江湖的时候,遇见琅琊阁的老阁主,又随心创建了一个江左盟,但是多年精力耗费在家国大业上,所以在当时远远没有梅长苏苦心经营的天下第一帮的大势。只有这样,江左盟从一开始就已经姓林了,才能说得通,盟里上上下下众干人等都会支持梅长苏为林家伸冤,走这条九死一生的路。

那好,我们暂且不说梁帝的为人如何,我们就来试想一下,当年如果没有发生赤焰惊天一案,接下来的走势会如何。就算林燮忠心耿耿,赤胆忠心不会谋反。一代贤王祁王萧景禹顺利登上帝位,林燮将手里兵权顺利过渡到林殊手里,别说什么削权,林家赤焰军也是只认林家王旗不认皇家的,再说祁王也不一定会削权。林殊顺利接过赤焰军,娶得云南穆府家的穆霓凰,军方势力也然是无法撼动,再加上林家党羽极多,这时候林家已经算得上是权倾朝野。林家世代忠良,林殊武可马背夺天下,文能搅动京城风云,这样的人物,就算他不反。他的儿子会不会反? 就算他不反,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发生诸如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这样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吧,毕竟林殊太耀眼了,我们也提到过,当年的梁帝登上帝位其实是不和法规的。这很有可能啊,毕竟文武百官很多人都想要从龙之功的。

赤焰一案发生前,林家已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无论谁当皇帝,都会是眼中钉肉中刺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就算皇帝相信林燮,但是林殊呢?百年以后这个庞然大物危及子孙呢?而且,在最后梅长苏和梁帝的对话中说到,林燮常常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就是说林燮其实是不太懂飞鸟尽良弓藏的,他还是对这个皇帝如以前没有登基前一样可以称兄道弟的。这就很让我们这位本来就不是合理合法的皇帝更加忌惮了。

如果,林殊并没有那么聪明,或者说林殊是个傻子,纨绔子弟,那么梁帝真不一定就会对林家下死手。忠臣良将,手持重兵,一代而终,还能落得下一个贤君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最后,我们简单来说一下祁王,祁王,和林家交好已然不用多说。一代贤王萧景禹,是当时诸多皇子中谁都没办法比拟的存在,这让我想起了汉武帝的刘据,是心怀着理想主义力图改革,和他的父皇产生了诸多冲突最终被冤杀的皇子,刘据的舅舅也恰如林帅一般是当时汉朝军方的灵魂人物,为皇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被皇帝所忌惮。而且皇上和卫青互相娶了对方的姐姐,和琅琊榜里的情况也比较类似。而赤焰之案的原型则很可能是当时的巫蛊之祸,在这场灾难之中,皇长子刘据,其生母皇后卫子夫均自杀,皇长子的几位子女均遇害,只剩他的一个孙子,当时还是婴儿,并在监狱中生活了一些时间,这个比较类似于庭生,不过后来这个孩子当皇帝了,为汉宣帝。梁帝也算是一代枭雄之主,而且他又是通过非正常手段得到的帝位,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权力和利益,任何对他的威胁都不可以,即便是这种威胁是微小潜意识的,即便这个人是他的长子,太子,也不可以。这样的枭雄在历史上很多,比如汉武帝,唐太宗,而祁王还是太年轻了,诶。

2

电视剧《琅琊榜》于2015年9月开始在全国各大卫视播放以来,获得极大好评。琅琊榜的故事情节都是从大梁皇帝听信谗言,亲手酿成了十二年前的赤焰冤案开始的。于是就有了江左梅郎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的故事。

可以说,梁帝也曾是皇宫政治内斗的被害者,好几次差点死于非命。皇宫里的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虎视眈眈的同族皇子,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情,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于是形成了后来梁帝多疑,残忍的性格。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权势地位更为重要。他不惜舍弃骨肉之亲,即所谓的天家无亲情!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曾经血淋淋的教训教会了他在皇宫的生存方式而已。

粱帝本人比谁都清楚祁王是否有谋反之意。但正如他所说,不管祁王是否谋反之意不重要,他不允许有任何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威胁自己的皇位(哪怕是亲生儿子)。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及地位,他不惜血洗京城,把祁王势力连根拔起,可以说梁帝的宝座就是血洗出来的。

而祈王的理想则是激浊扬清、整肃

风气,再造一个朗朗乾坤。这不仅是祈王也是林燮和当时助梁帝上位一干人等的共同理想。
然而,梁帝最为看重的是个人的权势地位,奉行的是天下为私,以天下供养来满足个人私欲;而以祈王为代表的一系注重的是天下为公,着眼于整个天下苍生的福祉,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以顾全大局。

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永远会推翻腐朽落后的东西,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3

我想文中被读者“骂”的最多的就是梁帝,因为十三年前的赤焰军一案,冤案。灭了风华绝代的皇长子,翻了威名赫赫的一座帅府,自毁国家脊梁赤焰军……死的不仅是七万男儿,还有他的亲人他的好友他的股肱之臣,还有,一个清明的理想,那个由他的长子构筑的理想世界……为了什么——自己的皇权。



君父君父,首先是君才是父。理解了这句话,很多东西就可以理解了。

皇位,至尊,权力,财富。

皇帝,首先要是皇帝,有了皇帝所掌握的生杀予夺的大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我觉得梁帝在之前,一定是一个好皇帝,这个标准来自于最大众的标准:为百姓谋福祉。

他也是一个有理想抱负有能力的人,不然怎么能让言阙林燮甘心扶他上位或者说站在同一个立场。

且看云南穆王府,梁帝不过是拖拉了两年多的军需,就难以支撑到被敌人搞死了主将,所以梁帝在前期,是一个能主。

说梁帝是能主,那么梁帝此人,绝对不是一个庸人。



文章开局三国求亲郡主的那一场面,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梁帝表现的着实好。在书中,虽然梅长苏在主角的光环之下步步为营取得了节节胜利,但是梁帝所散发出的作为一个精明帝王的霸气,时常让我胆寒,让我觉得梁帝就像是一只卧着的雄狮,懒洋洋地躺在草原的最高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脚下的羚羊小鹿豹子各种动物你争我抢相互之间为了生存而追赶,迷蒙眼睛里偶尔放出的精光却如一道寒光,让人发颤。就算这种精光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作为帝王的权谋与算计。



梁帝他最在意的,还是自己无上的皇权。特别是在不怎么有外忧的情况下,皇权的稳固是至关重要的,任何皇帝都不会放任朝堂的某一势力独大,譬如祁王譬如赤焰军。说到这里,真该说萧景禹是政治上的白痴还是林燮是政治上的小白,从梁帝要了林乐瑶夺了言阙的心上人之后林燮就该知道,帝王就是帝王。或许期间有因为内忧外患(譬如滑族霍乱需要赤焰去灭了),但是一个皇长子派、一座帅府所牵扯的朝政军政能成这样一个局面(朝堂可是看祁王风向的),怎么能让一个正值壮年的帝王放心?可以说,梁帝所作出的选择,合乎常理,只不过过于狠辣,文中说,那一案的鲜红血液,染了两三年。这里梁帝有私心有惧怕,或许还有能力不足的恐慌,还有之前出于对祁王的喜爱对林燮的信任所放任其势力壮大的后悔。



在之后梁帝将誉王拉到可以和太子比肩的地位就可以看出,后来的他,是多么热衷于搞帝王的牵制平衡,或许从赤焰独大之后,梁帝才学会了帝王之术。那些誉王太子一派的升升降降,都是为了平衡到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再回来说说文中梁帝的表现,除去那些十三年前的背景描述,梁帝并没有太表现出他的昏聩,像在霓凰择婿风波的那里,表现出的是一个长者政治家的优秀手段。

梁帝其人,也曾是热血男儿:霓凰郡主依然冷着脸,半点也没有顺势谢恩的意思,那股子傲骨烈气只怕连男儿中都没几个,竟令梁帝不仅没有感到不悦,反而生出了激赏之情,心中暗暗赞叹。


终于风停了,属于梁帝的风停了。

史笔如刀,再强悍的帝王也不能改变良心的定论。誉王其实才是最像梁帝的儿子,对刻入骨髓的那种东西,其他都可以不计,曾经的理想抱负曾经的一起岁月风华的人,在这耀眼的皇权面前,都逐渐黯淡无光。还有那些帝王的孤独和寂寞,都可以用别的东西来替代。

4
  1. 《琅琊榜》中的梁帝萧选,也是一位前后变化明显、性格复杂多端的君主。


  2. 登基之前的萧选,有理想有抱负,否则如何能与贤臣言阙、良将林燮结为好友,使其甘心效力?梁帝在位的前二十多年,也一定是位不错的皇帝。在他的信任下,林燮打造出了大梁最精锐的军队赤焰军;在他的支持下,皇长子祁王萧景禹整肃朝纲、激浊扬清。但是随着祁王威名日盛,林燮又是祁王的衷心拥护者,梁帝感觉受到了威胁,于是借助奸臣构陷之机,灭掉了林氏,葬送了赤焰军,毒杀了祁王,亲手毁了国家的股肱之臣,扼杀了一个政治清明的理想。

  3. 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剧中的梁帝萧选与历史上的梁武帝萧衍,可见他们都是经历丰富、性格极为复杂多变的君王。他们都是依靠军事力量走上帝位的,在位时间都颇长,即位之初都是励精图治、选贤用能,使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剧中屡屡言及大梁以礼治国,年终尾祭的人选问题引发了名儒论礼,这凸显出大梁对“礼”的重视;历史上的梁武帝齐集各方礼学大儒,亲自主持修订《五礼》,完备了礼乐文化建设。剧中靖王与臣僚商讨选官问题,谈到应该多选一些寒门学子,打破门第限制,唯才是举;梁武帝用人同样重视才能,大量选用寒门庶族治国。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做到始终如一,及至暮年,倦怠政事,心中已无天下黎民。梁帝后期远离贤臣,重用谢玉、夏江,这有如梁武帝晚年专宠佞臣朱异,致使政风衰颓。庆国公在滨州大肆侵占土地,则明显带有梁朝中后期世族豪强兼并土地之风的影子。剧中梁帝的统治和历史上梁武帝的统治多有吻合之处,两人都将前明后暗、性格多面的君主形象演绎到了极致。

  4. 在“急于黎庶,缓于权贵”方面,梁帝萧选和梁武帝萧衍更加如出一辙。私炮坊一案,誉王为了斗倒太子,拿几十条百姓的性命铺成其上位的台阶,可谓无法无天之极。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梁武帝末年,王侯子弟在街市白日杀人行凶,却也若无其事。梁帝对于王公贵族的这些违法大恶行径,表面发出雷霆之怒,实则息事宁人,尽力维护皇族子弟,他早已忘记了民为社稷之本的道理。而梁武帝晚年,大臣贺琛针对当时官场腐败和流民日增的危机,上书希望整顿朝纲、轻徭薄赋、息费养民,其言辞甚为恳切,梁武帝阅后竟勃然大怒,逐条予以驳斥,丝毫不加采纳,平民百姓在他心中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及皇族宗亲和贵族官僚对他的拥护来得重要。

  5. 要说剧中梁帝与历史上梁武帝性格方面的不同之处,则尤其表现在祁王案的处置上。可以看出,梁帝萧选多赖杀伐和阴谋以操权柄,梁武帝萧衍则能以一颗宽容忍让之心以求统治的稳定,这也许是他多年事佛的效用吧?

  6. 不妨再“八卦”一点萧选与萧衍的不同。剧中的梁帝萧选,由山东籍演员丁勇岱扮演,笔者感觉扮相蛮好;而历史上梁武帝的相貌,据北宋米芾《画史》所记张僧繇画梁武帝像说:“武帝作居士服,反唇露齿”,米芾又有咏梁武帝像诗,其中有句:“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我们知道,以“画龙点睛”典故而著名的张僧繇,是梁武帝同时人,在朝为官,萧衍思念在外诸王,就派他画貌,有对画如对面之叹,所以张僧繇所画的梁武帝像,一定真实传神,于是我们知道了,萧衍其实是撅起嘴唇、露着牙齿、其貌不扬的面相,至于我们今天见到的萧衍像,丝毫不见反唇露齿的痕迹,那大概是后代画家在图画中美化了梁武帝,正如传统史家在记载上美化了他一样。

5

《琅琊榜》中的梁帝一方面残暴、生性多疑,为了夺权不顾自己兄弟的死活,甚至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篡位而听信小人谗言,导致七万赤焰军丧命火场,另一方面他又极善谋略,胸怀抱负。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第一,残暴、生性多疑。梁帝的这个特征在剧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本来他自己的皇位就是靠着自己不择手段夺取来的,因而在权力这一方面他一直都很敏感。一旦觉得他人有谋权篡位之心,或者说只要有一点这样的念头,他都会想办法除掉那个人。也正是因为他对皇位的迷恋、对忠臣的猜疑,导致了那场冤案,造成了七万赤焰军丧命火场。第二,擅于谋略。毫无疑问,一个能从那么多人手上夺来皇位的人必然是有很强的谋略能力的,梁帝也不例外。而且在电视剧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太子和誉王之间一直是处于一个平衡相对的状态,这其实也是梁帝的一个谋略,只有让他们相互牵制,他才能坐稳皇位。第三,胸怀抱负。其实,在梁帝的言行和他对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的喜爱,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本人也是很有抱负的。梁帝的很多话无不展现出他对兴盛国家、巩固版权有着强大的野心,而且面对骁勇善战的霓凰郡主,他是非常赞赏的。就算霓凰有时候顶撞了他,他也愿意去原谅,因为他骨子里也是跟霓凰一样,渴望施展自己的能力的人。总的来说,梁帝在《琅琊榜》中的人设确实有些欠骂,而且容易遭到观众的吐槽。但从其所处的君王的位置来看,其实他的行为都是能被理解的。

第一,国家,先有国再有家。梁帝既然是一国之主,他的行为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如果他无法稳住自己的君主位置,他又如何发展国家。也正是因为他对权位的看着导致了他的多疑。第二,他的很多行为确实代入了个人的情感,但我认为,任何人在他所处的位置都无法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决定。他的儿子实力日益雄厚,甚至只要他想做点什么事,朝中大臣就会拿他与自己的儿子进行对比,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容忍的。谢谢您的阅读!

6

可以说,梁帝绝非昏庸之主,绝对是个枭雄之主,对国家是绝对掌控的。他不惜以动摇国本的代价诛杀太子和林帅,也显示了梁帝的狠毒和丑恶。

当太子时候的梁帝应该是精明强干的,如不然,也不会从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太子(从书中描写来看,梁帝绝非长子)品性,才干,能力,文采,军事都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从梁帝的弟弟纪王的嘴里得知,梁帝的登基也是历经风雨,绝非一帆风顺,也用了些不干净的手段和血腥暴力。

所以梁帝登基以后,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权力和利益,任何对他的威胁都不可以,即便是这种威胁是微小潜意识的,即便这个人是他的长子,太子,也不可以。

祁王萧景禹的建议正确与否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提议撤销悬静司不是你太子应该考虑的,他是梁帝的逆鳞。而且与军方大帅关系莫逆,换做任何一个帝王都得警觉,梁帝也并非宽容之君,在皇帝这个座位上,一切皆有可能,孤家寡人就在于此,天家无情,皇家无恩,都是必须的。而且朝臣一半都归心于太子,这样梁帝做合感想,如何为君,如何为帝。

所以梁帝宁可动摇国本,野要诛杀太子满门,等于抄了自己的家,诛杀临帅一家和几万大军,只要自己的帝位稳固,一切都可以从来,如果自己完了,一切再好,也和自己无关。

梁帝的作为事每一位封建帝王的化身,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新的梁帝登基回咋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一样的。只不过,新的皇帝会做的漂亮些,外面会光鲜些。但实际都是一样的。

7

99非常喜欢琅琊榜,看了不下六遍了。

一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梁帝很坏,林殊的家破人亡,七万人的性命,自己亲生儿子一家的性命都断送在自私的皇帝手里,很让人痛恨。

可是后来越看就越觉得梁帝其实也是逼不得已,林燮手握重兵,还常常不听皇帝号令,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开国元勋自居,,怎么能让皇帝安心,功高盖主,换做任何一个人处在梁帝的位置上,恐怕都不会安心的,杀他是必然的,巩固自己的皇权。

处死自己儿子的时候,梁帝正值壮年,眼见儿子一天天强壮一天天的声势浩大,怎么能不心忧,处死他的时候满朝文武一大半都替祁王作保,可见朝中一大半的大臣都臣服于儿子而不是老子,这怎么能让皇帝放心呢。

反观靖王,他比登基多年的梁帝多一份坚毅和宁折不弯的傲气,但是我觉得靖王没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跟梁帝没当皇帝时的性格应该是一样的,不受宠,朝中也没有支持的大臣,靠着兵变弑父杀兄才夺得皇位,在当上皇帝之后才变的多疑寡恩,靖王在得知林殊被带入皇宫有生命之忧的时候不也要和霓凰蒙挚兵变么,那时他并不知道林殊的身份,为了一个谋士要弑父,这份狠绝也是惊到我了,所以梁帝会说别看靖王现在好,一旦登基坐上皇位是会变的。

但是靖王登基跟梁帝还是不一样的,靖王身边没有手握重兵的兄弟,只有身患重病时日无多的兄弟,不用担心,也没有儿子跟他日月争辉,,朝中大臣也都是支持他的,朝局稳固,所以不值当狠绝,有一点,如果靖王真的大公无私对皇位没有眷恋,那他已收庭生为义子,他又是祁王的嫡子,那靖王退位后应该立他为太子继承皇位方是正统!也不辜负靖王口里心里念的皇长兄了!

总而言之,梁帝是罪大恶极比罪难消,但是一切都是皇位皇权在做怪,任何人都抵挡不住这个诱惑,唉,这都是我自己的看法,不喜勿喷

8

《琅琊榜》之所以好看,在于它明明是个架空剧,却拍出来历史正剧的范,还加了很多唯美不做作的武侠元素。

而所有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梁帝的疑心甚重,好权谋,善“平衡术”。


(《琅琊榜》中的梁帝)

梁帝表面和善,然而只要怀疑到谁,哪怕亲生儿子他都会痛下杀手。梁帝的长子祁王萧景禹,这个角色并没有在剧中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过于优秀和贤良。一直劝梁帝以善治国,主张裁撤特务机构悬镜司,将其并入大理寺,奉明诏行核查之权,从而令朝廷法度应归于统一。

然而正直无私的祁王并没有猜测出父亲梁帝的心思,设立悬镜司,正是梁帝害怕朝臣对自己不忠,担心江湖不受管束。


(没有祁王,就拿靖王代替下)

然而祁王光明磊落,深得人心,特别是赤焰军首领林燮与祁王关系甚为密切,这就犯了梁帝的大忌。梁帝觉得当军队站到祁王一边,自己就失去了对祁王的控制。而悬镜司首尊夏江和宁国侯谢玉看明白这一切后,毅然决然地做了梁帝的白手套,制造了”赤焰军谋逆”的冤案。林燮七万赤焰军被屠,祁王被赐死,生母宸妃林乐瑶自尽,祁王府和林帅府满门抄斩。

没有了祁王,那个和祁王性格很像的靖王萧景睿被他远远地排斥在朝堂之外,丢在军中,时刻提防打压。


(虚伪圆滑的誉王)

而在朝堂之上大搞“平衡术”,封了一个无嗣的皇后,而皇后的养子是誉王,封了一个妃嫔的儿子做太子。习惯性恩赏誉王,敲打太子。真是用心良苦的格局安排。太子不敢不努力,因为誉王在后面虎视眈眈地盯着;誉王哪怕自己不争取,身后的皇后也有着深深的恐惧感,要努力把誉王往上推,更何况誉王本身虚伪圆滑,极具野心,对皇位垂涎已久。

历史上百年之后的李渊告诉了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平衡术”玩得不好,容易砸脚。


(太子果然不算主角)

然而誉王只是梁帝培养起来,制约太子的,并不是真正用来取代太子的。果然誉王深感无望之后,最后勾结夏江,破釜沉舟、瞒天过海,发动逼宫之役。梁帝终于砸了脚。只是连祁王也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梅长苏正是利用了这微妙的“不平衡”,借他们内斗的手,把靖王萧景睿送上了主位。并最终为赤焰军正名。

本文由“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转载请注明出处。

9

一 梁帝的心结

梁帝的皇位怎么来的?书中给了答案——政变夺位。“在梁帝的一生中,他曾经经历过两次这种规模的叛乱,前一次他是进攻者,而这一次他成为了别人的目标。两次的胜者都是他,第一次他赢得了皇位,第二次却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赢了什么。”

不过,梁帝也并不好过,因为他虽然赢得了皇位,输掉的确实他的本心和情义。对于夺了老爹皇位的梁帝来说,这一段经历让他真真正正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看似无尚尊崇的皇位实际上是无比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此外,恐怕梁帝的心里也更坚信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什么亲情孝道,在这个至尊之位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一个夺了自己亲爹皇位的人当然不可能会去认为他的儿子们将来一定不会去夺他的皇位。而如果连有生养之恩的儿子都能来夺自己的皇位,那些大臣又为什么不会呢?

于是,这个心结在梁帝心里慢慢的深入,而梁帝本人也就变的越来越凉薄多疑,寡情昏庸。而这也就是将来\"赤焰逆案“的根源。对于梁帝这么一个皇帝,甚至是对于任何一个帝王,恐怕都不会允许自己身边有强大到自己无法掌控的力量吧。同样的,梁帝从自己的身上还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人心是最不可控的东西,所以他也不会把心宽到把希望仅仅建立在臣子”不想反“的基础上。因为谁知道原本不想反的人哪天是不是忽然就想反了呢,他当初不就是如此吗。”祁王当时是不是真地反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旦想反地话,随时都可以反!“其实,梁帝因为这个原因处置祁王并不奇怪,帝王大体都会如此。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因为对于梁帝而言,祁王的危机还是以后的事情,而在祁王之前梁帝还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

二 梁帝的第一次危机

梁帝能上位,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文有言阙,武有林燮。”‘为什么?’言阙咬紧了牙根,‘就因为那个人是皇帝。是我们当初拼死相保,助他登上皇位的皇帝。当我们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习文,一起共平大梁危局时,大家还算是朋友,可是一旦他成为皇帝,世上就只有君臣二字了。’”这两个人可不得了,言阙纵横捭阖,家族势力更是遍布朝野。而林燮更是大梁战神,不仅勇冠三军而且用兵奇绝人所不能敌。

有了林言二人的扶持,梁帝顺利登上了皇位。但是,就在梁帝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可怕的事情来了,起码对于梁帝而言这件事足够他睡不着觉了——那就是言阙和林燮的妹妹林乐瑶要在一起了。这可了不得,梁帝是不是也喜欢林乐瑶还在其次,关键在于随着他们两人的结合,林言两个家族也会慢慢的结合。林言两家究竟多强大,我想梁帝比谁都清楚。他们一文一武,一军一政,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大梁战神家族,一个是掌控朝堂的大梁帝师家族。如果这两股势力要是结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那还有皇帝什么事儿吗?

我们说了。梁帝的心结标明了他的底线。他决不允许有自己无法掌控的力量出现在自己周围,也绝对不会把自己皇位的稳固仅仅寄托于臣子的忠心。而林言两家的结合恰恰触碰到了梁帝的底线。所以,梁帝绝对不会允许他们两人的婚姻。因为对梁帝而言,臣子想不想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臣子就是想反也反不了!那样梁帝才会绝对安全。

于是,梁帝出手了,而且说实话,这一招很漂亮!

10

这部剧中,梁帝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人物。

家国天下系于他一人之身,他首先是一个君王,其次才是一家之主。作为一个君王,合格与否,其实不好说,毕竟,他的功过都很大,可作为一家之主,他可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亲人了。

首先从小的方面来说,作为一家之主,他既是丈夫,更是父亲,可从他的所作所为中,他失职到了极点。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逼死了自己的侧室,支持自己的儿子相互斗争以便维持一个平衡,更是对于忤逆自己的儿子竭尽所能的去压迫为难。

虽然从对太皇太后的态度来看,他算是孝顺,可他自己的皇位,又是通过兵变而来的,也是踏过了兄弟姐妹的鲜血而来的,更因为如此,对于一心一意扶持自己的结拜兄弟,他下手也是毫不留情,更别说,那个结拜兄弟还是自己的妹夫,更是自己的大舅子,一家亲的人,最后全都死在了他的“手上”,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亲人。

可如果从君王这个身份看,其实他的所作所为,又是情有可原的。

对于赤焰军和林燮的狠毒,并不能全都算在他一个人身上。自古君王多疑,伴君如伴虎这样的道理,林燮不可能不知道,可林燮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挑衅梁帝的底线。

梁帝是通过兵变上位的,他自然对于自己的帝位非常的珍惜,更是非常害怕,有一天,也有人兵变逼迫他退位。他尚在壮年,皇位还没坐稳,就指派林燮去灭了滑族,这件事就已经是一个预兆,一个说明梁帝在变化,又或者在露出本性的预兆,可作为执行者的林燮,却没有看到自己去灭了滑族后,隐藏的那些后果。

滑族和玲珑公主作为梁帝的枕边人,甚至生下了誉王,梁帝都能毫不留情的杀了他们,林燮是什么人?是扶持自己上位的功臣,但也仅仅只是普通的亲人,梁帝要动手,根本就不会手软,在灭滑族的时候,他就该想到这些,就该掩藏自己的锋芒的。

可他没掩藏,把赤焰军训练成大梁最强的战队,军中事务,一次次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忘记了,自己不是赤焰军的主人,只是将领,也忘记了,军令之上,是一国之君,拥有他们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更忘记了去了解自己身边的小姨子的丈夫,谢玉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有的祸患,都是很多人为的。夏江和滑族的公主勾搭而导致了自己的发妻远走,这种事,不是什么隐秘的吧,他也没注意到,一心打仗,忽略了太多要注意的事情,死亡,是必然的。

而梁帝还在壮年,他的皇位还没坐稳,可是他的长子太优秀,民心所向就算了,关键是还把持了朝中势力,一次次的违逆梁帝的意思,更是想要彻底裁掉梁帝手中唯一还听命的悬镜司。这种时候,只怕梁帝睡觉都不安稳,只怕他会觉得随时会被替换被废掉吧。

若不是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帝位不稳,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他为自己的君王路扫除祸患这件事,不能说他错,只能说,他做的太狠了些,丝毫不容人情,但从他放过靖王母子,放过穆王府,放过言侯爷这些,也都能看出,其实梁帝还算是明辨是非的,至少,他没有牵连其他的人,赤焰军流的血太多了,他自己也是知道的。

而后,他想出了两子夺嫡这样的维持朝政平衡的方式,牢牢地把握着自己的皇权,同时也在不断的扶持军政的发展,试行土地国政,对于实行国政这些事,又是毫不容情的,这些也能说明,其实他也是一个能做实事的王。

虽然他自私,没有把百姓看的很重,但百姓还是在他的眼里的,不然他不会同意后面靖王的一次次为百姓付出的行为,更不会一次次的顺应民意。

不管功过,梁帝都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才能,可他也有一个君王最不该有的毛病,大概每一个君王都是这样复杂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