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宪宗这位皇帝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用太监汪直为西厂提督,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有锦衣卫和东厂了,为何明朝还要设立西厂呢?

首先,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在历史上,西厂的成立是非常偶然的。《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中记载:“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明朝京城出现了神秘案件,甚至还有人准备要行刺皇上,当然,此人最终被锦衣卫诛杀了。

但是,不管怎样,这些事件确实对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即当时二十余岁的成化帝朱见深得知此事后,认为到处都布满危险,因而大为紧张。在此背景下,太监汪直抓住了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朱见深。于是,后者为了长期了解外界的消息,就让太监汪直设立了西厂。

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朱见深的支持下,新的内廷机构——西厂得以成立,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对于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从锦衣卫中选拔的。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对于西厂的权力之大,很多人在影视剧中也是略微耳闻。比如在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西厂公公就表示:东厂管不了的事情,我们西厂来管。这也和真实历史上的情形相似,在西厂成立之后,其权力和地位,几乎就反超了东厂,至于锦衣卫,则完全成为了西厂的马前卒。回到西厂的成立原因,直接原因是京城出现了神秘案件,让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紧张。除此之外,这也和朱见深的性格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在叔父朱祁钰在位期间,朱见深不仅失去了父亲的照顾,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这,成为朱见深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的重要原因。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正是这一性格特点,成为朱见深在位期间设立西厂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方面,在明朝时期,宦官势力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朱见深即位后,宦官势力所掌握的锦衣卫和东厂,其人员很多都是前朝的,这让朱见深不是非常信任。于是,朱见深选择扶持自己信任的汪直来建立西厂,以此帮助自己坐稳皇位。

最后,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也即成化皇帝设立西厂的初衷,不是为了残害忠良。但是,西厂提督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制造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在此背景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在百官的压力下,明宪宗朱见深一度撤销了西厂。但是,仅仅一个月后,西厂就恢复了。不过,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在位时,彻底废除了西厂。

因此,在明朝的厂卫机构中,西厂的存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也是其因为西厂的权力过大,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强烈抵触。换而言之,如果说锦衣卫和东厂还讲规矩的话,那么西厂无疑是没有规矩和底线可言了。所以,过犹不及,西厂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存在。此外,在明朝历史上,西厂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1477年(宪宗成化十三年)正月,明宪宗下令增设内廷侦察机关西缉事厂(西厂),用御马监太监汪直为提督,以侦查臣民言行、捉捕和处置疑犯。

明宪宗还特许,西厂从锦衣卫校尉中选拔人员,人数可多于东厂一倍,朝堂坊间一切风吹草动直接向宪宗报告,若遇特殊情况,厂公汪直可便宜行事。

明宪宗

随着西厂的建立,汪直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而这时他也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

汪直的发迹离不开两位“贵人”。

其中之一就是贵妃万贞儿。

万贞儿

成化初年,两广总督韩雍平定广西大藤峡的“瑶乱”,事后将俘虏的瑶族幼童悉数送入宫中为奴,汪直就是这批孩子里的一个。

小汪直机灵讨喜,不久就被选中去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宪宗独宠万贵妃一人,昭德宫中的内侍面圣的机会也更多一些。

宪宗也看中了汪直的机敏聪明,所以汪直十来岁就当上了御马监掌印太监。

御马监是明朝宦官机构“十二监”之一, 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权,内臣之中如果有受钦命都督军事要务者,都要顶着御马监的头衔前去;除此之外,御马监还要管理皇庄和皇家草场、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实为皇帝的“内管家”。

御马监掌印太监的分量可见一斑。

1476年是多事之秋,但正是“多事”给汪直创造了用事的机会。

这一年,先是大内出现了灵异事件,《明史》之中记载为“黑眚(shěng)”。

黑眚在《左传》里被称为“阴阳逆顺之事”,大意就是阴阳倒施、阴盛阳衰。

宋代人有记载,有异物化成人形黑影,一到夜里就出来作乱害人,这叫黑眚。

黑眚之事闹得人心惶惶,偏偏又有道士也来掺和。

当时有个驰名一时的道士李子龙,擅用旁门左道。李子龙用巫术蛊惑了数名太监,混入大内,还多次到皇帝的后花园万岁山观察地形。没有人知道这行为诡异的道士到底想干什么,因为他在暴露自己的目的之前,就被锦衣卫校尉发现并捕杀了,事后锦衣卫只向宪宗回禀说他意图弑君。

道士虽然解决了,但是年轻的宪宗从此有了心病,皇宫大内如此森严还挡不住一个歹徒,什么东厂、锦衣卫通通靠不住。

疑神疑鬼的宪宗急于了解宫外的民臣动向,好掌握一切对自己不利的消息。这时他想到了机敏聪明的汪直。

妖道李子龙事件给汪直提供了第二个改变命运的机遇。

汪直从锦衣卫中选出数人陪同,一行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给宪宗网络了一大堆小道消息。

宪宗十分满意,于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置了西厂,以扩大搜索范围,也让汪直的搜查更师出有名。

西厂成立原本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一结合汪直的“年少喜功”,就惹出了不少麻烦。

西厂

成立不足一个月,西厂就办了件大案。

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晔与其父杨奏暴横乡里、残害人命,遭仇家举报,于是入京行贿,被汪直发觉,直接关进西厂监狱严刑拷问。

不想,杨晔曾祖杨荣是明初赫赫有名的“四朝元老”,有“明代姚崇”之称,杨家树大根深。这一案件由此上上下下牵连了多位大臣。

以汪直为原型的影视剧人物雨化田

宪宗对汪直的办案力度和速度颇为赏识,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

自此之后,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还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成化十四年(1478年),辽东女真人犯边,宪宗命汪直前往伺察,并特赦汪直可以便宜行事。

当时的辽东巡抚陈钺与抚军辽东的兵部右侍郎马文升有私怨。

陈钺借汪直来视察的机会,百般讨好,而马文升却对汪直颇为不屑。陈钺于是诬陷马文升边务处置不当而招致外寇入侵,汪直遂转告宪宗。不久,马文升被逮捕下狱,谪戍重庆。

六部之一的侍郎,正三品的大员,在汪直的鼓舌摇唇之中顷刻落马。

至此,宪宗对汪直的信任和西厂的威势都达到顶峰。

英宗时,权宦王振开明代宦官乱政先河。成化朝的汪直和西厂的出现则是宦官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标志着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的进一步结合,特务组织由此成为宦官专权的利器。


亲们,都看完了,点个关注吧@闲来煮酒

3

在西厂出现之前,明朝最主要的两大特务机构是锦衣卫和东厂。

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统治,也为保卫自身安全,1382年,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锦衣卫在朱元璋维护专制统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的锦衣卫不仅监察百官百姓,连皇亲国戚都是他们的监察对象,可以不经过审讯就逮捕任何人,由此导致权势迅速膨胀。

1387年,朱元璋感到锦衣卫有些尾大不掉,会威胁到皇权统治,兼之遭到了朝廷官员集团和皇亲国戚集团的共同反对,又撤销锦衣卫,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

《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但在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之后,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又重新设置了锦衣卫并且添置“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监察高级官员;并且任命亲信太监在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负责监察锦衣卫和臣民。

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宪宗成化年间,当时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明宪宗在大祀殿祭祀天地祖先,结果寒潮来袭,执旗卫士和乐官好几人被活活冻死;二是李子龙事件;三是妖狐夜出事件,搞的明宪宗心慌意乱,生怕自己什么时候就挂了。

加上此时朝中朝臣之间、朝臣与宦官之间的党争事件。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明宪宗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主要负责监察东厂、锦衣卫和天下臣民,权势滔天远超东厂和锦衣卫。


但汪直乃野心之人,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擅长捕风捉影,一旦怀疑某人便立即将其抓捕下狱,然后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因此搞的人心惶惶,最终在大学生商辂等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谏言下,明宪宗被迫撤销西厂。

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在奸臣戴缙的谗言下,明宪宗又恢复西厂和太监汪直,而大学生商辂等人则被迫退休回老家。

此后汪直继续大兴冤狱,而且还想简历军功,最终引起了明宪宗的怀疑,再次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谏言下废除西厂,汪直也被调往南京。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在明武宗继位之后,他的东宫太监“八虎”因为深得皇帝宠信,于是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东厂由马永成负责,刘瑾掌管司礼监统领。

但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太监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拆台,于是刘瑾又额外建立了新的特务机构“内行厂”,权势、人马介在东西二厂和锦衣卫之上。

到了1510年,刘瑾倒台,1512年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一直到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处决,明朝彻底灭亡,都没有再出现过,前后总共历时11年。

明朝之所以设立西厂,究其原因同样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统治。

4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西厂最早在明宪宗成化年间设立,由汪直把持。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最初以幼男入禁中,因为年少黠谲,深受明宪宗宠爱,得掌御马监。后来,妖人李子龙“以左道惑众

5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西厂的设立是为了更好的替皇帝监视百官和民众,从而搜集情报信息的。当然监视对象同时包括东厂和锦衣卫!西厂之后还有大内行厂,说来挺搞笑的,这几个厂卫的建立可谓一浪还比一浪强~依次建立顺序是锦衣卫、东厂、西厂、大内行厂。权力是一级压一级,设立这些厂卫的皇帝真是脑洞大开啊!

那我们如题所说,为什么设立西厂?有了东厂和锦衣卫两个厂卫那么多人给皇帝干活还不够吗?上面说过它们的权利一级压一级,那么做为后来居上的西厂为什么要打压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又触碰到谁的利益奶酪了?说到底还是权力欲望在作怪,各厂卫领导者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才依次弄出这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机构来。下面我们先来看下锦衣卫和东厂到底是怎样的状况:

——锦衣卫

明朝初期,朱元璋始设锦衣卫,其职责是负责皇帝安保的,也做仪仗队使用。另外锦衣卫有自己的诏狱,对一些案件可自行侦查、逮捕、审讯。可以说其是独立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之外的另一套司法机关,只对皇帝负责。

锦衣卫又分北镇和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就是专门负责钦案的。锦衣卫的职责特殊服装道具也特殊,众所周知的飞鱼服和绣春刀这么一上身,别提多威风了。

——东厂

朱棣时期,设立东厂,职责和锦衣卫类同,人员也是从锦衣卫中选拔,人数大于锦衣卫,权力也大于锦衣卫。谁让东厂有权监视锦衣卫呢~

还有一点得说明不能的本质区别,就是锦衣卫的最高领导者是指挥使,指挥使由某个将军担任,而将军属于外臣,外臣在向皇帝报告情事需要拟写奏章,上传下达。而东厂的领导者则是宫里的宦官,即某个大太监,太监属于内臣,内臣向皇帝奏事则不需要奏章,因为近于皇帝身旁,直接说就是了。由此东厂权利大于锦衣卫可见一斑。

——西厂

明宪宗成化时期,又设西厂,由宦官汪直提督。西厂职责同东厂,权力高于东厂和锦衣卫。设立西厂的原因就是前面说的,宦官争权夺利,谁都想当老大,为了登上权力高位,对皇帝也是坑蒙拐骗,致使整个明朝上上下下出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民众和百官因此见了厂卫的人吓得都要尿裤子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满门抄斩,有理都说不清的。

西厂的设立时间挺短,五年左右,中间还断更了一两次,连提督都只有两位而已。

——大内行厂

大内行厂是刘瑾设立的,凌驾于西厂和东厂,锦衣卫就不用说了啊,电影里看到的威风八面的锦衣卫在这几个厂子面前,以然成了小瘪三。

当时刘瑾是西厂和东厂的头,但两厂的头不听刘瑾的,其更像是被架空的厂卫领导者。所以刘瑾在三厂卫的基础上又设大内行厂。刚才说了厂卫都是后来居上,大内行厂的权利要更上一个台阶。由此我就想,如果后来的太监继续争权夺利会不会又有大大内行厂、大大大内行厂啊?

明朝这些厂卫的设立,本质上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但欲到后来欲变质,最终成了明朝灭亡的祸根之一。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斧正!谢谢!

6

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之后,精神状态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他迫切感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可是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 用起来毕竟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这就是东厂,以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得名。

起初的时候,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但到了明朝末期,东厂权势日益扩张,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监狱。同时,东厂的侦缉范围也非常广,听审、监视官员、查看文件,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而东厂所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

东厂的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了“公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取私利。他们常罗织罪名,诬陷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使得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

西厂设立于明宪宗时期,目的是为了加强特务统治而增设,并且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除。



7

西厂,全称是“西缉事厂”,成立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是类似于东厂的特务机构。既然明朝已经有了锦衣卫和东厂这两个特务机构,为什么又要设立西厂呢?

锦衣卫与东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的御用拱卫司,于1382年正式设立。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锦衣卫的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厂的头领都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东厂也是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锦衣卫与东厂的区别:东厂与锦衣卫最大的不同就是,两者首领的身份不同。锦衣卫指挥使属于外臣,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而东厂提督则属于内臣,整日可以接触到皇帝,有什么情况都可以口头汇报,由此皇帝对于东厂更为信赖,甚至赋予东厂监督锦衣卫的权力,东厂后来居上成为了锦衣卫的上级机构。

西厂的设立

西厂的设立,主要原因还是皇帝对锦衣卫和东厂产生了不信任。

成化十二年,黑眚见宫中,妖人李子龙以符术结太监韦舍私入大内,事发,伏诛。帝心恶之,锐欲知外事。直为人便黠,帝因令易服,将校尉一二人密出伺察,人莫知也,独都御史王越与结欢。明年设西厂,以直领之,列官校刺事。--《明史》

眀宪宗成化年间,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妖道李子龙勾结太监进入皇宫意欲行刺皇帝。得知情况的眀宪宗朱见深大为惶恐,感觉皇宫里处处充满危险。整日疑神疑鬼的朱见深感觉身边的锦衣卫和东厂都不可靠,便命令亲信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一批人乔装为平民到宫外去刺探臣民动向。汪直抓住机会给皇帝朱见深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为了更方便的开展侦查工作,朱见深于1477年设立了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其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挑选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东厂。

西厂的裁撤

西厂设立后,汪直拼命地构造大案、要案,以满足其升官发财的私欲,其手段和规模远远的超过了锦衣卫和东厂。西厂成立仅仅五个月,就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明宪宗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裁撤了西厂。缺乏安全感的朱见深在一个月之后就又重新起用了汪直,并重建了西厂。复出的汪直,对之前的反对者开展了疯狂的反击,西厂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但是,随着汪直后来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西厂也随之解散。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掌权,西厂再度复开,由太监谷大用任头领。正德五年,随着刘瑾的倒台,明武宗下令裁撤西厂,西厂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8

由于朱棣觉得帝国不够完全监控,把仪鸾卫改成了锦衣卫,而又由于朱棣觉得得位不正,发明了辑事厂这种机构,厂这个字就有了新的解释。

东是因为办公场所在东安门外,后来的西厂和内行厂,实际根本没开几年,一个和创始人汪直同浮沉,一个和创始人站皇帝刘瑾一起被消灭,实际没啥历史存在感。

9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物件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後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甚,就会被西厂以妖言罪从重处置。 在这种情况下,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就是那个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宪宗收到奏章後为之震惊,於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後,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汪直复出後,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在此後的五年裏,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但俗话说:“物极必反”,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觉,在其後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东厂也随之解散。几年以後,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後,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好笑的是,西厂与东厂虽然都受刘瑾的指挥,但两者之间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直到五年後,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10

西厂的成立,是一次平衡下的产物。

最开始为什么会成立锦衣卫,因为皇帝觉得对手下的大臣不信任,凭自己一个人根本监管不过来,那么此时,锦衣卫就此诞生。

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如果权利不受限制,那么这个权利早晚都会腐坏下去,酿成灾难。

那么自然,只对皇帝一个人复杂的锦衣卫在为皇帝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自身的欲望和自身的罪孽也都累积到了一定程度。

当皇帝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锦衣卫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随时砍掉就砍掉的机构。那么怎么办,完全由太监组成的东厂就顺势产生。

这帮太监什么德行你我都知道,没了子孙根,那么对权势钱财的欲望更是比普通人更多。

东厂在监管锦衣卫的同时,自身也在快速腐化,中间更是几次对皇位差点造成影响。

那么皇帝就在太监里面又选出一些,成立西厂。用太监治太监这招太厉害了,当即两波人就斗得不可开交。

虽然这造成了一些内耗,但皇帝安心啊。

总结一下,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西厂,其实都是平衡下的产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