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为什么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目前最好的抗日电视剧?

为什么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目前最好的抗日电视剧?

2020-09-10 19:20阅读(70)

为什么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目前最好的抗日电视剧?:8月21日,华谊兄弟出品,号称拍摄周期达到十年的电影《八佰》终于历经波折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上映十一天后

1

8月21日,华谊兄弟出品,号称拍摄周期达到十年的电影《八佰》终于历经波折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上映十一天后,《八佰》票房突破20亿大关,无论是对于受疫情影响巨大的电影行业,还是对于麻烦不断的华谊兄弟而言,都是一剂强心针。

相比于对岸1975年拍摄的《八百壮士》,管虎为电影取名《八佰》,目的是让大家看到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人,电影设法刻画出战争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如何经历思想上的斗争而后最终选择舍生取义,以生命捍卫国土。

▲电影《八佰》海报 图源于网络

而围绕电影《八佰》而产生的诸多争议中,其中有一点就是围绕着其刻画小人物的手法显得有些生硬。

以小人物为切入点,让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小人物带着自己的故事走入历史洪流是华谊兄弟拍摄战争影片的惯用手法,《八佰》刻画的也还算不错,只是,如果与11年前的,同样由华谊兄弟出品,同样以小人物视角反映历史事件的战争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相比,《八佰》确实让人觉得少了那么点意思。

▲康红雷导演+兰晓龙编剧是这部剧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图源于网络

当然以电影与电视剧对比本身就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抗日剧日趋神剧化的今天,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像《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能够让观众反复观看,在上映十年后,口碑还能不断攀升的作品几乎已经绝迹,即便是出品方华谊兄弟也很难再拍出超越《团长》的作品了,《团长》与《亮剑》俨然成为了抗日剧的两座巅峰。

而相比于把主旋律表现的恰到好处的《亮剑》,《团长》的特点是颠覆,对之前的套路大致相同的抗日剧的彻彻底底的颠覆。

01

假团长与炮灰团

2009年播出的《团长》一改往日抗日英雄高大全的形象,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一批烂泥一般的炮灰团。

张译饰演的“小太爷”孟烦了年纪轻轻就变成了一个“老兵油子”,浑浑噩噩的在世间厮混,他不在乎一切甚至包括生死。

从东北一直溃逃到西南的迷龙早就对打回离他千万里的家乡不抱什么希望,他脑子里想的都是他的生意,他对即将进行的入缅作战不抱什么希望,还告诉其他人“谁去谁是瘪犊子”。

上过黄埔军校的阿译可能是唯一一个坚定要上战场的人,但是他也是所有人中最不会打仗的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喊着“杀身成仁”,然后带领部下前往最不应该前往的阵地上。

“不辣”好赌,枪已经当了做赌资;他的好兄弟“要麻”到处找人打架。

▲本剧主演们的剧照 图源于网络

这帮人因为一顿猪肉白菜炖粉条走到一起,一同赶往异国的战场,而在那个叫缅甸的国度等待着他们的不是传统意义的阵地与战场,只剩下裤衩的他们在异国的原始森林中狂跑,宛如未开化的野人。

而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段奕宏饰演的那个自称他们团长的龙文章,在前两集根本没有出场,而当他终于出场时就叫喊出了:“就算只剩一条裤衩,也要用这条裤衩干掉一个日本兵”的疯话,后来果然不出所料,龙文章这个团长是假的。

这就是《团长》的开头。

这样设置开头,《团长》可谓十分大胆,也十分危险,因为不单单是抗日剧,任何电影电视剧,甚至说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尽量在开头就设法吸引观众,并尽量让观众知道,这部作品要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但《团长》与这样的传统正好相反,它的开头极其之乱,让观众一脸懵逼,不知所以。

“乱”是《团长》给观众们的第一印象。乱哄哄的战场,乱哄哄的团长和乱哄哄的炮灰团。

▲段奕宏用他精湛的演技奉献了一出好戏 图源于网络

这种乱将观众脑海中关于抗日剧的固有印象击的粉碎,而这时候,主角“假团长”龙文章出现,他要以一个疯子的方式解决这个乱局,他聚拢起所有被遗弃的炮灰,随着炮灰们越聚越多,他竟然真的聚集起了一个炮灰团。

而他,这个假团长,要带这些早已经被放弃的炮灰们,回国,回家。

《团长》一开始就对从两个方面对之前的抗日剧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其一,是打破传统抗日剧中,我方战士高大全的形象设定,以炮灰团和假团长为主角;其二则是不同于其他抗日剧,一开始就在开头交代主体剧情,然后以此为基,做流水账式的叙述表达。

《团长》的开头展现的是一个彻底的乱局,而后设法将乱局中的一个个碎片进行拼接,以这些碎片拼接出一个波澜壮阔的主体剧情。

当然,相比于艺术表现手法上的颠覆,《团长》更大的颠覆是在剧情上,许多之前抗日剧中惯有的设定在《团长》中都不复存在,而这样的颠覆设定能够在之后的日子里越来越被观众接受,其根本原因也只有一个,它更加真实

02

不一样的战争与战场

在《团长》播出之前,大部分抗日剧中,战场就是战场,阵地之上,双方列阵,要么对决,要么设伏,总之,给大众呈现的战场十分分明

但《团长》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第一个战场就非同寻常,只穿着裤衩的炮灰团在原始森林中与日军相遇,他们不知日军来自哪里,他们也不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在这里没有一个固定的阵地,整个昏暗的原始森林都是战场,他们没有任何战略战术,甚至没有几件像样的武器,正如假团长龙文章所说:他们用裤衩杀敌。

▲龙文章 图源于网络

与混乱的战场设置相似,《团长》所描写的战争也与传统的抗日剧不太一样,所有的战争剧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战争的残酷(当然,部分神剧除外),但这种表现通常是浅尝则止,对于战争令人绝望的表现不会有多少篇幅,像《亮剑》中李云龙为了拿下平安县城开炮炸死自己的妻子已经是最让人绝望的剧情。

但《团长》却完全不同,在这部剧中,绝望一直相伴,希望反而是一种奢侈品

炮灰团的士兵们被承诺去到缅甸就有粮有枪,但事实上却是他们的飞机被击落后,这些人不得不在丛林中手无寸铁的面对日本兵,身上只剩一条裤衩;当假团长龙文章带领上千被遗弃的炮灰经过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怒江边时,却被告知桥已经被炸,炮弹有限,他们必须独自面对西岸的日军;当何书光、张立宪准备为轰轰烈烈的渡江计划而奋勇冲杀时,却被告知这个计划只会让他们全都丢掉性命;而当炮灰团冲到对岸时,原本承诺的会在4个小时后到达的增援,却整整迟到了4周多

▲孟凡了收到家书 图源于网络

这样混乱的剧情设置一定会让很多刚刚接触这部作品的观众感到不适,因为它与之前的抗日剧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这也导致了一批观众在看过前几集后直接弃剧,但在之后的十一年中,许多当初弃剧的观众会在经历生活的某一个瞬间后会重新想起这部剧,然后重新观看这部剧,重新理解其中很多剧情的深意。

▲《我的团长我的团》评分 图源于网络

有趣的是,很多当初表示看不懂弃剧的观众后来却会反复的观看这部剧,国产战争片中能让观众反复观看的本就不多,《团长》这种上映十余年口碑却不断攀升的更是少之又少(《团长》如今的豆瓣评分已经达到9.5分,是国产战争片中最高的。)

这种敢于挑战观众的电视剧,却在上映十余年后被封神,《团长》出彩的部分主要有两点:一是更真实的还原了战争与战场,二是更真实和细腻的人性刻画。

它试图先让观众们走入一个混乱不堪的战场,再让观众在残酷的现实中寻找人性。

03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作为一部以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为题材的抗战片,《团长》同样表达了中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际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在这一点上,该剧与其他抗日剧其实并无太大区别。

但《团长》的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对于这种精神的表达更加真实具体,对于抗日英雄的刻画更加有血有肉。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图源于网络

抱着“不冻死,不饿死”信念的“小太爷”孟烦了也能对龙文章喊出:“我们就是想胜利,明知是死,可还是想胜利的”;恶霸迷龙因为一顿家乡的猪肉白菜炖粉条能够放弃自己在边境做生意挣来的一切而前往那个异国的战场;逢人就借钱,借钱就去赌的“不辣”能够为了要回自己的枪“去打小东洋”而自残;何书光、张立宪这些平时不会正眼瞧炮灰团一眼的精英们能够跟他们最瞧不起的“兵渣子”们一同去钻竹内连山的洞。

《团长》以大量的笔墨去描写这些对时局失望透顶的“兵痞”们如何一步一步找回自己的“魂儿”,最终成为为国家舍生忘死的英雄。

除了歌颂抗日英雄这个主题,《团长》还对中国的“民族性”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正如剧中反复提到的那样:“中国人就是太爱安逸了,什么都可以不要就要安逸,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而假团长龙文章要做的就是设法让炮灰团的士兵不再那样迷恋安逸。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图源于网络

日本侵华之所以失败,其实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根本就没有一个全面占领中国、统治中国的总体战略,日本陆相山杉元之所以敢说“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就是因为在他眼里那么爱安逸的中国人一定会在被痛打一顿后与日本讲和,割地赔款以求安逸,就像当年的大清国一样。

所以,日本的所有战略方针都是围绕“中国会讲和”这个前提设定的,对于中国一直不讲和这件事,日本方面事先根本没有相应的预案。

但日本没想到,中国居然一直不求和、不投降,所以,不论日军在战术上取得多少胜利,从战略角度上看,日本必输无疑。

若以《团长》的语境来讲,抗日战争就是一个中国人逐渐由为了安逸什么也不顾变得可以接受不安逸的过程。

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华北、东北以及全国各地的士兵能齐聚上海,齐聚武汉,齐聚长沙与日军血战到底,他们不再认为只要日军没打到家门口就还能安逸,正如《团长》中龙文章说的那样:“都想要回家,都想要安逸是吧?跟他们干呀!”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图源于网络

一部好的抗战剧在歌颂英雄之余,也应该对如今的人有一定的启发。《团长》以龙文章、孟烦了、小书虫以及剧中每一个人的口吻告诉现在的中国人:别太迷恋安逸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导演之所以敢以这种彻底颠覆的方式去演绎《团长我》这部抗战剧,说到底,是康洪雷导演自己不想安逸

以惯有的套路去演抗日剧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剧情设计较好加上运气较好的话,收视率和收益也会不错,这样做的确会很安逸,但是,然后呢?

结语

如今,距离《团长》上映已经过去了11年,距离《团长》讲述的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安逸与不安逸的选择仍然摆在每一个中国人眼前。

看看千篇一律的“龙王赘婿”就可以理解,以简单直接、刺激观众神经的方式可以迅速获得流量和收益,这样很安逸;而以让观众深入思考的方式创造经典则很难,且一点也不安逸。

2005年,凤凰大视野的纪录片《中国远征军》播出。

在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开头,记者在街上随机采访路人:“请问你知道中国远征军吗?”得到的答案都是否。

这场战争过去60多年后:他们曾保卫的土地上的人们已经把他们都忘了。

不论是创作影视作品,还是对待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大部分人真的太爱安逸了

2

我觉得东方战场 演的挺好